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944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织机,又叫纺机,是以直角交织两组或多组纱线形成织物的机器制动装置是织机关键性的部件,控制着织机的状态,刹车盘是制动装置中的关键性部件,现有的织机制动装置的刹车盘,通常是有动盘和定盘组成,动盘和定盘通过其上设置的卡齿和卡槽进行卡接设置,该种结构设置的刹车盘结构,其磨损速率大,磨损后,需要同时更换动盘和定盘,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且更换过程十分复杂,更换十分不便,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
[0004]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包括第一摩擦盘、动盘、第二摩擦盘和刹车块,所述动盘设置在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之间,第一摩擦盘与电机外壳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与电机输出轴相连,动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设置刹车块,所述第二摩擦盘上固定连接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电磁线圈连接设置。
[0005]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楔形,所述刹车块与通孔形状相吻合。
[0006]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动盘圆周均布设置。
[0007]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的厚度大于通孔的厚度。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刹车后,圆周变动间隙小,运行安全可靠。通过在动盘上设置有楔形通孔及与楔形通孔配合使用的楔形刹车块,方便安装,工作磨损后,只需要更换楔形刹车块即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换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当织机突然断电或停电时,电磁线圈失电,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二摩擦盘、动盘中的楔形刹车块和第一摩擦盘压紧,对电机输出轴产生制动力。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0]图2为动盘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12]图中:1-第一摩擦盘,2-动盘,3-第二摩擦盘,4-电机输出轴,5-通孔,6_刹车块,7_弹簧,8-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用作织机的制动装置,包括第一摩擦盘1、动盘2、第二摩擦盘3,动盘2设置在第一摩擦盘I和第二摩擦盘3之间,第一摩擦盘I与电机输出轴4相连,动盘2上设置有楔形通孔5,通孔5沿动盘2圆周均布设置,通孔5内插接设置楔形刹车块6,刹车块6的厚度大于通孔5的厚度,动盘2两侧突出的刹车块6长度相同,第二摩擦盘3上固定连接弹簧7,弹簧7的另一端与电磁线圈8连接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织机停机状态时,电磁线圈8未通电,在弹簧7的作用下,将第二摩擦盘3、动盘2中的楔形刹车块6和第一摩擦盘I压紧,对电机输出轴4产生制动力;当织机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电磁线圈8通电,将第二摩擦盘3牢牢地吸住,使得第二摩擦盘
3、动盘2中的楔形刹车块6和第一摩擦盘I成脱离状态,消除了对电机输出轴4的制动力;当织机突然断电时,电磁线圈8失电,在弹簧7的作用下,将第二摩擦盘3、动盘2中的楔形刹车块6和第一摩擦盘I压紧,对电机输出轴4产生制动力。本实用新型刹车后,圆周变动间隙小,运行安全可靠。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包括第一摩擦盘(I)、动盘(2)、第二摩擦盘(3)和刹车块(6),所述动盘(2)设置在第一摩擦盘(I)和第二摩擦盘(3)之间,第一摩擦盘(I)与电机外壳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2)与电机输出轴(4)相连,动盘(2)上设置有通孔(5),所述通孔(5)内插接设置刹车块(6),所述第二摩擦盘(3)上固定连接弹簧(7),弹簧(7)的另一端与电磁线圈(8)连接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呈楔形,所述刹车块(6)与通孔(5)形状相吻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沿动盘(2)圆周均布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6)的厚度大于通孔(5)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织机的刹车盘结构,包括第一摩擦盘、动盘、第二摩擦盘和刹车块,所述动盘设置在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之间,第一摩擦盘与电机外壳相连,动盘与电机输出轴相连,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插接设置刹车块,第二摩擦盘上固定连接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电磁线圈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在动盘上设置有楔形通孔及与楔形通孔配合使用的楔形刹车块,方便安装,工作磨损后,只需要更换楔形刹车块即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换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D03D51/02
【公开号】CN205099881
【申请号】CN201520852440
【发明人】陈宥融, 董炯, 俞骏, 吴浩军
【申请人】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