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6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纬纱引入(例如)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使用异形筘以改善纬纱飞行稳定性的引纬装置。
有两种普通的引纬装置用于引导喷气投纬。第一种使用空气引导装置,另一种使用异形钢筘。
日本未审定的专利申请公开文本昭-55-93844和昭-59-26688公开了几种公知的使用空气引导装置的引纬装置。一般来说,这些使用空气引导装置的引纬装置具有用于引导纬纱飞行的空气引导装置、一个分离的筘,以及每个空气引导装置上设置的辅助喷嘴,其用于协助引导投纬。每个空气引导装置具有圆形或矩形的导孔或C形导口。在钢筘的前侧布置多个引导装置,沿钢筘纵向形成导孔或导口。由于引导装置在钢筘的长度方向(在引纬方向)布置,导孔或导口的线构成纬纱飞越的纬纱通路。
在将纬纱引入纬纱通路之后,钢筘打纬。每个空气引导装置的导孔或导口具有相对于其形状来说大的设计自由度,协助纬纱飞行的每个辅助喷嘴的形状和喷气位置也可以很自由地设计。因此可以容易地设定导孔或导口的理想形状,以及辅助喷嘴的理想布置。使用这种空气引导装置的引纬装置比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具有更高的空气利用率,因而有利于纬纱的稳定飞行。
但是,在使用空气引导装置的引纬装置中,每次引纬时,空气引导装置应进入经纱开口,织过经纱。在引纬后钢筘打纬。在钢筘打纬时,空气引导装置应在经纱之下。空气引导装置快速进入或撤出经纱开口可能损伤经纱。另外,在经纱开口内的位置和在经纱之下的位置之间,每个空气引导装置的往复移动,比起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来说,会加大筘座摆动距离。因此,使用空气引导装置的引纬装置难于以高速工作。
日本未审定的专利申请公开文本平-2-53935和日本未审定的实用新型公开文本平-3-38378中公开了几种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一般来说,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具有带导口140的异形钢筘以便引导纬纱Y的飞行,如图27,28,29,30和31所示。导口的线构成纬纱通路T。每个导口140具有一水平上壁141,一竖直壁142,一个伸向一开口146的下壁143,一个将上壁141连接于竖直壁142的弯曲的上连接部144,以及一个将竖直壁142连接于下壁143的弯曲的下连接部145。用于协助纬纱Y飞行的辅助喷嘴160沿着纬纱通路T以预定间隔设置并具有在其远端的喷孔161。
在使用上述结构的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100中,在每次引纬时,只有辅助喷嘴160进入有关的经纱开口,织过经纱,而在钢筘打纬时,只有辅助喷嘴160从经纱开口来到经纱之下。由于辅助喷嘴160不厚,即使辅助喷嘴160高速移入或移出经纱开口也很难损伤经纱。另外,在有关经纱开口内的位置和经纱之下的位置之间,只有小于空气引导装置的辅助喷嘴移动,因此,与使用空气引导装置的引纬装置比较,筘座只需要较小的摆动距离。因此,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优点在于可提高喷气织机的工作速度。但是使用异形钢筘120的引纬装置也具有下述缺陷。
每个上连接部144和下连接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大约2mm那样大,这是考虑到要抑制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扰动,并有利于使用压呢机冲压工作。因此,在使用上述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中,纬纱Y飞过纬纱通路T的飞行位置根据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喷射到导口140的壁上的位置而变化。纬纱Y的飞行位置变化的一些实例将对照附图27至29进行描述,每张图表示在引纬方向上游侧的筘件130。
首先对照附图27描述在气流S20喷射在上壁140上的情况下,最大气流速度的位置的变化和纬纱Y的飞行位置Y20之间的关系。最大气流速度位置是指气流流过纬纱通路T到达最大速度的位置或区域,一般来说,与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存在的位置或区域重合。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20触及上壁141,然后向竖直壁142前进,并沿着上连接部144向下改变路线而从竖直壁142流向开口146。因此,最大气流速度位置也移动,使纬纱Y受到在上连接部144处向下偏转的气流的影响,并在靠近下连接部145处飞行,如飞行位置Y20所示。
下面对照附图28描述在气流S21喷射在竖直壁142上的情况下,最大气流速度位置(气流S21的位置)的转变和纬纱Y的飞行位置Y21之间的关系。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21触击竖直壁142,然后沿着上连接部144向上改变路线,并沿上壁141从竖直壁142流向开口146。因此,最大气流速度位置也移动,使纬纱Y受到在上连接部144处向上偏转的气流的影响,并在上壁141附近飞行,如飞行位置Y21所示。
现对照附图29描述在气流S22触击上连接部144的情况下,最大气流速度位置(气流S22的位置)的转变和纬纱Y的飞行位置Y22之间的关系。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22触击上连接部144,然后沿着与向前运动路径基本相同的路径流向开口146。因此,最大气流速度位置也移动,使纬纱Y在上连接部144附近飞行,如飞行位置Y22所示。
从上面描述的三种情况可以看出,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是与纬纱Y的飞行位置相关的。换言之,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是与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速度分布有关的。
因此,纬纱Y的飞行速度,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及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速度分布间的关系将对照图30和31加以描述。图30表示当辅助喷嘴160以6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T中辅助喷嘴160下游6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31表示当辅助喷嘴160以8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T中辅助喷嘴160下游8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点划线代表等速分布线,其间隔代表10m/s。由Vm代表的位置是最大气流速度位置。
如对照图27的描述那样,指向开口146的气流S20在飞行位置Y20附近是弱的,因此,在飞行位置Y20附近飞行的纬纱Y并不飞离纬纱通路T,稳定了纬纱Y的飞行状态。在飞行位置Y20附近的气流速度低于在最大气流速度位置Vm处的气流速度,但是在飞行位置Y20处飞行的纬纱Y的飞行速度较低,因此,不可能增加纬纱Y的飞行速度。
因为飞行位置Y21接近最大气流速度位置Vm,所以在位置Y21的气流速度接近最大气流速度,因而在飞行位置Y21处飞行的纬纱的飞行速度是高的。但是,如对照图28所描述的那样,指向开口146的气流S21在飞行位置Y21附近是强大的,因此,在飞行位置Y21附近飞行的纬纱Y容易飞离纬纱通路T,使纬纱Y的飞行状态变得不稳。因此,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不能得到改善。
另外,飞行位置Y22也靠近最大气流速度位置Vm,因而在位置Y22处的气流速度接近最大气流速度。也就是说,纬纱Y在飞行位置Y22上以高速飞行。象对照图29描述的那样,指向开口146的气流S22在飞行位置Y22附近是弱的,因此,在飞行位置Y22附近飞行的纬纱Y不飞离纬纱通路T。因此,纬纱Y的飞行状态是稳定的。
因此,为了实现纬纱Y的快速、稳定的飞行,纬纱Y的飞行位置应该保持在飞行位置Y22。为此目的,将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指向上连接部114,并使纬纱Y靠近上连接部144飞行是很重要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辅助喷嘴160相对于纬纱通路T的安装位置,辅助喷嘴160相对于纬纱通路T的安装位置,辅助喷嘴160的安装角度,以及在喷孔161处的喷射方向和喷射压力是要变化的。实际上,气流S触击导口140的壁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在使用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开文本平-2-53935和日本未审定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文本平-3-38378中所述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中,导口140的上壁141的竖直壁142之间的角度设为直角或一锐角,以便使纬纱通路T的顶部较深,从而抑制从辅助喷嘴160喷出的气流S向着开口146的流动。但是,甚至当纬纱通路T的顶部较深时,将上壁141连接于竖直壁142的上连接部144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使纬纱Y稳定地飞行。
如上所述,按照普通的引纬装置,增加纬纱的飞行速度和抑制纬纱飞离纬纱通路的问题,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满足。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钢筘件,使每个钢筘件都有一导口而形成纬纱通路,纬纱可在上述纬纱通路中高速、稳定地飞行。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喷气织机的一种引纬装置。喷气织机的这种引纬装置具有一个筘座,一钢筘安装在上述筘座上,所述钢筘包括多个沿引纬方向布置的钢筘件,每个上述钢筘件具有一凹槽,向其中引入纬纱,多个所述凹槽构成了纬纱通路。一个主喷嘴产生将纬纱引入凹槽的喷气。一辅助喷嘴产生辅助将纬纱引入凹槽的喷气,所述凹槽向着由辅助喷嘴产生的喷气敞开。所述凹槽基本是由一上壁,一下壁和一深壁形成的,所述下壁通过一个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下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深壁,所述上壁通过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的上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深壁,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上述第二曲率半径不大于1mm。因此,气流在触击上壁后流向上连接部,使纬纱靠近上连接部稳定地飞行。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下壁的长度与所述上壁的长度之比,至少在所述辅助喷嘴附近。是在25%至55%。因此减少了从纬纱通路向下泄漏的气流,基本使上连接部附近的气流速度得以提高。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引纬装置还具有空气泄漏装置,其用于在所述上连接部增加所述多个钢筘件之间的空气泄漏量。因此,在上连接部附近的气流易被拉向上连接部,这样,就可以将纬纱的飞行位置稳定地保持在纬纱通路中的上连接部附近,并保持纬纱的高速尺行。
现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


图1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总体结构,并放大地画出该装置的一部分;图2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沿图3中4-4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5-5线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沿图3中6-6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示意地表示当引纬辅助喷嘴的气流触击上壁时气流的转变;图8示意地表示当引纬辅助喷嘴的气流触击深壁时气流的转变;图9示意地表示当引纬辅助喷嘴的气流触击上连接部时气流的转变;图10是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表示当辅助喷嘴以8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中在辅助喷嘴下游8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11是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表示当辅助喷嘴以6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中在辅助喷嘴下游6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12所示曲线图用于说明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和纬纱飞行问题频率之间的关系;图13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喷气织机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14-14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沿图13中15-15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沿图13中16-16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7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并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图18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图19是沿图18中19-19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0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图21是沿图20中21-21线的放大剖视图;图22是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图23所示曲线图表示在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纬纱通路中靠近上连接部处,在引纬方向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24所示曲线图表示下壁尺寸,纬纱飞行速度和纬纱飞行故障频率之间的关系;图25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的总体结构,并放大地画出了该装置的一部分;图26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27示意地表示当普通引纬装置的辅助喷嘴喷出的气流触击上壁时气流的转变;图28示意地表示当普通引纬装置的辅助喷嘴喷出的气流触击深壁时气流的转变;图29示意地表示当普通引纬装置的辅助喷嘴喷出的气流触击上连接部时气流的转变;图30所示普通引纬装置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用于说明当引纬辅助喷嘴以6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中辅助喷嘴下游6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31所示普通引纬装置关键部位的放大侧视图用于说明当引纬辅助喷嘴以8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中辅助喷嘴下游8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
现对照图1至12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喷气织机引纬装置。首先参阅图1描述引纬装置30的总体结构。
异形钢筘32直立地装在筘座31上。异形钢筘32具有沿着引纬方向布置的多个钢筘件33。每个钢筘件33具有一个C形导口或凹槽34,钢筘件33的排包括由凹槽34构成的纬纱通路T,从引纬主喷嘴35喷射出来的纬纱在其中飞行。纬纱通路T和异形钢筘是相互整体设计的。
每个凹槽34具有一个平行于放置引纬装置30的地板面的上壁341;一个竖直的深壁342;一个伸向开口346的下壁343;一个弧形的上连接部344,它将上壁341连接于深壁342;以及一个弧形的下连接部345,它将深壁342连接于下壁343。如图3所示,从深壁342延伸的上壁341的尺寸W1设定为9mm,竖直的深壁342的尺寸W2设定为5.5mm,从深壁342延伸的下壁343的尺寸W3设定为7mm。因此,下壁343的尺寸W3大约是上壁341的尺寸W1的78%。上壁341和深壁34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上连接部344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0.5mm,下连接部345的曲率半径R设为2mm。如图4-6所示,上壁341,深壁342,下壁343,上连接部344和下连接部345的倾斜方式使得开口区域向着箭头P(图4)所示的引纬方向变窄。上壁341的倾角θa,深壁342的倾角θb,下壁343的倾角θc,以及下连接部345的倾角θe全部为10°,而上连接部344的倾角θd为2°。
多个引纬辅助喷嘴36沿着纬纱通路T以预定的等间距装置在筘座31的前面上。每个辅助喷嘴36在接近于纬纱通路T的远端有一喷孔361。喷孔361的对准方向使得喷出的气流S在纬纱通路T中从开口346的下方到达上连接部344,如图1的箭头S所示。
如果只是将辅助喷嘴36设置得靠近纬纱通路T,那么在进出经纱开口的辅助喷嘴36和有关钢筘件33之间的经纱(未画出)的弯曲就会变大,这样就会损伤经纱,降低织物的质量。在这方面,从上壁341至辅助喷嘴36的喷孔361之间的垂向距离L1,以及从下壁343在开口346侧的远端的水平距离L2要设定得使辅助喷嘴36不会有损于织物的质量。
辅助喷嘴36具有制造公差,在其装配时也有装配误差,因而,从喷孔361喷出的气流S实际上不是不可能触击上壁341或深壁342,气流S有时会触击下壁343。
例如,如图7所示,当气流S10触击上壁341时,气流S10沿上壁流向深壁342。按照普通的引纬装置,由于其上连接部144的曲率半径大约为2mm,因而气流S20在触击上壁141后会从上连接部144沿深壁142向下壁143偏转。但是,按照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0,具有0.5mm的曲率半径的上连接部344会限制气流S10触击上壁341后的偏转,显著地削弱气流S10朝着开口346的流动。因此,气流S10在触击上壁341后会流向上连接部344,从而使纬纱Y在上连接部344附近稳定地飞行。
如图8所示,当气流S11触击深壁342时,气流S11沿深壁342流向上壁341。在普通的引纬装置中,由于其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大约为2mm,因而气流S21在触击深壁142后从上连接部144沿上壁141向开口146偏转,而在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0中,由于上连接部344的曲率半径r为0.5mm,因而就限制了气流S11在触击深壁342后的偏转,显著地削弱了气流S11向开口346的流动。因此,气流S11在触击深壁342后流向上连接部344,从而使纬纱Y在上连接部144的附近稳定地飞行。
如图9所示,当气流S12触击上连接部344时,气流S12停在上连接部344而向引纬方向的下游流动。在普通的引纬装置中,由于上连接部144的曲率半径大约为2mm,因而气流S22在触击上连接部144之后从上连接部144向着开口146偏转。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0设有曲率半径r为0.5mm的上连接部344,因而限制了气流S12在触击上连接部344后的偏转,显著地削弱了气流S12向着开口346的流动。因此,气流S12在触击上连接部344后不偏离上连接部344,使纬纱Y在上连接部344附近稳定地飞行。
当气流S触击下壁343(未画出)时,气流S沿下壁343流向深壁342。由于上连接部345的曲率半径R为2mm,而不象上连接部344那样只有0.5mm的小曲率半径r,因而气流S在触击下壁343后,不会停在下连接部345。因此,气流S在触击下壁343后经过下连接部345和深壁342流向上连接部344,从而使纬纱Y在上连接部344附近稳定地飞行。
由于钢筘件33相互邻近地布置,沿引纬方向P流动的部分气流从钢筘件33之间漏出纬纱通道,泄漏率越大,沿引纬方向P流动的气流速度越低,因而降低了纬纱的飞行速度。每个凹槽34的壁341,342和343的倾斜使待沿引纬方向变窄,这样就抑制了从钢筘件33之间的气流泄漏,从而防止了纬纱Y飞行速度的下降,保持纬纱Y的高速飞行。
倾角与空气泄漏率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倾角的减小,泄漏率就会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部344的倾角θd显著地小于其它倾角θa,θb,θc和θe。由于气流被拉向空出漏出的位置,即,拉向上连接部344,所以,纬纱Y可在上连接部344附近稳定地飞行。
下面对照图10和11描述纬纱Y的飞行速度,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和纬纱通路T中气流速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图10表示当辅助喷嘴36以8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T中辅助喷嘴下游8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11表示当辅助喷嘴36以60mm的间隔布置时,在纬纱通路T中辅助喷嘴下游60mm的位置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图中点划线表示等速分布线,其间隔代表10m/s。Vm代表的位置是最大气流速度位置。
显然,在本实施例的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速度一般高于图30和31所示现有技术的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速度。气流速度的提高是由于凹槽34各壁341,342,343的倾斜的结果。
如图10和11所示,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与纬纱Y的飞行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纬纱Y的飞行速度及飞行稳定性与气流速度分布密切相关。纬纱Y应该在上连接部344附近飞行,这一点是十分紧要的。按照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结构可保证,当从辅助喷嘴36喷出的气流S触击凹槽34的任何一壁时,纬纱Y的飞行位置都被限制在上连接部344,因此,纬纱Y在最大气流速度位置Vm所在的上连接部344附近飞行,纬纱Y飞行得又快又稳。
图12中的曲线E代表一个试验取得的数据,该试验表示上连接部344的曲率半径r和纬纱Y飞行故障频率之间的关系。该试验是用标准棉Ne40作为纬纱Y,织机速度为800转/分,空气流动速度不变。该曲线图表明,为了将飞行故障频率减少为20%(当使用上连接部曲率半径大约为2mm的普通引纬装置时出现该频率),上连接部344的曲率半径应设定为等于或小于1mm。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抑制纬纱通路T中的空气扰动,曾试图增大上连接部144的曲率半径。因此,许多普通的引纬装置,其上连接部1 44的曲率半径为2mm或更大,而在这一区域中曲率半径的变化并不影响飞行问题。以一种与现有技术的构思相反的构思为基础,本发明通过抑制气流在纬纱通路T中的偏转,使气流集中在上连接部344,从而保证了纬纱Y的飞行稳定性。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倾角θa,θb,θc和θe是不变的,但是只要这些倾角大于倾角θd,它们不必是恒定不变的。
现在对照图13至1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引纬装置,以及下面将介绍的其它实施例的引纬装置,其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0相同。下面只讨论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零件,对其不再赘述。
按照第二实施例,异形钢筘42的每个钢筘件43具有一上壁441,一深壁442,一下壁443和一下连接部445,它们构成一导口或凹槽44。每个钢筘件43也具有一个上连接部444,如图16所示,上连接部444平行于引纬方向,或具有在引纬方向上加宽的倾角,如图16B所示。上壁441,深壁442,下壁443和下连接部445的倾角使凹槽44的开口区域在箭头P所示的引纬方向上变小。上壁441的倾角θa,深壁442的倾角θb,下壁443的倾角θc,以及下连接部445的倾角θe都设定得等于或大于15°,这样设定的倾角θa,θb,θc和θe进一步增大了气流在纬纱通路T中的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增加了纬纱Y的飞行速度,但是对于使纬纱Y保持靠近上连接部444稳定飞行。因此,将上连接部444的倾角θd设定为零度,如图16A所示,或θd设定得小于零度,如图16B所示,这样可靠地使上连接部444附近的空气从各钢筘件43之间泄漏,因此,使上连接部444附近的气流易于被拉向上连接部444。因此,可以保证纬纱Y在上连接部4 44附近在纬纱通路T中稳定的飞行位置,并保持纬纱Y的高速飞行。
虽然第一实施例中的上壁341,下壁343和深壁342,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上壁441,下壁443和深壁442都是倾斜的,但是,也可以是这些壁之一341或441,342或442,343或443是倾斜的,或者只是这些壁341或441,342或442,343或443的一部分的倾斜的。
另外,通过使各个壁341或441,342或443,343或443的倾角逐渐变小,或者通过设定除去各壁341或441,342或442,343或443的纬纱通路T的方式,可增加从上连接部344或444的空气泄漏率。这样,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会收敛于上连接部344或444,从而可保持纬纱Y的稳定飞行位置。另外,增加从上连接部344或444的空气泄漏率也可以通过不使上壁341或441,下壁343或443,或者深壁342或442倾斜,而是通过减小上连接部344或444的倾角的方式来实现。因此,纬纱通路T中的气流收敛于上连接部344或444,从稳定了纬纱Y的飞行位置。
现对照附图17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列中的每个钢筘件53具有一个漏气通孔55,位于上连接部544的斜上方。钢筘件53的上连接部544的曲率半径r为0.1mm,而下连接部345的曲率半径R为2.5mm。这种结构可保证在上连接部544附近,在钢筘件53之间可容易地漏气,因而使上连接部544附近的气流更容易被拉向通孔55。因此,纬纱Y在纬纱通路T中的飞行被稳定地保持在上连接部544附近。此时,凹槽54的各壁541,542和543沿引纬方向倾斜大约10°,以便适当地调整空气泄漏率。因此,纬纱Y的飞行速度与第一实施例引纬装置30中纬纱Y的飞行速度大致相同。
现对照图18的19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的每个钢筘件63具有在两侧形成的漏气槽65,在图中从上连接部644向左延伸。钢筘件63的上连接部644的曲率半径r为1mm,而下连接部645的曲率半径R为1.5mm。因此,在槽65所在部位,在钢筘件63之间的间隔大于其它部位的间隔。因此,在上连接部644附近,空气更容易从钢筘件63之间泄漏。因此,上连接部644附近的气流更容易被拉向槽65,因而纬纱通路T中的纬纱Y的飞行位置被稳定地保持在上连接部644附近。此时,凹槽64的各壁641,642和643沿引纬方向倾斜大约10°,以便适当地调整空气泄漏率。因此,纬纱Y的飞行速度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0中的纬纱Y的飞行速度大致相同。
现对照图20和21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每个钢筘件73具有在两侧形成的漏气槽75,在图中从上连接部744向上延伸。钢筘件73的上连接部744的曲率半径r为1mm,而下连接部745的曲率半径R为1.5mm。因此,在槽75所在的部位,钢筘件73之间的间隔大于在其它部位的间隔。因此,在上连接部744附近,空气更容易从钢筘件73之间泄漏。因此,在上连接部744附近的气流更容易被拉向槽75,使纬纱Y在纬纱通路T中的飞行位置被稳定地保持在上连接部744附近。
钢筘件73应该具有能够承受反复打纬的冲击的强度。具体来说,打纬冲击集中的深壁742的强度必须足够大。在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70中当每个钢筘件73在两侧具有槽75时,钢筘件73在槽75所在部位上的强度较低。但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槽75,比较第四实施例的槽65来说,偏向深壁742的左方,因而槽75引起的强度降低不那么严重。这样就可以将槽75制得比第四实施例中的槽深,从而使纬纱Y在纬纱通路T中的飞行位置更稳定地处于上连接部744的附近。凹槽74的各壁741,742和743沿纬纱Y的引纬方向倾斜大约10°,以便适当地调整空气泄漏率。因此,纬纱Y的飞行速度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0中纬纱Y的飞行速度大致相同。
现对照图22至24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如图22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每个钢筘件83的凹槽84具有一上壁841,一深壁842和一下壁843。从深壁842延伸的上壁841的尺寸W11为9mm,深壁842的尺寸W12为5.5mm,从深壁842延伸的下壁的尺寸W13为4mm。显然,从深壁842至喷孔361的距离比第一实施例的钢筘件的相应距离短3mm。辅助喷嘴36的喷孔361的对准方向使从辅助喷嘴36喷出的气流S指向上连接部844。
现对照图23描述纬纱通路T中上连接部844处的气流速度和从辅助喷嘴36沿引纬方向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所谓“沿引纬方向的距离”是指在引纬方向上向着辅助喷嘴36的下游方向的水平距离。纵坐标代表纬纱通路T中在上连接部844处的气流速度,横坐标表示从辅助喷嘴36沿引纬方向的距离。曲线D1代表使用本实施例的异形钢筘82时在上连接部844处的气流速度,曲线D2代表在使用第一实施例的异形钢筘32时在上连接部344处的气流速度。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部844的曲率半径r,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上连接部344的曲率半径r一样,设定得小于下连接部845的曲率半径R,因此,纬纱Y可在上连接部844附近稳定地飞行。本实施例的异形钢筘82的结构使得喷孔361比起第一实施例的异形钢筘32更靠近上连接部844或纬纱的飞行位置。因此,一般来说,在上连接部844处的气流速度比在第一实施例的上连接部344处的气流速度高,因此,纬纱Y飞得比第一实施例更快。
现对照图24描述下壁843的尺寸W13,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飞行问题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下壁843的尺寸与上壁841的尺寸之比W13/W11,纬纱Y的飞行速度和纬纱飞行问题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F代表通过实验取得的下壁843的尺寸W13和纬纱Y的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数据。曲线G代表通过实验取得的下壁843的尺寸W13和纬纱Y的飞行问题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数据。纬纱Y的飞行问题的频率的意思是在预定的时间内纬纱Y未到达预定的引纬端部。上部的横坐标表示下壁与上壁的尺寸比 100%,下部横坐标代表下壁的尺寸W13。在实验中,从上壁841至喷孔361的距离L11和从下壁843的远端至喷孔361的距离L12是恒定不变的,从辅助喷嘴36喷出的气流总是指向上连接部844。另外,从辅助喷嘴36喷出的空气流量是恒定不变的。
从两条曲线F和G可以看出,当下壁843的尺寸W13变小时,纬纱Y的飞行速度可增加,同时抑制纬纱Y的飞行问题的频率的增加。在这个实施例中,下壁843设定为4mm,纬纱飞行速度比第一实施例的纬纱飞行速度提高20%。如果尺寸W13设定得太短,由上壁841,深壁842和下壁843限定的纬纱通路T的抑制气流弥散的工能就会变弱,在纬纤通路T中就不能获得均匀的气流速度。在这种情况下,纬纱飞行速度下降,纬纱飞离纬纱通路的频率就会增加。从图24的横坐标可以看出,当下壁843的尺寸W13与上壁841的尺寸W11之比下降得低于25%时就会开始出现上述问题。
象日本未审定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文本平-3-38378所公开的那样,一些普通的结构中,从深壁延伸的下壁尺寸设定得短于从深壁延伸的上壁的尺寸,但是,并没有象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作的具体讨论那样,对上壁尺寸和下壁尺寸之间的关系作具体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实验数据是从研究上壁尺寸和下壁尺寸的具体关系,以及纬纱飞行速度和飞行问题频率之间的关系而获得的。从图2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下壁843的尺寸W13与上壁841的尺寸W11的比应该在25%至55%的范围内,上壁841和下壁843之间的这种尺寸关系可以应用于第二至第五实施例。
在第六实施例中,从下壁843的远端至喷孔361的距离L12设定得等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距离L12。但是,当下壁843的尺寸W13与上壁841的尺寸W11之比设定在25%至55%的范围内时,距离L12也可以设定得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在钢筘件83和辅助喷嘴36之间的经纱的弯曲变小,因此防止了纬纱的损伤。当纺织经纱易于损伤的织物如长丝织物时,上述变型特别有效。
如前面所述,在普通的异形钢筘120中,其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r大约为2mm,通过使上连接部844的曲率半径r等于或小于1mm,可使飞行问题频率减少至20%。
现对照图25和26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异形钢筘92具有两种下壁942尺寸W33不同的钢筘件931和932。具有尺寸W331为4mm的钢筘件931布置在辅助喷嘴36的位置附近,具有尺寸W332为7mm的钢筘件932布置在除辅助喷嘴36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
如图26所示,凹槽94的从深壁942延伸的上壁941的尺寸W31设定为9mm,深壁942的垂向尺寸W32设定为5.5mm。带有尺寸W331为4mm的钢筘件931应用在辅助喷嘴36的远端的上游3mm的位置和辅助喷嘴36的远端下游15mm的位置之间。在其它位置则使用尺寸W332为7mm的钢筘件932。从钢筘件931至辅助喷嘴36的喷孔361的距离L21和L22,以及其它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也就是说,上连接部944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0.5mm,下连接部945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2mm,从深壁942至喷孔361的距离设定得比第一实施例的从深壁342至喷孔361距离短3mm。辅助喷嘴36的喷孔361的对准方向使得气流S指向上连接部944,与第六实施例一样。
本实施例的异形钢筘92的上连接部944的曲率半径r设定得小于下连接部945的曲率半径R,这与第六实施例的异形钢筘82一样,因此,纬纱Y可在上连接部附近稳定地飞行。在除辅助喷嘴36附近以外的部位上,本实施例的异形钢筘92的钢筘件932的下壁943的尺寸W332设定得比第六实施例中的钢筘件83的下壁843的尺寸W22长3mm。因此,减少了从纬纱通路T的开口946向下泄漏的气流,一般来说,使上连接部944附近的气流速度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纬纱Y比第六实施例中的纬纱Y飞行得更快。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七个实施例,但是显然本专业技术人员可对其作各种变化而并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具体来说,本发明显然还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第一至第七实施例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2)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上壁和深壁之间的夹角设定为直角,但是这个角度也可稍大或稍小。
(3)在上连接部和上壁之间的边界或上连接部和深壁之间的边界可以移向上壁或深壁,或移向上述两壁。
因此上述的各实例和实施例应看作是描述性的,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权利要求
1.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30),它包括一个筘座(31);一个安装在所述筘座(31)上的钢筘(32),所述钢筘(32)包括多个沿引纬方向布置的钢筘件(33),每个所述钢筘件(33)具有一个向其内引入纬纱(Y)的凹槽(34),多个所述凹槽(34)构成一条纬纱通路(T);一个用于产生喷气将纬纱(Y)引入凹槽(34)的主喷嘴(35);一系列用于产生喷气以协助将纬纱引入凹槽(34)的辅助喷嘴(36),所述凹槽(34)向着辅助喷嘴(36)产生的喷气敞开,所述引纬装置(30)的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4)基本由一上壁(341),一下壁(343)和一深壁(342)限定,所述下壁(343)借助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下连接部(345)与所述深壁(342)相连接,所述上壁(341)借助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的上连接部(344)与所述深壁(342)相连接,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不大于1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壁(343)与所述上壁(341)的长度比至少在所述辅助喷嘴(36)附近在25%至55%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泄漏装置,其用于在所述上连接部(344)增加从所述多个钢筘件(33)之间泄漏的空气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泄漏装置包括靠近所述上连接部(344)形成的一个通孔(5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泄漏装置包括在相邻两钢筘件(63)的相对表面上形成的靠近上连接部(644)的槽(65,75)。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上壁(341),下壁(343),深壁(342),上连接部(344)和下连接部(345)具有相对于引纬方向倾斜的表面,使钢筘件(33)的所述凹槽(34)沿引纬方向变窄,上连接部(344)的倾斜度小于上壁(341),下壁(343),深壁(342)和下连接部(345)的倾斜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44)的所述上连接部(444)的表面平行于引纬方向。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444)的表面相对于引纬方向倾斜,使钢筘件(43)的所述凹槽(44)沿引纬方向加宽。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65)从上连接部(644)向着与所述凹槽(64)敞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纬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75)位于上壁(741)上方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喷气织机的使用异形钢筘的引纬装置设有多个带C形凹槽的钢筘件,这些钢筘件构成从主喷嘴喷出的纬纱飞行的纬纱通路。每个凹槽具有平行地板面的上壁,垂直于地板面的深壁,向着开口逐渐变宽的下壁,将上壁连接于深壁的上连接部和将深壁连接于下壁的下连接部。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1mm,下连接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上连接部的曲率半径。
文档编号D03D49/62GK1120085SQ95109948
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5日
发明者白木雅雄, 铃木藤雄, 吉田一德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