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9179发布日期:2021-04-06 12:0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针纺织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是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来装点生活,染色之法自古有之,并不断发展。

目前,针纺织品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染色处理,现有技术中,针纺织品的染色大多是利用泵体将染色剂喷淋在针纺织品表面,这种染色方式针纺织品的染色效果欠佳,并且染色均匀性无法保证,为此,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染色效果以及染色均匀性的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盛装染色剂,箱体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辊,所述转辊具有一部分位于箱体上方外部,转辊中部贯穿且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外部电机相连,所述箱体上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活动设置有喷管,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喷管内部通入热空气的供气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喷管沿所述通孔往复摆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推杆、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一推杆一端的横杆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杆远离第一推杆一端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喷管延伸至所述卡槽内部并通过第二定位杆与卡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喷管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通孔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延伸至所述滑槽内部并与喷管活动配合;所述转辊两端均开设有偏心槽,两组所述第一推杆远离横杆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转辊两端并通过销杆与对应偏心槽活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供气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侧顶部的热风机以及连接在所述热风机输出端的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所述热风机的一端与所述喷管底部相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箱体内侧顶壁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杆,两组所述连杆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筒,两组所述第一推杆分别水平贯穿对应的导向筒并与导向筒活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辊外部设置有吸收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箱体内部还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吸收层相贴合的挤压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吸收层由海绵制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挤压辊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相连。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辊的转动方向与针纺织品的移动方向向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箱体上部关于所述转辊对称分布设置有两组支架,两组所述支架一侧均转动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底部所在水平面位于所述转辊上部所在水平面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针纺织品染色效果好以及染色均匀的优点,通过转辊的转动,以将箱体内部的染色剂转移至针纺织品底部,从而对针纺织品进行上色处理,在转辊转动时可带动喷管沿针纺织品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对针纺织品底部附着的染色剂进行有效烘干,进而提高针纺织品的染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吸收层、3-转辊、4-偏心槽、5-针纺织品、6-支架、7-压辊、8-带轮、9-转轴、10-传动带、11-第一推杆、12-挤压辊、13-第二带轮、14-软管、15-热风机、16-连杆、17-导向筒、18-销杆、19-横杆、20-第二推杆、21-喷管、22-卡槽、23-通孔、24-滑槽、25-第一定位杆、26-第二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盛装染色剂,箱体1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辊3,所述转辊3具有一部分位于箱体1上方外部,转辊3中部贯穿且固定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一端与外部电机(未示出)相连,所述箱体1上部开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内部活动设置有喷管21,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喷管21内部通入热空气的供气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喷管21沿所述通孔23往复摆动的传动组件,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组相对分布的第一推杆11、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一推杆11一端的横杆19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杆19远离第一推杆11一端的第二推杆20,所述第二推杆20远离横杆19的一端开设有卡槽22,所述喷管21延伸至所述卡槽22内部并通过第二定位杆26与卡槽2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喷管21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4,所述通孔23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杆25,所述第一定位杆25延伸至所述滑槽24内部并与喷管21活动配合;所述转辊3两端均开设有偏心槽4,两组所述第一推杆11远离横杆19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转辊3两端并通过销杆18与对应偏心槽4活动配合。

在对针纺织品5进行染色时,可利用罗拉等牵引机构牵引针纺织品5沿箱体1上方水平移动,并保证针纺织品5贴合于转辊3外壁,转辊3具有一部分浸没于染色剂液面以下,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转轴9转动,进而带动转辊3转动,通过转辊3将箱体1内部的染色剂带向箱体1上部,使得染色剂附着于转辊3表面,利用针纺织品5与转辊3之间的接触效果,以对针纺织品5进行染色处理;在转辊3转动时还可带动其端部的偏心槽4转动,进而通过销杆18带动第一推杆11水平往复移动,以带动横杆19以及第二推杆20水平往复移动,进而带动喷管21在通孔23内部沿第一定位杆25往复摆动,使得经供气组件输送至喷管21内部的热空气由喷管21输出时,能够沿针纺织品21底部扫动,以对针纺织品5底部所上色的染色剂进行高效烘干,进而提高针纺织品5的染色效率。

具体的,所述供气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侧顶部的热风机15以及连接在所述热风机15输出端的软管14,所述软管14远离所述热风机15的一端与所述喷管21底部相连。

通过热风机15向软管14内部通入热空气,热空气由软管14进入喷管21中,并由喷管21端口向上喷出,作用于针纺织品5底部,以对附着于针纺织品5底部的染色剂进行烘干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内侧顶壁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杆16,两组所述连杆16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筒17,两组所述第一推杆11分别水平贯穿对应的导向筒17并与导向筒17活动配合。

通过两组导向筒17的设置,可为两组第一推杆11的移动提供支撑,保证第一推杆11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所述转辊3外部设置有吸收层2,通过吸收层2的设置,以便于更好的对染色剂进行吸收,并将染色剂转移至针纺织品5底部,对正纺织品5进行更好的染色。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内部还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吸收层2相贴合的挤压辊12,通过挤压辊12的设置,可对吸收层2中所吸附的染色剂进行挤压,使得染色剂能够更加均匀的填充在吸收层2各个部位,进而提高针纺织品5的染色均匀性。

具体的,所述吸收层2由海绵或其他具有染色剂吸附功能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9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8,所述挤压辊12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13,所述第一带轮8与第二带轮13之间通过传动带10相连。

在转轴9转动时可带动第一带轮8转动,利用传动带10带动第二带轮13转动,进而带动挤压辊12转动,通过转动的挤压辊12以便于提高对于吸收层2的挤压效果,进而提高染色剂在吸收层2内部的均匀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辊3的转动方向与针纺织品5的移动方向向逆。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一种针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所述箱体1上部关于所述转辊3对称分布设置有两组支架6,两组所述支架6一侧均转动设置有压辊7,所述压辊7底部所在水平面位于所述转辊3上部所在水平面下方。

针纺织品5在沿箱体1上部水平移动时,可利用两组压辊7对针纺织品5进行挤压,以将针纺织品5挤压在转辊3上部,进而提高针纺织品5与转辊3之间的接触效果,保证针纺织品5与转辊3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染色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针纺织品染色效果好以及染色均匀的优点,通过转辊3的转动,以将箱体1内部的染色剂转移至针纺织品5底部,从而对针纺织品5进行上色处理,在转辊3转动时可带动喷管21沿针纺织品5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对针纺织品5底部附着的染色剂进行有效烘干,进而提高针纺织品5的染色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