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5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擦拭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庭中清扫时使用的擦拭片,具体地说,涉及既可干擦也可湿擦且具有擦污效果良好的表面和整体刚性高的一次性擦拭片。
家庭中清扫用的一次性擦拭片有安装在擦拭夹具上使用的、或不安装在夹具上用手直接抓握使用的。
现有的这种擦拭片由疏水性合成纤维交织的无纺布或将热塑性的疏水性合成纤维的纤维间热熔(热接合)形成的目付(日本织物单位面积重量)较小的一块或两块无纺布构成。还有,吸收水分的擦拭片将上述无纺布作为外装片,用人造丝或浆粕等吸湿纤维(保水性纤维)形成夹在外装片之间的吸湿芯。
上述擦拭片存在以下问题(1)以疏水性合成纤维作为主体形成的无纺布的单一的擦拭片刚性低。具有由人造丝或浆粕构成的吸湿芯的擦拭片在干燥状态下刚性本来就低,在吸收水分后刚性更明显降低。若是用手直接抓握使用的擦拭片,用手抓握困难,在擦拭操作中擦拭片容易歪扭,故而擦拭操作不方便。即使安装在擦拭夹具上使用的那种擦拭片,也由于刚性低,在擦拭过程中容易起皱或产生歪扭。
(2)在将外装片之间夹装由人造丝或浆粕等形成的吸湿芯的擦拭片在用水弄湿擦拭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刚性低,用手将含的水拧出后难于恢复到原来的平展状态,因此,更难将拧后的擦拭片安装在擦拭夹具上。
(3)由于擦拭片整体的目付低、膨松度小,所以不仅用手抓握时手感差,而且在擦拭操作中擦拭片容易成团状。
(4)在将具有上述吸湿芯的擦拭片弄湿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外装片以疏水性合成纤维为主体,且目付低,片的整体保水能力低,在擦拭操作时,所施压力可将被吸湿芯吸收的水分挤渗到外装片的外面,因此在湿润的状态下不易擦拭大面积的物体。另外,由于外装片是疏水性的,即使吸湿芯中含有水分,水分不能浸透到擦拭面上,故而清扫效果差。
(5)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由疏水性纤维构成的擦拭片或用在以疏水性纤维为主体的外装片中夹装吸湿芯的擦拭片清扫厨灶周围等时,由于表面是疏水性的,所以不能完全擦净洒落的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克服上述缺陷的擦拭片,这种擦拭片无论在干擦还是湿擦状态下都具有刚性高、强度高的特点,并且在被水湿润时保水性优良,容易除去水分污物,在潮湿状态下可以擦净大面积的物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擦拭片,由外装片和夹在外装片之间的吸湿芯形成一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方的包装片是透液性的,按JIS/L1096的悬臂法(カ冫チしバ-法)测定的擦拭片的刚性在干燥状态下为70(mm/25mm)以上,在吸收该片整体干燥时重量4倍的水的状态下,其刚性为60(mm/25mm)以上。
此外,在干燥状态下,最好为80(mm/25mm)以上,在吸收该片整体干燥时重量4倍的水的状态下,其刚性为70(mm/25mm)以上。
由于上述的擦拭片在干燥状态和含水状态下的刚性都高,所以无论是用手直接抓握清扫还是安装在清扫夹具上进行清扫都不易歪扭和起皱,而且用水清洗拧出水后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展开状态。清洗后,可以容易地用手进行展开作业,也能将其方便地安装在清扫夹具上。
由于至少一方的外装片是透液性的,最好是保水性的,所以在浸透水的状态下,外装片表面含水,除污效果好。又由于整个擦拭片保水性优良,外装片具有透液性、最好是保水性,浸透在片中的水分不会过量地渗出表面,因而可以在潮湿状态下清扫大面积的物体。
在上述擦拭片中,吸湿芯的目付为25g/m2以上,60g/m2以下,最好含有的疏水性纤维为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含吸湿性纤维(保水性纤维)为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最好上述疏水性纤维是热塑性纤维,吸湿芯是通过将上述热塑性疏水性纤维在纤维之间热熔结合而形成的无纺布。
上述吸湿芯含有疏水性纤维20%(重量比)以上,最好是通过将热塑性疏水性合成纤维在纤维之间热熔结合形成的无纺布,例如用热风使纤维之间熔接的气透热熔结合的无纺布;又由于目付为25g/m2以上,所以可提高吸湿芯的刚度。并且由于它含20%(重量比)以上的吸湿性纤维,所以潮湿后进行擦拭时,吸湿芯具有保水功能。
再者,至少一方的外包装片的目付为25g/m2以上,55g/m2以下,含吸收性纤维为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含疏水性纤维为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
由于外装片具有保水能力,所以在干燥状态下使用时,水分污物容易被表面吸收。在浸透水分的状态下使用时,由于擦拭片整体保水能力高,而且外装片的保水性也高,所以浸透在吸湿芯中的水分不会迅速渗到包装片的表面上,从而可以在潮湿状态下可擦拭大面积的物体。
或者至少一方的外装片的目付为25g/m2以上,55g/m2以下,上述外装片由表层和里层组成,表层含吸收性纤维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含疏水性纤维30%(重量比)以上,100%(重量比)以下,表层和里层整体含吸收性纤维35%(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含疏水性纤维30%(重量比)以上,65%(重量比)以下。
虽然上述外装片作为整体具有保水功能,但可以使表层的疏水性纤维比里层多,因此容易防止内部的水分迅速渗到表面上,还可使外装片表面光滑。
外装片是上述吸收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交织的无纺布。如果外装片是纤维交织无纺布(射流成网无纺布),则可使擦拭片表面适当起绒毛,这样,在干燥状态或含水状态下使用时,容易通过表面纤维缠住尘埃和细小污物。另外横过射流成网的纤维取向方向的纤维交织区的间隔即非交织区的长度为0.50mm以上,2.0mm以下时,可以使外装片表面适当起绒毛。
可以使用如人造丝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作为吸收性纤维(保水性纤维),可以使用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丙烯等作为疏水性合成纤维。
还可以至少使外装片表面含吸湿性合成纤维,这种吸湿性合成纤维是在上述疏水性纤维上掺有亲水的表面活性剂或涂有亲水表面活性剂的吸湿PP或吸湿PE、吸湿PET等。上述吸湿PP等是具有亲水性的材料,容易吸收水分,能够保持吸收的水分。因此外装片表面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并且可以提高擦拭片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上述外装片与吸湿芯通过沿与外装片纤维大多数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若干接合线接合。这些接合线可以通过粘接剂使包装片和吸湿芯粘接,或通过热塑性疏水性纤维热熔接使包装片和吸湿芯接合。
上述接合线的间距最好比外装片的纤维长度短。因为本发明使用的上述吸收性纤维的纤维长度约从30mm至60mm,所以接合线的间距最好在5mm以上,30mm以下。通过这样形成的接合线,可防止在成为擦拭片外装片表面的纤维上过度起绒毛,可提高擦拭片的表面强度,更耐擦用。
上述外装片的目付可以为25g/m2以上,55g/m2以下,吸湿芯的目付为25g/m2以上,60g/m2以下。这种情况下,擦拭片整体的目付约为75g/m2以上,170g/m2以下,其柔软性适度,刚性高。
最好对至少一方的外装片进行折皱加工。若进行折皱加工,利用擦拭面的皱折容易除去污浊。特别是用水擦扫时,更容易除去附着的污浊。通过把构成外装片的无纺布卷在辊上,将刮板压紧在辊与该包装片之间,以比上述辊的输送速度慢的速度卷绕该外装片完成上述折皱加工。
这种擦拭片可以用手直接抓握使用,也可安装在如图5所示的市售的擦拭器具(擦拭夹具)上使用。如果将擦拭片安装在擦拭夹具上,最好通过压纹加工等对擦拭片的两侧部分的被擦拭夹具夹持的区域进行柔软加工,使两侧部的刚性比中央部的刚性高。通过进行压纹等柔软加工,可以容易地将擦拭片安装在擦拭夹具上,并使擦拭片不容易从擦拭夹具上掉下。也就是说,擦拭片整体刚性高,从而更容易安装在擦拭夹具上。
图1中(A)是从上片侧看去的本发明擦拭片的平面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擦拭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是从上面看去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擦拭片的平面图;图5是擦拭片使用例的说明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
图1(A)是从外装片侧看去的本发明擦拭片的平面图,(B)是局部放大平面图。在图1(A)中,y方向是片成形时纤维网输送方向(MD机器方向),X方向是与y垂直的方向(CD横向)。纤维的取向为随机地取X方向和y方向,例如y方向(MD)是纤维取向较多的方向。
将本发明的擦拭片1沿例如与y方向平行的折叠线y1、y2向内侧折叠,再沿与X方向平行的X线折成两折,将几个擦拭片包装在包装用的容器中销售。
图2是沿图1(A)中Ⅱ-Ⅱ线剖切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擦拭片1是三片层叠的三层结构,从上面开始分别为上片3、吸湿芯4和下片5。上片3和下片5是外装片,上片3、吸湿芯4和下片5都是由吸收性纤维(保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热塑性的疏水性合成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虽然可以使用如人造丝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作为上述吸收性纤维,但并不只限于这些材料,只要具有保水性、吸水性的纤维都可采用。可以使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丙烯等纤维作为疏水性纤维,最好是热塑性的疏水性合成纤维。
上片3和下片5含吸收性纤维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含疏水性纤维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上片3和下片5是由这两种纤维交织的无纺布(射流成网无纺布)。使射流成网无纺布通过梳理机形成纤维网后,再对该纤维网进行水射流,使纤维网中的纤维局部交织成片料。由于纤维非交织区的纤维容易起绒毛,借助起绒毛的纤维可以缠住并除去小尘埃而具有适于擦除污浊和尘土的表面。但若纤维起绒毛太多,将降低擦拭片的强度,这又是产生尘土的原因。为使上片和下片的表面起绒毛适度,最好与纤维取向的方向交叉的交织区域间的间隔即非交织区的长度为0.5mm以上,2.0mm以下。虽然上片3和下片5的组成可以相同,但上片3和下片5的吸收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的含量可以改变。
在吸湿芯4中,含吸收性纤维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含疏水性纤维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吸湿芯4最好是通过热接合法使纤维之间热熔形成由上述纤维构成的纤维网的纤维气透热熔结合无纺布。由于气透热熔结合无纺布是纤维之间接合的片料,所以其刚性比射流成网的无纺布的刚性高,因此采用这种吸湿芯可使擦拭布提高刚性。
上片3和下片5的目付为25g/m2以上,55g/m2以下,吸湿芯4的目付为25g/m2以上,60g/m2以下,因此擦拭片整体的目付为75g/m2以上,170g/m2以下。所以整个擦拭片的膨松度高便于抓握。如果吸湿芯的目付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大大提高擦拭片整体的刚性,并且还具有保水功能。若作为外装片的上片3和下片5的目付在上述范围,则在干燥状态使用时,可以通过片表面吸收污水,在水浸透后使用时,外装片具有适度的保水功能,从而防止被吸湿芯4吸收的水分很快渗到片表面上。
用上片3和下片5包合吸湿芯的两面而层叠成三层片,将上述三层片夹在表面上形成有波状压纹的加热压纹辊与表面平坦的加热辊或表面上形成有波状压纹的加热压纹辊之间,通过上述压纹对各片加压并加热。借此使上片3、吸湿芯4和下片5中的热塑性疏水性纤维热熔融,使各片熔融接合形成接合线2。如图1(A)、(B)所示,接合线2沿与纤维大多数取向的y方向(MD)正交的X方向延伸。
在上片3、吸湿芯4和下片5上使用的吸收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约30mm~60mm。所谓纤维长度是无纺布内主要纤维的长度,例如在无纺布内存在卷缩的纤维时,亦包含卷缩的纤维长度。上述接合线2按比y方向的纤维长度短的间距P形成。接合线2的间距P最好在5mm以上,30mm以下。如果按上述间距P形成接合线2,就可以防止片表面过多地起绒毛或脱落。
上述接合线2的形状不只限于图1所示的波浪形,也可以是锯齿形或直线形。但波浪形或锯齿形可以充分发挥在各方向的擦拭效果。即如图2所示,片上的接合线2的部分由于三层片被加压成下沉状,而在接合线2与非接合线的边界处形成隆起M,该隆起M的部分具有刮下污物的效果。如果接合线2是波浪形或锯齿形,上述隆起部分可以朝向x、y方向以外的各方向,在沿各方向移动擦拭片时,可以在各方向发挥由上述隆起M产生的擦取效果。
不限于用上述加热熔融接合方法接合各层3、4、5,也可以通过在上述各片和吸湿芯的对置面上涂敷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利用上述压纹辊对涂敷有粘接剂的部分加压,通过粘接形成接合线2。
由于上述擦拭片的上下片和吸湿芯中分别含有吸收性纤维,所以在干擦时可以吸水。借助于将上片3和下片5中含有的吸收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的含有率设定为上述值,在干擦时可获得理想的上片和下片的吸水性能。另外,擦拭片在浸透水或药液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用于浸湿擦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以利用吸收性纤维保持水分,利用疏水性纤维防止水回流,所以可防止水分快速流到片的表面上,通常可以在浸湿的状态下擦拭大面积的物体。因为在作为擦拭面的上片3和下片5中含有疏水性纤维,所以在干擦和用水擦拭时都容易相对地面和桌等滑动,因而能轻松愉快地进行擦拭。
如果吸湿芯4含按上述比例混合疏水性纤维,并用使热塑性的疏水性纤维热接合而形成气透热熔结合无纺布形成上述吸湿芯,可以提高吸湿芯4的刚性,从而使三层片的整体刚性提高。由于接合线2按适度的间距P形成,通过接合线2也可以提高擦拭片的刚性。用水洗净并拧干擦拭片后,擦拭片很容易自然展开。
还可将上述上片3和下片5形成如图3所示的叠层结构体。图3是图2所示的擦拭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它示出了各片通过接合线2接合前的状态。
在图3所示的擦拭片中,作为外装片的上片7和下片8形成表层7a,8a和里层7b,8b的两层结构。将形成表层和里层的两层结构的纤维网用射流水使纤维交织形成无纺布可获得上述片。也可以分别形成表层和里层,再通过热熔融或粘接将表、里层接合起来。
表层7a,8a与图2中说明的上片和下片一样由人造丝纤维等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的纤维、与聚丙烯、聚乙烯、尼龙或丙烯腈系纤维等疏水性纤维构成。表层7a和8a的各纤维的含有量最好为人造丝等吸收性纤维0%(重量比)到70%(重量比),含疏水性纤维30%(重量比)到100%(重量比)。里层7b和8b主要由人造丝纤维等吸收性纤维形成。里层中吸收性纤维的含量最好为70%(重量比)左右,疏水性纤维含量优选为30%(重量比)左右。因为里层7b和8b含吸收纤维较多,所以吸水性强。用这种擦拭片擦拭水污时,通过表层7a和8a的水可以有效地被里层7b、8b吸收。由于这种里层7b和8b可以吸水,所以表层7a和8a的疏水性纤维含量可以增多,在提高擦拭片的整体吸水性和保水性之后,也进一步提高了上片和下片的表面滑动性。
上片7和下片8整体的吸收性纤维的含量最好为35%(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的含量最好为30%(重量比)以上,65%(重量比)以下。
上片7和下片8的目付与图2所示的上片和下片相同,约为25g/m2以上,55g/m2以下,表层和里层的目付比约为1∶1。因此,擦拭片整体的目付约为75g/m2以上,170g/m2以下。若目付在上述范围内,擦拭片的柔软性也是合适的,并且刚性也高,可以耐反复使用。
将吸湿芯4夹在上片7和下片8之间,按照与上述说明相同的结合方法将它们接合在一起,就形成如图1所示的擦拭片。
如果采用吸湿的聚丙烯(PP)、吸湿的聚乙烯(PE)和吸湿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在上片3、7,下片5、8上使用的疏水性纤维,特别作为包含在表层7a和8a中的疏水性纤维,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片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由于所谓的吸湿PP、吸湿PE和吸湿PET等是在PP、PE、PET纤维上涂有亲水性表面活性剂的纤维,或是掺入表面活性剂的纤维,所以具有保持水分的性质。由于吸湿的PP和吸湿的PET具有滑动性和保水性,所以可以提高上片和下片的表面滑动性,并且可以提高擦拭片整体的保水性。可以使用例如东洋纺社制的商品名为“K07”的PET作为吸湿的PET。
上述三层中的每片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吸收性纤维,同样也可使用两种以上的疏水性纤维作为疏水性纤维。
另外,上片和下片既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经过起皱加工。如果进行起皱加工,则可以通过皱与皱间隆起的部分刮下污垢。上述起皱加工方法如下将构成上片和下片的无纺布卷在辊上,把刮片压在辊与片之间,以比上述辊的输送速度慢的速度卷起该片。
这种擦拭片1可以用于直接抓握使用,或者安装在图5所示的市售的擦拭夹具H上使用。在安装在擦拭夹具H上使用的情况下,最好对图4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1a进行压纹加工,使这部分变柔软。如果对上述范围1a进行柔软加工,整个擦拭片1的膨松度高,刚性高,尽管如此,将其安装在擦拭夹具上时容易将柔软部分安装在擦拭夹具上,且不容易掉下来。
在图4所示的擦拭片1中,通过在X方向两侧的一部分压花形成柔软区域1a。在使用一般市售的擦拭器具(擦拭夹具)的情况下,上述压纹加工区1a形成在从擦拭布1的X方向中央的y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01距两侧80mm、在从y方向的中央的x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02向y方向两侧50mm的部分,y方向上的宽度为60mm的区域上。这样,因为只在安装到擦拭器具上的位置处形成压花,柔软区1a是安装在擦拭器具上的位置的大致目标,所以容易安装擦拭片。另外也可在擦拭片1的x方向两侧且跨过y方向全长形成柔软区1a。
这种擦拭布可以在干的状态下或浸透药液或水等的润湿状态下用于清洁家庭内的地板等。此时由于上片和下片容易滑动,所以进行擦扫时不太费力。另外由在纤维交织的无纺布的非交织区上上片和下片的纤维起绒毛,所以通过起绒的纤维可以缠住细小尘埃。又由于吸湿芯刚性强,所以整个擦拭片结实。在擦拭片上浸渗药液或水的情况下,由于药液可保存在上片、吸湿芯和下片上,所以可保持长时间润湿的状态,可以增大擦拭面积,由于结实,附着污浊后可以象布那样用水清洗,拧干后可以再次使用。
下面列举一些片作为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擦拭片的实施例,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实施例1)作为实施例1,就图2中所示的擦拭片,制造了表1中的实施例A、B、C、D、E。为了与此实施例进行比较,还制造了擦拭片的比较例A、B、C、D、E和F。
表1
上述实施例A、B、C、D、E和比较例A、B、C、D、E、F的上片,吸湿芯、下片的原料组成为使用1.5旦尼尔、纤维长度(如为卷缩的纤维,则指卷缩的纤维长度,以下相同)为44mm的人造丝纤维(东邦人造纤维社制)作为吸收性纤维,使用熔点为130℃、2.0旦尼尔、纤维长为51mm的低熔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东洋纺社制)和1.4旦尼尔、纤维长度为44mm的PET(东洋纺社制)作为疏水性纤维。上片和下片所含的疏水性纤维中含上述低熔点PET 20%(重量比),其余为1.4旦尼尔、长度为44mm的PET,而吸湿芯中只使用上述低熔点PET作为疏水性纤维。
这些原料纤维经梳理机形成纤维网后用射流水喷射上述纤维网,使纤维网中的纤维交织获得射流喷网无纺布,使用这种无纺布作上片和下片。
通过梳理机将上述原料纤维形成纤维网,使纤维网在热风干燥机中接合制成气透热熔结合无纺布,使用这种无纺布作吸湿芯。而比较例C中没用吸湿芯,比较例D采用仅由低熔点PET制成的纺粘结合的无纺布作吸湿芯。
将吸湿芯夹在上述上片与下片之间,该此层叠物夹在具有压纹的上辊与下辊之间进行热密封,通过热塑性纤维的热熔融使各片接合。接合线为图1所示的波浪形,沿y方向的间距P为7.5mm,X方向的波浪间隔b为6mm。上辊是表面具有图1所示的波浪形压纹的钢辊,下滚筒是表面平滑的钢辊。上、下辊的表面温度均为140℃,用50kg/cm2的压力夹压三层的片3、4、5,以圆周速度为10m/min的速度输送,形成接合线2。
对表1中示出的实施例A、B、C、D、E和比较例A、B、C、D、E、F的擦拭片进行以下的从(1)至(3)的试验。
(1)滑动性(擦拭载荷)①在实施例A、B、C、D、E和比较例A、B、C、D、E、F的擦拭片上均匀喷射水,使其达到片的干燥重量的4.0倍,并使水浸透;②将上述擦拭片安装在市售的地板擦拭夹具上,然后将市售的地板放置在重量测量仪上,将上述夹具放在板上,使夹具成45°放置。
③保持上述夹具的放置角度,在地板上以0.5m/sec的速度移动柄;④将夹具放在地板上时的载荷作为零,测定夹具滑出时的载荷(kg)的最大值。
(2)擦拭面积①在上述实施例A、B、C、D、E和比较例A、B、C、D、E、F的擦拭片上均匀地喷射水,使其重量达到片干燥状态重量的4.0倍;②将浸透水的擦拭片安装在市售的清扫地板用的夹具上;③将上述夹具放置在面积为1.64m2的市售的地板上,擦拭该板的全部面积;④擦拭结束后,从夹具上取下擦拭片,称量片的重量,研究重量的减少量;⑤重复进行步骤②至④10次,然后计算出在一次擦拭动作中擦拭片的重量减少量为1.0g时的擦拭总面积。
(3)刚度用悬臂法(JIS/L1096)测定上述实施例A、B、C、D、E和比较例A、B、C、D、E、F的擦拭片的刚性(刚度)。
按照悬臂法,在侧部具有倾斜45°面的测定器具的水平面上,放置宽为25mm的试验片,使该试验片滑动,测定试验片前端附在倾斜面上时试验片滑移的长度。使用的试验片为在片的MD方向(纤维大部分取向的方向)朝向倾斜面延伸的宽25mm处切断的试验片和在片的CD方向朝倾斜面延伸的宽25mm处切断的试验片。使用这些试验片研究MD和CD两个方向的刚性(mm/25mm),并研究这些试验片在干燥状态和浸透水的潮湿状态下的刚度。
上述(1)、(2)、(3)的试验结果示在下表2中。
在(1)试验中,由于载荷越小,滑动性越优良,所以按载荷小到大的试验数据顺序用○△×表示。在表2中,在上述(1)的片的滑动性(擦拭载荷)的试验中,片滑动开始时的载荷在0.3kg以下的数据用○表示,在0.31kg以上,0.5kg以下的用△表示,在0.51kg以上的数据用×表示。
在上述(2)的擦拭面积的试验中,由于片的重量减少1.0g/次时的擦拭面积越大,保水性越优良,所以按照擦拭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用○、△、×评价。在表2中,擦拭面积10.0m2以上的数据用○表示,在8.0m2以上,9.9m2以下的用△表示,在7.9m2以下的用×表示。
在上述(3)的刚度试验中,由于试验片的前端附在测定器具的倾斜面上时的试验片的滑动距离越长,刚性越高,所以按滑动距离从大到小的顺序用○、△、×评价。在表2中,就滑动状态的试验片MD/CD方向的刚性(mm/25mm)在120/80以上用○表示,在100~119/70~79以上时用△表示,在99/69以下的用×表示。另外,湿润状态的试验片MD/CD方向的刚性(mm/25mm)在100/70以上用○表示,在90~99/60~69时用△表示,在89/59以下用×表示。即本发明的擦拭片刚性的优选范围在干燥状态下为70(mm/25mm)以上(△表示),80(mm/25mm)以上更好(○表示)。另外,在浸有干燥状态片总重4倍重量的水的状态下,刚性的优选值为60(mm/25mm)以上(△表示),在70(mm/25mm)以上更好(○表示)。
表2
(实施例1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实施例A、B、C、D、E的擦拭片的滑动性、擦拭面积和刚度都是良好的。
与此相反,比较例A的擦拭片由于上片和下片的人造丝含量高达80%(重量比),滑动性差。
此外,比较例B的擦拭片由于上片和下片的人造丝含量低到10%(重量比),疏水性纤维含量高达90%(重量比),所以滑动性虽优良但擦拭面积小,即保水性差。
另外,象比较例C那样的擦拭片无吸湿芯,保水性低,在润湿状态下刚性也低。
由于比较例D的吸湿芯只由疏水性纤维形成,所以吸湿芯不能保存水分,并且在润滑状态下的刚性也低。
由于象比较例E中那样的上片、吸湿芯、下片的目付小于20g/m2,所以滑动性、擦拭面积、刚性都不满足要求。
与比较例E相反,虽然比较例F的各片的目付大到60g/m2,这时的保水性能高,擦拭面积大,刚性强,但滑动性差。另外,这样大的目付会增加片的制造成本。
(结论)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对于在图2中所示的上片、吸湿芯、下片三层结构的擦拭片,上片和下片的人造丝含量最好在约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含量最好在约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由于吸湿芯只由疏水性纤维形成时,保水性下降,所以最好使其含有某一比例的人造丝纤维等吸水性纤维。为了具有足够的刚性,上片和下片的目付最好在25g/m2以上,60g/m2以下,吸湿芯的目付最好在25g/m2以上,60g/m2以下,各片叠装时的擦拭片整体的目付最好在75g/m2以上,160g/m2以下。
(实施例2)制造图3中所示结构的擦拭片作为实施例2的擦拭片,即制造把上片和下片均成为表层和里层两层结构的擦拭片。为了与实施例a、b、c、d、e进行比较,制造在比较例a、b、c、d中所示的擦拭片。
上述实施例a、b、c、d、e和比较例a、b、c、d的上片、吸湿芯和下片的原料纤维使用1.5旦尼尔、长度44mm的人造丝纤维(东邦纤维社制造)作吸收性纤维,使用熔点为130℃、2.0旦尼尔、长度51mm的低熔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东洋纺社制造)和1.5旦尼尔、长度44mm的吸湿PET(东洋纺社制,商品名“K07”)作为疏水性纤维。并且在上片和下片的表层上只使用吸湿PET作为疏水性纤维,在里层上只使用低熔点PET作为疏水性纤维,吸湿芯中只使用低熔点PET作为疏水性纤维。
使用对由上述原料纤维形成的两层(表层和里层)结构的纤维网上通过喷射水流而交织形成的射流成网无纺布作为上片和下片。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把由上述原料纤维形成的纤维网在热风干燥机中接合获得的气透热熔结合无纺布作为吸湿芯。
将包括夹在上片和下片之间的吸湿芯的擦拭片按与实施例1的擦拭片相同的方法结合,接合线的形状、间距与实施例1相同。
表3
对表3中所示的擦拭片进行与在上述实施例1的擦拭片上进行的(1)滑动性、(2)擦拭面积、(3)刚度试验完全相同的试验。试验方法和条件也完全相同。
三个试验的结果示在下表4中,对该试验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与实施例1相同。
表4
根据表4的试验结果,实施例a、b、c、d、e的擦拭片的滑动性,擦拭面积,在干燥和润滑时的刚性都是合适的。
与此相反,在比较例a和b中,表层的人造丝纤维含量多时,滑动性差。另外,若象比较例c那样,各片的目付小于20g/m2,整体目付为60g/m2时,由于保水性变小,使擦拭面积变小,并且在润湿时的刚度也降低。与此相反,若象比较例d那样,各片的目付大到60g/m2,整体目付大到180g/m2,不但滑动性不太好,而且制造成本也高。
(结论)根据上面的评价,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擦拭片的上片和下片的表层的人造丝含量最好是在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含量在30%(重量比)以上,100%(重量比)以下。特别象实施例a、b那样,疏水性纤维含量最好在70%(重量比)以上。而里层的人造丝含量最好约为70%(重量比),疏水性纤维含量约为30%(重量比)。因此,上片和下片的总的人造丝含量最好在35%(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含量最好在30%(重量比)以上,65%(重量比)以下。上片和下片的目付最好为从25g/m2到50g/m2左右,吸湿芯的目付从约25g/m2到约60g/m2。
(实施例3)制造由图2所示的上片、吸湿芯、下片三层结构组成的在擦拭片X方向两端部形成压花的擦拭片作为实施例3的擦拭片。实施例α、β、γ的擦拭片的压花图案各不相同,实施例α的擦拭片呈水珠状压花,实施例β的擦拭片呈正六边形压花、实施例γ的擦拭片呈水珠状压花且压花部分有开孔。为了与上述实施例进行比较,制造不进行如图1所示那样的压花的擦拭布作为比较例。
在实施例α、β、γ和比较例的擦拭片中,上片、吸湿芯和下片的原料纤维与上述实施例1和2相同,使用1.5旦尼尔,纤维长51mm的人造丝(东邦人造丝社制造)作吸收性纤维,使用熔点130℃、2.0旦尼尔,纤维长51mm的低熔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东洋纺社制造)和1.4旦尼尔、纤维长44mm的PET(东洋纺社制造)作为疏水性纤维。
采用以上述人造丝纤维以及低熔点PET和1.4旦尼尔、纤维长44mm的PET为原料的射流成网无纺布作为上片和下片。采用由人造丝纤维和上述低熔点PET形成气透热熔结合无纺布作为吸湿芯。各片的目付均为45g/m2。
在上述的上片和下片之间夹入吸湿芯,在此状态下,用与实施例1和2完全相同的方法对各片进行热封装。
在这样获得的三层结构的擦拭片的X方向两侧上形成压花。在实施例α、β的擦拭片上利用公知的相配的钢压花辊,在50kg/cm2的压花压力、加工速度为20m/min的条件下不加热地进行加工。在实施例α的擦拭片上最终形成水珠状(点状)压花图案,在实施例β的擦拭片上形成正六边形压花图案。
实施例γ的擦拭片是公知的突起的钢压花辊在压花压力为2kg/cm2、加工速度为5m/min、温度80℃条件下进行加工。最后制出具有点状通孔的开孔压花图案的擦拭片。
采用上述实施例α、β、γ的擦拭片的压花加工前状态的擦拭片作为比较例。
对上述实施例α、β、γ和比较例进行上述(3)的刚度试验,并进行以下的试验(4)。
(4)对摩擦接触夹具的拔出强度①将实施例α、β、γ和比较例的擦拭片(尺寸为210mm×120mm)的端部插入图5所示的市售夹具的插入部h并进行固定;②在已安装的擦拭夹具上的擦拭片的、一方的端部没有插入清扫夹具的部分上连接带有绳子的夹子;③拉伸连在夹子上的绳子;使擦拭片从擦拭夹具上脱开;④测定擦拭片脱开时的拉伸强度(g)。
在对擦拭片进行压花加工时,将与形成有突起的辊接触的面(压花形成面)作为表面,将该表面的里侧的面作为里面。因此,在表面向外侧的状态下安装在摩擦接触式夹具上的擦拭片拉脱的强度作为表面的强度。而在里面朝外侧的状态下,把安装在擦拭夹具上的擦拭片的拉脱强度作为里面的拉脱强度。上述试验(3)和试验(4)的结果示在表5中。
表5
从上表5可以发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擦拭片的刚度没有变化,但与实施例α、β、γ相比,比较例的擦拭片的拉脱强度明显降低。
(结论)
根据以上试验,可以看到,通过在擦拭片的两端安装在清扫夹具的部分上形成压花,使擦拭片具有柔性,可以方便地将擦拭片安装在摩擦接触式夹具上,且擦拭片不易从夹具上脱开。
由于上述的本发明擦拭片具有优良的滑动性能、良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所以可以在干擦扫和水擦扫两种状态下使用,并且牢固耐用。由于具有一定厚度,便于手抓握,弄脏后可用水清洗再使用。由于吸湿芯的刚性提高,用水洗完拧干后复原性好。
通过对擦拭片的两侧进行压花加工使其具有柔软性,可以方便地将擦拭片安装在摩擦接触式夹具上,且使擦拭片不易从夹具上脱开。
权利要求
1.一种擦拭片,它由外装片和夹在上述外装片之间的吸湿芯制成一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装片是透液性的,按照JIS/L1096悬臂法测定的该擦拭片的刚性在干燥状态时为70(mm/25mm)以上,在擦拭片吸收的水分为其干燥时总重的4倍的状态下,刚性在60(mm/25mm)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湿芯的目付在25g/m2以上,60g/m2以下,疏水性纤维的含量在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疏水性纤维是热塑性的,上述吸湿芯是将热塑性疏水纤维在纤维间热熔接合形成的无纺布。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装片的目付在25g/m2以上、55g/m2以下,吸收性纤维的含量在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的含量在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装片的目付在25g/m2以上,55g/m2以下,上述外装片由表层和里层组成,表层的吸收性纤维含量在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的含量在30%(重量比)以上、100%(重量比)以下,表层和里层整体的吸收性纤维含量在35%(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疏水性纤维含量在30%(重量比)以上、65%(重量比)以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外装片是上述吸收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交织而成的无纺布。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外装片的表面含有吸湿的合成纤维。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装片是经过折皱加工的外装片。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外装片和吸湿芯通过朝上述外装片上横截的纤维大多数取向的方向形成的接合线而接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片,其特征在于,擦拭片两侧部区域内的刚性比中央区域的刚性低。
全文摘要
一种擦拭片,其包括由含人造丝等吸收性纤维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含疏水性纤维30%(重量比)以上、70%(重量比)以下的无纺布制成的上片、下片,以及夹在上述两片之间的由含吸收性纤维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和含疏水性纤维20%(重量比)以上、80%(重量比)以下的无纺布制成的吸湿芯,上述上下片和吸湿芯通过接合线接合,每层因含吸收性纤维而具有保水能力,并通过吸湿芯提高了刚性。
文档编号D04H13/00GK1205195SQ9811489
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1日
发明者竹内直人, 下江成明, 山田大介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