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过的纤维制品、纤维制品的包装方法及其原状的恢复方法

文档序号:176687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过的纤维制品、纤维制品的包装方法及其原状的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制品的包装方法及纤维制品的原有形状的恢复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定型加工的纤维制品在经折叠包装(真空包装、惰性气体置换包装等)之后,以及如被褥、毛毯等的蓬松的纤维制品等在作压缩包装之后,在开包后不留有褶皱痕和变形的包装方法及纤维制品原有形状的恢复方法。已有技术纤维制品,例如衣料类以及卧具类等,在搬运、储存/保管时,需占有一定空间,因此要求运输和仓库保管的流通成本很大。尤其对于衣料类,为防止折叠皱痕和变形,常须将各种衣料悬挂于衣架上进行运输、保管,因此,需要相当的空间。然而,衣物类即使悬挂于衣架上,也会产生折叠皱痕及变形,这样,在缝制加工车间经定型加工过的衣物在经运输和仓储后,仍须再经熨烫整形处理。近年来,衣物类的生产基地已从日本国内转移至海外,此时,衣物类成品从产地运输至销售地需花费时间,在此运输期间发生较多褶皱和变形,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衣物类成品都须再经重新整形加工。从而,已制成的衣物类商品的再次整形加工又导致了制衣成本的上升,这已成为物业流通和成衣业界的一个大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商品在从海外运输的途中,因严苛的运输环境,造成严重的变形、变质,以至于无法作为商品陈列于销售店内。因此,为了比以前降低物业流通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人们试用了折叠式的真空包装及惰性气体充填包装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对于褶皱痕印及变形的防止、品质的保证等等,仍不能产生充分的效果。实际情况是,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人们仍须使用衣架来运输、仓储衣物类。如前所述,成衣业界已将海外生产作为制衣产业的主流,因制衣产业的转移海外而带来的成本下降的优点却由于该成衣运输至国内时尚须经过的再整理定型加工而被抵消。为此,产业界对制衣生产转移海外的利弊再次进行了探讨,同时,人们也强烈期望一种衣物类的新的包装技术的开发出现。如上所述的折叠包装(例如,真空包装、惰性气体置换包装等),在防止折叠皱痕及变形和维持品质方面,其效果尚不够。为了改善这一点,有人提出了对纤维制品进行预干燥后再作包装的方法。例如,在特开昭53-90500号公报上记载了这样一种真空包装方法该方法系在较低的温度(如0-50℃)下干燥,使纤维材料的相对回潮率(含水率)及链段活动能力(セグメント异动度值)降至比干燥之前更低,然后,进行包装。另外,特开昭63-110114号公报及特开平7-826652号公报上公开了一种将纤维制品热风干燥后接着进行除湿干燥的方法和装置。然而,上述这些以往的方法可认为是由于干燥加工使纤维制品中的纤维分子固定,但其装置膨大,无法作完全的干燥。因此,在褶皱和变形的防止、维持纤维的品质等效果方面,不能获得令人完全满意的效果。其理由之一,即在于过分重视去湿。例如在特开昭53-90500号公报记载的低温去湿方法是用低温来调节含水率,故干燥效果差,花费时间长,当连续地大批量地处理衣料类时,则装置将不得不变得庞大,其作业效率也变得低下。又,特开昭63-110114号公报上记载的热风干燥后去湿的方法,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地去除水分。这是因为,要使平衡的回潮率(含水率)在1%以下的气氛中保持平衡须较长的时间。特开昭63-110114号公报上所述的方法,其理想的实施装置已公开在特开平7-82652号公报上。在该公开的公报中,提出了热风干燥机和除湿机的组合装置。但是,在该装置中,如果,热风烘干机不能将高温的空气冷却至除湿机的致冷剂沸点以下的温度,则该空气不能通过除湿机;另外,加热时所用的热量被冷却过程消耗,其热效率非常地低,所以,热风干燥的最高温度也有限制。即使市售的折叠式包装装置,可以说也没有优异的抗皱性。几乎所有装置的干燥皆不充分,其中也有不考虑采用干燥装置的。另外,在上述任一装置中,自干燥至包装都完全没有考虑到吸湿处理。除了上述的缺点,已有的纤维制品的干燥及包装方法和装置的最大缺点在于它们都不能确认纤维制品的干燥程度,及究竟干燥至何种程度才能明确不会发生褶皱和变形的问题。依纤维制品的种类的不同,其干燥速度及吸湿速度也完全不同,而已有技术不能确定其须达到的干燥程度,也无法防止皱纹及变形和变质的发生。另一方面,为有备于地震及台风等自然灾害,人们储备被褥和毛毯等卧具的行为受到奖励,国家和地方自治区实际上都在进行这种储备。如上所述,卧具含有大量的空气,其蓬松度大,因此,需要较大的储备空间。又,如在进行长期的储备时,纤维制品受潮气的影响,会发生品质的低下。因此,有必要减少卧具的体积、且在无潮气的状态下进行保管。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既能有效地减少卧具体积,又可保持较低湿度的包装方法。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包装袋中取出时,不留有褶皱痕印和变形的纤维制品。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制品的新颖的包装方法,用该包装方法包装的纤维制品既可防止产生褶皱痕和变形,又可保持较低的回潮率(湿度)。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包装过的纤维制品恢复其包装之前的原有形状的方法。本发明发现,为了完全干燥纤维制品,在进行本发明干燥时,如果根据烘干机内的相对湿度确认纤维制品的干燥状态,使纤维制品的回潮率(含水率)维持在一定值之下进行包装的话,由纤维制品可以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包装;打开包装袋后,可以容易地恢复纤维制品的原有形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要点,提供了一种纤维制品,该纤维制品按JISL-208的标准测得的回潮率在6.5%以下,较好的是在4.5%以下,更好的是在3.5%以下,再以防湿薄膜进行包装。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要点,提供了一种纤维制品的包装方法,该方法系将纤维制品在高温下进行短时间的干燥,在干燥气氛中,用防湿薄膜进行包装。上述包装方法的较佳例子,系由高温干燥,按JISL0282的标准测得的纤维制品的回潮率(含水率)保持在1%以下。当纤维制品为亲水性的纤维制品时,要求干燥温度在100-110℃,最好是103-107℃,干燥时间最好在60分钟以内。另又,当纤维制品为疏水性纤维制品时,进行干燥所发生的热过程,要求最好温度为,例如60℃以上,时间在30分钟或30分钟之内。较好的实施例是,干燥后纤维制品的包装在20℃、35%RH或低于此值的相对湿度气氛中进行,或者是在绝对湿度<0.007的气氛中进行。为了保持干燥所达到的回潮率,纤维制品的干燥及包装可以连续地进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要点,提供了一种按本发明包装方法包装的亲水性纤维制品和疏水性纤维制品的原状恢复方法。所述的亲水性纤维制品的原状恢复方法系将按本发明的包装方法包装的亲水性纤维制品从防湿薄膜中开包取出,使其在大气温度及大气湿度下、或在25℃及55-80%RH下,或在相当于上述温度及湿度的氛围中恢复其原有形状;所述的疏水性纤维制品的原状恢复方法系将按本发明的包装方法包装的疏水性纤维制品从防湿薄膜中开包取出,使其在75-90℃的高温气氛中恢复其原有形状。图1所示为在烘干机中的粘合衬贴合材料的放置时间、温度与衬布粘贴强度的关系。图2所示为各种材料(丝绸100%、麻100%、粘胶100%、醋纤55%+粘胶45%、棉100%、聚酯100%、羊毛100%)在70℃干燥时干燥时间和回潮率的关系。图3所示为各种材料在95℃干燥时干燥时间和回潮率(含水率)的关系。图4所示为各种材料在105℃时干燥的干燥时间和回潮率(含水率)的关系。图5所示为将羊毛纤维材料置于105℃的烘干机中时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图。图6所示为将羊毛纤维材料置于105℃的烘干机中时相对湿度与回潮率(含水率)的变化图。图7所示为将从烘干机中取出的纤维制品的试样置于25℃、65%RH条件下的吸湿速度。图8所示为将从烘干机中取出的纤维制品的试样置于25℃、35%RH条件下的吸湿速度。图9所示为按KES标准作力学试验中的弯曲特性图,图中,A表示干燥之前,B为刚干燥之后,C为干燥后放置一日的特性图。图10所示为按KES标准作力学试验中的剪切特性图,图中,A表示干燥之前,B为刚干燥之后,C为干燥后放置一日的特性图。图11所示为按KES标准作力学试验中的拉伸特性图,图中,A表示干燥之前,B为刚干燥之后,C为干燥后放置一日的特性图。发明的详细说明衣料类的纤维制品上产生褶皱痕的原理可以认为是,在纤维制品上施加外力时,在其高分子的非晶区的分子发生位移,分子间的移距被按原样固定下来。近来,形状记忆(加工过)的棉纤维制品很受欢迎,此形状记忆加工系使用药剂或树脂,使纤维分子固定。另外,在纤维制品的运输和仓储中,只要在此期间对纤维分子进行固定,就不会产生褶皱和变形。由于亲水性纤维与疏水性纤维其分子结构不同,因此,用本发明包装方法进行包装时的理想的干燥条件也不同。对于亲水性纤维,在本发明中,由干燥产生的氢键,使高分子非晶区的分子固定,由此,获得防止褶皱和变形的效果。在保持干燥的状态下,使用防湿薄膜作密封包装,例如,作真空包装或惰性气体(氢气、氮气、氦气等)充填的置换包装。由此,可以维持亲水性纤维制品的品质。对于疏水性纤维,在玻璃转化点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70-90℃)下,利用受热过程作形状记忆的加工,包装薄膜开封后,进行高温(例如,70-90℃)氛围的处理,例如,热风处理,以消除褶皱痕。作为防湿薄膜,可使用普通的防湿膜。尤其是以长期储备如卧具等为目的、当需要保存5年或5年以上时,最好使用金属箔(如铝箔)和塑料膜的复合膜。作为塑料膜,考虑到软化熔性,最好使用低密度聚乙烯及高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为了衣物类的运输、保管,需要储存6个月或少于6个月时间时,最好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与2级(双轴)拉伸聚酰胺(尼纶)的复合膜。此时,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的厚度最好在60微米以上,双轴聚酰胺的厚度最好在15微米以上。在双轴拉伸聚酰胺薄膜上涂敷聚偏氯乙烯树脂,则可使其透湿性进一步降低,适用于对纤维制品作1-2年的保存。本发明方法的特征之一在于如前所述的高温干燥,即使是亲水性纤维制品,也可在短时间内干燥,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褶皱及变形等的问题。不过,长时间的高温则会发生变、褪色和脆化。干燥时,干燥温度越高,则干燥的速度越快,干燥效率也越高。但是,如温度过高,则会发生如粘合衬部分剥离的问题。由于如上所述的原因,干燥温度以100-120℃为好,在此温度范围内,干燥时间以60分钟或更短为宜。在本发明中,以回潮率决定纤维制品的干燥状态,要求最好干燥至回潮率在1%以下。此回潮率在JISL02028标准中规定为是任意状态下的纤维质量和绝对干燥质量之差对绝对干燥质量之比,用百分值表示。直接测定干燥中的纤维制品的回潮率会损伤衣物类成品,特别是,当干燥和包装连续进行时其操作尤为困难。因此,在研究干燥气氛的相对湿度和回潮率的关系时,由于纤维内的水分蒸发使烘干机内的相对湿度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监测这一变化,即可了解到纤维中回潮率的推移。此相对湿度变化达到一定值时,纤维几近绝对干燥状态,其回潮率在1%以下。将干燥至如上所述的绝对干燥状态的纤维制品用防湿薄膜包装,在直至包装之前,不能使纤维制品吸湿。纤维制品的吸湿速度依纤维种类的不同而异,但是,一般都很大,要根据纤维种类的不同来决定包装前的条件。研究褶皱、回潮率及吸湿速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如果,从烘干机中取出后不立即在短时间内进行包装,则纤维制品在包装时已经吸湿,其在开封后残留有褶皱痕的可能性就很大。为此,大量衣物类成品以批量形式进行干燥和包装时,最初包装的成品和最后包装的成品之间,其吸湿程度不同,抗皱性能也有很大变化,在后包装的成品中,即留有褶皱痕和变形。因此,最好使用可连续进行干燥和包装的一条流水线操作。再有,为了防止干燥的纤维制品吸湿,包装最好在干燥的气氛中进行。作为这样的干燥气氛的条件,最好是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5%RH(相当于0.007的绝对湿度)或低于此值。在作干燥纤维制品的包装时,为了防止包装后发生吸湿,使用了防湿薄膜,对薄膜的开口部短时间内即进行热熔粘合。又,以防湿和干燥为目的,可在包装袋内放入干燥剂,进行真空包装或干燥气体的置换包装也可达到提高防湿的效果。包装形态可以根据纤维制品的种类不同而加以选择。例如,对于衣物类而言,当加上强烈的压力时,连接纤维分子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分子之间产生移距,发生永久性变形及褶皱痕。因此,在以防湿薄膜包装衣物类时,同时封入惰性气体,则封入的气体即可发挥气垫作用,使衣物类上所受的压力不致太大。此外,在衣物类的四周的适当地方配置些适当厚度的海绵类缓冲材料,防湿薄膜采用真空包装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可防止衣物类产生永久性褶皱和变形。卧具等蓬松性纤维制品,因其纤维间含有大量的空气,即使加上很高的压力,纤维分子也不会直接受压,即使加压也很少发生变形问题,反之,却可理想地减少其包装体积。所以,对于卧具等的膨松性纤维制品,最好采用压缩真空包装。按照本发明的包装方法包装的衣物类的纤维制品,即使在运输及保管后开包取出,也不会发生褶皱及变形,可以直接在商店的货架上陈列。又,卧具等含湿少,可以不必干燥,直接使用。亲水性纤维制品上即使有褶皱,在开包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各种纤维的回潮率干燥至如下所述的比例之内时,即可进行包装羊毛4.5%;丝绸3.5%;棉2.5%;麻3.6%;粘胶4.0%。另外,如果在25℃、65%RH的条件下,在3小时内能恢复原有形状的话,可以认为是短时间的恢复。对于各种纤维制品,因为也受到织物组织种类的影响,最佳的回潮率虽有若干不同,但仍在上述范围内。开封后,长时间的放置或加湿恢复时,各种纤维的回潮率干燥至如下所述的比例,即可再包装。羊毛6.5%;丝绸4.5%;棉3.5%;麻4%;粘胶4.5%。上述值为上限值,是作为为恢复原形界限的回潮率,超过该回潮率,往往发生永久性皱痕。通常,开包时,如果湿度低,则吸湿费时长,恢复原有形状费时也长。因此,可在开包后由加湿促进褶皱的恢复。又,包装前的回潮率越低,开封后的原有形状的恢复也越快。因此,将包装时的回潮率保持在1%以下是最好的。在亲水性纤维的场合,在干燥过程中,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水分蒸发,接着,高分子非晶区内的水分也蒸发。至此,由高温干燥可进行短时间的干燥,得到几近绝对干燥状态。在本发明中,根据相对湿度的变化,进行以往所未作过的干燥状态的确认,对纤维作了充分的干燥。由此,在非晶区形成了足够的氢键。再有,包装应在发生足够影响防皱效果的吸湿程度之前进行,例如,连续地以流水线形式进行干燥和包装,由此,可确实防止纤维制品的褶皱和变形。再有,在包装袋内放入干燥剂,可使开封后的恢复性更加完满。如果在开封后进行加湿,可缩短恢复时间。疏水性纤维的场合,在开封后,进行加热处理,例如,热风处理,于是由于纤维分子运动,返回到原有的稳定的形状,使可以恢复原有形状。从而消去褶皱和变形。实施例以下,用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在高温下进行干燥时,在衣物类上有可能发生粘合衬的剥离。为此,就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粘结力给予何种程度影响进行了试验。衬布使用低温粘结型衬布(日东纺织株式会社制的“ダンレ-ヌRIII”),面料选择100%羊毛的华达呢(轧别丁),将两者贴合,放入烘干机,分别在30、60及120分钟后取出,测定其粘结力。设定温度为95、105、110、115及125℃。粘结力的测定按JISL1086的“粘结衬布试验方法”6.19项的、不作预处理的状态进行。上述试验结果示于图1。在125℃下加热30分钟时,由于发生部分剥离,无法进行粘结力的测试。从图1的结果,可以认为,使用低温粘结型衬布的衣物类,其加热温度的最佳范围在100-110℃。实施例2就棉、麻、羊毛、丝绸、粘胶、三醋酯55/粘胶45混纺纤维、聚酯等各种纤维材料,测其干燥温度及时间和回潮率之间的关系。为使回潮率稳定,各种材料的试样在25℃、65%RH的室内放置一天后,用于测定。测定方法是,对各种纤维材料采取必要数量的试样后,放置于70、95、及105℃的烘干机中,每隔15分钟取出试样,测定其回潮率。将各个试样在125℃的烘干机中加热干燥,当该试样重量达恒定时的重量作为绝对干燥质量按照JISL0208标准求得回潮率。结果示于图2、3及4。从上述结果可以明白如下亲水性纤维在70℃时短时间无法干燥,而到105℃,则可在极短时间内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如上所述那样,可以认为,在干燥的过程中,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水分首先蒸发,其次,高分子非晶区内的水分也蒸发,最后,在结晶区内的水分才出来。但是,从此结晶区出来的水分是极少的,在图4中,可以认为,从曲线达到平缓点开始,仅仅只残留有结晶区的水分,可以说,纤维处于绝对干燥状态。在以往的、将重点置于去湿的方法和装置,要在短时间内干燥至如此状态是不可能的。实施例3以往的方法的缺点是,无法确认干燥状态,因材料不同,干燥的程度也有不同。在本发明中,为确认干燥状态,采用了烘干机内的相对湿度。在本实施例中,测定了材料的干燥时间和相对湿度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温度设定为105℃的热风烘干机中,放上羊毛纤维坯料,在测定相对湿度变化的同时,取样测定其回潮率。温度及相对湿度的测量使用德国Testarm公司制的FC452及GP2160进行。其结果示于图5及图6。将羊毛坯料放入温度、湿度一定的气氛中,水分扩散到烘干机中,使相对湿度上升,然后由排气而使湿度回至原来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在相对湿度下降到一定值时,纤维材料几近达到绝对干燥状态。从该结果,可以确认由对相对湿度变化的追踪,可检测出纤维制品的干燥状态。实施例4一旦经干燥处理过的纤维制品,如在包装之前再次吸湿,则失去了干燥的意义。因此,须变换环境条件来测定纤维的吸湿速度。对棉、麻、羊毛、丝绸、粘胶、三醋酯55/粘胶45混纺纤维、聚酯等各种纤维材料,将其在105℃下干燥过60分钟的各种材料试样分别置于25℃、65%RH及25℃、35%RH的气氛中,每隔一定的时间测定纤维的回潮率,其结果示于图7及图8。在前者的温、湿度条件下,吸湿速度快,要在纤维发生吸湿之前即包装纤维制品是困难的。因此,最好是在25℃和低于35%RH的湿度的条件下(绝对湿度为0.007以下)的氛围中进行包装。为了在干燥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包装,最好干燥和包装连续地进行。因为,如果是批量间歇式,纤维制品是一次性地从烘干机中取出的,最初包装的纤维制品的回潮率较低,但是,随着时间后移,纤维吸湿,就失去原先干燥的意义。实施例5在此实施例5中,研究回潮率和褶皱的关系。将在105℃下干燥过的纤维试样置于大气中,使其吸湿,在300-400mmHg的负压下用防湿薄膜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后的试样在25g/cm2压力下加压1分钟,在25℃、65%RH的室内放置10日。在同样的环境下打开包装,测定褶皱痕的恢复程度和回潮率,研究两者的关系。上述试验对棉、麻、羊毛、丝绸及粘胶的纤维制品试样进行。其结果示于表1。表中,试样放置1小时后褶皱痕消去的结果记号为◎;试样放置3小时后褶皱痕消去的结果示为○;试样放置3小时后有褶皱痕,但加湿可消去的结果示为△;试样放置3小时后经加湿还残留有褶皱痕的结果示为×;试样放置3小时后经加湿褶皱痕完全未消去的结果示为××。标准回潮率羊毛为4.5%、丝绸3.5%、棉2.5%、麻3.5%、粘胶4.0%,对于欲短时间内恢复纤维制品的原有形状的包装来说,可认为是该包装时的回潮率(含水率)的界限值。当纤维制品的回潮率(含水率)大于上述标准回潮率时,短时间地恢复原形是困难的。表1</tables>实施例6将在80℃热处理过的聚酯纤维材料,于300-400mmHg的负压下用防湿薄膜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后的试样在25g/cm2压力下加压1分钟,在25℃×65%RH的室内放置10日。然后,打开包装,观察其褶皱的恢复性能。由于聚酯纤维为热塑性纤维,在室温下放置时,分子不会快速运动,恢复缓慢,褶皱痕印不能消失。因此,如果吹以80℃的热风,分子运动加快,由加热过程而使恢复至原有形状,皱痕消失。实施例7为确认高温干燥有否导致纤维制品的外观手感的变化和恶化,和确认,由干燥而使纤维制品抗皱性的提高,按KES方法[参照川端季雄著《外观评价的标准化和分析》(第二版)25-45页(昭和55年7月10日社团法人日本纤维机械学会外观手感测量与标准化委员会发行]”,进行力学试验。材料使用高分子非晶区中较多的粘胶,其组织使用平纹。对同一试样进行干燥前、刚干燥后、干燥之后放置一日的各个时间试点上的弯曲特性、剪切特性及拉伸特性的测定。又,对于“刚干燥之后”的测定中,每测定一个特性,都要将试样干燥之后,再测定另一特性。这是因为,在测量中试样会吸湿。在测量后,测定回潮率。各个试验中使用的试样根据KES测定标准,作成各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弯曲特性、剪切特性及拉伸特性的测定结果分别示于图9、10及图11。图中,A为干燥前,B为刚干燥之后,C为干燥后已放置一日的试样的结果。回潮率,干燥前的试样的回潮率为10.0%,作拉伸特性测试时干燥后的试样的回潮率为2.65%,作剪切特性测试时干燥后的试样的回潮率为2.45%,作弯曲特性测试时干燥后的试样的回潮率为2.53%,干燥之后,放置一日后的试样的回潮率为12.33%。将干燥前后的、在各特性中与褶皱特别有关的弯曲特性值示于下表2。表2弯曲刚性(g·cm2/cm)弯曲滞后(g·cm/cm)纵向横向纵向横向干燥前0.15100.13760.15850.1316干燥后0.18030.1390.13450.1090比较干燥前和干燥之后,可以明白,干燥后的弯曲刚性增大,因而,弯曲困难。另外,其滞后减小,难以留下变形。这意味着干燥增大了弹性。即,难以形成皱痕。从各个特性的图形曲线中可以看到,随着A至B的变化,弹性增加,而到C,则弹性又返回至原有水平。从上述试验可以确认,由于干燥,弹性增加,褶皱难以形成,开包后,纤维吸收水分,使纤维恢复原有形状至包括外观手感在内的性能指标达到一定的水准。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在包装纤维制品时产生的褶皱和变形,且可使包装后的纤维制品保持较低的湿度。因此,在运输和储存纤维制品时,与以往的使用衣架的方法比较起来,其占据空间小,为一经济的方法。又,在开包取出包装过的纤维制品时,也容易恢复纤维制品的原有形状,不必在运输、仓储之后再作加工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由防湿薄膜包装的纤维制品,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制品按JISL-208的标准测得的回潮率在6.5%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制品的回潮率在4.5%以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制品的回潮率在3.5%以下。4.一种纤维制品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制品在高温下作短时间的干燥,并在干燥气氛中以防湿薄膜进行包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纤维制品在高温下作短时间的干燥,并在干燥气氛中以防湿薄膜进行包装。按JISL0282的标准测得的纤维制品的回潮率保持在1%以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中的回潮率根据烘干机内气氛的相对湿度的测定加以监测调节。7.如权利要求4-6之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制品为亲水性的纤维制品,其干燥温度在100-110℃,干燥时间在60分钟以内。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制品为疏水性纤维制品,以热过程产生的温度及时间条件进行干燥。9.如权利要求4-8之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的纤维制品的包装在20℃、相当于35%RH的湿度或低于此值的湿度气氛中进行。10.如权利要求4-8之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及包装连续地在一条流水线上操作进行。11.一种亲水性纤维制品的恢复其原有形状的原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系将按权利要求4-10之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方法包装过的亲水性纤维人从防湿薄膜中开包取出,使其在大气温度及大气湿度、或在25℃及55-805RH的湿度,或在相当于上述温度及湿度的气氛中恢复其原有形状。12.一种疏水性纤维制品的原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系将按权利要求4-10之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方法包装过的疏水性纤维制品从防湿膜中开包取出,使其在75-90℃的高温气氛中恢复其原有形状。全文摘要一种亲水性及疏水性纤维制品的原有形状的恢复方法。前一方法系将按本发明的方法包装的亲水性纤维制品在于运输、仓储之后,从防湿薄膜中开包取出,使其在大气温度及大气湿度、或在25℃及55-80%RH的气氛中恢复其原有形状。后一方法系将按本发明的方法包装的疏水性纤维制品在运输、仓储之后从防湿薄膜中开包取出,使其在75-90℃的高温气氛中恢复其原有形状。由此可防止在包装纤维制品时产生的褶皱和变形,且可保持包装的纤维制品的含湿。文档编号D06C7/00GK1156680SQ9611208公开日1997年8月13日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1日优先权日1996年1月30日发明者仲野裕典,大石信男,西村直隆申请人:株式会社伯恩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