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120发布日期:2022-03-30 12: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圆筒布布料要求手感柔软,穿着舒适,所以加工厂家需要在染色整理过程中加入一定柔软剂,柔软剂保存于布料中,做成衣服后感觉舒适,无异物感。目前一般加工厂家都在染缸中加入柔软剂,柔软剂用量大、每次都会随着清洗染缸排入废水中、造成浪费,面对柔软剂价格昂贵、用量大,导致各加工厂家成本高,用很低的柔软剂消耗量达到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针对这一难题,很多加工厂家经过摸索和实验,都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大多数采用以下工艺:首先不再将柔软剂加入染缸中,而是在圆筒布在染缸中染色、水洗完毕进行脱水,脱水后在置入柔软剂的槽体中进行浸入柔软剂,然后用胶辊轧干,去烘干。这一过程会产生几个问题:1、脱水后圆筒布由于离心作用在脱水机中,会产生相互挤压导致表面出现细皱纹,有时很难消除;2、周转环节多,操作麻烦,用工多,导致人工成本高;3、产量低、效率低,由于在脱水机出来后圆筒布是拧在一起的绳状,毫无规律,还需要人工解除捻度;4、脱水机脱水后圆筒布的含水量不匀,在脱水机中间和边缘由于离心力的不同,圆筒布含水量由中间向边缘递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机架前后两侧的布车和料槽,所述机架上按照圆筒布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自动退捻头、捻度传感器、开幅装置、水槽、柔软剂槽和摆布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组轧辊装置,分别为第一轧辊装置和第二轧辊装置,所述每组轧辊装置均由一台电机带动两个水平相对运转的橡胶辊组成,所述右侧橡胶辊为主辊,左侧橡胶辊由气缸带动。
7.优选地,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固设在地面以下,其盘面与地面相平齐,所述布车置于转盘上。
8.优选地,所述布车内盛放有染色后的圆筒布,所述布车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
9.优选地,所述自动退捻头与开幅装置之间设有花盘,所述开幅装置与水槽之间设有主动辊。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轧辊装置位于水槽的正上方且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轧辊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的数量为三根,所述三根气管呈三角结构排列。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轧辊装置位于柔软剂槽的正上方且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轧辊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与第一充气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轧辊装置上还连接有同步辊,所述同步辊与第二轧辊装置同步运动。
12.优选地,所述料槽位于摆布辊的正下方,所述摆布辊将圆筒布折叠收入料槽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布车放置到转盘上,转盘可以往复旋转,辅助解除绳状圆筒布的捻度,然后进入自动退捻头中,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退捻,与自动退捻头相接的捻度传感器感应圆筒布的捻度由自动退捻头自身往复旋转,和捻度反向旋转,行成解捻。
15.2、解捻后的圆筒布通过花盘带入开幅装置中进行撑布开幅,通过开幅装置后的绳状布就成为平整的圆筒布。
16.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轧辊装置将浸过水的圆筒布带出并进行轧水,使得圆筒布的含水率保持一致,将第一轧辊装置设置为可调节,利于根据压辊的压力大小得到不同的含水率,在进行轧辊前先通过第一充气管对圆筒布进行充气处理,保证了轧辊后布的平整性。
17.4、本实用新型中轧完水的圆筒布进入柔软剂槽内浸泡,使得布变柔软,再经第二充气管对圆筒布进行充气处理后,进入第二轧辊装置,第二轧辊装置对圆筒布进行挤压,使得柔软剂的含量保持一致,质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机架、2-布车、3-料槽、4-自动退捻头、5-开幅装置、6-水槽、7-柔软剂槽、8-摆布辊、9-第一轧辊装置、10-第二轧辊装置、11-转盘、12-脚轮、13-花盘、14-主动辊、15-第一充气管、16-第二充气管、17-同步辊、18-捻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内容作出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三合一柔软轧干机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位于机架1前后两侧的布车2和料槽3,所述机架1前端设置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固设在地面以下,其盘面与地面相平齐,利于将布车2移动至转盘11上,所述布车2置于转盘11上;所述布车2内盛放有染色后的圆筒布,所述布车2底部四角安装有脚轮12。所述机架1上按照圆筒布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自动退捻头4、捻度传感器18、开幅装置5、水槽6、柔软剂槽7和摆布辊8,所述料槽3位于摆布辊8的正下方,所述摆布辊8将圆筒布折叠收入料槽3内。所述自动退捻头4与开幅装置5之间设有花盘13,所述开幅装置5与水槽6之间设有主动辊14,所述主动辊14通过电机驱动且其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
24.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组轧辊装置,分别为第一轧辊装置9和第二轧辊装置10,所述第一轧辊装置9位于水槽6的正上方且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轧辊装置9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充气管15,所述第一充气管15的数量为三根,所述三根气管呈三角结构排列,在进行轧辊前先通过第一充气管15对圆筒布进行充气处理,保证了轧辊后布的平整性。所述第二轧辊装置10位于柔软剂槽7的正上方且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轧辊装置10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充气管16,所述第二充气管16与第一充气管15结构和原理相同,所述第二轧辊装置10上还连接有同步辊17,所述同步辊17与第二轧辊装置10同步运动。所述每组轧辊装置均由一台电机带动两个水平相对运转的橡胶辊组成,所述右侧橡胶辊为主辊,左侧橡胶辊由气缸带动,利于调节轧辊的压力。
25.工作原理:圆筒布在染缸完成煮练漂白染色水洗等工序出缸后,无须脱水,直接导入布车2中,移至设备转盘11上,转盘11由电机驱动可以往复旋转,辅助解除绳状圆筒布的捻度,然后进入自动退捻头4中,所述自动退捻头4由电机驱动,与自动退捻头4相接的捻度传感器18感应圆筒布的捻度由自身往复旋转,和捻度反向旋转,行成解捻,然后花盘13带入下行至开幅装置5中进行撑布开幅,经过开幅装置5后,绳状布成为平整的圆筒布,再由主动辊14带入水槽6中,在水槽6中充分浸湿后上行由第一轧辊装置9带出并被轧水,此时圆筒布含水率均匀一致,且含水率可通过调整轧辊的压力大小得到不同的含水率,在上行过程中第一充气管15对圆筒布进行充气,保证经轧辊后布的平整;轧完水的圆筒布进入到柔软剂槽7中,在柔软剂槽7中充分浸透柔软剂后,由第二轧辊装置10对圆筒布进行挤压,得到柔软剂含量均匀一致的圆筒布,通过调整轧辊的压力大小得到不同的柔软剂含有率,然后经过同步辊17由摆布辊8折叠入料槽3中。同步辊17感应圆筒布的布面张力,对摆布速度进行调整,让圆筒布不产生张力,完成后直接进入烘干整理工序。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