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缩性的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5564发布日期:2020-11-25 14:4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低收缩性的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是服装上常用的配件,如用于服装的衣领、角叉、前筒等,通常和面料车缝在一起。通常棉梭织带的缩率较大,基本在10%以上。然而,织带缩率过大容易造成服装起皱,影响成衣外观以及尺寸。目前,棉梭织带常需要预缩后才能和面料车缝,现有的预缩方法主要有蒸汽烫和泡水烘干,其中泡水烘干对棉梭织带的预缩较好,棉梭织带经过多次泡水烘干可以把缩率降到4%~7%,但是预缩需要热能或水,能耗高、流程长。行业标准常要求织带缩率在5%以内,这样,就会有部分结构疏松的织带缩率达不到行业标准,即使偶尔抽检达到该缩率标准,但是织带的不同生产批次,抽检的不同位置缩率极不稳定。为了避免棉梭织带缩率大的不利因素,通常采用涤纶长丝织带、涤纶短纤织带或棉涤混纺织带替代棉梭织带,但是,它们均存在其他问题。涤纶材质梭织带的缩率虽然可以控制在5%以内,但是涤纶长丝织带存在手感不柔软,风格和成衣风格不协调,吸水性差,容易起静电,服用体验差等问题。涤纶短纤织带虽然外观接近棉梭织带,但吸水性较差,容易起毛球。棉涤混纺织带虽然可以减轻涤纶短纤织带容易起毛起球、吸水性差的特性,但是由于棉和涤的染色条件和染料均不同,需要分别进行染棉、染涤,生产流程长、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织带的缩水率小且稳定,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交织;其中,所述纬纱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的缩水率为0.1%~4%,所述第二纱线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第一纱线的重量占所述织带的重量的1%~7%。上述织带以高缩率的纱线为纬纱,并在经纱中混入少量低缩水率的第一纱线,通过低缩水率纱线快速减小高缩水率纱线的径向内应力,达到降低织带整体缩水率的目的,使织带的家庭洗水缩率小于或等于4%,且缩率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纬纱为天然纤维纱、人造纤维纱,或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纱;所述第一纱线为合成纤维纱;所述第二纱线为天然纤维纱、人造纤维纱,或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纱。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纤维,如棉、麻、毛等。人造纤维是利用木材、草类等天然纤维素或天然高分子物质作原料,经化学加工、纺丝、后处理而制得的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合成纤维是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纺丝加工制得的纤维,如涤纶、氨纶、腈纶等,合成纤维的缩水率小。如此,由于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手感柔软,服用性能优良的特点,上述织带以含有天然纤维和/或人造纤维的纱线为主要成分,从而赋予了织带吸水性好、手感柔软、服用性能优良的优点,具备纯天然原料织物的风格,能很好的满足成衣对织带低缩水率和服用性能的要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纬纱为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和棉粘混纺纱;所述第一纱线为涤纶dty、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或涤纶fdy复丝;所述第二纱线为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或棉粘混纺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纬纱的特数为19tex~60tex;所述第一纱线的特数为3.3tex~8.5tex,所述第二纱线的特数为19tex~120tex。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织带的经纱密度为10针/cm~100针/cm,所述织带的纬纱密度为6针/cm~25针/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分别作为经纱织入所述织带中,且所述纬纱的浮长线遮盖所述第一纱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纬纱相互交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纬纱相互交织成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联合组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线织入所述织带中是通过与部分所述第二纱线并股织入;或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加捻、或通过所述第二纱线包覆所述第一纱线形成包覆纱、或通过部分所述第二纱线包覆所述第一纱线形成包覆纱后与剩余所述第二纱线并捻后,作为经纱织入所述织带。进一步地,所述织带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锻纹组织或联合组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织带的缩水率小于或等于4%。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织带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制作得到的织带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制作得到的织带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织带中经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经纱中包覆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如图1所示,该织带100包括经纱110和纬纱120,经纱110和纬纱120相互交织。具体地,经纱110沿织带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纬纱120沿织带100的宽度方向从一侧边向另一侧边延伸,并与经纱110交织。其中,经纱110包括第一纱线113和第二纱线111,第一纱线的缩水率为0.1%~4%,第二纱线的缩水率为5%~15%,第一纱线113的重量占织带110的重量的1%~7%,且第一纱线113均匀的织入织带100中。进一步地,第一纱线113的重量占织带100的重量的1%~7%。进一步地,第一纱线113为含有合成纤维的纱线,第二纱线111为含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的纱线。具体的,第一纱线113为合成纤维纱;第二纱线111为天然纤维纱、人造纤维纱,或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纱。在本实施例中,纬纱120的缩水率为5%~15%。进一步地,纬纱120为含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的纱线。具体地,纬纱120为天然纤维纱、人造纤维纱,或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纱。织物的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数。高缩水率纱线和低缩水率纱线是指由该种纱线的梭织物的缩水率相对大小而言。如此,在织带100的经纱110中混入少量具有低缩水率的第一纱线113,通过具有低缩水率的第一纱线113能够快速减小具有高缩水率的纬纱120的径向内应力,达到降低织带100整体缩水率的目的,使织带的缩水率小于或等于4%,且缩水率稳定。而且,由于作为织带100主要成分的纬纱120和第二纱线111是由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的纱线,手感柔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从而使织带100具有天然原料织物的风格,能够很好的满足成衣对织带服用性能的要求。进一步地,第一纱线113为含有涤纶dty、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和涤纶fdy复丝中的至少一种的纱线。第二纱线111为含有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和棉粘混纺纱中的至少一种的纱线。纬纱120为含有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和棉粘混纺纱中的至少一种的纱线。更进一步地,第一纱线113为涤纶dty、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或涤纶fdy复丝。第二纱线111为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或棉粘混纺纱。纬纱120为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或棉粘混纺纱。进一步地,第一纱线113的特数为3.3tex~8.5tex,第二纱线111的特数为19tex~120tex,纬纱120的特数为19tex~60tex。纱线特数(单位为tex)是1000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选择适当的第一纱线113、第二纱线111和纬纱120的纱线特数,以及第一纱线的含量,可以有效的减小织带的缩水率。可以理解地,在上述范围内,当纬纱120的纱线特数越大,第一纱线113和第二纱线111的纱线特数也相应增大,且第一纱线113的用量相应也要增大。在一实施例中,织带100的经纱密度为10针/cm~100针/cm,所述织带的纬纱密度为6针/cm~25针/cm。织带100为纬重织物,纬纱来回织入1次,每次来回织入两条纬纱,相当于1针。可以理解地,在上述范围内,当纬纱120的密度越小,第一纱线的含量相应要越高。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13和第二纱线111分别单独作为经纱织入织带100中,且纬纱120的浮长线遮盖第一纱线113。纬纱的浮长线是指纬纱浮于织带表面或背面的这一段纱线。可以理解地,纬纱120的浮长线遮盖第一纱线113是指第一纱线113被完全遮盖,或第一纱线113的大部分被遮盖。如此,由于第一纱线113的全部或大部分被纬纱120遮盖,从而织带100的外观可以呈现纬纱120和第二纱线111的颜色。由此,在织带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只需要对纬纱和第二纱线染色,而不需要专门针对第一纱线染色。具体地,用于制作织带100的经纱110(第二纱线111)和纬纱120可为原色坯纱或色纱。其中色纱是指将原色坯纱染色后纺制的纱线。可以理解,采用原色坯纱交织形成的织带100,后期可根据需要进行染色;采用色纱交织形成的织带100则可以省去染色的步骤。具体地,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织带10的组织结构为斜纹和平纹的联合组织,其中,纬纱120与第一纱线113相互交织形成平纹组织,纬纱120与第二纱线111相互交织形成斜纹组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13与纬线120交织形成1上1下的平纹组织,第二纱线111与纬线120交织形成2上2下的斜纹组织。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条第一纱线113之间间隔有三条第二纱线111。在其他实施例中,织带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联合组织。较优地,织带中第一纱线与纬线交织形成平纹组织,第二纱线与纬线交织形成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纱线织入织带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与部分第二纱线并股织入,或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加捻、或通过第二纱线包覆第一纱线形成包覆纱、或通过部分第二纱线包覆第一纱线形成包覆纱后与剩余第二纱线并捻后,作为经纱织入。进一步地,当第一纱线通过与第二纱线并股、加捻、形成包覆纱或形成包覆纱后并捻织入织带中时,织带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平纹、斜纹、缎纹或任意的联合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纱线211和部分第二纱线213并股织入织带200中,剩余部分的第二纱线213单独织入织带200中。具体地,织带200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空心组织,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纱210和纬纱220,其中,经纱210包括第一纱线211和第二纱线213,第一纱线211与部分第二纱线213并股织入织带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织带200为3上1下和1上3下的斜纹空心组织。其中,每织2条第二纱线213走空心组织,并入1条第一纱线211和1条第二纱线213走一高一低重经组织作包芯,再织2条第二纱线213走空心组织,然后用1条第二纱线213做连接层。如图3~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织带300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纱310和纬纱320,其中,经纱310由第一纱线311和部分第二纱线313a形成包覆纱后与剩余部分的第二纱线313b并捻后织入织带300中。具体地,如图4~5所示,经纱310为双股纱,由第二纱线313a包覆第一纱线311形成包覆纱314,包覆纱314再与第二纱线313b并捻,形成双股纱。经纱310与纬纱320相互交织形成2上2下的斜纹组织的织带300。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述低收缩性的织带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经纱和纬纱,其中经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具体地,提供缩水率为5%~15%的高缩水率纱线作为纬纱和第二纱线,缩水率为0.1%~4%低缩水率纱线作为第一纱线。高缩水率或低缩水率纱线是指由该种材料织成的梭织物的家庭洗水缩率相对大小而言,比如,棉型材料的梭织物的家庭洗水缩率通常大于7%,涤纶的梭织物家庭洗水缩率通常小于5%。进一步地,第一纱线为含有合成纤维的纱线。具体地,第一纱线为由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纺制而成的纱线。进一步地,第一纱线为含有涤纶dty、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涤纶fdy复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的纱线。具体地,第一纱线可以为白色涤纶dty胚纱、白色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有颜色的涤纶dty、有颜色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有颜色的涤纶fdy复丝。进一步地,第一纱线的特数为3.3tex~8.5tex。进一步地,第二纱线和纬纱分别各自为含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的纱线。具体地,可以为由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纺制而成的纱线。进一步地,第二纱线和纬纱分别各自选自绵纱、人造棉纱、人造丝、棉粘混纺纱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的纱线。具体地,第二纱线和纬纱分别各自可以为原色胚纱或色纱,当纬纱和第二纱线为原色胚纱时,后序需要染色工序,当纬纱和第二纱线为色纱时,则后序不需要有染色工序。进一步地,第二纱线的特数为19tex~120tex,纬纱的特数为19tex~60tex。进一步地,织造时,第一纱线占经纱和纬纱总重量的1%~7%。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织带低缩水率的同时,保持高缩水率纱线的特性,低缩水率纱线的用量范围需要控制在1wt%~7wt%之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高缩水率纱线的特数增大,低缩水率纱线的特数也要随之增大,用量相应也要增大。步骤二、织造:以上述经纱和纬纱为材料进行编织或梭织,并使第一纱线均匀的织入到织带中,得到织带。具体地,第一纱线织入织带的方式有:单独作为经纱织入、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加捻后织入、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并股织入、第二纱线包覆第一纱线形成包覆纱织入、或第二纱线包覆第一纱线后再和第二纱线并捻织入。进一步地,织造工艺可以采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联合组织等。进一步地,控制织带的经纱密度为10.0针/cm~100.0针/cm,纬纱密度为6.0针/cm~25.0针/cm。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分别作为经纱,与纬纱进行编织或梭织,得到织带。进一步地,纬纱的浮长线遮盖第一纱线。进一步地,第一纱线与纬纱按照1上1下交织成平纹组织,第二纱线与纬纱相互交织为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纱线与部分的第二纱线并股织入织带中。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混纺后,与纬纱交织形成织带。具体地,混纺方式有: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加捻、用第二纱线包覆第一纱线形成包覆纱,或者形成包覆纱后再与部分第二纱线并捻形成双股纱。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预缩的步骤。具体地,将织带在自身重力的张力状态下自由通过橡胶毯式预缩机,预缩温度为100℃,预缩时间为5码/分,预缩压力为4kpa。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在预缩之前还包括染色的步骤。可以理解,当纬纱和第二纱线为色纱时,可以不进行染色步骤。当纬纱和第二纱线为原色胚纱时,可以通过染色使织带着色。上述织带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其中经纱和纬纱的原料可以采用色纱织,也可以采用原色坯纱先织带,后染色,通过在经纱中混入少量低缩水率的第一纱线,能够快速减小高缩水率纱线的径向内应力,降低织带的整体收缩率,而且,织带的主要成分为以天然纤维或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合成的人造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纱线,其性能、外观、手感由主要成分决定,因此,织带缩率小,手感柔软,色彩丰富,吸水性好,服用性能优良。上述方法工艺步骤简单,能耗低,节约用水,产品质量稳定。以下为具体实施例以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如下:棉纱:白色(型号:20s/2胚纱),缩水率约为8%,红色(20s/2)、白色(型号:20s/1胚纱);供应商:溢达。棉涤纱:白色(型号:20s/1棉纱包覆30d涤纶dty后和20s/1棉纱并捻);供应商:溢达。涤纶纱:半透明白色(型号:50d,pet单丝),缩水率约为1%;供应商:新帝克。涤纶纱:半透明白色(型号:100d,pet单丝),缩水率约为1%;供应商:新帝克。涤纶纱:白色(型号:30d);供应商:锦新。实施例1一种红色斜纹织带及其制作纬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经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和半透明涤纶单丝,每隔3条棉经纱并入一条50d的半透明涤纶单丝,进行织造,得到如图1所示的织带,50d的半透明涤纶单丝的重量占织带重量的2.0%。织带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结构:经纱条数为46条,经纱密度为46径/cm,织带宽度为10mm;纬纱条数为1条,纬纱密度为7.2纬/cm。织带织造成型后采用活性染料将织带染成红色,染色最高温度为90℃,再经条带预缩机预缩成型。注:染色过程中,透明涤纶单丝不会上色。实施例2一种红色斜纹空心组织织带及其制作纬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经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和半透明涤纶单丝(100d)。每织2条棉经纱走空心组织,然后并入2条纱(1条棉原色胚纱(20s/2)和一条半透明涤纶单丝),走一高一低重经组织作为包芯,再织2条棉经纱走空心组织,然后用1条棉经纱做连接层,织造得到如图2所示的织带,100d的半透明涤纶单丝的重量占织带重量的3.0%。织带的组织结构为空心组织结构:经纱条数为69条,经纱密度为69经/cm,纬纱密度为7.2纬/cm,织带宽度为10mm。织造成型后采用活性染料将织带染成红色,染色最高温度为90℃,再经条带预缩机预缩成型。注:染色过程中,透明涤纶单丝不会上色。实施例3一种黑色斜纹织带及其制作纬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经纱采用20s/1棉纱包覆30d涤纶dty和20s/1棉纱并捻。其中20s/1棉纱的缩率约为-8%,30d涤纶dty缩率约为-1%。采用2上2下的工艺进行织造,得到如图3所示的织带,30d涤纶dty的重量占织带重量的5.5%。织带的结构为斜纹组织结构:经纱条数为36条,经纱密度为36经/cm,纬纱密度为7.2纬/cm,织带宽度为10mm。织造成型后采用活性染料将织带染成黑色,染色最高温度为90℃,再经条带预缩机预缩成型。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中不添加低缩水率纱线,具体地,对比例1的纬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经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对比例2对比例2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中不添加低缩水率纱线,具体地,对比例2的纬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经纱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每织2条棉经纱走空心组织,然后并入2条棉经纱,走一高一低重经组织作为包芯,再织2条棉经纱走空心组织,然后用1条棉经纱做连接层。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3中不添加低缩水率纱线,具体地,对比例3的纬纱和经纱均采用棉原色胚纱(20s/2),采用2上2下的斜纹组织结构进行织造。性能检测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得到的织带进行性能测试。一、测试方法及设备1、缩率测试:按照标准aatcc135进行测试,并计算缩率;设备型号:xc7001vis,生产厂家:美国惠而浦公司。2、储存测试:按照标准aatcc163进行测试;实验设备型号:xmtd-8222,生产厂家: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3、水洗外观测试:按照标准aatcc135进行测试,实验设备型号:xc7001vis,生产厂家:美国惠而浦公司。4、耐光性测试:采用天然阳光暴晒法,日晒时间7天,比较织带颜色的变化,及织带柔软度的变化。5、手感:用手触摸或弯曲织带时的触感。二、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检测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缩率1.62.32.511.09.010.2储存色牢度4.54.54.54.54.54.5水洗外观4.54.54.54.54.54.5耐光性好好好好好好手感软软软软软软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在织带中织入适量的低缩水率纱线后,家庭洗水缩率明显降低,而且不会影响织带的颜色牢度、洗水外观以及手感。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