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89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干洗设备。它可用于毛、棉、化纤、呢绒等织品的洗涤。
现有的干洗机含有壳体及在壳体内安装的液箱、装衣桶、电机、捕集器、过滤器、蒸馏箱、烘干冷却器、风机、烘干加热器、分离器、液泵、蒸馏冷却器、控制板。它能完成对织品以溶剂洗涤并经甩干、吹热风以脱去残留在织品上的溶剂,同时还能使溶剂经过滤、蒸馏、分离去污后重复使用。但它还有以下的缺点,即它缺少杀菌装置,故无法杀死织品所带的细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以使它具有能使干洗后的织品达到无菌,且机械的结构简单、易制造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包含有壳体及在壳体内安装的液箱、装衣桶、电机、捕集器、过滤器、蒸馏箱、烘干冷却器、风机、烘干加热器、分离器、液泵、蒸馏冷却器、控制板,其特点是它的壳体内还装有臭氧发生器,且该臭氧发生器与装衣桶所在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其臭氧发生器可直接安装在通风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在干洗机壳体内安装了一个与装衣桶所在空间连通的臭氧发生器之后,可使待干洗的织品既干净又卫生;2)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可不改变或移动现有干洗机各组件的结构位置。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内容如下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的主视简图和后视简图;图3是图2中的臭氧发生器13所带有的电路图。

图1和图2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包含有壳体22及在壳体内安装的液箱1、装衣桶2、双速电机3、捕集器4、过滤器5、蒸馏箱6、烘干冷却器8、风机10、烘干加热器11、分离器12、液泵14、蒸馏冷却器15、控制板18,以及臭氧发生器13。

图1所示,壳体正面封闭、后面敞开,其正面带有控制板18、装衣桶的门17和油箱的透光窗口1′;从图2中可看到装衣桶2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双速电机3连接;捕集器4安装在装衣桶与油箱之间,用以阻截从装衣桶流回油箱的溶剂中可能带有衣扣等杂物;过滤机5安装在油箱同蒸馏箱之间的油路通道上,以过滤待蒸馏的脏污溶剂中的悬浮物;蒸馏箱6、分离器12和蒸馏冷却器15之间以管道连接,它们用于脏污溶剂的去污,去污后的溶剂由管道引回油箱。风机10、烘干加热器11用于向装衣桶吹热风,以去除留在织品中的残留溶剂。臭氧发生器13带有的电路可从图3中看到,220V、50HZ的市电经桥式整流变成100HZ的脉动直流电流,经R3、R4分压,当a点电压上升沿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双向可控硅K导通,当a点电压下降至设定值时,双向可控硅K截止,从而在变压器B的初级形成振荡,并且再次提高了振荡频率,经变压器耦合升压后,交变的振荡电压通过电极GB放电,电解空气产生臭氧。臭氧发生器可通过管道13a进入装衣桶空间,也可以将臭氧发生器直接安装在通风管道11′中。
干洗织品时,先将织品放入装衣桶2并关紧门17、启动双速电机3和液泵14并打开臭氧发生器13,装衣桶即慢速转动、织品在桶内被洗涤和消毒;洗涤完毕即排放溶剂,这时溶剂经捕集器4流回液箱1,织品中偶尔出现的衣扣即留在捕集器4内;溶剂排放完毕即可使电机快转,以使织品甩干;此后再启动风机10和烘干加热器11,热风经通风管道11′进入装衣桶,使残留在织品中的溶剂挥发,挥发出来的溶剂由烘干回收管19回收并经烘干冷却器8冷却后回到油箱1,而去除残留溶剂的干净且无菌的织品最后从门17取出。溶剂在多次洗涤后即可进过滤器5、蒸馏箱6、分离器12和蒸馏冷却器15进行除污处理,以使溶剂清洁后回到油箱重复使用。以上织品洗涤、杀菌的过程和溶剂除污的过程均通过对控制板18上的按钮操作来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且不改变现有干洗机各组件的结构位置,故安装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带杀菌装置的干洗机,它含有壳体(22)及在壳体内安装的液箱(1)、装衣桶(2)、电机(3)、捕集器(4)、过滤器(5)、蒸馏箱(6)、烘干冷却器(8)、风机(10)、烘干加热器(11)、分离器(12)、液泵(14)、蒸馏冷却器(15)、控制板(18),其特征是它的壳体内还装有臭氧发生器(13),且该臭氧发生器与装衣桶所在空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洗机,其特征是所说的臭氧发生器(13)安装在通风管道(11′)内。
专利摘要一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干洗设备。可用于毛、棉、化纤、呢绒等织品的洗涤。它含有壳体及在壳体内安装的液箱、装衣桶、电机、捕集器、过滤器、蒸馏箱、烘干冷却器、风机、烘干加热器、分离器、液泵、蒸馏冷却器、控制板,其特点是壳体内还装有臭氧发生器,且该臭氧发生器与装衣桶所在空间连通。从而解决了现有干洗机不能对织品进行杀菌消毒的问题。
文档编号D06F35/00GK2390905SQ99240190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5日
发明者应卫忠 申请人:应卫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