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50457发布日期:2024-04-08 13:5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一只蚊子至少携带300多种病菌,通过叮咬人类,可以传播包括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脑炎等在内的80多种疾病。另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由蚊虫叮咬引起或传染的疾病。可见,蚊虫叮咬并非小事一桩。蚊虫叮咬轻则瘙痒红肿,重则引起炎症。尤其是蚊虫叮咬会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蚊虫灾害”不容小觑,更不容忽视,如何驱蚊止痒也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对于驱蚊止痒产品,大多数为膏类、喷雾类、手环类等,应用在纺织品上仅占4%。驱蚊类产品虽然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驱除蚊虫,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大多数驱蚊产品的效果通常只能持续几个小时,需要频繁使用或重新涂抹。这可能会造成不便和额外的成本。一些驱蚊产品含有化学成分,可能会产生异味并对部分人群造成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某些驱蚊产品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喷雾或液体驱蚊剂。

2、针对以上驱蚊产品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及其生产方法,所述驱蚊止痒的中草药中萃取有效成分,通过不同中草药成分的合理配伍,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将中草药有效成分包裹在微胶囊内部,并通过纺织整理技术将具有驱蚊止痒功效的微胶囊与纺织品有效结合,从而达到纺织品具有柔软的触感、较好的外观以及良好的驱蚊止痒功效,而且在经过多次洗涤后,该纺织品仍具有较好的外观、手感、驱蚊止痒的功效。

2、为了实现上述效果和功能,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包括面料和包裹有驱蚊止痒功效中药组合物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附着在面料上。

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所述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称取复方药材将其粉碎过筛,装入萃取釜,设定萃取条件后,通入co2,进行萃取。

6、(2)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开始增压至设定压力,计时静态萃取,然后调节co2流量进行连续动态萃取,收集得到中药精油冷藏备用。

7、(3)将中药精油溶于亚麻籽油内,作为芯材;

8、(4)根据复合凝聚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及n,n,n-三甲基-1-十二溴化胺作为壁材,为使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其所带正负电荷数相近,并在溶液中聚合物充分混合后,调节溶液ph,使混合物正负电荷数相等,产生静电作用后凝聚。因此首先将一定浓度的壁材溶液,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后,加入芯材及乳化剂,形成水包油乳液。

9、(5)充分搅拌混合并升温。

10、(6)恒温后,滴入ph调节剂,调节ph使得聚合物在水包油界面进行凝聚反应,并保持反应温度不变,持续在该温度下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再次滴加ph调节剂,溶液中电荷数发生改变,凝聚反应结束。此时,加入固化剂使微胶囊表面聚合物交联固化,获得乳液状的中药微胶囊。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萃取温度45-55℃、萃取压力22-25mpa、萃取时间90min、萃取co2流量为20-25l/h、分离釜温度55℃。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压力为22-25mpa调节co2流量为20-25l/h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收集得到中药精油后存放于-4℃冰箱中备用。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中药精油:亚麻籽油体积比为1:10。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各成分的体积占比为:n,n,n-三甲基-1-十二溴化胺1%~4%、羧甲基纤维素钠1%~4%,中药精油2%~8%,乳化剂15%~30%,其余为水,各成分体积占比之和为100%。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搅拌混合时间为1h,升温至60℃~80℃。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的ph调节剂为浓度为3%的冰醋酸溶液或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凝聚反应的ph为2.5-4.3。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凝聚反应时间为30min~60min。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结束凝聚反应的ph为7-10。

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固化剂为质量分数为3%的戊二醛溶液,占微胶囊反应溶液体积的10%-15%。

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固化反应时间为2h~4h。

24、进一步地,所述复方药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薄荷30-45份、浮萍25-35份、广藿香18-28份、迷迭香10-15份;

25、进一步地,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5μm;

2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1)整理工艺:

28、整理工艺中,微胶囊浓度为20g/l-40g/l,丙烯酸酯浓度为5g/l-10g/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g/l-10g/l;将面料放到浸轧机中进行浸轧处理;

29、(1)拉幅定型:

30、将整理后的面料通过剥边器平幅送入机器中,将布幅两端固定在针板上。通过针板的运动牵带,将布幅送入烘箱中,并经过170℃的恒温烘箱,再进行尾端冷却及去静电。布幅落入布车,完成定型。

31、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生产方法得到的纺织制品。

32、有益效果:

33、通过不同中草药成分的合理配伍,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将中草药有效成分包裹在微胶囊内部,微胶囊内部芯材选择用亚麻籽油与中药精油相溶,亚麻籽油中含有的多糖,有抗肿瘤、抗血栓、抗病毒、降血脂的功效,安全无毒。微胶囊壁材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及n,n,n-三甲基-1-十二溴化胺,具有稳定性、与芯材化学相容性好且不发生反应的优点,通过纺织整理技术将具有驱蚊止痒功效的微胶囊与纺织品有效结合,从而达到纺织品具有柔软的触感、较好的外观以及良好的驱蚊止痒功效。本发明所涉及中药微胶囊纯天然,不会产生异味并对部分人群造成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也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驱蚊产品的效果通常只能持续几个小时,需要频繁使用或重新涂抹。本产品中通过粘合剂整理使得中药微胶囊附在纺织品上,经过多次洗涤后该纺织品仍具有较好的外观、手感、驱蚊止痒的功效。



技术特征:

1.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萃取温度45-55℃、萃取压力22-25mpa、萃取时间90min、萃取co2流量为20-25l/h、分离釜温度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压力为22-25mpa调节co2流量为20-25l/h;所述步骤(2)收集得到中药精油后存放于-4℃冰箱中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中药精油:亚麻籽油体积比为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各成分的体积占比为:n,n,n-三甲基-1-十二溴化胺1%~4%、羧甲基纤维素钠1%~4%,中药精油2%~8%,乳化剂15%~30%,其余为水,各成分体积占比之和为100%;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搅拌混合时间为1h,升温至6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至少包括如下特征(a)~(f)中的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药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薄荷30-45份、浮萍25-35份、广藿香18-28份、迷迭香10-15份;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5μm。

9.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生产方法得到的纺织制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蚊止痒纺织制品所用微胶囊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复方药材将其粉碎装入萃取釜,进行萃取;(2)调节CO<subgt;2</subgt;流量进行连续动态萃取,收集得到中药精油冷藏备用;(3)将中药精油溶于亚麻籽油内,作为芯材;(4)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及N,N,N‑三甲基‑1‑十二溴化胺作为壁材,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后,加入芯材及乳化剂,形成水包油乳液;(5)充分搅拌混合并升温;(6)恒温后,滴入pH调节剂,并保持反应温度不变,持续在该温度下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再次滴加pH调节剂,溶液中电荷数发生改变,凝聚反应结束;加入固化剂,获得乳液状的中药微胶囊。本产品经过多次洗涤后该纺织品仍具有较好的外观、手感、驱蚊止痒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琦,张磊,周艺,王玉平,张国清,成国庆,解希娜,程洪志,任龙,许振亮,高学聪,孙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