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0080发布日期:2022-05-11 08:5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考古出土纺织品的保护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使古代出土纺织品回潮、软化、清洗、平整的古代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2.我国古代纺织品主要是由丝、毛、棉、麻四类天然纤维织造而成。最早的纺织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每个朝代都有最具年代代表的纺织品,是我国先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生产技术发展状况的实物证据。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考古出土的实物证据,对研究中国纺织品科技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因长期埋在地下,出土的纺织品饱受地下水、泥土、各种微生物、酸碱盐类化学物质等作用,常常会带有污斑、水渍、严重者会破碎、糟朽。出土后的纺织品因环境的骤变更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坏,为了保留这些古人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对出土纺织品的科学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3.因此,需要对考古出土的纺织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处理,用以增强纺织品自身机械强度和抵御外界因素侵害的能力,最终使出土后的纺织品保持其最完整的原状,最大限度延长丝织品文物的寿命。其中需要对消毒完毕的纺织品进行回潮、软化、清洗、平整的操作。现有技术中使用到的保护处理装置,通常是将纺织品放置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下,通过水蒸气回潮和软化,或将纺织品整体浸泡在溶液中进行污染物清洗。然后将回潮,或清洗后干燥至一定含水率的纺织品进行整理。这样的操作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需要对纺织品回潮、软化,或清洗后的纺织品需要搬运至适当的操作台面上进行整理操作,而反复搬运原本糟朽程度严重的纺织品,对纺织品的安全存在相当大的损坏风险。另一方面,纺织品搬运至室内环境下的操作台面,其含水率将迅速下降,而过低的含水率不适合纺织品文物的整理,势必需要再一次搬运至密闭空间进行重新回潮和软化,如此反复移动,会对脆弱和糟朽的纺织品再次带来不可逆的损伤,而且投入较多的人力,花费更多时间,整个处理过程不但效率较低,而且反复移动和搬运过程增加了损害文物的潜在可能。另外,回潮和软化过程对纺织品含水率和湿度无法实现精确调控,仅靠经验判断,严重影响了回潮和软化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考古出土叠压多层的纺织品,很难实现均匀回潮和软化,而不均匀的含水率和湿度,将对纺织品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整机结构紧凑、操作便捷、节省人力、节约操作时间,将纺织品的回潮、软化、清洗、整理四个重要环节合理整合,能够提高保护操作的紧凑性,减少对纺织品多次搬运及人为损坏,而且能够对纺织品的保护过程中含水率和湿度进行监测,进而操作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的半自动化的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
5.本实用新型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所述的操作平台包括置物台10,置物台10上设置有外盖体1,所述的外盖体1固定设置于盖体支撑架2的一侧,盖体支撑架2固定
连接在置物台10台表面处,所述的盖体支撑架2两侧设置有销轴23,两侧销轴23之间设置有可转动连接的内盖体22,所述的置物台10台表面内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内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置物台10台面下表面处均匀设置有加热板12,置物台10台体下方空间内侧壁位置设置有绝缘块8,绝缘块8内部电连接设置有单片机7,单片机7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所述的温度传感器5的输入端伸出绝缘块8边缘与加热板12接触,单片机7与加热控制开关之间信号连接,所述的湿度传感器6的输入端与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表面放置的古代纺织品接触,所述的单片机7与温度显示屏15和湿度显示屏16连接,温度显示屏15和湿度显示屏16嵌于置物台10台体外表面处,所述的置物台10台体下方空间内设置有加湿装置9,加湿装置9一侧连接有气体传输管道4,气体传输管道4延伸出置物台10台体外部通过外盖体1进入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内对古代纺织品进行加湿。
6.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下方位置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7.14,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一侧位置设置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下方设置有移动杆21,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一侧与移动杆21对应位置设置有可使移动杆21放置其中进行移动的放置空间19,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和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表面竖直和横向均匀设置的条状物17,竖直和横向设置的条状物17形成网格18。
8.所述的置物台10台表面内沿着内壁设置有用于收集外盖体1与内盖体22水流的集水槽3。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该古代出土纺织品整理操作平台,可将加湿装置与加热装置设置为一体化操作,只需要在加热的同时即可对古代纺织品进行加湿回潮,当古代纺织品的湿度达到要求的湿度后,通过单片机7操作可以停止对古代纺织品进行持续加热,对古代纺织品造成的损坏,而且通过温度显示屏15和湿度显示屏16使得人们能够实时观察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上的古代纺织品的状态,可视化的操作使得保护古代纺织品更科学,能够在同一空间、同一置物台10上完成回潮、软化、清洗、整理,减少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古代纺织品加热完毕后,再移动重新归置进行加湿,其中数次需要移动古代纺织品,人为造成的损坏;
11.2)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下方位置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一侧位置设置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下方设置有移动杆21,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一侧与移动杆21对应位置设置有可使移动杆21放置其中进行移动的放置空间19,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和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表面竖直和横向均匀设置的条状物17,竖直和横向设置的条状物17形成网格18,将需要保护的古代纺织品放置于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表面时,为了调控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与所放置纺织品的接触面,保持纺织品回潮和软化速度均匀性,可通过移动杆21在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一侧设置的放置空间19内的移动,进而移动与之连接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的移动,可控制上下层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之间的位置,来控制上下层网格18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网格18的间距大小,实现对所放置纺织品,尤其是对放置的多层纺织品进行回潮与软化处理后保证其含水率和湿度的均匀性,使得纺织品的加湿和软化操作更加彻底、全面,克服了因多层纺织品叠加所造成的加湿和软化的不彻底、不均匀,能够有效提高加湿和软化的效率。
12.3)所述的置物台10台表面内沿着内壁设置有用于收集外盖体1与内盖体22水流的集水槽3,由于外盖体1与内盖体22内表面会产生水汽,凝结成水会流下,因此集水槽3可收集流下的水,积多后,倒出即可。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的侧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外盖体1、盖体支撑架2、集水槽3、气体传输管道4、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单片机7、绝缘块8、加湿装置9、置物台10、置物台表面11、加热板12、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温度显示屏15、湿度显示屏16、条状物17、网格18、放置空间19、连接件20、移动杆21、内盖体22、销轴23、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以下将结合附图1、2、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由外盖体1、盖体支撑架2、集水槽3、气体传输管道4、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单片机7、绝缘块8、加湿装置9、置物台10、置物台表面11、加热板12、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温度显示屏15、湿度显示屏16、条状物17、网格18、内盖体22、销轴23、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组成,具体的结构为:所述的操作平台包括置物台10,置物台10上设置有外盖体1,所述的外盖体1固定设置于盖体支撑架2的一侧,盖体支撑架2固定连接在置物台10台表面处,所述的盖体支撑架2两侧设置有销轴23,两侧销轴23之间设置有可转动连接的内盖体22,所述的置物台10台表面内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内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置物台10台面下表面处均匀设置有加热板12,置物台10台体下方空间内侧壁位置设置有绝缘块8,绝缘块8内部电连接设置有单片机7,单片机7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所述的温度传感器5的输入端伸出绝缘块8边缘与加热板12接触,单片机7与加热控制开关之间信号连接,所述的湿度传感器6的输入端与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表面放置的古代纺织品接触,所述的单片机7与温度显示屏15和湿度显示屏16连接,温度显示屏15和湿度显示屏16嵌于置物台10台体外表面处,所述的置物台10台体下方空间内设置有加湿装置9,加湿装置9一侧连接有气体传输管道4,气体传输管道4延伸出置物台10台体外部通过外盖体1进入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内对古代纺织品进行加湿。所述的置物台10台表面内沿着内壁设置有用于收集外盖体1与内盖体22水流的集水槽3。
21.使用时:可在置物台表面11内倒入蒸馏水,将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放置于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内的置物台表面11上,将集水槽3放置于置物台10台表面内部的内壁侧方位置,可在一组对侧位置设置,将需要回潮、软化、清理的纺织品放置于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表面,开启加热控制开关,加热板12工作,开始对置物台表面11内的水加热,最终通过水蒸气对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表面的纺织品进行回潮、软化,同时启动加湿装置9,通
过气体传输管道4将水蒸气输送至纺织品放置空间24内,增加空间蒸汽量,二者同时对纺织品进行回潮、软化,加热的温度数值和湿度数值都会通过温度显示屏15、湿度显示屏16进行显示,当纺织品的湿度达到预设值时,湿度传感器6输入端由于与纺织品接触,因此会将将湿度数值检测到,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7,单片机7会控制加热控制开关关闭,停止加热,使得整个装置内部保持恒温状态。
22.实施例2.
23.以下将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4.本实用新型由外盖体1、盖体支撑架2、集水槽3、气体传输管道4、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单片机7、绝缘块8、加湿装置9、置物台10、置物台表面11、加热板12、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温度显示屏15、湿度显示屏16、条状物17、网格18、放置空间19、连接件20、移动杆21、内盖体22、销轴23、古代纺织品放置空间24组成,具体的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进一步,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下方位置设置有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一侧位置设置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下方设置有移动杆21,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一侧与移动杆21对应位置设置有可使移动杆21放置其中进行移动的放置空间19,所述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和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表面竖直和横向均匀设置的条状物17,竖直和横向设置的条状物17形成网格18。
25.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所述,将需要保护的古代纺织品放置于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表面时,为了控制与架体接触面纺织品的回潮、软化的速度和均匀性,可通过移动杆21在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一侧设置的放置空间19内的移动,进而移动与之连接的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的移动,可控制上下层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ⅰ13、古代纺织品放置架体ⅱ14之间的位置,来控制上下层网格18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网格18的间距大小,来实现纺织品含水率和湿度达到一定范围,而且对于叠压多层的纺织品,实现内部和外部湿度均匀,保证其含水率和湿度的均匀性,使得纺织品的加湿和软化操作更加彻底、全面,克服了因多层纺织品叠加所造成的加湿和软化的不彻底、不均匀,能够有效提高加湿和软化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