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织机及织物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689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构。
[0041]另外,流苏是指被从玮纱喷嘴供给之后被切断并从织物伸出的玮纱。附加纱线是指为了与织物的地纱另外地将流苏络合而在织物的外侧在径向上插入的纱线。与经纱同样地,玮纱被引玮至附加纱线之间,由此附加纱线和玮纱在上下改变位置,形成交叉的状态、即形成交络的状态。织边部是指流苏和附加纱线交络的部分。
[0042]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设置于玮纱喷嘴侧的情况的编织的概要的示意俯视图,I是经纱,2是附加纱线,3是筘,4是玮纱喷嘴,5是玮纱,6是玮纱刀,7是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8是流苏,9是筘齿。另外,在编织中,在图1的右方还存在多个经纱,此外玮纱5及筘3进一步延伸,但图中未示出。
[0043]从玮纱喷嘴4供给的玮纱5被引玮至从附加纱线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供给的附加纱线2之间及从经纱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供给的经纱I之间。在经纱I之间被引玮的玮纱5借助筘3及筘齿(箴親羽)9被打玮,形成织物10、织边部11。另外被打玮的玮纱5的末端通常被捕捉绳(catch-coad)(图中未示出)等捕捉,维持既定时间的玮纱张力,之后在织物10和捕捉绳之间被反喷嘴侧玮纱刀(图中未示出)切断,回收捕捉绳。
[0044]附加纱线2和玮纱5交络的织边部11在不进行打筘的情况下被供给至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织物10、流苏8的移动同步地在织边部把持装置内移动。此时,玮纱5被玮纱刀6在打筘之后立即被切断,剪切玮纱后的织边部11位于织边部把持装置内来维持其交络状态,所以能够防止玮纱皱缩的产生和经纱松弛的产生。
[0045]玮纱被剪切的织边部11以该状态被从织边部把持装置排出,与织物10—同移动。但是,织边部11被从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排出,由此附加纱线2和流苏8的交络状态不被维持。流苏8慢慢地从附加纱线2脱离地移动。附加纱线2单独移动。此外,织物10和流苏8—同移动。附加纱线2经由图中未示出的引导件,借助与反玮纱喷嘴侧(不是玮纱喷嘴的一侧)的捕捉绳相同的路线或另外的缠绕装置回收。
[0046]借助这样的机构,不发生剪切玮纱后的玮纱皱缩和经纱松弛,有效地抑制织边部的织口的后退和织边松动的产生。
[0047]为使玮纱皱缩和经纱松弛难以产生,优选地将作为把持织边部的长度(S卩,维持织物织边部的交络状态的机构推压织边部的部位的织物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作“织边部把持长度”。)确保为2?15mm的程度,更优选为3?10mm。通过设置为该范围,打筘后,即使玮纱被剪切也能够维持较高的张力,能够使织物组织。
[0048]作为把持织边部的宽度(S卩,相对于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把持的织边部的织物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织边部的附加纱线排列的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作“织边部把持宽度”。),优选为能够将织边部整体把持的宽度。但是,打筘后,为了使玮纱即使被剪切也使织物组织稳定,只要是能够维持较高张力的宽度即可,不限于前述说明。
[0049]另外,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仅配置于织物10的玮纱喷嘴侧,但也可以配置于反玮纱喷嘴侧。在反玮纱喷嘴侧配置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地设置在织物和反玮纱喷嘴侧的玮纱刀之间。此时,与玮纱喷嘴侧相同,优选地,在织物的反玮纱喷嘴侧将附加纱线并纱,形成与被打玮的玮纱交络而成的织边部,在该织边部的织口附近配置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更优选地,配置成玮纱喷嘴侧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和反玮纱喷嘴侧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经由织物的经纱对峙,使得玮纱张力被最好地维持。
[0050]图2是将涉及本发明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设置于玮纱喷嘴4侧的情况下的放大示意立体图,I是经纱,2是附加纱线,4是玮纱喷嘴,5是玮纱,8是流苏,10是织物,11是织边部。织物10被从图面右上侧向图面左下侧送出。此外,在图面右下的部分上存在多个经纱,且玮纱5进一步延伸,但图中未示出。
[0051]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希望至少设置在织物10的玮纱喷嘴侧,但优选地在此基础上还设置在反玮纱喷嘴侧。
[0052]涉及本发明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具备织边部的出口71B和织边部的入口 71A(图中未示出),所述织边部的出口 71B来自由附加纱线2和玮纱5交络而成的织边部11在织物的送出方向上能够通过的织边部通过空间,所述织边部的入口71A朝向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的形成在附加纱线2上流侧的织边部通过空间。织边部的出口 72B是用于流苏8在平行于织物10的送出方向上移动的织物侧玮纱移动空隙部,在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的玮纱喷嘴侧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玮纱喷嘴侧玮纱移动空隙72A。
[0053]织边部11沿织物10的送出方向,从织边部通过空间的入口71A侵入至织边部通过空间部,并且流苏8被设置于喷嘴侧玮纱移动空隙72A、织物侧织边部移动空隙部72B之间的把持机构把持,在织边部通过空间部内平行于织物10的送出方向地移动,但在玮纱喷嘴4和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之间,即使在玮纱5被玮纱刀切断的情况下,也维持织边部的交络状态。
[0054]处于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内来维持织边部11的交络状态的机构可以列举在织边部通过空间中不妨碍织边部的移动的滑动性部件。能够采用使织边部通过空间尺寸配合织边部尺寸地适当地设定的方法使得能够把持织边部11,但在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的织边部通过空间中,配置将织边部弹性地夹持的织边部弹性夹持部件的方法更简单且切实。
[0055]该情况下,作为织边部弹性夹持部件,能够使用在织边部通过空间内设置的橡胶板或树脂板或使用由螺旋弹簧和橡胶等的弹性部件和金属等板材构成的部件。进而在织边部通过空间中使用固定的板簧在结构方面及简便性方面,即成本方面上较为有利。并且与织边部接触的接触部分优选为具有底摩擦性的表面。
[0056]图3是作为织边部弹性夹持部件使用一组板簧74A、74B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的示意剖视图,相当于在图2中在沿着正交于玮纱5的面上切断的情况。
[0057]在编织中,织物被卷绕辊强制地带走,所以织边部11在附加纱线2和玮纱5交络的状态下,从图面右侧向左侧,即从朝向织边部通过空间的入口 71A向来自织边部通过空间的出口 71B移动。74A、74B是在织边部通过空间部内设置的一对碳素钢制的板簧等夹持部件,在织边部通过空间部的上下壁面上分别借助两根螺栓73固定。因此在板簧74A、74B上弹性织边部部件将处于织边部通过空间部中的织边部11从上下表面夹持。即使在玮纱5在玮纱喷嘴4和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之间被切断的情况下,也防止被切断的玮纱5从织边部11滑出或松弛,织边部11处于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内,维持其交络状态。如上所述地,若织边部11在织边部通过空间部内移动,被从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排出,织物10与流苏8—同移动,则附加纱线2和被切断的流苏8的交络状态松弛,被切断的流苏8慢慢地从附加纱线2脱离,附加纱线2单独地移动,与织物10和流苏8发生分离。
[0058]弹性织边部夹持部件不需要一定构成一对,也可以设置成在织边部通路区间部内的上方(或下方)的壁面和其下方(或上方)配置的一面板簧。作为板簧形状,可以采用多种形状,但优选地,使织边部遍及一定长度地以均匀的应力夹持,并且如图3所示,使用一对平面形状且在其两端具备两个圆弧形状的板簧74A、74B。构成平板形状的部分的长度和宽度及板簧材的厚度等考虑构成织边部的附加纱线的个数和粗细、织边部的厚度等,适当地设置成在从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排出的织边部上不发生将玮纱剪切后的玮纱皱缩和经纱松弛的程度地能够维持织边部的交络状态即可。此外,作为材料,不限于碳素钢,也可以采用不锈钢、磷青铜、铍铜、树脂等。
[0059]图4是将图3所示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7在正交于附加纱线2的送出方向的面上切断的示意剖视图。在该图中,72A是用于玮纱喷嘴侧的玮纱(切断前及切断后)与织边部一同移动的玮纱移动空隙,72B是用于被引玮的玮纱5在织物10的送出方向上移动的玮纱移动空隙。这些玮纱移动空隙72A、72B调整间隙,使得玮纱通过的处于交络状态的附加纱线和玮纱的交络部(即,织边部)不通过,所以即使在玮纱在玮纱喷嘴侧被切断的情况下也维持交络状态,不产生由被切断的玮纱的脱落或松弛引起的玮纱皱缩的产生或由于经纱松弛引起的流苏松弛。因此玮纱移动空隙的高度优选地比织边部通过空间部的入口及出口的高度小。
[0060]使用涉及本发明的织机用织边部把持装置编织的织物典型地在编织运动服装或工业材料等使用的高密度织物时特别有用,但不限于此。
[0061]用于编织的经纱作为玮纱用的纱线,不特别加以制限,可以使用化学纤维、天然纤维等。作为化学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酰胺系纤维、聚酯系纤维、芳族聚酰胺系纤维、粘胶基纤维、聚砜系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纤维等,作为天然纤维,可以使用绵、麻、丝、羊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