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体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43362发布日期:2023-01-14 09:4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纤维体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体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像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已知一种如下的薄片制造装置,所述薄片制造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部,其具有对含有纤维的料片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部,其具有在向从第一输送带远离的方向而对料片进行抽吸的同时对料片进行输送的第二输送带;加压辊,其被配置在第二输送部的料片输送方向下游处,并对料片进行加压;加热辊,其被配置在加压部的料片输送方向下游处,并对料片进行加热。
3.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添加有淀粉或pva(聚乙烯醇)的水分以雾状的形式喷向料片的内容。
4.然而,在上述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即,当将添加有淀粉或pva(聚乙烯醇)的水分以雾状的形式而喷向料片时,会导致料片由于淀粉等的粘合力而贴附在加压辊等上。
5.当料片贴附在加压辊等上时,会导致料片的输送不良或在料片上产生损伤。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89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纤维体制造方法为纤维体制造装置中的纤维体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体制造装置包括:堆积部,其在第一输送带上形成料片;输送部,其具有对所述料片进行输送的第二输送带;水分给予部,其向所述料片给予水分;加热部,其对被给予了所述水分的所述料片进行加热,在所述纤维体制造方法中,包括:堆积工序,使含有纤维、和淀粉或糊精的材料以干式的方式而堆积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上从而形成所述料片;输送工序,将所述料片的第一面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剥下,并以使所述料片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接触的方式来对所述料片进行输送,其中,所述第二面为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被剥下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面;水分给予工序,向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所述第二输送带接触着的所述料片给予所述水分;加热工序,以使所述加热部与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被剥下的所述料片接触的方式来对所述料片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淀粉或所述糊精而使所述纤维间粘合以形成纤维体,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被剥下的所述料片被直接供给至所述加热部。
附图说明
8.图1为表示纤维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9.图2为表示纤维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10.图3为表示纤维体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11.图4为表示其他纤维体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1.第一实施方式
13.首先,对纤维体制造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之后,对纤维体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14.纤维体制造装置100为对薄片状的纤维体s进行制造的装置。
15.如图1所示,纤维体制造装置100例如包括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8、水分给予部79、加热部80和切断部90。
16.供给部10向粗碎部12供给原料。供给部10例如为用于向粗碎部12连续地投入原料的自动投入部。通过供给部10而被供给的原料为含有各种纤维的材料。
17.作为纤维而并未被特别限定,其能够使用广泛的纤维材料。作为纤维,可以例示出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纤维)等。更加详细而言,纤维可以列举出由纤维素、丝、羊毛、棉、大麻、洋麻、亚麻、苎麻、黄麻、马尼拉麻、西沙尔麻、针叶树、阔叶树等构成的纤维等,既可以单独地使用它们,也可以将它们适当混合来使用,还可以作为实施了精制等的再生纤维来使用。
18.作为纤维的原料,例如可以列举出纸浆、废纸、旧布等。此外,纤维也可以被实施各种表面处理。此外,纤维的材质既可以为纯物质,也可以为包含杂质及其他成分等多种成分的材质。此外,作为纤维,也可以使用对废纸或纸浆薄片等以干式的方式进行解纤而得的解纤物。
19.纤维的长度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在独立的一根纤维中,沿着该纤维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μ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为2μm以上且3m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2mm以下。
20.在纤维体制造装置100中,由于在水分给予部79中给予水分,因此当使用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的纤维时,能够提高所形成的纤维体s的机械强度。作为那样的纤维,可以列举出纤维素。
21.纤维体s中的纤维的含有量例如为50质量%以上且99.9质量%以下,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通过在形成混合物时进行掺配,从而能够设为这样的含有量。
22.粗碎部12将通过供给部10而被供给的原料在大气中等空气中分割以使之成为碎片。碎片的形状或大小例如为几cm见方的碎片。在图示的示例中,粗碎部12具有粗碎刃14,并能够通过粗碎刃14而对被投入的原料进行分割。作为粗碎部12,例如使用碎纸机。通过粗碎部12而被分割后的原料在由料斗1承接之后经由管2而被移送至解纤部20。
23.解纤部20对通过粗碎部12而被分割后的原料进行解纤。在此,“进行解纤”是指,将多根纤维粘合而成的原料解开成一根一根的纤维的情况。解纤部20还具有使附着在原料上的树脂粒或油墨、色粉、防渗剂等物质与纤维分离的功能。
24.将穿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称为“解纤物”。在“解纤物”中,也存在除了被拆解开的解纤物纤维之外还包含在拆解纤维时从纤维分离出的树脂粒、油墨、色粉等色剂、或防渗材料、纸力增强剂等添加剂的情况。被拆解开的解纤物的形状为绳状。被拆解开的解纤物既可以以不与其他被拆解开的纤维相互缠绕的状态、即独立的状态而存在,也可以以与其他被拆解开的解纤物相互缠绕而成为块状的状态、即形成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25.解纤部20以干式的方式来实施解纤。在此,将并非在液体中而是在大气中等气体中实施解纤等处理的方式称为干式。作为解纤部20,例如使用叶轮磨机。解纤部20具有产生抽吸原料并排出解纤物这样的气流的功能。由此,解纤部20能够通过自身所产生的气流而从导入口22将原料与气流一同进行抽吸,并进行解纤处理,进而将解纤物向排出口24进行输送。穿过了解纤部20的解纤物经由管3而被移送至筛选部40。另外,用于使解纤物从解纤部20输送至筛选部40的气流既可以利用解纤部20所产生的气流,也可以设置鼓风机等气流产生装置并利用其气流。
26.筛选部40将通过解纤部20而被解纤了的解纤物从导入口42导入,并根据纤维的长度来进行筛选。筛选部40例如具有滚筒部41、和对滚筒部4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43。作为滚筒部41,例如使用筛子。滚筒部41具有网,并能够将与网的网眼的大小相比而较小的纤维或粒子即穿过网的第一筛选物、和与网的网眼的大小相比而较大的纤维或未解纤片或团块即未穿过网的第二筛选物区分开。例如,第一筛选物经由管7而被移送至堆积部60。第二筛选物从排出口44经由管8而返回至解纤部20。具体而言,滚筒部41为通过电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圆筒的筛子。作为滚筒部41的网,例如使用金属丝网、将设有切缝的金属板拉伸而成的多孔金属网、利用冲压机等而在金属板上形成孔的冲孔金属网。
27.第一料片形成部45将穿过了筛选部40的第一筛选物输送至管7中。第一料片形成部45例如具有网带46、架设辊47和抽吸机构48。
28.抽吸机构48能够将穿过筛选部40的开口并被分散在空气中的第一筛选物抽吸到网带46上。第一筛选物堆积在进行移动的网带46上,并形成料片v。
29.在网带46上堆积有穿过了筛选部40的开口的穿过物。网带46成为通过架设辊47而被架设、并使穿过物难以通过而使空气通过的结构。网带46通过架设辊47进行自转从而进行移动。通过在网带46连续地移动的同时使穿过了筛选部40的穿过物连续地落下并堆积,从而在网带46上形成了料片v。
30.抽吸机构48被设置在网带46的下方处。抽吸机构48能够产生朝向下方的气流。通过抽吸机构48,从而能够将利用筛选部40而被分散在空气中的穿过物抽吸至网带46上。由此,能够增大从筛选部40排出的排出速度。
31.料片v通过经由筛选部40以及第一料片形成部45,从而被形成为富含空气而柔软蓬松的状态。堆积在网带46上的料片v被投入管7,并向堆积部60被输送。
32.旋转体49能够将料片v切断。在图示的示例中,旋转体49具有基部49a、和从基部49a突出的突部49b。突部49b例如具有板状的形状。在图示的示例中,突部49b被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突部49b以等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通过基部49a向方向r进行旋转,从而突部49b能够以基部49a为轴而进行旋转。通过利用旋转体49而将料片v切断,从而例如能够减小向堆积部60被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解纤物的量的变动。
33.旋转体49被设置在第一料片形成部45的附近处。在图示的示例中,旋转体49被设置于在料片v的路径上位于下游侧的架设辊47a的附近处。旋转体49被设置在突部49b能够与料片v接触的位置、且不与堆积有料片v的网带46接触的位置处。由此,能够对网带46因突部49b而被磨损的情况进行抑制。突部49b与网带46之间的最短距离例如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这是能够在网带46不会受到损伤的条件下将料片v切断的距离。
34.混合部50例如对穿过了筛选部40的第一筛选物和粘合剂进行混合。混合部50例如
具有供给粘合剂的粘合剂供给部52、对第一筛选物和粘合剂进行输送的管54、以及鼓风机56。在图示的示例中,粘合剂从粘合剂供给部52经由料斗9而被供给至管54。管54与管7连续。
35.在混合部50中,通过鼓风机56而产生气流,并且在管54中能够在使第一筛选物和粘合剂进行混合的同时对之进行输送。另外,使第一筛选物和粘合剂混合的机构并未被特别限定,既可以为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而进行搅拌的机构,也可以为像v型搅拌机那样利用容器的旋转的机构。
36.作为粘合剂供给部52,使用螺旋给料机、或圆盘给料机等。
37.从粘合剂供给部52被供给的粘合剂为淀粉或糊精。淀粉为多个α-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而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淀粉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包含分支。
38.淀粉能够使用源自各种植物的材料。作为淀粉的原料,可以列举出玉米、小麦、大米等谷类、蚕豆、绿豆、小豆等豆类、马铃薯、红薯、木薯等薯类、猪牙花、蕨菜、葛等野草类、椰子树等棕榈类。
39.此外,作为淀粉而也可以使用加工淀粉、改性淀粉。作为加工淀粉,可列举出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淀粉、乙酰化淀粉、氧化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单淀粉磷酸酯、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尿素磷酸酯酯淀粉、淀粉乙二醇酸钠、高氨基玉米淀粉等。此外,作为改性淀粉的糊精能够适当使用对淀粉进行加工或改性而获得的材料。
40.在纤维体制造装置100中,由于使用淀粉或糊精,因此通过在被给予了水分之后进行加压加热,从而能够产生糊化以及纤维间的氢键中的至少一方,进而使纤维体s具有足够的强度。
41.纤维体s中的淀粉或糊精的含有量例如为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通过在形成混合物时实施掺配,从而能够设为这样的含有量。
42.另外,在粘合剂供给部52中,除了粘合剂之外,也可以根据所制造出的纤维体s的种类而含有用于对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或用于对纤维的凝集以及粘合剂的凝集进行抑制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不易燃烧的阻燃剂。穿过了混合部50的混合物经由管54而被移送至堆积部60。
43.堆积部60将穿过了混合部50的混合物从导入口62导入,以解开相互缠绕的解纤物,且使之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落下。由此,堆积部60能够使混合物(含有纤维和粘合剂的材料)均匀性良好地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70上。
44.堆积部60例如具有滚筒部61、和对滚筒部6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63。作为滚筒部61而使用进行旋转的圆筒的筛子。滚筒部61具有网,并使穿过了混合部50的混合物所含有的、与网的网眼的大小相比而较小的纤维或粒子落下。滚筒部61的结构例如与滚筒部41的结构相同。
45.另外,滚筒部61的“筛子”也可以不具有对特定的对象物进行筛选的功能。即,作为滚筒部61而被使用的“筛子”是指具备网的部件,且滚筒部61也可以使被导入至滚筒部61中的所有混合物落下。
46.第二料片形成部70对穿过了堆积部60的穿过物进行堆积,从而形成料片w。第二料
片形成部70例如具有作为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网带72、架设辊74和抽吸机构76。
47.在第一网带72上堆积有穿过了堆积部60的开口的穿过物。第一网带72成为通过架设辊74而被架设、并使穿过物难以通过而使空气通过的结构。第一网带72通过架设辊74进行自转从而进行移动。通过在第一网带72连续地移动的同时使穿过了堆积部60的穿过物连续地落下并堆积,从而在第一网带72上形成料片w。
48.抽吸机构76被设置在第一网带72的下方处。抽吸机构76能够产生朝向下方的气流。通过抽吸机构76,从而能够将利用堆积部60而被分散在空气中的混合物抽吸至第一网带72上。由此,能够增大从堆积部60排出的排出速度。并且,通过抽吸机构76,从而能够在混合物的落下路径上形成下降气流,进而能够防止在落下过程中解纤物或粘合剂相互缠绕的情况。
49.如上文所述,通过经由堆积部60以及第二料片形成部70,从而形成了富含空气而柔软蓬松的状态的料片w。
50.在第一网带72上的料片w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配置有输送部78。输送部78将第一网带72上的料片w从第一网带72上剥下并朝向加热部80进行输送。如图2所示,输送部78具有作为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网带78a、辊78b和抽吸机构78c。第二网带78a成为通过辊78b而被架设并使空气通过的结构。第二网带78a以能够通过辊78b的自转来进行移动的方式而被构成。抽吸机构78c被配置在夹着第二网带78a而与料片w对置的位置处。抽吸机构78c具备鼓风机,并且通过鼓风机的抽吸力而使第二网带78a产生朝上的气流。通过该气流而对料片w进行抽吸。
51.由此,能够将料片w的第一面wa从第一网带72上剥下,并使作为从第一网带72上被剥下的第一面wa的相反面的第二面wb吸附在第二网带78a上。吸附在第二网带78a上的料片w以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状态而被输送。
52.在堆积部60的下游处配置有水分给予部79。水分给予部79向与第一网带72或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
53.本实施方式的水分给予部79被配置在输送部78的下方处,并向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详细而言,水分给予部79朝向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的第一面wa给予水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料片w的下方朝向第一面wa给予水分。在水分给予部79中,作为水分而例如向料片w给予水蒸气或雾气。由此,能够均匀地向料片w给予水分。
54.本实施方式的水分给予部79具备能够对水进行贮留的容器79a、和被配置在该容器79a的底部处的压电振子79b。容器79a的上部被开口,且以使该开口朝向料片w的第一面wa侧的方式来配置容器79a。通过对压电振子79b进行驱动而在水中产生超声波,从而在容器79a内产生雾气。所产生的雾气经由容器79a的开口而被供给至料片w。通过从料片w的下方给予水分,从而即使在于水分给予部79或其附近处发生了结露的情况下,水滴也不会向料片w落下。
55.此外,输送部78的抽吸机构78c被配置在隔着第二网带78a而与水分给予部79对置的位置处。由此,能够通过抽吸机构78c来使含有在水分给予部79中产生的水分的气流穿过料片w的内部,从而将水分给予至料片w的内部为止。即,抽吸机构78c以与第二料片形成部70的第一网带72的一部分以及水分给予部79的容器79a对置的方式而被配置。由此,由共用的抽吸机构78c来承担将料片w从第一网带72上剥下并使之吸附在第二网带78a上的功能、
和将水分给予至料片w的内部为止的功能。因此,能够使纤维体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简化。
5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和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的第二面wb相反的第一面wa侧给予水分,因此第二面wb侧与第一面wa侧相比而能够以粘着力较弱的状态来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对被给予了水分的料片w贴附在第二网带78a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57.此外,在从水分给予部79被给予的水分中,不包含淀粉或糊精。因此,能够在淀粉等的粘合力并未充分地表现出的状态下对料片w进行输送,从而能够抑制料片w向第二网带78a等部件的贴附。
58.在水分给予部79中被给予了水分后的料片w的含水率为12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通过规定的料片含水率,从而能够有效地形成纤维间的氢键,进而能够使纤维体s的强度增加。此外,通过规定的料片含水率,从而能够抑制料片w向第二网带78a的贴附。此外,通过将料片w的含水率规定为40质量%以下,从而能够削减所使用的水的量。
59.并且,即使为含有粘合剂(淀粉或糊精)的料片w,也会抑制其向第二网带78a的贴附,并且会提高纤维彼此的结合力,从而能够提高纤维体s的强度。
60.在输送部78以及水分给予部79的下游处配置有加热部80。被给予了水分的料片w向加热部80被输送。
61.加热部80对被给予了水分且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进行加热。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80对被给予了水分后的料片w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由此,料片w中所含有的水分会在温度上升之后蒸发,并且料片w的厚度会变薄,从而提高了纤维密度。通过利用热量来使水分和粘合剂(淀粉或糊精)温度上升,并利用压力来提高纤维密度,从而使粘合剂糊化,此后,经由通过水分蒸发而糊化了的粘合剂而使得多个纤维彼此粘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利用热量来使水分蒸发,并利用压力来提高纤维密度,从而利用氢键而使多个纤维粘合在一起。由此,能够形成机械强度更加良好的薄片状的纤维体s。此外,由于水分蒸发而被形成的纤维体s与加热前的料片w相比而粘着力较弱,因此能够对纤维体s贴附在加热部80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62.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80具有对料片w进行加压加热的加压加热部84。加压加热部84例如能够使用加热辊、热冲压成型机来构成。在图示的示例中,加压加热部84为一对加热辊86。另外,加热辊86的数量并未被特别限定。通过加压加热部84,从而能够对料片w同时地实施加压以及加热。此外,能够使纤维体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简化。
63.如图1所示,切断部90将通过加热部80而被成形出的纤维体s切断。在图示的示例中,切断部90具有第一切断部92和第二切断部94,其中,所述第一切断部92在与纤维体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纤维体s切断,所述第二切断部94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纤维体s切断。第二切断部94例如将从第一切断部92穿过后的纤维体s切断。
64.通过以上方式,从而成形出预定尺寸的单张的纤维体s。被切断后的单张的纤维体s向排出承接部96被排出。
65.接下来,对纤维体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66.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纤维体制造装置100中的纤维体s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67.如图3所示,在堆积工序(步骤s11)中,使含有纤维、和淀粉或糊精的材料以干式的方式而堆积在作为第一输送带的第一网带72上以形成料片w。
68.详细而言,使含有被解纤了的纤维和粘合剂(淀粉或糊精)的混合物以干式的方式
而进行堆积,从而形成料片w。纤维为通过解纤部20而被解纤了的解纤物,粘合剂从粘合剂供给部52被供给,混合物通过混合部50而被形成。然后,通过堆积部60以及第二料片形成部70而使混合物以干式的方式进行堆积,从而形成料片w。
69.接下来,在输送工序(步骤s12)中,将料片w的第一面wa从第一网带72上剥下,并以使料片w的第二面wb与作为第二输送带的第二网带78a接触的方式来对料片w进行输送,其中,所述第二面wb为从第一网带72上被剥下的第一面wa的相反面。
70.详细而言,通过输送部78的抽吸机构78c而使第二网带78a产生朝上的气流,从而对料片w进行抽吸。由此,料片w的第一面wa从第一网带72上被剥下,并且料片w以第二面wb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状态而被输送。
71.在水分给予工序(步骤s13)中,对于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而朝向第一面wa给予水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于在输送工序中正在输送料片w的期间内向料片w给予水分。
72.详细而言,从水分给予部79供给水分。在本工序中,作为水分而向料片w给予水蒸气或雾气。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更加均匀地向料片w给予水分,从而能够以更简单的装置结构来对纤维体s进行制造。另外,在向料片w所给予的水分中,不包含淀粉或糊精。在水分给予工序中所给予的水的量例如能够以料片w的含水率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在水分给予工序中被给予了水分后的料片w的含水率优选为12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当水分的给予量处于该程度时,能够在抑制对料片w进行加热以使之干燥所需的电力等能量的同时,制造强度更加优异的纤维体s。
73.此外,通过朝向料片w的第一面wa给予水分,从而第二面wb侧与第一面wa侧相比而能够以粘着力较弱的状态来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对被给予了水分的料片w贴附在第二网带78a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74.并且,通过向使含有淀粉或糊精的材料进行堆积从而形成的料片w给予水分,从而例如与向料片给予含有淀粉或糊精的水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淀粉等的粘合力并未充分地表现出的状态下对料片w进行输送,进而能够抑制料片w向第一网带72或第二网带78a等部件的贴附。特别是,在以使料片w的含水率成为12质量%以上的方式来给予水分的情况下,该效果会变得更加显著。
75.并且,由于通过朝向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的第一面wa侧给予水分,从而使第二面wb侧与第一面wa侧相比而粘着力较弱,因而能够对被给予了水分的料片w贴附在第二网带78a上的情况进行抑制。
7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另一方面,例如在向未与第二网带78a等接触的状态的料片w给予水分的情况下,伴随着料片w中所含有的水分量的增加会产生料片w被撕裂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向被第二网带78a支承着的状态的料片w给予水分,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料片w中所含有的水分量的增加而发生的料片w的撕裂。
77.接下来,在加热工序(步骤s14)中,以使加热部80(加热辊86)与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接触的方式来对料片w进行加热,并通过淀粉或糊精而使纤维间粘合从而形成纤维体s。在加热工序中,对料片w在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由此,能够削减制造工时。
78.详细而言,通过加热部80的一对加热辊86来对料片w施加压力,以使料片变薄,从
而提高料片w中的纤维密度。向料片w施加的压力优选为0.1mpa以上且15mpa以下,更优选为0.2mpa以上且1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mpa以上且8mpa以下。当在加热工序中向料片w施加的压力处于这样的范围时,能够抑制纤维的劣化,并且能够以将所制造出的纤维体s解纤而得的解纤物作为原料而再次制造强度良好的纤维体s。
79.此外,加热工序对料片w施加热量,以使料片w中所含有的水分蒸发。在加热工序中,以使料片w的温度成为60℃以上且100℃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加热。由此,能够使淀粉或糊精的粘合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减少加热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由此能够以更低的能量来制造纤维体s。
8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体制造方法中,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被直接供给至加热部80(加热辊86)。“被直接供给”是指,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在不与其他部件接触的条件下被供给。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纤维体制造方法中,不使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在加热工序以前与加热部80(加热辊86)以外的部件接触。换而言之,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例如在不与输送辊或引导件等部件接触的条件下被投入至加热辊86。
81.因此,虽然被给予了水分的料片w的粘着性会增大,但是通过将从第二网带78a上所剥下的料片w在与任何部位都不接触的条件下投入加热部80(加热辊86)中,从而能够防止加热前的料片w贴附在输送部件等部件上的情况。
82.此外,由于对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了的料片w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防止料片w在加热时贴附在第二网带78a的情况。
83.另外,在加热工序中,由于向料片w施加较小的压力,因此能够使用小型的制造装置,并且由于使纤维受到的损伤较小,因此能够再次对纤维体s进行解纤,从而易于制造新的纤维体s。
84.此外,在加热工序中,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对料片w进行加热,因此易于形成纤维间的氢键,从而易于确保纤维体s的强度。此外,由于能够使粘合剂糊化,因此能够产生由粘合剂而实现的纤维彼此的粘合,从而能够获得纤维体s的强度。
85.2.第二实施方式
86.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87.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88.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分给予工序中,设为向与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89.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水分给予工序中,向与第一网带72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
9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水分给予部79配置于被支承(堆积)在第一网带72上的料片w的下方处。而且,从料片w的下方朝向第一面wa给予水分。由此,能够向与第一网带72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
91.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堆积工序(步骤s21)中于第一网带72上形成了料片w之后,在水分给予工序(步骤s22)中向与第一网带72接触着的料片w给予水分。此后,在输送工序(步骤s23),将被给予了水分的料片w从第一网带72上剥下,并对从第一网带72上被剥下的料片w进行输送。此后,在加热工序(步骤s24)中,以使加热部80与从第二网带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接触的方式来对料片w进行加热,从而形成纤维体s。另外,从第二网带
78a上被剥下的料片w被直接投入加热部80中。
92.即使采用这种方式,也能够在淀粉等的粘合力并未充分地表现出的状态下对料片w进行输送,此外,通过将从第二网带78a上所剥下的料片w在与任何部位都不接触的条件下投入加热部80(加热辊86)中,从而能够防止加热前的料片w贴附在输送部件等部件上的情况。
93.3.第三实施方式
94.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95.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96.虽然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设为从与第一网带72或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的下方给予水分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从与第一网带72或第二网带78a接触着的料片w的上方给予水分的结构。
97.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采用使水分给予部79的容器79a的开口朝向料片w的第二面wb侧的方式。由此,能够朝向料片w的第二面wb给予水蒸气或雾气。
98.即使采用这种方式,也能够在淀粉等的粘合力并未充分地表现出的状态下对料片w进行输送,此外,通过将从第二网带78a上所剥下的料片w在与任何部位都不接触的条件下投入加热部80(加热辊86)中,从而能够防止加热前的料片w贴附在输送部件等部件上的情况。
99.符号说明
100.10

供给部;12

粗碎部;20

解纤部;40

筛选部;50

混合部;52

粘合剂供给部;56

鼓风机;60

堆积部;61

滚筒部;62

导入口;63

壳体部;70

第二料片形成部;72

第一网带;74

架设辊;76

抽吸机构;78

输送部;78a

第二网带;78b

辊;78c

抽吸机构;79

水分给予部;79a

容器;79b

压电振子;80

加热部;84

加压加热部;86

加热辊;90

切断部;96

排出承接部;100

纤维体制造装置;w

料片;wa

第一面;wb

第二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