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42843阅读:来源:国知局
绒头织物6的上方,另一个布置在要被针织的绒头织物6的下方,因此针织机的针朝向和远离彼此而移动。术语“针织装置”也可指代具有成行布置在绒头织物6的上方和/或下方的若干针板的针织机并且也指代具有布置在绒头织物6的上方和/或下方的若干对针板的相应针织机。
[0039]最后,术语“针织装置”也可指代针织机内的单个针板或特定的一对针板,尽管针织机还包括除了之前提及的针板或之前提及的多个针板以外的至少一个其他针板。换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术语“针织装置”可指代针织机内的所有针织组件或仅指代同一针织机中多个针织组件内的某些组件。在考虑了可解释术语“针织装置”各种方式的所有这些情况下,可执行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法。
[0040]在第一针织装置2和第二针织装置4之间的一个位置处设立了检测器20,以检测之前被第一针织装置2针织的绒头织物6中没有针脚的无针脚区域。因此,检测器20被布置在第一针织装置2的下游,即,在图1所示的牵拉装置12的下游区域中或在第一针织装置2和与其相关的牵拉装置12之间的一个位置处。检测器20优选地被配置为光电子传感器,诸如CCD相机,其对针织绒头织物6的表面进行数字扫描。
[0041]检测器20连接至控制单元22,控制单元22对绒头织物6中无针脚区域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对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的适当改写,使得在第二针织装置4进一步针织绒头织物6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无针脚区域以目标方式被填满。除了改写的可能方式以外,下文将进一步地详细解释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至少一个结构参数的具体实例。
[0042]控制单元22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提供或使用用于适当地改写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的信息。例如,操作者的操作指令可显示在屏幕24上,以指令操作者如何具体地手动调整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控制单元22不仅可以基于例如存储在电子图书馆中的存储数据和规则自动地计算对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的适当改写,还可以单独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屏幕24可在后一种情况下用于向操作者显示信息或可完全被去除。
[0043]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用于检测针织绒头织物6中的缝合的均匀性的额外检测器26布置在第二针织装置4的下游。该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查针织工艺的最终结果。检测器26优选地为光电子传感器,诸如CCD相机,通过该传感器,能够确定针织绒头织物6中缝合的均匀性。检测器26记录的图像被优选地传送给另一个屏幕28或第一屏幕24。尤其优选地,将检测器26的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22,由此建立了反馈控制环路。因此,控制单元22可在改写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的过程中使用该信息。优选地,基于检测器26获得的结果对控制单元22的反馈,这样仅需要微调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直到在完成的缝合绒头织物6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0044]下面展开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首先,绒头织物6传送穿过第一针织装置2,在第一针织装置2中发生对绒头织物6的第一针织。将第一针织装置2的操作参数调整为理想的之前确认的值。然后,通过位于第一针织装置2和第二针织装置4之间的位置处的检测器20检测绒头织物中没有针脚的无针脚区域。最后,第一针织装置2先前针织的绒头织物6在第二针织装置4中经受进一步的针织,其中,基于检测器20对绒头织物6中无针脚区域的检测结果,以这样一种方式对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和/或至少一个结构参数进行改写:在第二针织装置4中进一步针织绒头织物6期间,至少部分无针脚区域以目标方式被填满。这样,可以均匀化针织绒头织物6中的缝合,并且可提高完成的针织绒头织物6的产品质量。
[0045]下文将解释第二针织装置4的优选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并且将通过实例描述改写这些参数的可能方式。
[0046]第二针织装置4的一种可被改写以均匀化针织绒头织物6中的缝合的可能操作参数是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针板14的每次垂直行程对应的绒头织物6的水平进给量。为了此目的,例如,可影响牵拉装置18的速度v2(参见图1)。如果针板14所需的行程保持相同,较高或较低的牵拉速度v2会改变第二针织装置4中进给量与行程之间的比率。然而,牵拉装置18的速度v2发生相对较大的变化必然影响整个机器的生产量,生产量通常先前已经被确认并且不应该发生改变。为达到这种情形,通常通过首先改变第二针织装置4的垂直行程频率来调整第二针织装置4的操作参数“每行程的进给量”。为了此目的,控制单元22可优选地直接作用在第二针织装置4的针板14的驱动器30上(图2)。当机器处于操作状态时,还可改写操作参数“每行程的进给量”。
[0047]图2示出了第二针织装置4的配置的实例。基本地,至少一个垂直连杆32由凸轮驱动器30循环地上下移动。该至少一个垂直连杆32通常铰接于针床34,进而针板14 (图2中未示出)紧固至针床34。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针织装置4被配置为双针织机,其包括两个垂直连杆32和两个针床34,针板14安装在针床34上,且连续布置在绒头织物6的传送方向T上。在本情况下,两个针床34同步移动。为了改写操作参数“每行程的进给量”,因此,优选地改变凸轮驱动器30的行程频率f。然而,第二针织装置4还可容易地包括不同数量的垂直连杆32和针床34 (特别地,仅一个连杆和一个针床)。
[0048]在图2示出的第二针织装置4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针床34的运动产生循环分量,包括在绒头织物6的传送方向T上的水平前后行程。在此,水平行程分量与牵拉装置18的牵拉速度v2同步有利于避免绒头织物6中的变形。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应用于任何其他类型的针织装置,然而,尤其包括那些仅具有小水平行程分量或不具有水平行程分量的针织装置。
[0049]第二针织装置4的另一个可被改写以用于均匀化针织绒头织物6的缝合的目的的操作参数是该至少一个针板14的垂直驱动器30的相位Φ。特别感兴趣的是第二针织装置4的循环运动和第一针织装置2的循环运动之间的相位差。在上下文中,180°的相移意思是当第一针织装置2到达其垂直行程的最低点时第二针织装置4正好到达其垂直行程的最高点。通过调整第二针织装置4的相位Φ,完成的缝合绒头织物6的缝合可受到显著的影响。当机器处于操作状态时,可以很容易地对第二针织装置4中的操作参数“垂直驱动器的相位”进行调整。
[0050]第二针织装置4的一个可能结构参数(对该结构参数进行改写可导致针织绒头织物6的缝合的均匀性)例如是在绒头织物6的传送方向T上的第二针织装置4和第一针织装置2之间的距离。图3a和图3b通过实例示出了在传送方向T上移动第二针织装置4的位置的布置。除了图2已经示出的第二针织装置4的部件,该装置还另外包括凸轮装置36,通过凸轮装置36,基本水平定向的连杆38可在绒头织物6的传送方向T上移动或可在相对方向上移动,然后锁定在适当位置。连杆38铰接于针床34,以便不会限制第二针织装置4的功能。除了示出的凸轮装置36以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很容易地发现诸多其他可能的以毫米精度有效调整第二针织装置4和第一针织装置2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此处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优势在于,可在机器处于操作状态时改写该距离。
[0051]第二针织装置4的另一个可根据本发明进行改写以均匀化针织绒头织物6的缝合的结构参数是第二针织装置4中的至少一个针板14的垂直于绒头织物6的传送方向T的横向定位。图4示出了合适的移位机构的实例。在此处示出的实例中,移位机构包括轴装置40,通过轴装置40可以垂直于绒头织物6的传送方向T推动第二针织装置4的针板14。轴装置40可优选地由控制单元22控制的驱动器驱动。该改写可在机器正在操作时执行。可想到可用于在第二针织装置4中向侧面地移动针板14的诸多其他机构。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尽管移位机构夹紧针织装置4的针床34,但是横向移位机构还可直接连接至针板14,该针板14被气动地夹固至针床34。
[0052]第二针织装置4的另一个结构参数(改写该结构参数可导致针织绒头织物6中的缝合的均匀性)是第二针织装置4的至少一个针板14中的针的布置。因为针板具有大量可能的针位置,所以,针布置的可变性形成了改进缝合图案的特别有效变体。
[0053]改变针板14中的针布置的第一选择是使常用针板14部分地具备针16,针16仅具体地被引入由控制单元22计算的孔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