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及其面线抓取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3281发布日期:2021-08-24 12:3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及其面线抓取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及其面线抓取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缝纫机工作时,机针和机梭之间的面线经常会发生脱落、跑偏的情况,因此需要在缝纫机上设置专门的装置来抓取并夹持住面线,以保持面线在缝制过程中不脱落、不跑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可抓取并夹持住缝纫机上的面线,以保持面线在缝制过程中不脱落、不跑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的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包括固定座、夹线机构和驱动块,所述夹线机构包括相对贴合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所述驱动块刚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夹线板,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线板在起始位和取线位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夹线板上设置有取线孔;所述驱动块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夹线板,以驱动所述第二夹线板在起始位和夹线位之间移动,夹线位在起始位和取线位之间;当所述第一夹线板移动至所述取线位时,所述第一夹线板上的取线孔伸出至所述第二夹线板外,当所述第一夹线板移动至所述夹线位时,所述第一夹线板上的取线孔缩回至所述第二夹线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线板通过一弹簧连接在所述驱动块上,以实现与所述驱动块的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线板直接固定在所述驱动块上,以实现与所述驱动块的刚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夹线机构的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设置容纳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夹线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对应的限位块,所述限位部和限位块共同将所述第二夹线板限制停留在夹线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中之一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中另一设置容纳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中之一上设置有限位突出,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中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突出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突出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之间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压合弹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压紧在一起。

一种缝纫机,包括机针、针板、机梭以及上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所述机针和机梭则分别设置于所述针板的上下方且与所述针板上的针孔相对应;所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设置于所述针板和机梭之间,当所述第一夹线板上的取线孔向前移动至取线位时与所述针板上的针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面线抓取保持装置上的第一夹线板可在起始位、夹线位和取线位这三个点上移动,而所述第二夹线板由于所述限位部的限制仅能在起始位和夹线位这两点上移动,在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夹线板和第二夹线板之间的配合即可抓取并夹持住缝纫机上的面线,以保持面线在缝制过程中不脱落、不跑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六;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在缝纫机上的工作示意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包括固定座1、夹线机构2和驱动块3,所述夹线机构2包括相对贴合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上的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所述驱动块3刚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夹线板21,以驱动所述第一夹线板21在起始位和取线位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设置有取线孔210;所述驱动块3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夹线板22,以驱动所述第二夹线板22在起始位和夹线位之间移动,夹线位在起始位和取线位之间;当所述第一夹线板21移动至所述取线位时,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的取线孔210伸出至所述第二夹线板22外,当所述第一夹线板21移动至所述夹线位时,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的取线孔210缩回至所述第二夹线板22内。

该面线抓取保持装置上的第一夹线板21可在起始位、夹线位和取线位这三个点上移动,而所述第二夹线板22由于所述限位部10的限制仅能在起始位和夹线位这两点上移动,在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之间的配合即可抓取并夹持住缝纫机上的面线a,并保持面线a在缝制过程中不脱落、不跑偏。

所述第一夹线板21直接固定在所述驱动块3上,以实现与所述驱动块3的刚性连接;所述第二夹线板22通过一弹簧5连接在所述驱动块3上,以实现与所述驱动块3的弹性连接。

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夹线机构2的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设置容纳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固定座1上设置有限位部10,所述第二夹线板2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10相对应的限位块220,所述限位部10和限位块220共同将所述第二夹线板22限制停留在夹线位上。在所述第二夹线板22向前移动时,所述限位部10和限位块220相抵以使所述第二夹线板22停留在夹线位上。

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中之一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中另一设置容纳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线板22上。

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中之一上设置有限位突出211,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中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突出211相对应的限位槽221,所述限位突出211设置于所述限位槽221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之间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

当所述第一夹线板21向前移动至取线位上时,所述限位突出211和限位槽221共同限制所述第一夹线板21伸出所述第二夹线板22外的最大距离;当所述第一夹线板21向后移动至起始位上时,所述限位突出211和限位槽221共同限制所述第一夹线板21缩回所述第二夹线板22内向的最大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突出211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所述限位槽221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线板22上。

所述固定座1上还设置有压合弹片4,用于将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压紧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夹线板21夹设于所述固定座1和第二夹线板22之间,故所述压合弹片4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背向所述第二夹线板22的一侧且压合于所述第一夹线板21背向所述第二夹线板22的一侧。

如图3和5所示,一种缝纫机,包括机针8、针板7、机梭9以及上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所述机针8和机梭9则分别设置于所述针板7的上下方且与所述针板7上的针孔70相对应;所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设置于所述针板7和机梭9之间,其驱动块3通过对应的夹线传动机构6连接至该缝纫机的夹线驱动源,以通过所述夹线传动机构6从所述夹线驱动源处获得驱动力。

如图4-10所示,该缝纫机在工作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所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上的驱动块3驱动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由起始位同步向前移动,由于所述限位部10的限制,所述第二夹线板22停留在夹线位上,而所述第一夹线板21则继续向前移动至取线位上,此时,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的取线孔210伸出至所述第二夹线板22外且与所述针板7上的针孔70对齐;

步骤2:所述机针8进行第一针的缝制,以将面线a依次穿过缝料c、所述针板7上的针孔70以及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的取线孔210后提供给所述机梭9,供所述机梭9对面线a进行缠绕;

步骤3:当所述机梭9对面线a缠绕达到预定行程时,所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上的驱动块3驱动所述第一夹线板21由取线位向后移动至夹线位,此时,所述第一夹线板21上的取线孔210将面线a勾走,并缩回至停留在夹线位上的第二夹线板22内,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共同将面线a夹住;

步骤4:所述机针8进行第二针的缝制,以将面线a依次穿过缝料c和所述针板7上的针孔70后再次提供给所述机梭9,供所述机梭9再次对面线a进行缠绕形成线环,此时面线a由于所述机梭9的缠绕而脱离所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同时所述机梭9也将底线b穿过面线a形成的线环,接着所述机针8对面线a收线以将底线b压在缝料c下,形成缝线;

步骤5:当所述机针8缝制达到预定针数时,所述面线抓取保持装置上的驱动块3驱动所述第一夹线板21和第二夹线板22由夹线位同步向后移动至起始位;

步骤6:所述机针8和机梭9完成剩余缝线的缝制。

本案中,所述机梭9优选但不限于为摆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