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923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皮的制革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的制革工艺。
牛皮革的生产,传统的工艺两种。一种是碱膨胀剖层工艺,即原料牛皮经浸水回软、去肉、脱脂、脱毛、浸灰膨胀后剖裸皮,再经脱灰、软化、浸酸、铬鞣、削匀、复鞣。浸灰膨胀后剖裸皮其胶原纤维来呈充水状态,纤维分散良好,有利于化料的渗透和结合,对解决和减轻纹痕和皱纹,提高产品质量有益,但是,因在浸灰膨胀后剖裸皮,此时的裸皮因高度膨胀而增重增厚,表面较滑,造成操作困难,劳动强度大,降低了生产率。再则,高度膨胀了的裸皮因厚度不均匀,造成二层得革率降低。另外,在剖裸皮过程中,剖层机挤出的含有灰、碱(Ca(OH)2、Na2S、NaHS)的水被挤出,既严重伤害操作工人,又腐蚀设备。
第二种是剖鞣兰湿革工艺剖铬鞣兰革虽然可改善工作环境,减轻设备侵蚀,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牛皮在脱毛、浸灰、脱灰、软化、浸酸、铬鞣等化学处理后进行剖层。因剖层前都是整体处理的,其皮部位差大,劲部、边肷 部、臀部纤维编织紧密程度不同,造成纤维分散不匀。如按同一方法进行处理,其劲部、边肷部位纤维处理过度,而臀部纤维处理不足,使成革软硬程度不足,边肷松面和皮面皱纹加重,臀部处理不足,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因纤维分散不均匀和不充分,皮纤维内的化学基因不能很好的释放出来同化学辅料不能有效地结合,既浪费了化学辅料又,达不到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等级率高,得革率高,节约化学材料,延长设备使用年限的制革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的。
牛皮原皮经浸水回软后去肉,脱脂、将脱脂后的牛皮装入鼓内,加入与牛皮等重量的水,控温23-25℃,在转动状态下先后加入氢硫化钠(NaSH)和硫化钠(Na2S)进行脱毛。
浸灰、水洗将脱毛后的牛皮进行浸灰。浸灰时保留鼓内脱毛时的原液,再加入与牛皮同等重量的水,此时鼓内的水等于牛皮重量的两倍。控制鼓内温度为23-25℃,在转动状态下分期加入牛皮重量10%和5%的氢氧化钙(Ca(OH)2),即先加10%的氢氧化钙,间隔30分钟再加入5%的氢氧化钠,以补充氢氧化钙的消耗。以后每转动5分钟停60分钟,使氢氧化钙充分混合,需转、停多次。
将浸灰后的牛皮在鼓内进行流动水水洗。即不断地向鼓内注入清水,并不断地将废水排出。浸灰水洗后将牛皮出鼓,由去肉机将皮下组织层的肉进一步去净,然后称重装鼓。
脱灰、水洗将水洗后的牛皮在鼓内进行脱灰。先向鼓内加入水洗湿牛皮重量一倍半的清水,水温控制在34-36℃,在转动状态下先加入牛皮重量2%的硫酸铵((NHa)2SO4),5分钟后加入牛皮重0.3%的甲酸(HCooH),等脱灰液的PH值达到7.5-8.0时,即脱灰结束。然后向鼓内不断注入清水并不断排出废水进行水洗。
浸硝、静置脱灰水洗后将鼓内水放尽进行无浴浸硝,控制鼓内温度为18-20℃,在转动状态下加入牛皮重量10%的硫酸钠(Na2SO4),转动60分钟后出鼓,将其铺平静置4小时。经浸硝后,膨胀了的牛皮收缩变薄,重量减轻,即成为剖层前的牛皮白湿皮。
剖层、水洗将铺平静置后的牛皮先挤去水分使其伸展再进行剖层。剖层后称重装入鼓内,加入牛皮重量两倍的清水,控制鼓内水温30-35℃,先进行闷洗,闷洗后向鼓内不断注入清水并不断排出废水,即采用流动水水洗。
软化、水洗将经过剖层、水洗后的牛皮进行软化。软化前将鼓内的水放净,加入与牛皮重量等量的清水,控制水温在37-38℃,在转动状态下加入牛皮重0.5%的硫酸铵和加入牛皮重0.1%的胰酶,转动60-90分钟后,即完成软化。软化后向鼓内加入清水并不断排出废水,即流动水水洗。
浸酸将鼓内水放净、加入牛皮重80%的清水,控制鼓内水温为18-20℃,在转动状态下加入牛皮重8%的食盐(NaCl),5分钟后再加入牛皮重0.5%的甲酸(HCooH)和加入牛皮重量0.6%的硫酸(H2SO4)继续转动90分钟,控制PH值为2.5-2.8时浸酸完毕。
鞣制鞣制前先放出浸酸液的三分之一,在转动状态下向鼓内加入牛皮重量7%的铬粉和牛皮重量1%的醋酸钠。加完后转动90分钟,分多次间隔加入牛皮重量0.8%的碳酸氢钠。加完碳酸氢钠后再继续转动30分钟,然后向继续转动的鼓内加入牛皮重量40%的70℃的热水,将鼓内水温升至40-45℃,转动60分钟后测PH值,待PH值在3.8-4.0时即完成鞣制。
经鞣制后出鼓陈化24小时,再根据生产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复鞣、染色、加脂及整理工序,生产成不同品种要求的成品革。
优点及效果因在浸灰膨胀后进行了浸硝处理,剖层时精度较高;剖层后裸皮的胶原纤维充分松散,表面的皱纹展开,纤维通道被打开,反应基团被释放出来,在进行软化、浸酸时,有利于化学辅料在皮内的均匀分布和与反应基团有效地结合。因此,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生产的皮革丰满、手感鞣软,革身平整,粒面细致紧密,强度高,皱纹轻,不松面,厚薄均匀一致。比剖浸灰膨胀后的灰皮提高劳动生产率25-35%。延长剖皮机的使用年限5-6年。比剖铬鞣革节约化工原料20%。提高率10%。提高等级率40%。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浸泡回软、去肉将牛皮原皮放入常温水中浸泡,使其吸收回软,浸泡时间为20-24小时。回软后由去肉机将皮下组织层的肉去除。
脱脂、脱毛将回软去肉后的湿皮进行称重装入鼓内,加入湿皮重量等重量的清水,加入湿皮重量1%的碳酸钠进行脱脂,控制温度为40-45℃,在转动状态下脱脂时间为2小时。然后加入湿皮重量1%的氢硫化钠,转动10分钟后加入湿皮重量1.5%的硫化钠进行脱毛,控制温度为25-30℃,在转动状态下控制120分钟,然后停转60分钟,即完成脱脂、脱毛。
浸灰、水洗、去肉将脱毛后的牛皮进行浸灰。浸灰时保留鼓内脱脂、脱毛时的原液,再加入与回软牛皮同等重量的清水,此时鼓内的水等于湿皮重的两倍。控制鼓内水湿23-25℃,在转动状态下加入回软牛皮重量10%的氢氧化钙(Ca(oH)2),30分钟后再加入回软牛皮重量5%的氢氧化钙,以补充氢氧化钙的消耗。以后每转动5分钟停转60分钟,共转停6次。即完成浸灰。然后向鼓内注入清水进行水洗,水洗时在转动动状态下不断地注入清水并不断地排出废水。水洗时间为30分钟。PH值为8.5-9.0,水洗后出鼓,由去肉机进一步将皮下组织层的肉去净。
脱灰、水洗将经过浸灰、水洗、去肉后的牛皮称重后装入鼓内,加入浸灰膨胀后牛皮重量一倍半的清水,控制鼓内温度为34-36℃,在转动状态下先加入湿牛重量2%的硫酸铵,转动5分钟接着加入湿皮重0.3%的甲酸,进行脱灰,脱灰结束时的药液PH为7.5-8.0。脱灰时间为一小时。脱灰结束后在鼓转动状态下加入清水并不断地排出废水,进行流动水水洗40分钟,控制排出水的PH值为7.3-7.6时水洗结束。
浸硝、静置脱灰水洗后将鼓内水放尽,进行无浴浸硝,控制鼓内温度为18-20℃,在转动状态下加入膨胀后牛皮重量10%的硫酸钠,转动60分钟后出鼓,将期铺平静置4小时。经浸硝后,膨胀了的牛皮收缩变薄,重量只有浸硝前的四分之三,成为剖层前的牛皮白湿皮。
剖层、水洗将铺平静置后的牛皮白湿皮先挤去水分,使期伸展,由剖皮机进行剖层。剖层后称重,装入鼓内。加入剖层后皮重量两倍的清水,控制鼓内水温为30-35℃,在鼓转动状态下先进行闷洗25-35分钟,然后向鼓内不断注入清水并不断的排出废水,流动水洗30分钟结束。
软化、水洗将以过剖层水洗后的牛皮进行软化。软化前将鼓内水放净、加入剖层后牛皮重量等重量的清水,控制鼓内温度为37-38℃。在转动状态下,加入剖层皮重量0.5%的硫酸铵和0.1%的胰酶,转动60-90分钟,即软化时间为60-90分钟。软化后向鼓内不断地加入清水并不断地排出废水,水洗时间为40分钟。
浸酸将鼓内水放净,加入剖层后牛皮重量80%的清水,控制鼓内温度为18--20℃,在转动状态下加入牛皮重量8%的氯化钠,五分钟后接着加入牛皮重量0.5%的甲酸和牛皮湿皮重量0.6%的硫酸,继续转动90分钟后测PH值,待PH值为2.5--2.8时即完成浸酸。
鞣制鞣制前先放出鼓内浸酸液三分之一,在转动状态下加入剖层后牛皮重7%的铬粉和1%的醋酸钠。加完后转动90分钟,接着分四次间隔10分钟将剖层后牛皮重量0.8%的碳酸氢钠加入鼓内。加完碳酸氢钠后再继续转动30分钟,然后向鼓内加入剖层后牛皮重40%的70℃的热水,转动60分钟测鞣制液的PH值,待PH值为3.8-4.0时即完成鞣制。
鞣制后出鼓陈化24小时,再根据生产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复鞣、染色、加脂及整理工艺,来制造适合不同要求的成革。
优点及效果裸皮浸皮膨胀,经脱灰后进行浸硝工艺处理,然后进行剖层,剖层后裸皮的网状层和胶原纤维束处于裸露状态,再进行酶软化,能进一步除去毛根和表皮对制革无用的蛋白质、纤维间质,胶原纤维得到适度的分散。剖层后进行的一切化学处理,使牛皮各部位的纤维分散均匀,克服了牛皮各部位纤维分散不均匀的蔽端。由于纤维均匀的分散,其胶原释放的活性官能团在整张皮内分布均匀,有利于与各种化学材料的结合,不会造成成革的松面和皱纹的出现。因浸灰膨胀的牛皮经浸硝脱水而收缩,整张皮的部位差减小,表面发涩而便于剖皮时的操作,剖层精度高,剖成裸皮厚薄均匀一致,比剖铬鞣皮提高得革率10%,提高等级率40%,提高劳动生产率30-35%,节约化学材料20%。
比剖浸灰膨胀的裸皮提高劳动生产率25-35%,延长设备使用年限5-6年。
权利要求
1.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是将牛皮原皮经浸水回软后去除皮下组织层的肉,称重后装入鼓内,加入湿皮重量等量的清水,控温40-50℃,加入温皮重量1%的碳酸钠,在转动状态下脱脂2小时,在转动状态下先后间隔加入温皮重量1%的氢硫化钠和温皮重量1.5%的硫酸钠,控温25-30℃,转动120分钟后停转60分钟,进行脱毛,脱毛后向鼓内加入湿皮重量等量的清水,控温23-25℃,在转动状态下加入湿皮重量10%的氢氧化钙,30分钟后补加湿皮重量5%的氢氧化钙,以后每转5分钟停60分钟,共转停6次进行浸灰,浸灰结束的PH值为7.5-8.0,浸灰后水洗至PH值为7.3-7.6,出鼓进一步将皮下组织层的余肉除净,称重后装入鼓内,加入湿皮重量一倍半的清水,控温34-36℃,在转动状态下先加入湿皮重量2%的硫酸铵,转动5分钟接着加入湿皮重量0.3%的甲酸,继续转动60分钟进行脱灰,脱灰结束的PH值为7.5-8.0,脱灰后不断地向鼓内加入清水并不断地排出废水,水洗至PH值为7.3-7.6,鞣制后出鼓陈化,根据生产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复鞣、染色、加脂及整理工艺,制造成适合不同要求的成革,其特征是脱灰水洗后装入鼓内加入硫酸钠进行浸硝,浸硝后出鼓铺平静置、挤去水分后进行剖层、水洗,软化、水洗,浸酸、鞣制,浸硝前将鼓内水放净、加入湿皮重量10%的硫酸钠,控温18-20℃,转动60分钟出鼓铺平静置,静置后挤出水分进行剖层,剖层后称重装入鼓内,加入剖层皮两倍的清水,控温30-35℃,在转动状态下先进行闷洗,后用流动水水洗,水洗后将鼓内水放净,加入剖层皮重量等量的清水,控温37-38℃,在转动状态下加入剖层皮重量0.5%的硫酸铵和剖层皮1%的胰酶转动软化60-90分钟,软化后加入流动水水洗,水洗后将鼓内水放净,加入剖层皮重量80%的清水,控温18-20℃,在鼓转动状态下加入剖层重量8%的氯化钠,5分钟后加入剖层皮重量0.5%的甲酸和剖层皮重量0.6%的硫酸,在转动状态下浸酸90分钟,浸酸结束的PH值为2.5-2.8,放出部分浸酸液,在转动状态下加入剖层皮重量7%的铬粉和剖层皮重量1%的醋酸钠,转动90分钟后,将剖层皮重量0.8%的碳酸钠分多次间隔加入鼓内,加完后继续转动30分钟,然后向转动的鼓内加入剖层皮重40%的热水,提高鞣制温度的热水,鞣结束的PH值为3.8-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其特征是鞣制前浸酸液的放出量为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其特征是加入氯化钠后间隔5分钟加入甲酸和硫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其特征是剖层皮重量0.8%的碳酸钠间隔10分钟分4次加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其特征是剖层后闷洗时间为25-35分钟。
全文摘要
一种牛皮白湿皮剖层制革工艺,是将原皮经浸水回软、去肉、脱脂、脱毛、浸灰、水洗、脱灰,浸硝脱水后进行剖层,水洗、软化、水洗后浸酸、鞣制后出鼓陈化,再根据生产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复鞣、染色、加脂及整理工艺,制成适合不同要求的成革。浸硝脱水后进行剖层时便于操作,剖层后网状层和纤维束处于裸露状态,纤维分散均匀,部位差减而厚薄均匀,成革不松面、表面无皱纹,提高得革率10%、等级率40%、劳动生产率30-35%、节约化学材料20%。
文档编号C14C1/00GK1136593SQ9611561
公开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8日
发明者孙中明 申请人:孙中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