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被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18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被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缝被辅助器,属家庭常备用具。
传统的缝被方法是用左手握住被边,右手穿针引线,每缝一针都要刺扎两次,一次针尖斜向上,一次针尖斜向下。对多数人来说,这种缝被方法有如下缺点1、由于刺扎时要改变用力的方向,右手指上戴的顶针容易打滑,扎伤手指,缝制的速度较慢。特别是当被边较宽、被子较厚时,要改变刺扎的方向更为费事,动作十分别扭。
2、绝大多数家庭和学生宿舍都是在床上缝被,由于床面较低,缝被人必须弯下腰进行操作,这时左手要与右手配合,不能支撑在床上,腰部容易疲劳,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被的辅助工具,它能够使缝被动作变得舒适、愉快,并能加快缝被速度。
本实用新型是由拱子将被子边沿拱成“∧”形,左手按下压板将被边压住,用右手进行刺扎,刺扎的方式变成“∧←”,一针扎透两层被,从而将刺扎的次数减少了一半。由于针尖的方向不改变,顶针就不会打滑且容易发力。
另外,左手的动作是移动和按压缝被辅助器,与传统的缝被方法相比动作大大简化,因而可以用左手支撑身体,身体的姿势也可随意选取,例如可以坐在床沿上缝,姿势舒服,不会发生腰酸。对一般人说来,可将其缝被速度提高50%至一倍。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缝被辅助器图2拱子图3拱子头图4压板图5压板柄本实施例是该实用新型的最好方案之一。它由一个拱子1,一个压板2,一根压板柄3,一只铰链4,一只弹簧5构成。
拱子1分三部份拱子头6、拱子身7、拱子尾8。拱子头6上有一个拱子上牙9和一个拱子下牙11,拱子上牙9和拱子下牙11之间是拱子口10。拱子1总长度为250mm,其中拱子头6的长度为55mm,拱子身7的长度为150mm,拱子尾8的长度为45mm。拱子头6的高度为50mm,拱子身7的高度为42mm,宽度为15mm,拱子尾8的高度为52mm。拱子下牙11前侧高度为15mm,后侧高度为20mm,宽度为30mm,拱子口10前侧的深度为30mm,后侧的深度为40mm。本实施例中的拱子1为硬杂木所制成。
压板2有一个压板上唇12、一个压板前下唇13、一个压板后下唇14。压板上唇12与压板前下唇13之间为前压板口15,压板上唇12与压板后下唇14之间为后压板口16。本实施例中的压板2由厚度为0.5mm的不锈钢板(Cr18Ni9Ti)制成,作成∧形后的高度为46mm,最下部的宽度为45mm。压板柄3长度为200mm,宽度为30mm,厚度为12mm。
拱子1和压板2之间通过压板柄3,铰链4以类似于订书机的方式连接,弹簧5由螺钉固定在拱子尾8上所开的孔内,有12mm伸出孔外,当压板2未受到压力时,弹簧5舒张,使拱子1和压板2保持离开的状态。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垂直与被子边沿方置,使被子边沿夹入拱子1和压板2之间,被线通过的位置对准前压板口15的中部,左手按下压板2,由于拱子1的顶力和压板2的压力,被子边沿被形成∧形,右手用顶针将被针从前压板口15中部扎入,扎穿被子从后压板口16中部穿出,再用右手将针抽出。松开左手,弹簧5舒张,缝被辅助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再用左手将其移动到下一个穿线位置,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将被缝好。
权利要求1.一种缝被辅助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能将被缝之被子拱成“∧”形的拱子1、一个与1配合将被子压住便于缝制的压板2、一根压板柄3,一只铰链4和一只弹簧5所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缝被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它的拱子1有拱子头6、拱子身7和拱子尾8三大部份,拱子头6上有一个拱子上牙9和一个供子下牙11,拱子上牙9和拱子下牙11之间是供被针通过的拱子口1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缝被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它的2有一个压板上唇12、一个压板前下唇13和一个压板后下唇14,压板上唇12与压板前下唇13、压板后下唇14之间分别是起定位作用并供被针穿过的前压板口15和后压板口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被辅助器,属家庭常备用具,它是利用拱子的顶力使被子成为“”形,再用压板定位,从而达到易于缝制的目的。利用这种缝被辅助器可以使缝被时手的动作变得简单、容易,身体的姿势变得舒适、愉快,能将一般人的缝被速度提高50%至一倍。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成本极低。
文档编号D05B91/00GK2040913SQ8821893
公开日1989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5日
发明者王大朴 申请人:王大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