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捻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45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捻锭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纺织行业纱线加捻用的四捻锭子。
现有技术中,纱线的加捻国内主要以捻线机为主,倍捻机为辅,国外发达国家以倍捻机为多。普通捻线机锭子转一转对纱线加一个捻度,倍捻机锭子转一转对纱线加二个捻度。倍捻技术比普通捻线机单锭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加捻的纱线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但其效率仍不高,占有资金和场地也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四捻锭子,即锭子每转一转能对纱线加四个捻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设计一种锭子每转一转能对纱线加四个捻度的四捻锭子,它在气圈罩,由锭杆、静止盘、加捻盘、锭盘构成的普通倍捻锭子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导丝器、加捻杆构成的倒置倍捻锭子结构。气圈罩套在加捻盘下方的锭杆上,气圈罩顶端中心设有一孔,导丝器安装在该孔上。加捻杆可以旋转,其旋转方向与加捻盘的旋转方向相反。使用时,四捻锭子每转一转,纱线通过普通倍捻锭子结构被加二个捻度,再通过倒置倍捻锭子结构又被加二个捻度,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中的加捻杆中下部空心,加捻杆空心部位设有纱线入口和纱线出口。在静止盘、气圈罩和气圈罩外面的机架上分别固定有相互对应的内磁钢、中磁钢和外磁钢,内磁钢和中磁钢形成内磁场,中磁钢和外磁钢形成外磁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合理,由于锭子每转一转,可以对纱线加四个捻度,生产效率可以比普通倍捻机提高一倍,且使纺织行业节省一半的倍捻机设备和生产场地的占用,为企业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2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结构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包括气圈罩1、普通倍捻锭子结构和倒置倍捻锭子结构。普通倍捻锭子结构包括锭杆14、套在锭杆14上的静止盘2、固定在锭杆14上的加捻盘6、锭盘10构成。锭杆14插在加捻杆12上,锭盘10可以套在加捻杆12上。在静止盘2、气圈罩1和气圈罩1外面的机架上分别固定有相互对应的内磁钢3、中磁钢4和外磁钢5,外磁钢5和中磁钢4形成的外磁场,使气圈罩1静止不动;中磁钢4和内磁钢3形成的内磁场,使静止盘2静止不动。锭杆14中上部空心,锭杆14中部设有纱线出口8。加捻盘6与锭盘10上分别固定有相互对应的上磁钢7和下磁钢9,通过磁场作用使加捻盘6与锭盘同步转动。气圈罩1套在加捻盘6下方的锭杆14上,气圈罩1用于隔开内外两个气圈,气圈罩1顶端中心设有一孔,用于安装导丝器18。倒置倍捻锭子结构包括导丝器18和加捻杆12。加捻杆12中下部空心,加捻杆12空心部位的上部及下端分别设有纱线入口13和纱线出口11,加捻杆12的旋转方向与加捻盘6的旋转方向相反,其旋转速度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与加捻盘6的旋转速度相同,也可以不同。
附图中,15为纱线,16为退解筒子,17为退解筒子顶端纱线入口。在纱线入口(17、13)与纱线出口(8、11)均分别装有导丝器。
参见附图2。使用时,将退解筒子套在静止盘上,纱线从退解筒子顶端纱线入口17引入,从锭杆中部纱线出口8引出,然后从气圈罩内(即气圈罩与退解筒子之间)向上过导丝器18,再从气圈罩外向下,经加捻杆中部纱线入口13引入,最后从加捻杆下端纱线出口11引出至卷绕筒子。当外力带动锭盘转动时,由于磁场作用,加捻盘也同步转动,当四捻锭子转一转时,纱线在锭杆、静止盘、加捻盘、导丝器构成的普通倍捻锭子结构区域被加二个捻度;同时,锭脚在外力带动下转动,被加二个捻度的纱线在由导丝器、加捻杆构成的倒置倍捻锭子结构区域又被加上二个捻度,而前后二个捻度捻向相同,这样,四捻锭子每转一转,对纱线就加了四个捻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四捻锭子,包括气圈罩(1)、锭杆(14)、装在锭杆(14)上的静止盘(2)和加捻盘(6)、锭盘(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导丝器(18)和加捻杆(12)构成的倒置倍捻锭子结构,气圈罩(1)套在加捻盘(6)下方的锭杆(14)上,气圈罩(1)顶端中心设有一孔,导丝器(18)安装在该孔上,加捻杆(12)可以旋转,加捻杆(12)的旋转方向与加捻盘(6)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捻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捻杆(12)中下部空心,其空心部位设有纱线入口(13)和纱线出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捻锭子,其特征在于在静止盘(2)、气圈罩(1)、气圈罩(1)外面的机架上分别固定有相互对应的内磁钢(3)、中磁钢(4)、外磁钢(5)。
全文摘要
一种四捻锭子,包括气圈罩、由锭杆、静止盘、加捻盘、锭盘构成的普通倍捻锭子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由导丝器和加捻杆构成的倒置倍捻锭子结构。导丝器安装在气圈罩顶端的孔上。加捻杆的旋转方向与加捻盘的旋转方向相反。使用时,四捻锭子每转一转,纱线通过普通倍捻锭子结构被加二个捻度,再通过倒置倍捻锭子结构又被加二个捻度。因此,其生产效率可以比普通倍捻机提高一倍,且使纺织行业减少一半的倍捻机设备和生产场地的占用。
文档编号D01H7/86GK1170052SQ9610099
公开日1998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30日
发明者沈迪, 吴志江 申请人:浙江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