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772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结构,属建筑工程领域。
现有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的预应力钢绞线设于明槽内,该体系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明槽高度有限,不易获得较大上抬力,因此,只有靠增加钢绞线用量的方法来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2.随着钢绞线用量的增加,锚具数量也随之增加,钢绞线张拉次数多,不但施工效率较低,而且提高了结构造价。
3.随着钢绞线用量的增加,明槽宽度相应扩大,增加了浇灌明槽的混凝土用量,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更大的上抬力,减少预应力钢绞线用量,降低造价,简化施工程序,结构性能好的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体外预应力结构由预制柱(7)、预制垫块(3)和其底部开有凹槽的预制边梁(5)、预制板(4),置于预制边梁(5)、预制板(4)底部凹槽中的钢管(1),设置在钢管(1)下部和预制垫块(3)底部的套管(2),穿过套管(2)的钢绞线(6)组成。本结构将预应力钢绞线折点布置在明槽及垫块的下方,形成体外预应力,这样就加大了预应力钢绞线的压折高度,可以用较少的钢绞线获得较大的上抬力,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同时,减少明槽宽度,将明槽内现浇混凝土改为高强微膨胀砂浆填缝,简化施工程序。



图1为体外预应力结构装配示意图。
附图2为预制板(4)之间的体外预应力结构布置示意图。
附图3为预制边梁(5)与预制板(4)的体外预应力结构布置示意图。
附图4为预制垫块(3)底部体外预应力结构布置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1)将预制柱(7)、预制边梁(5)、预制板(4)及预制垫块(3)吊装就位,预制板(4)之间、预制板(4)与预制边梁(5)之间形成明槽(8);(2)明槽底部(8)的预应力折点处的钢管(1)就位;(3)两端带弯头的套管(2)就位,套管(2)的根数根据需要定,将预制边梁(5)与预制柱(7)之间缝隙、预制板(4)与预制柱(7)之间缝隙、预制边梁(5)与垫块(3)之间缝隙、预制板(4)与预制垫块(3)之间缝隙用高强微膨胀砂浆填充并振捣密实,养护;(4)待上述填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预应力钢绞线束(6)穿入预制柱(7)的预应力钢绞线孔道及套管(2)内就位;按设计要求张拉预应力钢绞线(6);(5)预应力钢绞线孔道灌浆、明槽用高强微膨胀砂浆填缝,养护;当预应力孔道灌浆及明槽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梁底用砂浆粉平,体外预应力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施工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1)取消明槽混凝土的现场浇筑工作,代之以高强微膨胀砂浆灌缝,提高施工效率;(2)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在保证结构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预应力钢绞线及锚具用量,节约钢材,降低造价;(3)套管采用防火防腐材料制作并辅以管内灌浆,本专利的体外预应力技术具有耐火及防腐蚀性能,安全可靠;(4)由于明槽宽度变窄,预制梁、板与柱及垫块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摩擦节点的可靠性,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5)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结构性能好、对现场施工条件要求不高等特点,可广泛运用于小城镇建筑、民居建筑和农宅建设,也可用于灾后重建工程,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体外预应力结构由预制柱(7)、预制垫块(3)和其底部开有凹槽的预制边梁(5)、预制板(4),置于预制边梁(5)、预制板(4)底部凹槽中的钢管(1),设置在钢管(1)下部和预制垫块(3)底部的套管(2),穿过套管(2)的钢绞线(6)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的体外预应力结构,建筑工程领域。该体外预应力结构由预制柱(7)、预制垫块(3)和其底部开有凹槽的预制边梁(5)、预制板(4),置于预制边梁(5)、预制板(4)底部凹槽中的钢管(1),设置在钢管(1)下部和预制垫块(3)底部的套管(2),穿过套管(2)的钢绞线(6)组成。具有能够获得更大的上抬力,减少预应力钢绞线用量,降低造价,简化施工程序,结构性能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B1/19GK2411291SQ00207560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0日
发明者柏文峰, 朱良文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