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205阅读:16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高层楼房中厨房或卫生间排风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的结构,以达到不使用变压部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维修费用,不串烟、不串味,提高排风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变压式排风道主要是由主风道1、支风道2、进气口3、变压隔板4、堵板5、出气口6、支风道壁7和堵板8等组成。
变压隔板4倾斜的将排风道分成主风道1和支风道2,变压隔板4上端靠近支风道壁7但不相连,其下端略远离支风道壁7,但和支风道壁7的距离小于排风道宽度的1/2,使支风道2形成上小下大的拔火筒状,使主风道1形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在支风道2内倾斜的设有堵板5,其低端与支风道壁7相连,连接点上面设有进气口3,高端与变压隔板7的下端相连,连接点略高于进气口3的下边,使堵板5和变压隔板4之间的主风道1形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汾丘里管状。变压隔板7上端略低于堵板8的下端,出气口6位于它们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步是本结构消除了其它变压式排风道大部分都需要制作安装变压部件,且安装定位有误差,影响排风效果,及变压部件因材质发生老化造成更换维修难的特点。充分利用变压隔板4在排风道内位置的变化,来调节主风道1和支风道2的气压,从而达到不串烟、不串味,最大限度的提高排风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式如下
图1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主风道1、支风道2、进气口3、变压隔板4、堵板5、出气口6、支风道壁7和堵板8等组成。
当室内风机工作时,将气体从位于支风道壁7上的进气口3排进支风道2内,如图所示,排风道内变压隔板4是倾斜的,所以支风道2是上小下大的拔火筒状,向上的气流流速加大,到出气口6时形成支风道抽拔力,主风道1在变压隔板4的位置呈倒锥形管状,在堵板5的位置呈锥形管状,造成汾丘里效应,出气口6正是位于主风道1的最宽处,此处支风道风压大于主风道风压,主风道1气流阻滞、从而形成“气囊”,阻止主风道1的烟味倒灌入支风道2,往上主风道1和堵板8形成急骤缩小的管状,形成主风道抽拔力,消除了气幕对下层气流的阻滞干扰,同时又有一定的引射作用使下层排气更为通畅,从而杜绝了串烟、串味、顶风倒灌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排风道的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是由主风道(1)、支风道(2)、进气口(3)、变压隔板(4)、堵板(5)、出气口(6)、支风道壁(7)和堵板(8)等组成。其中变压隔板(4)处于排风道内部,将排风道分成主风道(1)和支风道(2)。堵板(5)连接在变压隔板(4)的底部和支风道壁(7)之间,将支风道(2)的底部封闭住。上楼层的堵板(8)同堵板(5)的连接方式相同。其特征在于变压隔板倾斜的将排风道分成主风道(1)和支风道(2),变压隔板(4)上端向支风道壁(7)倾斜,但不相连,其下端略远离支风道壁(7),但和支风道壁(7)的距离小于排风道宽度的1/2,使此段支风道(2)形成上小下大的拔火筒状,使此段主风道(1)形成上大小下的漏斗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风道(2)的底部倾斜的设有堵板(5),其上端与变压隔板(4)的底部相连,其下端与支风道壁(7)相连,并将支风道(2)的底部封闭住,使堵板(5)下端到变压隔板(4)的上端之间的主风道(1)形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汾丘里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压隔板(4)上端略低于堵板(8)的下端,出气口(6)位于它们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中高层楼房中厨房或卫生间排风道结构。它主要是由主风道1、支风道2、进气口3、变压隔板4、堵板5、出气口6、支风道壁7和堵板8等组成,依靠变压隔板4在排风道内位置的变化来控制调节主风道1、支风道2、内部的气压,并使两个风道内的气压均匀科学的变化,达到不串烟、不串味和提高排气效率的目的。消除了其它变压式排风道大部分都需制作安装变压部件,且安装定位有误差,影响排风效果,及部件老化造成维修更换难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F17/00GK2500740SQ0123136
公开日2002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3日
发明者吴树强 申请人:吴树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