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花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4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花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花机的选针机构,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本发明人的专利ZL91104926.6“精简提花选针机构”,该机构在单元机构上具备有结构简单、选针准确、工作寿命长等优点,但构成大机多针时,实施上存在相当大困难。其原因为1、由于复位板是固定放置,盒体向后运动,横杆碰击复位板被推动直至盒体再向前运动一段后才完成初始状态。微处理器向电磁铁传输数据的时间从初始状态形成之后,到前面板与提花机横针接触之前的这段时间,这时间约占提花机每一运转周期的1/5。数据传输时间短,大量时间没有被利用。为了在1/5的运转周期内完成数百针提花机的数据输送,对控制器的动作时间、功率都加大了压力。2、由于每根横杆穿盒体的前后,电磁铁只能远离横杆安装。必须通过竖杆才能控制横杆,以便在前板上呈现有孔或无孔状态。竖杆长短不一,重量也不一样,最长竖杆要求电磁铁拉力最大,为使所有电磁铁可靠工作,电磁铁拉力以满足拉动最长的竖杆为准。电磁铁的安装尺寸受现有提花机横针间距的限制,电磁铁的尺寸限定又要增加电磁铁的吸力无疑是困难的,就是能动作其动作时间也要长许多倍。加上原因1所述电磁铁组的动作时间仅为提花机往复运转周期的1/5,要完成大量数据的传输,数据分组的组数少,每组的数据位很大,同时工作的电磁量很大,需要的直流稳压电源的功率极大。以992针提花机为例,以120转/分运转速度计算,约需1kw的直流稳压电源,若1480针及更高速度运转,所需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更大。这不仅难于制造且造价甚高,造价是产品的生命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花筒,它具有结构合理,功率大幅减少之特点。
电子花筒,它由盒体、控制器、横杆、竖杆、横杆弹簧、复位板和控制电路组成,盒体前面板有与各类型提花机横针相对应的通孔,其特征在于驱动复位板的复位机构由定钩、动钩、滚轴和弹簧组成,定钩固定于提花机机体上,动钩与复位板铰接,滚轴固定于盒体上,弹簧置于前面板与复位板之间。
如上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复位板位于竖杆集合体与盒体前面板之间,复位板上有横杆过孔,横杆每一排间长度递减,成阶梯状分布,控制器顺横杆成阶梯放置。
如上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横杆以中排对称,上下各排长度对称递减,成对称阶梯状,控制器成上下对称阶梯放置。
如上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控制器为螺管式电磁铁,电磁铁有从二端向螺管中伸入的管状铁芯,动铁在管状铁心的孔内运动,孔内尾端有复位弹簧。
如上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驱动控制器的电子线路为二极管矩阵式开关电路。
本发明突出的优点是1、由于采用了复位机构,复位板在前面板与提花机横针脱离接触时完成初始状态,微处理器便可分组向电磁铁传输数据,直至前面板再次与提花机横针接触前结束。这段时间约占提花机运转周期的2/3。
2、由于复位板置于前面板与竖杆集合体之间,控制器顺横杆成阶梯放置,与横杆间距都很小,甚至可用电磁铁的动铁直接控制横杆,电磁铁所需拉力最小,电磁铁制作容易,动作时间快。
3、两者综合起来,数据传输时间长,电磁铁动作时间短,完成数据的分组数多,每组数据位小,同时工作的电磁铁量少,直流稳压电源的功率小。还是以992针提花机为例,运转速度为120转/分,传输数据时间为333毫秒,加上电磁铁运动时间短,所需直流稳压电源功率仅为一百多瓦。适应针数多和高速运转的提花机。
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本发明实施例外形结构示意图。其中,1盒体,2芯轴,3前面板。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其中,4定位托板,5复位板,6横杆,7横杆弹簧,8电磁铁,9竖杆(动铁)。
图3,是图1中复位机构示意图。其中,10定钩,11动钩,12滚轴,13弹簧。
图4,是图2中一个单元机构无孔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中一个单元机构有孔状态示意图。
图6,普通螺管式电磁铁示意图。
图7,本发明设计的螺管式电磁铁结构图。其中,81内伸孔电磁铁。
图8,本发明二极管矩阵开关电路示意图。
如图1所示,盒体1为长方体,它两侧装有芯轴2,盒体1通过芯轴2固定在提花机的花筒摆架上。盒体1的前面板3有依各类型号提花机横针相对应的通孔。
如图2所示,横杆6安放在在盒体1内,呈上下对称的阶梯状,每一块托板4对应前面板3的一横排孔。复位板5置于前面板3与竖杆集合体之间,复位板5有与前面板3一一对应的通孔,在复位机构控制下可前后平行运动。前面板3每一个孔穿进一根横杆6,并在前面板3后面横杆6中装入弹簧7,横杆6的另一端穿过与前面板板3对应的复位板5孔,搁在对应的上托板4的上方或下托板4的下方。前面板3、复位板5和托板4三者中任意两者即可将横杆6定位。横杆6可受复位板5向前面板3方向推动或受压缩的弹簧7向托板4方向推动。电磁铁8固定在上托板4的上方或下托板4的下方,与托板4之间有可容横杆6运动的间隙,每个电磁铁8的竖杆(动铁)9对应一根横杆6。
如图3所示,复位机构由定钩10,动钩11,滚轴12和弹簧13组成。定钩10固定在提花机机体上,动钩11与复位板5连接并可以轴心摆动。滚轴12固定在盒体1上,弹簧13装在前面板3与复位板5之间。盒体1随提花机花筒摆架作往复运动,当盒体1完全压向提花机横针板时,动钩11与定钩10勾上,盒体1离提花机方向运动时,动钩11带动复位板5向前面板3方向平行移动并推动横杆6向前面板3前进,当运动距离达到电磁铁8的竖杆(动铁)9可落入横杆6的后端部时,滚轴12压下动钩11的后端使动钩11与定钩10脱勾,此时弹簧13使复位板5离前面板3方向而去,盒体1继续向后运动。提花机花筒摆每往复运动一次复位机构完成对复位板5的一次运动控制。
提花机控制经丝的升或降是依靠花筒及其纹板上的有孔或无孔对相应的横针不推动或推动来完成。电子花筒就是利用微处理器数据容量大、数据传输快、数据修改方便的诸多优点,通过电子驱动线路驱动或不驱动各单元机构的电磁铁,在前面板3形成有孔或无孔状态,完成传统花筒和纹板功能。
如图4所示,当复位板5向前面板3运动时推动横杆6并压缩弹簧7,横杆6头部与前面板3平齐时,竖杆(动铁)9落入横杆6的后端把横杆6卡住,复位板5虽向后移动,横杆6却不动,这样前面板3的该孔便被堵住。复位板5将所有的单元机构均置成这一状态,称之为初始状态。此后微处理器将本周期所需的纹板数据通过电子驱动线路传输到每一个电磁铁8,对应纹板的无孔状态,电磁铁8不导通,动铁9不动作,初始状态被保留便形成无孔状态,对应纹板有孔状态,如图5所示,该单元的电磁铁8导通,动铁9向内收缩脱离横杆6的后端部不再卡住横杆6,横杆6被压缩了的弹簧7向托板4的方向推动,前面板3该单元位置形成一个洞,称之为有孔状态。在提花机运转的一周期里按花型的需要所有单元机构分别在前面板3形成有孔或无孔状态,就取代提花机该运转周期所需的一块纹板。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就构成电子花筒。
电子花筒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电信号转换成机械动作的关键部件是电磁铁8,电磁铁要满足体积小、吸力大,相互磁干扰小最合适是选用螺管式电磁铁,如图6所示普通螺管式电磁铁都有一伸入螺管中间的园柱形铁心,动铁每吸合一次均与园柱形铁心的端面撞击一次,实际使用寿命不长。本发明设计如图7所示的电磁铁8,它与普通螺管式电磁铁不同之处在于伸入螺管内的是带通孔的园管形铁心,且从两端向中间伸进,其间只有较小的磁隙,动铁9在通孔内活动,线圈通电时,动铁9内向收缩,弹簧起缓冲和复位作用,不产生任何撞击,因此适用于本发明电子花筒使用。
电子花筒除上述执行机构,尚需微处理器及电子驱动线路,微处理器不必累述,电子驱动线路也本是极为普通,但电子花筒有上千个电磁铁,每个电磁铁若由一个对应的驱动线路驱动,该驱动线路庞大又复杂,且诸多的连线使得电子花筒难于制造和维修。本发明采用如图8所示的二极管矩阵的开关电路,电子开关Y1~Yn在每一瞬间只有一个导通,而电子开关X1~X5则依数据需要控制某些导通。例如当Y1导通时,只X1~X4导通,则L1~L4导通,L5~Ls都不通。依次开通Y1~Yn,每个Y的开通配合X1~Xs的某些开通,就可把该周期纹板所需的数据传输到每个电磁铁。若再把虚线部分紧挨电磁铁,电子开关与虚线部分的连线少,便于制造和维修。
本发明的电子花筒可用于目前使用的各类型提花机的改造,也可用于新型电子提花机的设计,它必将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花筒,它由盒体、控制器、横杆、竖杆、横杆弹簧、复位板和控制电路组成,盒体前面板有与各类型提花机横针相对应的通孔,其特征在于驱动复位板的复位机构由定钩、动钩、滚轴和弹簧组成,定钩固定于提花机机体上,动钩与复位板铰接,滚轴固定于盒体上,弹簧置于前面板与复位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复位板位于竖杆集合体与盒体前面板之间,复位板上有横杆过孔,横杆每一排间长度递减,成阶梯状分布,控制器顺横杆成阶梯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横杆以中排对称,上下各排长度对称递减,成对称阶梯状,控制器成上下对称阶梯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控制器为螺管式电磁铁,电磁铁有从二端向螺管中伸入的管状铁芯,动铁在管状铁心的孔内运动,孔内尾端有复位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花筒,其特征在于驱动控制器的电子线路为二极管矩阵式开关电路。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花筒,属于提花机的选针机构,它有盒体、控制器、横杆、竖杆、托板、横杆弹簧、复位板和控制电路组成,盒体前面板有与各类型提花机横针相对应的通孔,每一块托板与前面板一横排孔平行对应,成阶梯状分布,其特征在于复位板位于竖杆集合体与盒体前面板之间,复位板上有横杆过孔。本发明的电子花筒结构合理、数据传输时间长、电磁铁动作时间短、电耗小,特别适合于千针以上提花机使用。
文档编号D04B15/66GK1202542SQ9811358
公开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日
发明者张海林 申请人:张海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