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48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属于建筑物迁移设备技术领域。
目前,建筑物迁移技术已行到广泛应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多种。例如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95223447.5(下称方案1)、95231206.9(下称方案2)、95231438.X(下称方案3)和93118856.3(下称方案4)四个技术方案。其中方案1是“高层大型建筑物整体搬迁装置”,其特征在于行走装置由长方体形的下支架及圆柱形钢质滚珠组成,两侧壁的两端设有通孔,支撑装置由长方体形的上支架、调节机构及钢板组成,行走装置和支撑装置一般包括两套并行放置的上支架及其组件和下支架及其组件,并行的两个上支架和两个下支架的侧壁上分别固定有梯形体长条形钢块。方案2是“建筑物平行迁移装置”,其特征是由结构夹梁、上滑道、滚杆下滑道和滑道基座组成,结构夹梁通过拉紧螺栓、连接梁与建筑物结构件相连,使用时通过拉紧螺栓,连接梁把结构夹梁与建筑物结构件固定在一起,在切割建筑物结构件后,便可通过推动建筑物切口上部整体平行迁移建筑物。方案3是“一种建筑物整体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轨道由数节槽钢、槽钢内的填充体、连接环、连接卡等组成,槽钢两侧均开设进料孔,连接环固接在每节槽钢的两端,……。方案4是“建筑物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原建筑物上增加底盘使得原建筑物和基础分离,在底盘下设置滚动支座,另设反力支座或活动反力支座,在需移到的新址上建造新基础,在基础和新基础之间以及滚动支座的下方设置移动轨道;底盘由托换梁组成,托换梁包含墙托换梁和柱托换梁,其中墙托换梁是指在原建筑物墙中分隔逐段挖孔并放入芯垫扎钢筋浇混凝土连接而成,柱托换梁是指先在原建筑物的柱子上钻孔,锚钢筋浇混凝土而制作的分担柱子压力的梁然后截断柱子后所组成;滚动支座是指在轨道梁上方、托换梁下方放上钢板,在该钢板上放置滚动体,然后再放上钢板并浇灌混凝土所组成;……。
方案1存在的缺点是(1)上轨道也是承重支撑装置,由二块大型钢板和二至四块侧钢板构成的长方形箱体组成。由于该长方形箱体受力面积大,因此对上、下二块大型钢板的厚度及刚度的要求特别高,而且即使上、下二块大型钢板的厚度和刚度足够大,也很难保证长方形箱体的刚度能满足平移大型建筑物的要求。因此,这种上轨道只能在浅基础的地基上进行搬迁,不适宜在软弱地基或深基础之间进行搬迁,适用范围窄。
(2)上轨道机构不是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平移过程中容易造成错位,难于保证全部装置在同一平面上,容易导致被迁移建筑物开裂。
(3)大型钢板成本高,搬运困难,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方案2存在的缺点是上轨道由矿用工字钢构成,该工字钢与起承重作用的连接梁固定连接,所有的工字钢都是分立存在的,并没有构成一个上轨道机构整体,因此只适用于在浅基础的地基上进行搬迁,不适宜在软弱地基或深基础之间进行搬迁,适用范围窄。而且平移过程中容易造成错位,难于保证全部装置在同一平面上,容易导致被迁移建筑物开裂。
方案3存在的缺点是上轨道由槽钢、槽钢内的填充体等组成,该填充体与待移建筑物连接在一起。本方案中,上轨道起主要承重作用,将上轨道与承重机构合二为一。因此,一方面上轨道的弯矩大、移动不灵活,浪费材料,另一方面所有的槽钢都是分立存在的,并没有构成一个上轨道机构整体,只适用于在浅基础的地基上进行搬迁,不适宜在软弱地基或深基础之间进行搬迁,适用范围窄。
方案4存在的共同缺点是(1)上轨道由墙下圈梁和柱间钢筋砼梁构成,迁移完毕后需要拆除,不能重复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工程的造价,而且延长了施工周期。
(2)上轨道起主要承重作用,将上轨道与承重机构合二为一。因此,本方案上轨道的弯矩大、移动不灵活,浪费材料、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该上轨道机构与包柱承台连接构成刚性整体,适用于平移任何结构、任何基础性质的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其结构特点是由位于型钢包柱承台下方的型钢梁构成,所述型钢梁与型钢包柱承台固定连接,型钢梁与型钢包柱承台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型钢包柱承台位于待移建筑物柱子断口上方的适当位置、支承建筑物柱子的负重,通过型钢包柱承台可使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上轨道的钢梁位于型钢包柱承台的正下方、通过螺栓与型钢包柱承台固定连接,其数量相当于包柱承台的个数,其长、宽的尺寸大于型钢包柱承台的长、宽的尺寸,型钢梁之间保留一定距离,以增加上轨道机构方向的灵活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优点1.由于上轨道机构与包柱承台连接构成刚性整体,而且所用的型钢梁刚性及纫性足够强,因此能保持建筑物在迁移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体性和同步性,从而避免被迁移建筑物产生裂痕。
2.采用的钢结构均为工具式钢构件,一方面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从而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在现场组装及拆卸、工序简单,可同时进行多个工序的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再一方面可减少了钢筋砼质量离散性带来的危险。
3.受力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砼结构相同,但轨道面比钢筋混凝土砼结构轨道面平整,平移过程中不会造成错位,不会导致被迁移建筑物开裂。
4.由于所有型钢包柱承台被连接钢梁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所有型钢梁间接构成一个上轨道机构整体,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适用于在浅基础的地基上进行搬迁,而且适宜在软弱地基或深基础之间进行搬迁,适用范围宽。
5.减少施工噪音和余泥的排放,有利于环保。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
图1中B-B剖示图。
图3是图2中C-C剖示图。
图1至图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从
图1、图2可知,本实施例由位于型钢包柱承台2下方的型钢梁1构成,所述型钢梁1与型钢包柱承台2固定连接、两者的数量关系为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型钢包柱承台2支承建筑物柱子的负重。
从图2可知,本实施例中钢梁1位于型钢包柱承台2的正下方、通过螺栓与型钢包柱承台2固定连接,其数量相当于包柱承台2的个数,其长、宽的尺寸大于型钢包柱承台2的长、宽的尺寸,各型钢梁1等长、并且不相互连接,以增加其方向的灵活性。

图1可知,由于型钢包柱承台2被钢结构连接梁3连接成一个整体(刚体),型钢梁1固定连接于型钢包柱承台2的正下方,两者的数量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所有型钢梁1被间接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性强的上轨道机构。
从图2、图3可知,由于每条柱子下面的型钢梁1等长而互不连通,因此可以减少上轨道型梁1中的弯矩,从而节约了材料。为了传递平移时的推力,需要将所有包柱承台2连接起来,连接件也采用钢构件,该钢构件要求截面积较小而回转半径较大,以防止构件被压屈而失稳。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其特征是由位于型钢包柱承台(2)下方的型钢梁(1)构成,所述型钢梁(1)与型钢包柱承台(2)固定连接,型钢梁(1)与型钢包柱承台(2)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型钢包柱承台(2)位于待移建筑物柱子(4)断口上方的适当位置、支承建筑物柱子(4)的负重,通过型钢包柱承台(2)可使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其特征是上轨道的钢梁(1)位于型钢包柱承台(2)的正下方、通过螺栓与型钢包柱承台(2)固定连接,其数量相当于包柱承台的个数,其长、宽的尺寸大于型钢包柱承台(2)的长、宽的尺寸,型钢梁(1)之间保留一定距离,以增加上轨道机构方向的灵活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平移工具式上轨道机构,其结构特点:由位于型钢包柱承台2下方的型钢梁1构成,所述型钢梁1与型钢包柱承台2固定连接,型钢梁1与型钢包柱承台2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型钢包柱承台2位于待移建筑物柱子4断口上方的适当位置、支承建筑物柱子4的负重,通过型钢包柱承台2可使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本实用新型具有轨道面平整,平移过程中不会导致被迁移建筑物开裂,适宜在任何结构、地基或深基础之间进行搬迁。
文档编号E04G23/06GK2440892SQ0023796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国雄 申请人:广州市鲁班建筑防水补强专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