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异形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772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异形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异形梁,属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现有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结构主要配合空心预制板使用,形成建筑的主体结构,梁的截面形式为上开口的凹槽形梁,凹槽形梁的侧翼支撑预制板,凹槽内放置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经张拉压折满足设计要求后,凹槽内现浇细石混凝土。当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支撑,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结构施工结束。该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凹槽内的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压折时,压折器容易跳起伤人,施工存在一定危险性;(2)凹槽内的细石混凝土必须现场浇筑,增加现场施工的工作量;(3)凹槽形截面梁长度较长且壁厚较薄,预制时质量不易保证;(4)由于凹槽底板有一定厚度,预应力钢筋在梁跨中位置处的压折高度受到限制,不易获得较大的上抬力;(5)仅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柱施加预应力,楼面预制板未受到预应力作用,楼面整体性差,不利抗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既简化施工程序,又能保障施工安全,并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或减少预应力钢绞线用量,提高楼面整体性的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异形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凹槽形截面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改为满足不同工程需要而设计的截面为十字形、倒T形、L形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在分别与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和柱(6)连结的异形梁(1)的两侧段设置有预应力筋孔道(3)、异形梁(1)的跨中底部设置有与预应力筋孔道(3)相通的两端带弯头的高密聚乙烯管(2)。高密聚乙烯管(2)设置的根数视工程需要定。该体外预应力异形截面梁与带翼缘空心板结合使用,使预应力通过梁、柱传递到楼面预制板上,提高楼面整体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十字形梁(1)与柱(6)连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十字形梁(1)与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连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筋孔道(3)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仅仅局限于附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1)十字形梁的预应力筋孔道(3)成孔预应力筋孔道(3)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水平段为一根高密聚乙烯管(2),置于字形梁(1)底部,两端带弯头,弯入混凝土十字形梁(1)内。两侧倾斜段用预埋钢管抽芯法形成。抽芯钢管在预埋时,钢管一端必须塞入高密聚乙烯管(2)弯头内,防止混凝土流入高密聚乙烯管(2)内。当钢管抽出后,保持高密聚乙烯管(2)原位不动,钢筋混凝土预制十字形梁(1)的预应力筋孔道3形成;(2)将钢筋混凝土预制十字形梁(1)、柱(6)运至施工现场就位,铺设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3)将梁十字形梁(1)、柱(6)之间、梁(1)与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之间、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与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之间缝隙用高强微膨胀砂浆(4)填充并振捣密实,养护;(4)待上述填缝砂浆(4)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预应力钢绞线束(5)穿入十字形梁(1)、柱(6)梁、柱的预应力筋孔道内就位,按设计要求张拉预应力钢绞线(5);(5)预应力钢绞线孔道灌浆,养护;当预应力孔道灌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梁底用砂浆粉平,整体预应装配式梁(体外预应力十字形梁)柱结构施工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1)取消预应力钢绞线的压折工序,保障施工安全;(2)取消凹槽混凝土的现场浇筑工作,提高施工效率;(3)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在不增加预应力钢绞线用量的前提下,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也可在保证结构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钢绞线用量,节约钢材;(4)由于采用高密聚乙烯管做预应力钢绞线的套管并辅以管内灌浆,具有耐火及防腐蚀性能,安全可靠。
(5)抽芯钢管由两段不同直径钢管焊接而成,抽芯后形成不同直径的孔洞,保证除折点之外的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侧壁不发生接触,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6)楼面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异形梁,其特征在于分别与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和柱(6)连结的异形梁(1)的两侧段设置有预应力筋孔道(3)、异形梁(1)的跨中底部设置有与预应力筋孔道(3)相通的两端带弯头的高密聚乙烯管(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梁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异形梁,属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分别与带翼缘预制空心板(7)和柱(6)连结的异形梁(1)的两侧段设置有预应力筋孔道(3)、异形梁(1)的跨中底部设置有与预应力筋孔道(3)相通的两端带弯头的高密聚乙烯管(2)。该体外预应力异形梁具有既简化施工程序,又能保障施工安全,并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节约钢材,楼面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B1/20GK2419287SQ0020756
公开日2001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0日
发明者柏文峰, 朱良文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