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47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它是用在纺纱机中将切断的纱接上的。
已知的以前纺纱机中所用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是将种纱从构成加捻装置的喷嘴的纱条导入口引出,此后通过驱动牵引装置再开始供给纱条,同时使加捻装置运转,通过使纤维缠绕在上述种纱上而进行接头的。
在上述以前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中,当发生断头时,会在停止着的牵引罗拉和继续驱动着的牵引罗拉间,把经轴引伸了的纱条的前端变成细长的尖细状。前端如上所述地变成细长尖细状的纱条切断端在再开始纺纱时又被牵引,尖细状部分又进一步加长。一旦尖细状部分变长,接缝部分当然也变长,而且会很不好地发生细的接缝部分。而在那种把上述尖细状纱条除去并供给正常纤维密度的纱条的场合下,在把这种正常纤维密度的纱条缠绕在种纱上时,就会相反地形成极粗大的接缝部分。
而且在上述以前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中,从纱条导入口引出的种纱由于纱的扭矩或与喷嘴相接触等原因,会有些收缩或弯曲。在这种状态下,若使构成纱条的纤维缠绕在此种纱上而进行接头,则会有接缝部分变成较粗大或者接缝的形态不稳定等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前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得到良好强度和形态的接缝部分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接头方法的第1方案是把种纱插通到加捻装置里之后,把由停止着的牵引罗拉的驱动而从前罗拉供给的纱条前端部除去,然后在把构成纱条的纤维部分地除去的同时将其导入加捻装置里。
第2方案是如第1方案所述的接头方法,它是把从加捻装置的喷嘴的纱条导入口引出的种纱保持在引伸状态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接头装置是配设着这样的纤维除去机构,即,它是在进行接头作业时,把由停止着的牵引罗拉的驱动而从前罗拉供给的构成纱条的全部纤维或部分纤维除去的。本发明作出的另一种接头装置是如上所述接头装置,它配设着把从加捻装置的喷嘴的纱条导入口引出的种纱保持在引伸状态下的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表示适合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纺纱机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2同样是表示适合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纺纱机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3同样是表示适合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纺纱机径部分剖切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以前构成接缝部分的纱条前端部和种纱前端部的模拟图。
图5是表示接头的主要工序的时间顺序图。
下面,参照着题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它没有超出本发明主题的限定,而本发明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先参照图1对适合使用本发明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的一个纺纱机的例子进行说明。
D是牵引装置,这里以4线式牵引装置D为例来表示。牵引装置D由后罗拉1、第3罗拉2、装有皮圈皮带的中罗拉3和前罗拉4等4线构成。标号5所指是纱条导引件,插入在纱条导引件5里并被供给牵引装置D的纱条6由牵引装置D引伸后,被供到下述的加捻装置而形成纱Y。
加捻装置T主要由下列一些构件构成用压空喷射而形成回旋空气流的喷嘴7、支承喷嘴的喷嘴座8、使前端部9a处于喷嘴7的内部而且有通孔9b的锭子(导纱管)9、和支承这些部分的导纱管支承构件10。在喷嘴7上开设着发生回旋空气流用的多个空气喷射孔7b。标号11所指是在喷嘴座8和导纱管支承构件10之间形成的空气室,空气室11借助吸引孔12和图中没表示的用弱的吸引压来吸引空气的空气吸引源相连接,在纺纱过程中用作从喷嘴7的空气喷射孔7b喷出空气的排放孔,而且在纺纱过程中又用来吸引空气室11内的悬浮纤维等杂物并将其除去。
标号13所指是开设在导纱管9和导纱管支承构件10上的、用来发生朝导纱管9前端部9a方向的空气流的空气喷出孔,空气喷出孔13借助与导纱管支承构件10相连接的管子14与图中没表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相连接。
标号15所指是液压缸,在液压缸15的活塞杆16的前端安装着导纱管支承构件10的下部构架17。这样,通过使液压缸15动作并由此使导纱管支承构件10向左右移动,就能使导纱管支承构件10与喷嘴座8分离或与其结合。
标号18所指是吸引管,它的吸引口18a配置在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和前罗拉4之间,而且在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的下方,与图中没表示的吸引空气源连接着。标号19所指是空气喷出管,它的空气喷出口19a被配置成朝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方向,而且使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居中地与吸引管18面对着。空气喷出管19借助管子20与图中没表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相连接。标号21所指是能与常时被回转驱动的输出辊22自由地离合的夹持辊,通过使夹持辊21与输出辊22接触,就能把纺出的纱Y朝图中没表示的卷取装置方向输送。
在纺纱机纺出纱Y的运转状态下,从纱条导引件5供给牵引装置D的纱条6经牵引装置D延伸之后,由加捻装置T加捻后就形成纱Y。即,构成供给加捻装置T的纱条6的纤维由空气喷射孔7b喷出的回旋空气流的作用,在回旋的同时,从导纱管9的前端部9a进入到插通孔9b,从而形成纱Y。通常的纺纱机在运转状态下,是停止从空气喷出孔13供给压缩空气,而且不把压缩空气供到空气喷出管19的。在吸引管18里常时产生吸引空气。
下面,参照着图2和图3来说明接头工序。
在发生断头的场合下,从图中没表示的检测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随即借助与后罗拉1相连接的图中没表示的离合器停止后罗拉1和第3罗拉2的驱动,由此停止纱条6的供给。而加捻装置T仍然继续在运转着。在停止的第3罗拉2和继续驱动着的中罗拉3之间,将纱条6的前端形成尖细状地加以经轴牵引。而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停止从空气喷射孔7b喷出空气,并使加捻装置T停止运转。在加捻装置T的运转被停止并将纱Y的形成结束之后,使夹持辊21与输出辊22脱离。
接着使液压缸15动作,使活塞杆16前进,由此使导纱管支承构件10和喷嘴座8脱开。在导纱管9的纱排出口9c处,与排出口9c接近地配置着转移臂构件A的头部A1,它用一对驱动辊a1、a2夹持着种纱Y1的前端部,种纱Y1是被卷入在卷取卷装里、用公知的吸嘴从卷取卷装引出的或者从另外准备的卷装引出的。另一方面,在脱开的导纱管支承构件10和喷嘴座8之间将吸气构件S的吸引头S1配置成导纱管9的前端部9a与吸引头S1的吸引孔S1接近或接触上。在上述动作之后使吸引头S1动作,在导纱管9的通孔9b里发生从纱排出口9c朝前端部9a的吸引空气流,同时使转移臂构件A的驱动辊a1、a2动作,由此如图2所示地将种纱Y1穿到导纱管9的插入孔9b里。
接着,如图3所示地使吸气构件S下降,同时使液压缸15动作,使活塞杆16后退,由此将导纱管支承构件10与喷嘴座8相结合。然后借助管子14把压缩空气从图中没表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供给空气喷出孔13,使导纱管9的插通孔9b里发生朝前端部9a方向的空气流,这时,由导纱管9的插通孔9b里所发生的朝前端部9a方向的空气流将穿通在导纱管9的插通孔9b里的种纱Y1从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排出,并被插入到发生吸引空气流的吸引管18里。待种纱Y1向导纱管9的插通孔9b和向喷嘴7的穿纱作业结束之后,换句话说,即在结束种纱Y1向加捻装置T的穿纱之后,将转移臂构件A回归到规定的待机位置。
虽然能使从空气喷出孔13喷出的朝导纱管9的前端部9a方向的空气流连续地发生到种纱Y1被穿通到导纱管9的插通孔9b和喷嘴7里,但由于种纱Y1的粗细或构成种纱Y1的纤维的长度等不同,有时会把种纱Y1完全切断,因而最好是分成几次地断续地使其发生朝导纱管9的前端部9a方向的空气流。在将种纱Y1向导纱管9的插通孔9b和喷嘴7穿纱时,可采取在穿纱所需要长度的种纱Y1已被穿出的场合下,使转移臂构件A的驱动辊a1、a2停止,使其余种纱Y1不穿出的方式;也可采取使驱动辊a1、a2动作,依次地穿出种纱Y1的方式。
在将上述的种纱Y1向导纱管9的插通孔9b和喷嘴7穿纱时,即,在向加捻装置T进行穿纱作业前后,若使空气从空气喷出管19向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方向喷出,则从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排出的种纱Y1被吸引保持在吸引管18上,而且被引伸,不会收缩也不会弯曲。因此,用这样引伸的种纱Y1接头的接缝部分不会太粗,而且使接缝部分的形态变得稳定。
接着,在仍然停止加捻装置T运转的状态下,即停止空气从空气喷射孔7b喷出的状态下,再次使停止着的后罗拉1和第3罗拉2驱动,输送被夹持在后罗拉1和第3罗拉2里的纱条6,大致与此同时,再次按规定时间将压缩从空气喷出孔13喷出,由此阻止纱条6向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导入。这被阻止向导入口7c导入的纱条6就被吸引在吸引管18上。
在发生断头时,在停止的第3罗拉2和继续驱动的中罗拉3之间,经轴引伸的纱条6其前端变成细长的尖细状。这前端变成细长尖细状的纱条6的切断端在中罗拉3和前罗拉4又进一步被牵引,如图4所示,尖细状部分6a变成更长。尖细状部分6a一加长,接缝部分当然也加长,这当然是不好的。尖细状部分6a一加长,必须使种纱Y1加长,而在进行接头时,若种纱Y1的前端Ya1位于尖细状部分6a的中部,则形成细的接缝部分,会使接缝部分的强度降低,会在接缝部分再次发生断头。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如上所述地按规定时间,从空气喷出孔13喷出压缩空气,使形成细长的尖细状的纱条6不向喷嘴7导入。
如上所述,在把细长尖细状的纱条6除去之后,停止压缩空气从空气喷出孔13喷射,而且使常时被回转驱动的夹持辊21与输送辊22相接触,将种纱Y1向卷取装置方向输送。而且在使夹持辊21与输送辊22接触上之后,随即再次使加捻装置运转,即,将空气从空气喷射孔7b喷出。由于马上在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附近发生比吸引管18的吸引空气流更强的吸引空气流,因而构成从前罗拉4送出的、尖细状部分6a变成较短的纱条6的纤维被导入空气纺纱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里,而且构成纱条的纤维一边缠绕在从吸引管18引出的种纱Y1上、一边进行接头。
在进行接头过程中,通过继续供给从空气喷出管19喷出的空气,即、在把纱条6的前端部的尖细状部分除去后,继续供给从空气喷出管19喷出的空气,就能把构成从前罗拉4供给的纱条6的纤维中的一部分向吸引管18排出,通过调整缠绕到种纱Y1上的纤维量,能把接缝部分大致形成与种纱Y1同样程度的粗细。在接头作业结束之后,停止从空气喷出管19的空气喷出口19a喷出空气。
图5是表示上述接头动作中的主要工序时间顺序图。在图5中,时间t0时发出使夹持辊21与输送辊22相接触的ON信号,与此同时加捻装置的喷嘴7开始喷射空气。在时间t1之后,倒喷喷嘴13成为OFF,在时间t2之后,夹持辊21与输送辊22接触。由夹持辊21的ON使种纱开始行进,将纱条供向加捻装置并卷绕在种纱上地进行接头,但由于这时还继续从喷嘴19喷射空气,因而将部分纱条吸引到吸引管18而加以除去。在时间t3之后喷嘴19成为OFF;在时间t4之后喷嘴7成为设定的空气压。上述各个时间t1~t4被设定成t1<t2<t3<t4的关系。图5所示的各个喷嘴7、13、19的曲线表示空气压的变化,例如就喷嘴7而言,在时间t0时阀门被接通(ON),而实际上是表示供给加捻部的回旋空气流的空气压在时间t4之后成为通常设定的压力。
上述实施例说明的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即在再次将停止着的后罗拉1和第3罗拉2驱动,输送被夹持在后罗拉1和第3罗拉2里的纱条6时,与其大致同时地再次从空气喷出孔13按规定时间喷射压缩空气。阻止纱条6向喷嘴7的纱条导入口7c导入。但也可替代上述从空气喷出孔13喷射压缩空气,临时增强从空气喷出管19的空气喷出口19a喷出的空气,使由后罗拉1和第3罗拉2再次驱动所供给的细长尖细状部分6a偏向吸引管18的方向,阻止有长的尖细状部分6a的纱条6导入到加捻装置T。在将长的尖细状部分6a除去之后减弱从空气喷出管19的空气喷出口19a喷出的空气,将纱条6导入到加捻装置T里。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导纱管支承构件10和喷嘴座8做成能离合的,但也可将构成加捻装置T的导纱管支承构件10和喷嘴座8形成一体。在这种场合下,将把持种纱Y1的转移臂构件A的头部A1接近导纱管9的纱排出口9c地配置后,将压缩空气供给空气喷出孔13,使导纱管9的插通孔9b里发生朝前端部9a方向的空气流,而且使吸引管18里也发生吸引空气流,并使转移臂构件A的驱动辊a1、a2动作,将种纱Y1插通到加捻装置T里,使其从加捻装置T的纱条导入口7c排出。这样,在这实施例中就能省略空吸构件S。
下面说明在接头时如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那样地供给从空气喷出管19喷出空气的场合以及按以前的不供给这样喷出空气的接头方法和装置进行接头作业的实验结果。
如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那样地在接头时供给从空气喷出管19喷出空气的场合下,在32次打结实验中,属于几乎不能判别出接缝部分的A等级的是20次;能判别出接缝部分但不构成缺陷的B等级的是12次;属于C等级的形成了构成缺陷的接缝部分的1次也没有。另一方面,按以前的不供给喷出空气的接头场合下,在40次打结实验中,能形成上述A等级接缝部分的是1次;形成B等级的是12次;形成带有缺陷的接缝部分的C等级是27次。这样,在接头时供给从空气喷出管19喷出空气的场合下,在32次打结实验中全是被作为接头作业成功的A等级和B等级,而在以前方法的场合下,作为接头作业成功的A等级和B等级的是全体的32.5%,作为接头不成功的C等级是全体的67.5%。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的结构,因而它能产生下述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是把从前罗拉供给的纱条的前端部除去,然后在将构成纱条的纤维部分地除去的同时将其导入加捻装置,因而能防止将纱条的细长的尖细状部分形成接缝部分,从而能防止接缝部分加长,能防止接缝部分强度降低。
由于是将喷嘴的纱条导入口引出的种纱在引伸状态下进行接头,因而能防止接缝部分变粗,而且能使接缝部分的形态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把种纱插通到加捻装置里之后,把由停止着的牵引罗拉的驱动而从前罗拉供给的纱条前端部除去,然后,在把构成纱条的纤维部分地除去的同时将其导入加捻装置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从加捻装置的喷嘴的纱条导入口引出的种纱保持在引伸状态下。
3.一种纺纱机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配设着这样的纤维除去机构,即,它是在进行接头作业时,把由停止着的牵引罗拉的驱动而从前罗拉供给的构成纱条的全部纤维或部分纤维除去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纤维除去机构具有吸引管和空气喷出管,前者是设置在前罗拉和加捻装置的纱条导入口之间的,后者是把上述纱条导入口居中地设置在与上述吸引管面对着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配设着把从加捻装置的喷嘴的纱条导入口引出的种纱保持在引伸状态下的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是把种纱Y
文档编号D01H15/00GK1188165SQ9712218
公开日1998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3日
发明者平尾修, 西邑正彦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