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9082发布日期:2021-10-27 17:2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面膜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面膜布是一种面膜精华物质的载体,可以直接敷在脸部。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面膜布类型是无纺布,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以涤纶纤维为原料,通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由涤纶纤维制成的无纺布具有强度高、弹性好和耐腐蚀性强等优越性能,但是涤纶纤维分子仅两端各有一个羟基,不含其它亲水基团,且分子结构排列紧密,导致无纺布的亲水性较差,从而对面膜精华液的吸收效果不佳。
3.相关技术中,通过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对面膜布进行亲水处理,使得面膜布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但是聚酯聚醚聚合物分子结构规整,结晶度高,水溶性较差,使得处理后的面膜布柔软度较低,导致了面膜布的服帖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面膜布的服帖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及其制备工艺。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包括面膜布本体,所述面膜布本体通过处理液进行预处理,所述处理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50~60份、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30~40份、丁烷四羧酸10~20份和磷酸盐催化剂5~10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中的β

环糊精先对丁烷四羧酸进行包合,然后在磷酸盐催化剂的作用下,丁烷四羧酸与面膜布本体中的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交联,从而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交联在纤维上;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中的聚硅氧烷具有柔韧性,提高了面膜布的柔软度,从而提高了面膜布的服帖性。
7.优选的,所述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通过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进行改性,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和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按照质量比为4:1的比例混合制得混合液;(2)采用逐步升温法对步骤1中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在170℃~190℃下加热30min,将加热完成后的混合液室温下冷却,即得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的条件下,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间位结构破坏了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中分子排列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侵入,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上羟基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
9.优选的,所述磷酸盐催化剂包括重量比为1:1的次亚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钠的混合物。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亚磷酸钠中的阳离子减弱丁烷四羧酸相邻两个羧基间
的氢键作用力,相邻两个羧基脱水生成环酐,磷酸二氢钠促进环酐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交联反应,进一步提高了面膜布的柔软度;磷酸二氢钠还可增加丁烷四羧酸的溶解度,便于丁烷四羧酸与纤维素反应。
11.优选的,所述处理液还包括柔性助剂5~10重量份,所述柔性助剂包括氨基改性硅酮、二甲基硅氧烷、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基改性硅酮、二甲基硅氧烷、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与面膜布本体中的纤维形成网状结构,其中,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与纤维之间具有强结合力,结合在纤维表面上,从而减小了纤维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面膜布的柔软度。
13.优选的,所述柔性助剂包括重量比为1:1的二甲基硅氧烷和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混合物。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甲基硅氧烷的柔性较高,但是水溶性较差,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使得二甲基硅氧烷更好地溶解在处理液中,从而二甲基硅氧烷和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面膜布的服帖性。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面膜布本体通过清洗液进行清洗,然后将面膜布本体烘干;(2)先将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与丁烷四羧酸混合,再依次加入磷酸盐催化剂、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混合得到处理液;(3)将清洗烘干后的面膜布本体置于上述处理液中均匀搅拌,通过一浸一轧的工艺制得面膜布;(4)将制得的面膜布烘干。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采用自制的处理液对面膜布本体进行预处理,实现了服帖性强面膜布的制备;相关技术中通过二浸二轧工艺对面膜布本体进行预处理,本技术中只需一浸一轧,提高了工作效率。
17.优选的,当处理液中添加5~10重量份的柔性助剂时,在步骤(2)中制得的处理液中加入柔性助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助剂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制得面膜布的柔软度。
19.优选的,所述清洗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10~20份、仲烷基磺酸钠5~10份和去离子水100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可以清除面膜布本体中纤维表面的油脂,便于处理液对面膜布本体进行预处理,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仲烷基磺酸钠具有一定的精练作用,使得面膜布本体中纤维充分溶胀,便于纤维与处理液充分接触;仲烷基磺酸钠中含有亲水基团磺酸钠,磺酸钠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
21.优选的,在对制得的面膜布进行烘干时,采用逐步升温法,升温至160℃,在160℃的温度下烘干3~5min。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逐步升温法,便于面膜布本体充分吸收处理液;随着烘干时间的增长,促进了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中聚醚链段的产生,从而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但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聚醚链段热裂解,从而面膜布的亲水性降低。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技术采用处理液对面膜布进行预处理,获得了提高面膜布服帖性的效果。
24.2、本技术中利用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进行改性,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间位结构破坏了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中分子排列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侵入,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
25.3、本技术中柔性助剂的加入,降低面膜布中纤维间的摩擦力,因此获得了提高面膜布柔软度的效果。
26.4、本技术的方法,通过自制的处理液对面膜布预处理,在160℃的温度下烘干,面膜布的服帖性最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中所有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其中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采用dp

1001,购自张家港市德宝化工有限公司;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购自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丁烷四羧酸cas号:1703

58

8;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cas号:13036

02

7;二甲基硅氧烷cas号31692

79

2;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cas号:65218

33

7。
29.制备例1将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和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按照4:1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对搅拌后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在180℃下加热30min,将加热完成后的混合液室温下冷却,从而制得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
30.制备例2一种处理液包括如下的组分:先将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30kg与丁烷四羧酸10kg搅拌混合,再加入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50kg、次亚磷酸钠2.5kg、磷酸二氢钠2.5kg进行搅拌混合制得处理液。
31.制备例3一种清洗液,采用如下的组分制成: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10kg、仲烷基磺酸钠5kg、去离子水100kg;该清洗液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各组分进行混合,然后搅拌均匀制得清洗液。
32.制备例4一种清洗液,采用如下的组分制成: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10kg、仲烷基磺酸钠8kg、去离子水100kg;该清洗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3一致。
33.制备例5一种清洗液,采用如下的组分制成: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10kg、仲烷基磺酸钠10kg、去离子水100kg;该清洗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3一致。
34.制备例6一种清洗液,采用如下的组分制成: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15kg、仲烷基磺酸钠8kg、去离子水100kg;该清洗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3一致。
35.制备例7一种清洗液,采用如下的组分制成: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20kg、仲烷基磺酸钠
8kg、去离子水100kg;该清洗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3一致。
36.实施例1~8如表1所示,实施例1~8的主要区别在于处理液的配比不同。
37.实施例1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采用如下步骤成型:(1)将面膜布本体通过制备例6的清洗液进行清洗,然后将面膜布本体放入烘箱中,在94℃温度下将面膜布本体烘干;(2)将清洗烘干后的面膜布本体置于制备例2的处理液中均匀搅拌,浸渍6s,然后快速通过两只辊筒进行挤轧,从而制得面膜布;(3)将制得的面膜布烘干,采用逐步升温法,每分钟升高5℃,将温度升至160℃,在160℃的温度下烘干3min。
38.表1处理液中各组分含量
样品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kg)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kg)丁烷四羧酸(kg)次亚磷酸钠(kg)磷酸二氢钠(kg)二甲基硅氧烷(kg)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kg)实施例15030102.52.500实施例25035102.52.500实施例35040102.52.500实施例45035154400实施例55035158000实施例65035205500实施例75535154400实施例86035154400实施例9553515442.52.5实施例105535154444实施例115535154455实施例125535154480
实施例9~12实施例9~12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处理液中加入了柔性助剂。
39.如表1所示,实施例9~12的主要区别在于柔性助剂的配比不同。
40.实施例13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实施例13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清洗液选用制备例3制得。
41.实施例14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实施例14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清洗液选用制备例4制得。
42.实施例15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实施例15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清洗液选用制备例5制得。
43.实施例16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实施例16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清洗液选用制备例7制得。
44.实施例17
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实施例17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将制得的面膜布烘干,采用逐步升温法,每分钟升高5℃,将温度升至160℃,在160℃的温度下烘干4min。
45.实施例18一种服帖性强的面膜布,实施例18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将制得的面膜布烘干,采用逐步升温法,每分钟升高5℃,将温度升至160℃,在160℃的温度下烘干5min。
46.实施例19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液采用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50kg、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30kg、丁烷四羧酸10kg、次亚磷酸钠2.5kg和磷酸二氢钠2.5kg,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由制备1制得。
47.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液采用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95kg。
48.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液采用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50kg、丁烷四羧酸30kg、次亚磷酸钠7.5kg和磷酸二氢钠7.5kg。
49.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处理液采用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50kg、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45kg。
50.性能检测试验服帖性检测:服帖性由亲水性和柔软度综合体现,亲水性和柔软度越高,服帖性越高;亲水性:利用各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处理液对面膜布进行预处理,按《aatcc

79测试法》对处理后的面膜布进行测试;水滴润湿时间越短,亲水性越好;柔软度:通过织物专家对面膜布进行主观手感测试;面膜布的柔软度分为6个等级,1为很柔软、2为柔软、3为较柔软、4为较硬、5为硬、6为很硬。
51.表2服帖性的测试结果样品水滴润湿时间(s)柔软等级实施例1212实施例2172实施例3182实施例4162实施例5233实施例6191实施例7152实施例8203实施例9131实施例10121实施例11131实施例12141实施例13112
实施例14102实施例15102实施例1692实施例1782实施例1892实施例19221对比例1234对比例2234对比例3224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3,实施例1和对比例1~3中面膜布的水滴润湿时间无明显变化,可见处理液中在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的基础上替换别的组分,对面膜布的亲水性无显著影响;实施例1中面膜布的柔软等级小于对比例1~3,从而实施例1中面膜布的柔软度较高,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中的β

环糊精先对丁烷四羧酸进行包合,在次亚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钠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丁烷四羧酸与面膜布中的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交联,从而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接枝在纤维上,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中的聚硅氧烷具有柔韧性,因此提高了面膜布的柔软度。
52.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5,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5,实施例1与实施例5中的水滴润湿时间无明显变化,可见改变磷酸盐催化剂的组分对面膜布的亲水性无明显影响;实施例1中的柔软等级小于实施例5,从而实施例1中面膜布的柔软度较高,可见催化剂中加入磷酸二氢钠,增加丁烷四羧酸的溶解度,便于丁烷四羧酸与纤维素反应。
53.结合实施例1~8,实施例7的水滴湿润时间最短,亲水性最好,且实施例7中面膜布的柔软度较高,从而实施例7中的面膜布服帖性最好,可见实施例7的处理液的配比最佳。
54.结合实施例1~3,实施例1~3中面膜布的水滴润湿时间无明显变化,但实施例3中面膜布的柔软度大于实施例1,表面增大聚硅氧烷接枝β

环糊精的加入量,处理液中的聚硅氧烷含量增大,从而面膜布的柔软度提高;但对面膜布的亲水性无显著影响。
55.结合实施例2和实施7,实施例7中面膜布的柔软度高于实施例2,可见增大丁烷四羧酸、次亚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钠的加入量,次亚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钠中的阳离子减弱丁烷四羧酸相邻两个羧基间的氢键作用力,相邻两个羧基脱水生成环酐,磷酸二氢钠促进环酐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交联反应,进一步提高了面膜布的柔软度。
56.结合实施例7和实施例9~12,实施例9~12中面膜布的柔软度高于实施例7,可见在处理液中加入柔性助剂,降低面膜布中纤维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面膜布的柔软度。
57.结合实施例10~12,实施例10~12中面膜布的水滴湿润时间呈增长趋势,可见增大水溶性较差的二甲基硅氧烷的加入量,面膜布的亲水性降低。
58.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6可以看出,随着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加入,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清除面膜布本体中纤维表面的油脂,便于面膜布本体的预处理,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
59.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15,实施例15中水滴润湿时间小于实施例13,但柔软等级无变化,可见增大仲烷基磺酸钠的加入量,导致亲水基团磺酸钠的含量增加,进一步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
60.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17~18,实施例17中水滴润湿时间小于实施例1,可见增长烘干时间,促进了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中聚醚链段的产生,从而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实施例18中水滴润湿时间大于实施17,可见过渡增长烘干时间,导致聚醚链段热裂解,从而降低面膜布的亲水性。
61.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19,实施例19中的水滴润湿时间小于实施例1,从而实施例19中面膜布的亲水性优于实施例1,可见对普通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进行改性,5

羟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间位结构破坏了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中分子排列结构,便于水分子的侵入,从而提高了面膜布的亲水性;实施例1与实施例19中面膜布的柔软等级无明显变化,可见对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进行改性,对面膜布的柔软度无显著影响。
6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