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的气圈罩的多捻度捻线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5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旋转的气圈罩的多捻度捻线锭子的制作方法
倍捻锭子装有一个用以在纱线从锭子的径向出口与纱线气圈之间接受留头纱的假捻盘,它必须保证恒定的纱线张力,从而获得均衡的捻度。借助一假捻盘的纱线存储可看作是一个无惯性的纱线制动器。
在一用于三倍捻度配置的多捻度捻线锭子中,对旋转的筒管架保护罩壳作反向旋转的气圈罩被用作为存储区。在一旋转的气圈罩内部罩壳上的存储可想像为一纱线的立体曲线(轻微的螺旋形)。由于在与锭子转子和气圈罩作反向旋转的筒管架保护罩壳之间的间隙内的空气摩擦,使纱线落后,也就是纱线受到制动。
按照德国专利DE 43 07 685 C1在气圈罩上部边缘上所设置的导线眼必须防止气圈纱线缠绕在与锭子转子和气圈罩作反向旋转的筒管架保护罩壳上。
纱线的立体曲线是从锭子转子的出口孔开始并在设置于气圈罩上部边缘上被纱线穿过的导纱眼处结束,或者在不用这种导线眼的情况下直接在位于锭子轴线的延伸线上的导纱眼处结束。
但在锭子的一种疏忽的使用方法中有可能出现气圈纱线并不明确地位于在下部气圈边缘从锭子转子出口孔与上部气圈边缘的导纱眼之间。于是特别是在锭子起动和结束运行时可能偶然出现这样的结果,即气圈纱线倾向于缠绕在反向旋转的筒管架保护罩壳上。现在便开始“缠绕过程”,因为由给纱筒子退绕的纱线在进入纱线气圈区之前实际上是没有制动的,这种缠绕过程取决于使反向旋转的锭子部件受到阻断的纱线断裂强度。
如果部分纱线缠绕卷从筒管架保护罩壳的圆柱形外壳向下排出并进入到锭子转子上部与筒管架底部之间的狭窄的间隙内时,旋转的锭子部件之间的阻断特别容易发生。
在倍捻锭子上一般可以看到对于在锭子转子上部与筒管架底部下方之间形成缠绕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对此可参看按德国专利DE-PS 1510 834和DE-PS 1 510 836中用图表示的迷宫密封装置。此外德国专利DE 29 39 645 A1采用了一种措施来防止纱卷进入倍捻锭子的轴承区域。
但是这些在倍捻机上所用的措施并不适用于三倍捻线锭子上来防止形成缠绕所导致的阻断,因为在倍捻锭子的情况下输出位置始终是一个旋转的机器部件对于一个静止的机器部件,而在三倍捻线锭子中必须防止在两个互相反向旋转部件之间的缠绕形成以免导致阻断。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一具有对筒管架作反向旋转的气圈罩的多捻度捻线锭子中采取措施来防止纱线进入反向旋转的锭子部件之间以免在旋转的锭子部件之间产生阻断。通过这种方式,上述不利的缠绕过程便能很快地避免。
根据本发明,此任务是通过按照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措施来解决的,通过此措施,在转盘的上部连接一个同它一起旋转的纱线集合环,其直径小于筒管架或筒管架保护罩壳的外径。从筒管架保护罩的外壳向下排出的纱卷通过纱线集合环上优先的沟槽状的成形来接收,它主要也具有一迷宫密封的作用。
于是纱线从给纱筒子的拖曳只能在下部气圈罩区域内在纱线集合环上方并继续在筒管架保护罩壳的外周上实现。但因为纱线从锭子转子的出口孔是在气圈罩的下部区域,而且纱线集合环是一起旋转的,所以在纱线集合环上还可能形成一些如同在纱线与纱线集合环之间的绳索摩擦所容许的缠绕。实际试验表明,最迟在两次缠绕之后绳索摩擦已达到使断裂强度最大的纱线发生断头的数值。由于这主要仅发生在两个缠绕上,断裂的缠绕片段能停留在纱线集合环上,并在下次锭子维护时才把它除掉。
在纱线集合环上形成缠绕的程度还能通过下述方法来减小,即纱线集合环特别是在其纱线集合沟槽区域内具有一使纱线或绳索摩擦增大的表面。
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表示一具有三倍捻度配置的多捻度捻线锭子与纱线集合环第一实施方案相结合的轴向截面图;图2表示纱线集合环第二实施方案的轴向截面图;图3和4部分中间断开的纱线集合环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和轴向截面图。
图1表示代表一捻线机的一部分锭轨1,其中装有一静止设置的锭子铀承套筒2,在锭子轴承套筒2中藉助轴承3和4装有一能旋转的锭子轴5,在其下端上固定一可按箭头f1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锭盘6。在锭轴5的上端连接一锭子空心轴7,在它的下端装有一具有一径向导纱通道9的转盘8。在导纱通道9的径向上连接一装在转盘8上的导纱眼10,它具有一轴向向上掉头的通道11。转盘8上的装有一向上延伸的气圈罩12,它在其上部区域内,最好是在上部气圈罩边缘上,在距导纱通道9的径向出口孔或掉头通道11有一角度距离处设有一导纱眼13,下部气圈罩边缘由一环状体14向下进行封闭。
在锭子轴承套筒2上装有一与锭盘6相反的以箭头f2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筒管架转盘17,在筒管架转盘17上部制成一套筒形的端部内放入一沿着一圆形轨道而延伸的驱动磁铁18,它突出在转盘8下方的一个环形空间内。
在锭子空心轴7上借助轴承19和20装有一可旋转的套筒形的筒管架21,它在其下端设有一筒管架底板22,它在其外圆周上装有一筒管架保护罩壳25。在筒管架底板22下部装有位于驱动磁铁18对面的相反极性的磁铁18.1,它对于驱动磁铁18而言是这样来极化的,即当筒管架转盘17旋转时,由筒管架轮毂21、筒管架底板22和保护罩壳25所组成的筒管架也被驱动以相同的方向而旋转。在筒管架轮毂21的上端装有一与锭子空心轴7同心的进纱管23。给纱筒子24是这样紧靠在筒管架轮毂21上和停放在筒管架底板22上的,使在筒管架21,22旋转时,给纱筒子24无打滑地处于同样的旋转中。
在运行的锭子中,纱线F从给纱筒子24向上拉出并通过进纱管23和锭子空心轴7先向下引导,然后通过径向的导线通道9向外拉出,然后在筒管架保护罩壳25与气圈罩12之间再向上引到一位于锭子空心轴的延伸线上的导纱眼26,纱线在那里穿过以后被引导到一未表示的卷绕装置。为了实现与退绕比例相适应的纱线存储起见,使纱线穿过导纱眼13而引出,它与径向的导纱通道9或纱线掉头通道11具有一适当的角度距度,最好是20°~120°。
本发明在筒管架底板22的径向外部区域的下方具有一同底板保护一轴向距离的纱线集合环8.1,它连接在转盘8的上部并同它和气圈罩12一起旋转。此纱线集合环8.1同转盘8制成一体,并以轴向向筒管架底板22而延伸,此环形件8.1的外径小于筒管架底板22和筒管架保护罩壳25的外径。为了构成一迷宫密封而主要在筒管架底板22下部现有的环形槽22.1内所突出的环形段8.1在其外周上具有一向里和向下的后切削以形成一纱线集合槽8.2。纱线集合环8.1,特别是在纱线集合槽8.2的区域内具有一提高纱线或绳索摩擦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所设置的纱线集合环8.1,其工作原理可从上述实施例在本说明的序言部分中获知。
在图2中所示的纱线集合环27是作为一单独的部件装在转盘8的上部表面上,并主要由一能提高纱线或绳索摩擦的材料制成。圆环27设有一向里和向下的后切削,它紧靠在转盘8上形成一纱线集合槽27.1。
图3表示一主要能设置在转盘8中的纱线集合环47,它由一环形件47.1和在其上所连接的许多段块47.2组成。
按照图4的纱线集合环57由一环形件57.1和在其上所装置的许多销子57.2组成。上述两种实施例的优点是改善空气循环以减少在旋转的锭子部件内部的污染。另外,现有的纱线缠绕可通过在段块或销子之间所出现的中间空间更方便地取走。
作为对改进纱线集合环的功能特别有利的因素是筒管架保护罩壳25下部边缘与纱线通道11的出口孔之间的高度差“X”,因此筒管架保护罩壳的下部边缘必须高于在一起旋转的气圈罩上的纱线通道11的出口孔。
权利要求
1.多捻度的捻线锭子具有一转盘(8),它设有一径向连接到锭子空心轴(7)上的导纱通道,在导纱通道上连接一轴向的转向通道(11),它的纱线出口孔引入到一与转盘(8)一起旋转的气圈罩(12)与一装在气圈罩(12)内部并对气圈罩作反向旋转的筒管保护罩壳(25)之间的间隙内;该筒管架保护罩壳(25)同一筒架底板(22)构成一整个筒管架,其特征在于,在筒管架底板(22)或筒管架保护罩壳(25)的径向外部区域下方设有一纱线集合环(8.1;27,47;57)并同它保持一轴向的距离,纱线集合环随气圈罩(12)一起旋转,而且它的外径小于筒管架保护罩壳(25)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8.1;27,47;57)连接在转盘(8)的上部,并同它构成一纱线集合槽。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纱线集合槽,在纱线集合环的外周上设有一向里和向下的后切削。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特别是在纱线集合槽的区域内,具有一提高纱线或绳索摩擦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突出在筒管架底板(22)下部的环形沟槽(22.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8.1)同转盘(8)构成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27)被接纳在转盘(8)的上部并主要是由一种能提高绳索摩擦的材料所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47;57)是通过把段块(47.2)或销子(57.2)嵌入在转盘(8)上而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集合环(47;57)是通过把段块(47.2)或销子(57.2)嵌在或嵌入一环形件(47.1;57.2)上或内部而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捻度捻线锭子,其特征在于,筒管架保护罩壳(25)的下部边缘的位置高于纱线通道(11)的纱线出口孔的位置。
全文摘要
多捻度的捻线锭子具有一转盘(8),它设有一径向的导纱通道连接到锭子空心轴(7)上,在导纱通道上连接一轴向的掉头通道(11),它的纱线出口孔引入到一与转盘(8)一起旋转的气圈罩(12)与一装在气圈罩(12)内部并对气圈罩作反向旋转的筒管架保护罩壳(25)之间的间隙内。该筒管架保护罩壳同一筒管架底板(22)共同组成一整个筒管架,其特征在于:在筒管架底板(22)或筒管架保护罩壳(25)的外周区域的下方并在离它有一轴向距离处设置一纱线集合环(8.1),它随同气圈罩(12)一起旋转,并且它的外径小于筒管架保护罩壳(25)的外径。
文档编号D01H7/86GK1203287SQ9811492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1日
发明者H·度伊尔 申请人:哈梅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