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2534发布日期:2022-10-29 07:2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染色机。


背景技术:

2.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对纺织品进行印染定型之前需要水洗工序将织物上的杂质、污物溶解、脱落、扩散于水中,纺织品在高温高压印染完成之后也需要水洗,此时的水洗是将印染过程中残余的染料清洗,以便最后完成定型,通常情况下水洗与染色共用同一台染色机,当进行水洗过程时染色机内流动的是清水,而当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时候,染色机内流动的是染料。
3.常规的溢流染色机在对织布进行水洗处理的过程中,将外界的水资源通入水洗缸中,在提布辊的作用下织布不断的在水洗缸内循环运行,并沉没在水平面的下方,从而达到水洗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其不足之处是织布在水洗的过程中,由于织布的吸水性较强,染色机内的水一大部分被织布吸收,为了保证对织布的水洗过程,需要向其中通入大量的水,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水洗的过程中,织布的吸水性较强容易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染色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染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染色机,包括染色机本体和料筒,所述料筒连通有动力泵,所述动力泵远离料筒的一端与所述染色机本体连通,所述染色机本体内转动设置有提升辊,所述染色机本体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提升辊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染色机本体内还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缠绕织布的导向辊,若干个所述导向辊相互平行,若干个所述导向辊均位于所述提升辊的下方,所述染色机本体设置有脱水机构,所述脱水机构位于所述提升辊与所述导向辊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提供动力驱动提升辊转动,使得织布缠绕在提升辊和导向辊上并循环转动,动力泵将料筒中的水吸入到染色机本体的底部,对浸入到水中的织布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的织布经过脱水机构的脱水后才上升至提升辊并完成循环清洗,脱水机构的设置,减少了织布吸入的染色机本体内的清洗水,减少了对织布清洗过程中通入的外界水,具有节约水资源的有益效果。
9.可选的,所述染色机本体还连通有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位于若干个导向辊的上方,所述循环通道一端与提升辊连通所述循环通道的另一端与导向辊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管道的设置使脱水完成的织布和正在水洗过程中的织布相互分离,减少了水洗过程中对脱水完成的织布产生的影响。
11.可选的,所述循环通道靠近提升辊的一端高于循环通道靠近导向辊的一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脱水机构脱水完成的织布在提升辊的作用下继续下
进入到循环通道中,织布在循环通道运行的过程中,织布中残留的水会滴落在循环管道中,并顺着循环管道流入染色机本体内,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在循环过程中的浪费。
13.可选的,所述脱水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染色机本体侧壁的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染色机本体内壁的固定块、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所述滑杆的滑动方向为水平靠近染色机本体内织布和远离染色机本体内织布的方向,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供滑杆插入的通孔,所述滑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铰接,所述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相对于滑杆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第一挤水板远离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铰接,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铰接,所述第二挤水板远离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铰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铰接,正常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均竖直设置,当滑杆向染色机本体外部滑动时,所述第一挤水板和所述第二挤水板用于夹紧通过的织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杆向染色机本体外部水平方向移动时,滑杆带动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相互靠近的端部转动,同时由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作用,使得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相互远离的端部朝相反的方向转动,并相互靠近,从而将织布中的水挤出;当滑杆向靠近染色机本体内部水平方向移动时,滑杆带动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相互靠近的段部长转动,同时由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作用,使得第一挤水板和第二挤水板回复竖直的状态并相互远离。
15.可选的,所述染色机本体的侧壁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出口朝下设置,所述溢流管位于若干个所述导向辊的上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织布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浮力较大的杂质和碎屑漂浮在水面的上表面,可以自行通过溢流管溢出,具有方便清理水洗机本体内杂质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溢流管内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溢流管出口的滤网。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能够将溢出的液体和杂质进行初步的分离,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情况将过滤出杂质后的水重复进行利用。
19.可选的,所述滤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溢流管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滤网处堆积的杂质到一定的量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拆卸滤网然后对其进行清理,使得溢流管不容易发生堵塞。
21.可选的,所述染色机本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水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排水阀时,能够将重力较大沉在水底的杂质排出,提高了染色机本体内水的洁净程度。
23.可选的,所述染色机本体内设置有若干个与外界气泵连通的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所述提升辊和所述循环管道之间。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布在提升辊的作用下进入循环管道之前,喷头对着织布进行喷气,将水分吹落,进一步减少了与织布共同循环的水含量。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6.驱动电机提供动力驱动提升辊转动,使得织布缠绕在提升辊和导向辊上并循环转动,动力泵将料筒中的水吸入到染色机本体的底部,对浸入到水中的织布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的织布经过脱水机构的脱水后才上升至提升辊并完成循环清洗,脱水机构的设置,减少了织布吸入的染色机本体内的清洗水,减少了对织布清洗过程中通入的外界水,具有节约
水资源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染色机的立体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染色机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染色机本体;2、料筒;3、动力泵;4、提升辊;5、驱动电机;6、导向辊;7、脱水机构;8、循环通道;9、滑杆;10、固定块;11、第一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3、第一挤水板;14、第二挤水板;15、溢流管;16、滤网;17、排水阀;18、喷头;19、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到附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染色机。参照图1和图2,染色机包括染色机本体1和料筒2,料筒2与染色机本体1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料筒2中的水吸入到染色机本体1中的动力泵3,染色机本体1连通有循环通道8,染色机本体1的底部连通有排水阀17。染色机本体1内转动设置有提升辊4和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向辊6,织布通过提布进入循环通道8中,然后再依次穿过若干个导向辊6在染色机本体1内循环运行,溢流管15位于提升辊4和导向辊6之间,溢流管15呈l型且出口朝下,溢流管15内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封闭溢流管15的滤网16。循环管道一端靠近提升辊4,循环管道的另一端靠近导向辊6,循环管道靠近提升辊4的一端高于循环管道靠近导向辊6的一端。染色机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提升辊4工作的驱动电机5,当提升辊4工作时,织布依次由提升辊4进入循环管道并穿过导向辊6并回到提升辊4处。
33.参照图1和图2,染色机本体1内设置有脱水机构7,脱水机构7位于提升辊4的底部并位于染色机本体1液位的上方用于对织布进行脱水处理。染色机本体1内还设置有与外界气泵连通的喷头18,喷头18位于脱水机构7与提升辊4之间,用于将织布上的水吹落。
34.参照图2和图3,脱水机构7包括滑动连接于染色机本体1侧壁的滑杆9、固定块10、第一转动杆11、第二转动杆12、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脱水机构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滑杆9滑动的气缸19,气缸19水平设置,且气缸19的输出轴与提升辊4的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块10固定设置在染色机本体1的内壁,第一转动杆11和第二转动杆12竖直方向对称设置与滑杆9的两侧,且第一转动杆11和第二转动杆12的其中一端均与固定块10铰接,滑杆9远离气缸19的一端与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相靠近的端部铰接,固定块10开设有供滑杆9插入的通孔,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杆11和第二转动杆12铰接。正常状态下时,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均竖直设置且相互远离,当气缸19呈伸长状态时,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相互靠近并用于夹紧通过的织布,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夹紧时表面相抵,且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的接触面呈弧形面。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染色机的实施原理为:当对织布进行水洗处理时,驱动电机5驱动提升辊4工作,使得织布在水洗机本体内循环转动,动力泵3提供动力将料筒2中的水吸入到染色机本体1的底部没过各个导向辊6且液面低于溢流管15。气缸19不断的伸长和缩短的
过程中带动滑杆9水平方向来回滑动,滑杆9滑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转动,同时由于第一转动杆11和第二转动杆12的作用,使得第一挤水板13和第二挤水板14在气缸19的输出轴伸长和缩短的过程中不断的做拍打动作,从而使得织布进入循环通道8前内部吸收的水先被挤出,然后经过喷头18时,喷头18将织布未挤干净的水进一步吹落,从而是染色机本体1底部的水平面维持较高的水平,在不断清洗的过程中,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质随着水平面的逐步上升经过溢流管15溢出并通过过滤网16过滤,过滤后的水可以进行重复使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排水阀17排出位于水底的杂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水源的使用。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