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及构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97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及构架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木结构建筑中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和在这种构架构件上使用的构架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木结构建筑中的柱子、梁类的构架组合时,在柱子内插入固定构件使其突出该表面,将该构件的突出部插入固定在木结构梁的端部上组合柱和梁的工程被公知。
但是,现有的方法一大半是在将从柱面突出的构件的螺栓孔与在梁的前端设置的螺栓孔位置对正后,在这些螺栓孔中穿插螺栓拧紧固定。
因此,存在不能对正螺栓孔的位置而使组装困难,组装后也由于螺栓孔的尺寸误差发生散架等的缺点。
还有,在柱子的相对方向左右两面(或前后左右两面)的构架面内插入系固挂钩,在该突出端侧上从二方向或者四方向嵌入结合横梁部件的木切口侧的狭缝用销固定的情况下,由于向柱截面内的挂钩的插入孔的掘凿,使柱子的横截面积减少。
其结果,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给挂钩施加过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在构架部分的柱子的水平截面内相对方向的挂钩彼此之间作用拉伸方向的力,在存在柱截面在前后方向或者前后左右方向上撕破的可能性之外,如果在挂钩上施加向下的过大的弯曲力矩时,存在插入系固着挂钩的柱子侧的系固孔被破坏,挂钩脱出使构架自身发生破损担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构架构造,第1,该构架构造在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周面上对接构成横梁部件的交叉部件2的端面(木切口),在从支承部件1的周面突出地安装在支承部件1上的构架构件王连结固定上述交叉部件2的对接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构架构件是由具有系固钩8和支承钩7的构架挂钩3构成,该系固钩8插入系固在支承部件1的周面上贯穿设置的系固孔11内,该支承钩7在该系固钩8的外端侧中比支承部件1的构架面突出,插入镶嵌结合在交叉部件2的木切口侧设置的狭缝2a中,在支承钩7上设置具有V字形倾斜面的系合槽7a和销孔7b,以贯穿前述狭缝2a地预先打入的销6落入上述系合槽7a的状态,通过在前述交叉部件2和上述销孔7b中贯穿地打入其他的销6,将支承部件1和交叉部件2一体地组合构成。
第2,本发明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起牵引作用的增强连结构件16,该增强连结构件16插入上述支承部件1内,通过其插入端侧与支承部件1内部的前述系固钩8系合,补充前述支承钩7在挡住交叉部件2时的支撑反力。
第3,本发明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支承部件1的周面的相对方向的构架面上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形成在支承部件1的两侧上组合固定交叉部件2的构造,在支承部件1内的相对方向的系固钩8之间插入配置增强连结构件16,将增强连结构件16的两端侧与两系固钩8固接。
第4,本发明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增强连结构件16的一端系固在系固钩8上,将另一端系固在支承部件1的安装着构架挂钩3的轴承面的相反周面侧上。
第5,本发明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下方向地变换系固钩8相对于支承钩7的位置而设置的至少两种类型的构架挂钩3、3′从支承部件1的周面的相互交叉的方向插入安装固定,被系固在各构架挂钩3、3′上的增强连结构件16在支承部件1内形成以不相互干扰的状态交叉的构造。
还有同样的本发明的构架构件,第1,其特征在于,是具有系固钩8和支承钩7的构架挂钩3,该系固钩8插入系固在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周面上贯穿设置的系固孔11内,该支承钩7一体地形成在该系固钩8的外端侧,安装时突出支承部件1的周面,在上述支承钩7的上面,设置系合槽7a和销孔7b构成,该系合槽7a具有V字型的倾斜面,用于收容通过在该交叉部件2的端部设置的狭缝落入在梁状的交叉部件2一侧上贯穿的销6,该销孔7b用于插入与前述交叉部件2一体连结的其他的销6。
第2,本发明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由增强连结构件构成,该增强连结构件在一端上设有系固部17a,在其另一方的端部上设有系固部17a、17b,该系固部17a与作为上述构架挂钩3向支承部件1的系固部的系固钩8系固,该系固钩8在对接相互的构架面以交叉状态被组合固定的柱状的支承部件1和交叉部件2之间,夹着构架挂钩3组合固定两部件时,在将该构架挂钩3插入固接在支承部件1内的状态下被插入上述支承部件1内,该系固部17a、17b与支承部件1的前述轴承面的相反侧周面或从该相反侧周面插入的其他的构架挂钩3的系固钩8系固。
第3,本发明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增强连结构件16由棒状的销17构成,在构架挂钩3的系固钩8上系固的系固部是在销的周面上形成的槽状的系固部17a。
第4,本发明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增强连结构件16由棒状的销17构成,系固在支承部件1周面上的系固部17b是在上述销17的端部形成的凸缘状或突起状或圆头状的头部。
第5,本发明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由构架挂钩3和权利要求6至9所述增强连结构件16构成,该构架挂钩3在其基端侧具有从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构架面插入而固定接合在支承部件1侧上的系固钩8,在前端侧具有被插入在上述支承部件1的轴承面上对接端部组合的交叉部件2的端部内而挡住交叉部件2系固的支承钩7,在上述系固钩8的下端部设有由通过收容增强连结构件16的系固部17a而与该系固部17a可脱开接合地结合的缺口构成的系固部8d。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架构造和构架构件示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架构造和构架构件其他示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3(A)、(B)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架构件的端面图及侧视图。
图4(A)、(B)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架构件其他示例的端面图及侧视图。
图5(A)、(B)是表示支承部件侧的系固孔构造的剖面图及俯视图。
图6(A)、(B)都是表示增强连结构件的不同示例的侧视图。
图7(A)、(B)是衬垫的端面图及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构架构件的构架构造,对于构成柱子的纵方向的柱状支承部件1的4面,分别对接构成梁的柱状交叉部件2的端面(木切口面)在直角相交方向上交叉组合成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是对于支承部件1的各面插入系固构架挂钩3的基端部使其突出,对于该构架挂钩3的突出端,系固在带有狭缝的交叉部件2上横插着的销6组合成的构造。销6通过用锤子打入交叉部件2侧的销插入孔2b中被插入固定。
上述构架挂钩3由轻量具有强度的铝合金等的金属或者FRP等的合成树脂成形品制成,如图3所示通过板状的支承钩7和系固钩8及在两者之间一体地设置的开关部9构成。
这当中的支承钩7在上部前端位置上前端侧内面倾斜,底部在形成与销6的周面一致的圆弧形成的V字形的系合槽7a的同时,在系合槽7a的下方位置的支承钩7下端同样贯穿设置销孔7b用于穿插嵌合销6。
再有支承钩7的外周形成略微厚壁的板状的周缘部7c,其内部在形成为薄壁的肋状的同时,在靠近基端部贯穿设置能穿过手指容易手持的持握孔7d可谋求作为整体的轻量化。再有由于只要求周缘部7c确保规定的厚度在能够保持钩的强度之外,通过将内侧作成薄壁的凹部后面将述的向交叉部件2侧的狭缝插入嵌合时与狭缝两面的接触面少,交叉部件2的落入可顺畅地进行。
在支承钩7的基端7e侧的上方位置,突出设置由长圆形截面的突起构成的系固臂8a,该系固臂8a形成与上述系合槽7a底部的圆弧的中心大致同一半径的圆弧。
还有在该系固臂8a的前端,向上下呈长圆形的系固板8b,上面与系固臂8a成同一高度地被附设形成系固钩8。
再有为上述系固板8b的基端部,在系固臂8a的下方,一体地设置与该系固臂8a同一横向宽度的长圆形的开关部9,系固钩8的侧端面形成被压接在支承部件1上的压接面9b。
这样在开关部9、系固臂8a、系固板8b的下端,后面将述的为了与支承部件1的系固孔的底部紧密结合一起在同一纵方向的中心线上形成正圆形的圆弧状。
对于上述钩的构造,在支承部件1侧切削形成插入系固构架挂钩3的系固钩8的系固孔11。在该系固孔11内上端部形成将系合部的系固板8b嵌合插入至最深部与系固板8b同样形状的导引孔11a。再有在该导引孔11a的最深部,形成与该导引孔11a同一宽度而且与系固板8b同一厚度的长径的长圆形向下方延伸,最终形成落入系固板8b使其下降滑动系固的插入孔11b。
而且与上述导引孔11a及插入孔11b连通地形成与插入孔11b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同心将构架挂钩3的系固钩8a以嵌入结合的状态向下方引导的固定孔11c,再有在上述固定孔11c的表面侧下方,以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形式设置与固定孔11c同样形状、嵌合收容前述开关部9的受压孔11d。
一方面,在交叉部件2其前端(木切口)中央形成与前述支承钩7同样厚度嵌合插入支承钩7的纵方向的狭缝2a的同时,在与支承部件1组合固定时,以对应构架挂钩3的销孔7b及系合槽7a底部间距的间距在上下各位置上且横向地贯穿设置销6的插入孔2b,在这当中的上侧的销插入孔2b中预先打入贯穿狭缝2a的销6被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将构架挂钩3上下方向地设置,将系固钩8的系固板8b插入支承部件1的导引孔11c的最深部,通过使构架挂钩3向下滑动安装固定在支承部件1上。
本实施例中(图1、图2的状态),系固板8b嵌合收容在插入孔11b内,在固定孔11c的左右两侧及下端部周边的插入孔11b侧内面上对接系固的同时,构架挂钩3的上下方向的固定(左右的倾斜的限制)通过构架挂钩3侧的系固臂8a及开关部9的左右两侧面、和固定孔11c及受压孔11d的左右两侧面之间的接触进行。
还有在将构架挂钩3滑行下降至下限位置的状态下,系固钩8及开关部9的各部的底面和系固孔11的与这些对应的底面同时接触地构成的同时,在构架挂钩3的支承钩7侧上施加向下的载荷的情况下,开关部9的背面侧与受压孔11d的里面按压接合,保持相对于支承部件1的构架挂钩3向规定位置的系固姿势。
如上所述对于在支承部件1上固定着的构架挂钩3,组装交叉部件2时,将只横插着的上侧的螺栓4的交叉部件2的木切口沿着支承部件1的表面使其下降,螺栓4收容在系合槽7a中被系固。
此时由于交叉部件2因为自重或由于受橡胶锤等的打击而下降,螺栓4通过这些载荷被引导向系合槽7a的前端面的V字形倾斜内面以将接合交叉部件2整体按压接合在支承部件1侧的形式被压实,在下限位置一边强固地固定一边进行上下及轴向的定位。最后通过在下侧的螺栓孔2b、7b中横穿螺栓4紧固,完成1根交叉部件2的一侧的组装。
再有本发明提供在下面说明的特别是通过交叉部件2对构架挂钩3施加弯曲力矩时防止支承部件1破损构架部自身破坏的加强构造。
即,通过在支承部件1的系固孔11内插入系固钩使其向下方滑行,在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的状态下,在对构架挂钩3的支承钩7作用外力对于系固板8b的系固力作用向构架面侧的拉伸方向的力时,提供将上述系固板8b向构架面的相反侧方向拉住地、更加补充系固力强化的增强连结构件(参照图6)和因此的构架构造。
图6(A)是表示从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相对方向两侧的构架面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的情况下,在支承部件1内固接两构架挂钩3的增强用的连结构件16,本示例在由金属制或者高强度的FRP等制成圆销17的两端侧,雕刻设置宽度能使构架挂钩3的系固板8b嵌合其中的四方槽状的系固部17a,该系固部17a的间距对应在支承部件1内从两侧安装固定的一对的系固板8b、8b之间的间距。
对此,在各构架挂钩3的系固板8b的下端中央形成系固部8d,该系固部8d由与上述圆销17的槽状系固部17a内的外径相等且嵌入结合该系固部17a半圆状或者半长圆状的缺口构成,再有在系固臂8a的下端周面也形成以适合状态收容圆销17的端部的圆弧状的缺口(凹部)8e。还有在支承部件1内的插入孔11b的底部贯穿设置以与前述圆销17的外径一致的半径与支承部件1的轴心直角相交的穿插孔11e。
而且在使用上述连结构件进行组合作业时,在穿插孔11e中预先在规定位置穿插销17,将左右的构架挂钩3插入在系固孔11中落入,系固板8b的系固部8d嵌入结合在销17两端的槽状的系固部17a中,各系固板8b和系固部17a互相结合左右的构架挂钩3以一体的连结状态安装固定在支承部件1上。
其结果即使在各构架挂钩3的一方或者两方施加向下方向的载荷(主要是弯曲力矩),通过两构架挂钩3相互之间夹着增强连结构件16牵引结合,形成防止在支承部件1的截面内施加撕开方向的力的构造。
图2及图6(B)表示只在支承部件1的一面上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的情况下的构架构造及增强连结构件16′,本示例中在增强连结构件16′的销17的一端与上述连结构件16的情况同样地形成四方槽状的系固部17a,另一方的端部设置由略微大的半径的凸缘状、突起状或者圆头状等一体地形成的头部构成的系固部17b,构架挂钩3侧的系固板8b中的系固部8d和系固孔11的构造和穿插孔11e的半径及位置与上述示例相同。
但是,在一方的凸缘状或者圆头状的系固部11b的示例中,在支承部件1的构架面的相反侧(相反构架面侧),形成不突出地收容系固部17b与上述穿插孔11e同心的平底11f。在本示例中预先从相反构架面侧将销17打入固定,通过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构架挂钩3夹着增强连结构件16′在支承部件1的相反构架面侧上被安装固定进行构架构造的加强。
图7(A)、(B)表示在支承部件1上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的状态下,防止由于震动等限制构架挂钩3的上下活动的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制成的衬垫19的构造。
衬垫19在安装固定构架挂钩3的状态下从构架面侧水平方向地插入嵌合在与系固孔11的上面之间形成的空间部中,外形为长圆形,在其中央部形成插入时使支承钩7的上端穿插的上下方向的狭缝19a。
还有在上述狭缝19a的下部开放端两侧形成作为整体适合构架挂钩3的系固臂8a的上面接触的圆弧状的缺口19b,再有在衬垫19的一端的下部拐角,形成在从构架两侧插入(或者打入)时为了不与系固板8b干扰的缺口19c。其插入状态如图1所示。
下面说明从支承部件1的四方(或者三方)对接交叉部件2组合成十字状(或者T字状)的情况的示例,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部使用同一构造的构架挂钩3交叉方向的销17在支承部件1的中心相互交叉而互相干扰,不能预先插入销17。因此这种情况下将图3所示的构架挂钩3和图4所示的构架挂钩3′分别各一对组合使用。
即,对于图1的实线和图3所示的构架挂钩3,图1的假想线和图4所示的构架挂钩3′形成为对于支承钩7在规定尺寸的上方错开系固钩8的相对高度,在图示的示例中图4的构架挂钩3′系固臂8a与支承钩7的上端是同一高度。
针对于此的系固孔11本身的构造虽然全部相同,如图1所示对于左右方向的构架挂钩3用的系固孔11,前后方向的构架挂钩3′用的系固孔11′向上方错开,其结果两者的增强连结构件插入用穿插孔11e和11e′的上下位置也不互相干扰地位于上下错开的位置,形成只有支承钩7(即交叉结合的交叉部件2彼此)保持同一高度的构造。
还有,交叉部件2在三方向交叉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2个图3所示的构架挂钩3与1个图4所示的构架挂钩3′组合,使用图6(B)所示的增强连结构件16′,也可以进行相反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虽然全部是表示针对垂直方向的支承部件1水平地组装交叉部件2的示例,例如,在木结构建筑中对于底座那样的水平的支承部件1的侧面,组装水平方向的横木或楞木等作为交叉部件2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通过如上构成的本发明,构架挂钩与柱状的支承部件在紧密嵌入结合的同时,能够防止由于与梁状的交叉部件的螺栓孔的位置误差造成的组装困难和组装后的散架。还有组装作业具有简单而且能迅速进行的优点。
再有,即使在柱状的支承部件上安装固定着的构架挂钩上从交叉部件一侧作用过大的外力,构架挂钩被系固在增强连结构件上成为向相反方向被牵引的状态,在能够防止向支承部件自身作用撕开方向的力使构架构件整体变得强固的同时,也能防止构架构造的破损。
权利要求
1.一种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该构架构造在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周面上对接构成横梁部件的交叉部件(2)的端面(木切口),在从支承部件(1)的周面突出地安装在支承部件(1)上的构架构件上连结固定上述交叉部件(2)的对接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构架构件是由具有系固钩(8)和支承钩(7)的构架挂钩(3)构成,该系固钩(8)插入系固在支承部件(1)的周面上贯穿设置的系固孔(11)内,该支承钩(7)在该系固钩(8)的外端侧中比支承部件(1)的构架面突出,插入镶嵌结合在交叉部件(2)的木切口侧设置的狭缝(2a)中,在支承钩(7)上设置具有V字形倾斜面的系合槽(7a)和销孔(7b),以贯穿前述狭缝(2a)地预先打入的销(6)落入上述系合槽(7a)的状态,通过在前述交叉部件(2)和上述销孔(7b)中贯穿地打入其他的销(6),将支承部件(1)和交叉部件(2)一体地组合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起牵引作用的增强连结构件(16),该增强连结构件(16)插入上述支承部件(1)内,通过其插入端侧与支承部件(1)内部的前述系固钩(8)系合,补充前述支承钩(7)在挡住交叉部件(2)时的支撑反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支承部件(1)的周面的相对方向的构架面上安装着构架挂钩(3),形成在支承部件(1)的两侧上组合固定交叉部件(2)的构造,在支承部件(1)内的相对方向的系固钩(8)之间插入配置增强连结构件(16),将增强连结构件(16)的两端侧两系固钩(8)固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增强连结构件(16)的一端系固在系固钩(8)上,将另一端系固在支承部件(1)的安装着构架挂钩(3)的轴承面的相反周面侧上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下方向地变换系固钩(8)相对于支承钩(7)的位置而设置的至少两种类型的构架挂钩(3)、(3′)从支承部件(1)的周面的相互交叉的方向插入组装固定,被系固在各构架挂钩(3)、(3′)上的增强连结构件(16)在支承部件(1)内形成以不相互干扰的状态交叉的构造。
6.一种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是具有系固钩(8)和支承钩(7)的构架挂钩(3),该系固钩(8)插入系固在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周面上贯穿设置的系固孔(11)内,该支承钩(7)一体地形成在该系固钩(8)的外端侧,安装时突出支承部件(1)的周面,在上述支承钩(7)的上面,设置系合槽(7a)和销孔(7b)构成,该系合槽(7a)具有V字型的倾斜面,用于收容通过在该交叉部件(2)的端部设置的狭缝落入在梁状的交叉部件(2)一侧上贯穿的销(6),该销孔(7b)用于插入与前述交叉部件(2)一体连结的其他的销(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由增强连结构件构成,该增强连结构件在一端上设有系固部(17a),在其另一方的端部上设有系固部(17a)、(17b),该系固部(17a)与作为上述构架挂钩(3)向支承部件(1)的系固部的系固钩(8)系固,该系固钩(8)在对接相互的构架面以交叉状态被组合固定的柱状的支承部件(1)和交叉部件(2)之间,夹着构架挂钩(3)组合固定两部件时,在将该构架挂钩(3)插入固接在支承部件(1)内的状态下被插入上述支承部件(1)内,该系固部(17a)、(17b)与支承部件(1)的前述轴承面的相反侧周面或从该相反侧周面插入的其他的构架挂钩(3)的系固钩(8)系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增强连结构件(16)由棒状的销(17)构成,在构架挂钩(3)的系固钩(8)上系固的系固部是在销的周面上形成的槽状的系固部(17a)。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增强连结构件(16)由棒状的销(17)构成,系固在支承部件(1)周面上的系固部(17b)是在上述销(17)的端部形成的凸缘状或突起状或圆头状的头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结构建筑用的构架构件,其特征在于,由构架挂钩(3)和权利要求6至9所述增强连结构件(16)构成,该构架挂钩(3)在其基端侧具有从柱状的支承部件(1)的构架面插入而固定接合在支承部件(1)侧上的系固钩(8),在前端侧具有被插入在上述支承部件(1)的轴承面上对接端部组合的交叉部件(2)的端部内而挡住交叉部件(2)系固的支承钩(7),在上述系固钩(8)的下端部设有由通过收容增强连结构件(16)的系固部(17a)而与该系固部(17a)可脱开接合地结合的缺口构成的系固部(8d)。
全文摘要
在互相交叉被组合固定的柱状的支承部件1和交叉部件2之间,设置使两部件相互安装固定的构架挂钩3,该构架挂钩3具有系固钩8和支承钩7,该系固钩8插入系固在支承部件1侧的系固孔11内使构架挂钩3自身安装固定在支承部件1侧,该支承钩7在此安装固定状态下在从支承部件1的构架面突出,插入嵌合在交叉部件2的木切口侧设置的狭缝2a中,固接交叉部件2的木切口侧,通过在支承钩7上设置的具有V字形倾斜面的系合槽7a内,将贯穿交叉部件2的狭缝2a地预先打入的销6以落入的状态,在交叉部件2和销孔7b中贯穿地打入其他的销6,将支承部件1和交叉部件2一体地组合构成。
文档编号E04B1/58GK1459536SQ0212039
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4日
发明者加藤正雄 申请人:加藤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