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4851发布日期:2022-04-14 19:4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


背景技术:

2.在大部分人的想象或者理解中,蕾丝就是将生活中的花花草草工艺化移到面料上使之外观时尚。虽然现有的蕾丝织物品种较多,但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去重视蕾丝特有的立体效果,因此,目前的蕾丝织物,基本为平面状,时常性和运动感较差。
3.另外,目前市场上普通织物对应的生产环节使用的温度,预定型温度在185℃-200℃之间,后整型温度在150℃-170℃之间,温度较高,比较浪费能源,温度较高,对周围的环境也会造成更多的辐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包括平面多孔底布层和连接在该平面多孔底布层上的立体线形层,立体线形层包含三维凸起图案,平面多孔底面层中设有若干孔洞,平面多孔底面层包括纱线y1和纱线y2搭配编织而成,纱线y1为包芯纱且走直编链结构编织,纱线y2为机械弹复合纱且走衬纬提花结构编织,立体线形层由花纱y3走变化衬纬或变化成圈结构编织形成。
7.所述平面多孔底面层中包括走1针衬纬结构编织形成用于增加织物本体径向弹性的径向弹性结构层。
8.所述三维凸起图案的高≥0.8mm、宽≥1mm,平面多孔底布层的横密 wpc≥18。
9.所述纱线y1穿在成圈地梳上走开口或闭口编链结构编织,纱线y1的线密度在20-150d之间,纱线y1包括芯纱氨纶和包覆在该芯纱氨纶表面的外覆层长丝,外覆层长丝的线密度在10-140d之间,芯纱氨纶的线密度在10-55d之间。
10.所述纱线y2由两种具有不同热收缩率的纤维组成,在受到温度不超过170℃的染整处理后会收缩25%-35%并产生额外的卷曲。
11.所述纱线y2穿在贾卡梳栉上走多针变化衬纬结构,组织结构为 0-0/2-2//,单针最大横移针数为5针,y2的线密度在20-480d之间。
12.所述花纱y3穿在花纱梳栉群上走变化衬纬结构时,组织结构为 0-0/1-1//,单针最小横移针数为3,最大横移针数为12针,并且线密度在140-840d之间。
13.或者花纱y3穿在花纱梳栉群上走变化成圈结构时,组织结构为 1-0/1-2//,单针最小横移针数为3,最大横移针数为12针,并且线密度在100-420d之间。
14.所述氨纶y4的垫纱方向与纱线y1的垫纱方向相反,氨纶y4的线密度在70-560d之间。
15.所述织物本体没有添加氨纶y4时,经向开度l%≥70%、纬向开度w%≥80%;织物本体添加氨纶y4时,经向开度l%≥120%、纬向开度w%≥80%。
16.所述织物本体经过定型工序处理,定型工序包括预定型和后整型,预定型温度在140℃-170℃之间,后整型温度在110℃-130℃之间。
17.本实用新型透气性良好,由花纱形成的具有显著高度的三维凸起图案,使得织物活力十足,不仅非常实用,还提升了成衣的时尚性和运动感;织物的染整温度不超过170℃,节省了能源消耗及热能排放,起到了很好的环保效果,广泛用于运动服饰等领域。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蕾丝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包括平面多孔底布层1和连接在该平面多孔底布层1上的立体线形层2,立体线形层包含三维凸起图案,平面多孔底面层1中设有若干孔洞3,平面多孔底面层包括纱线y1 和纱线y2搭配编织而成,纱线y1为包芯纱且走直编链结构编织,纱线y2 为机械弹复合纱且走衬纬提花结构编织,立体线形层由花纱y3走变化衬纬或变化成圈结构编织形成。多孔底布的设计赋予了织物良好的透气性,再加上由花纱形成的具有显著高度的三维凸起图案,使得织物活力十足,不仅非常实用,还大大提升了成衣的时尚性和运动感。
22.所述平面多孔底面层中还包括氨纶y4,走1针衬纬结构编织形成用于增加织物本体径向弹性的径向弹性结构层,以满足成衣在拉伸方面的要求。
23.所述三维凸起图案的高≥0.8mm、宽≥1mm,平面多孔底布层的横密 wpc≥18,使得三维效果较佳。
24.所述纱线y1穿在成圈地梳上走开口或闭口编链结构编织,纱线y1的线密度在20-150d之间,纱线y1包括芯纱氨纶和包覆在该芯纱氨纶表面的外覆层长丝,外覆层长丝的线密度在10-140d之间,芯纱氨纶的线密度在10-55d之间。
25.所述纱线y2由两种具有不同热收缩率的纤维组成,在受到温度不超过170℃的染整处理后会收缩25%-35%并产生额外的卷曲,达到优于普通变形丝拉伸及回缩性能。
26.所述纱线y2穿在贾卡梳栉上走多针变化衬纬结构,组织结构为 0-0/2-2//,单针最大横移针数为5针,y2的线密度在20-480d之间。
27.所述花纱y3穿在花纱梳栉群上走变化衬纬结构时,组织结构为 0-0/1-1//,单针最小横移针数为3,最大横移针数为12针,并且线密度在140-840d之间。
28.或者花纱y3穿在花纱梳栉群上走变化成圈结构时,组织结构为1-0/1-2//,单针最小横移针数为3,最大横移针数为12针,并且线密度在100-420d之间。
29.所述氨纶y4的垫纱方向与纱线y1的垫纱方向相反,氨纶y4的线密度在70-560d之
间,从而形成经向上的弹性结构,提升织物的舒适性。
30.所述织物本体没有添加氨纶y4时,经向开度l%≥70%、纬向开度w%≥80%;织物本体添加氨纶y4时,经向开度l%≥120%、纬向开度w%≥80%。
31.在具体制备时,所述织物本体经过定型工序处理,定型工序包括预定型和后整型,预定型温度在140℃-170℃之间,后整型温度在110℃-130℃之间。
32.本实例所用纱线及其穿纱方式为:
33.y1:pes 50d/36f/1sd dty单包pu 20d sd,满穿;
34.y2(y2.1&y2.2):pes 50d/36f/sd dt,满穿;
35.y3:pes 75/72f/1*3sd dty,按花型设计穿纱;
36.本实例具体生产步骤为:整经-穿纱-织胚-溢流水洗-160℃预定-溢流染色-120℃后整
37.整经:整经操作工根据织胚工艺单的要求选择所需纱线及数量,并将纱筒安放到整经纱架上,调节好整经张力和机速后将纱线备到盘头上。
38.a)纱线y1、y2、y3的整经:
39.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 21/30nc-2,消极式送纱
40.整经温度:23℃整经湿度:65%整经机速:600m/min
41.b)纱线y4的整经:
42.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e-h21/30nc-2,积极式送纱
43.整经温度:24℃整经湿度:78%整经机速:500m/min
44.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整经工艺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整经油的用量。
45.穿纱:按织胚工艺单列出的穿纱方式将各盘头上的纱线穿到对应梳栉的导纱针上。
46.织胚:根据设计要求及机上实际情况调节各套盘头的纱线张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试办确认效果及检查确认没有其它问题后开机编织。
47.溢流水洗:为了除去毛胚表面的油/污渍,并使其能最大化回缩,将毛胚放入溢流缸并升温至80℃后启动运转,约1小时后再缓慢降温至40℃左右时出缸脱水。
48.预定:在门富士定型机上用160℃温度使脱水后的织物在自由平整状态下完成预定,让织物进一步回缩。此工序比传统蕾丝织物的预定温度(一般在190-200℃之间)要低30-40℃,节省了因升温而产生的能耗和成本,且减少了高温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辐射。
49.溢流染色:将预定后的半成品放入溢流染色缸内,根据颜色配方准备好染料及相关助剂,按染缸标准操作流程将染液升温至125℃后对半成品进行染色。
50.后整:在门富士定型机上用120℃温度使染色并脱水后的织物在自由平整状态下完成最后的回缩及成型。此工序比传统蕾丝织物的后整温度 (一般为160℃)要低40℃,节省了因升温而产生的能耗和成本,减少了高温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辐射。
51.成品取样测量花高=0.9-1.0mm,花宽=1.3-1.6mm,底布横密wpc=21。
52.成品按ltd03测试标准取样测试,测试结果为:l%=156%,w%=93%。
53.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