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5641发布日期:2020-11-25 14: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

所述面料主体由六个针道,每4路一个循环编织成;

每个针道均包括两个成圈组织、一个集圈组织和一个浮线,且相邻针道上的集圈组织不位于同一路上,相邻针道上的浮线也不位于同一路上;

所述面料主体的织线为异形断面吸排纱,所述面料主体的孔洞规格为52-54个/cm2,异形断面吸排纱的线长为25.9cm/100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

每个针道的组织为:

第一针道: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

第二针道:浮线、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第三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四针道: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第五针道: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六针道: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

每个针道的组织为:

第一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二针道:浮线、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第三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四针道: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第五针道: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第六针道: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

每个针道的组织为:

第一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二针道:浮线、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第三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四针道: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第五针道: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第六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

每个针道的组织为:

第一针道: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第二针道:浮线、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第三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第四针道: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第五针道: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第六针道: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的织线的规格为150d/144f。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采用的织机的寸数/针数为30-34寸28g。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面料毛坯克重165cm*19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其特征在于,异形断面吸排纱由十字异形截面的纤维构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易于吸附吸排助剂的珠地布,所述面料主体由六个针道,每4路一个循环编织成;每个针道均包括两个成圈组织、一个集圈组织和一个浮线,且相邻针道上的集圈组织不位于同一路上,相邻针道上的浮线也不位于同一路上;所述面料主体的织线为异形断面吸排纱,所述面料主体的孔洞规格为52‑54个/cm2,异形断面吸排纱的线长为25.9cm/100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布料达到组织更加立体成圈与成圈间孔隙增加,对透湿率有显著提升,使布料能够稳定通过国家标准,吸水、芯吸效果和透湿效果均获得保证,使使用者穿着舒适干爽,汗液不会黏在皮肤上。

技术研发人员:郭贵源;陈佑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华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