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壁墙体模块以及采用该模块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

文档序号:184638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壁墙体模块以及采用该模块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壁墙体模块。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墙体模块是一种具有镂空结构的,地下构筑物墙体的砌筑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粘土砖分层砌筑井筒内壁所具有的工序多施工周期长、材料承压性能差、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未粘结牢固的砖块坠落的危险等缺陷,以及为减少使用粘土砖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在逐步采用拼装式井壁。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2515248Y、CN2235990Y、CN2378452Y等,这类井壁的墙体大多是由钢筋混凝土预制的井底结构、带有接管孔的底筒、筒节和锥台型井头构成。底筒安装在井底结构上,底筒与井底结构间接口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密封,筒节通过互补式承插对接口支承固定在底筒上,其接口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密封,井头通过互补式承插对接口支承固定在筒节上,其接口用水泥砂浆镇实抹平密封。钢筋混凝土管材一直作为城市排水管道的主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压、耐磨、耐腐蚀性能,并且具有相当成熟的工艺制作水平。但是作为混凝土管,它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就是笨重,搬运、安装比较麻烦。同时,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为连接所需的管线而设计了带有接管孔的底筒,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述底筒上接管孔的方向、尺度、高度位置等往往不是统一的,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而设定。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要求施工设计相当地精确和细密。否则则可能因设计不当或在施工过程中因情势需要而临时更改设计导致以加工制作完成的底筒报废。当施工场地受限制,而机械设备无法展开的情况下,则根本无法应用。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具有了多种砌筑方便,轻便、便于搬运和安装的墙体构件。在美国专利文献US5802797A中公开了这类墙体构件中的一种。其中的墙体砌块包括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对端表面,一个上安置面,一个下安置面,一个凹入所述上安置面在所述上安置面中部沿纵向伸延的凹槽;一个从所述下安置面凸起在所述下安置面中部沿纵向伸延的凸棱;所述凸棱的形状适于至少与下层砌块上凹槽的边缘一起使所述砌块对齐并限定一个充填灰浆或粘结剂的空间;在至少一个端表面上凹入的一个凹槽形成一个半孔,该凹槽与相邻砌块的相邻端表面一同限定一个孔,有灰浆或粘结剂在所述相邻的端表面之间进入所述孔中;所述前表面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地类似灰浆勾缝的轮廓,由此在所述砌块之间,相邻砌块的所述前表面的所述轮廓一同组成完整的灰浆勾缝;一个围绕所述砌块周边、平行于前表面并在所述前表面内侧的沟槽,来至少部分地限定一个灰浆屏障,阻止其到达所述前表面由此,所述砌块的所述孔和所述凹槽中的任何多余的灰浆或粘结剂流入所述沟槽中。但是美国专利文献US5802797A中公开的墙体构件从结构上看适于构筑一般的墙体,由于其上、下安置面的进都是平面接触,因此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强度,采用这种墙体构件施工时必须向采用粘土砖施工时一样边抹灰浆边砌筑,并且要求施工人员有较高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虽然在其说明书中提到了在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棱间限定的空间内浇入灰浆或粘结剂,但是显然仅靠在这样有限的空间内加入粘结剂是难以达到足够的粘结强度的。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62356U中公开了相似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技术方案的结构过于复杂,使用中操作步骤也相当繁琐。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砌筑井壁墙体的模块,该模块适于砌筑井壁墙体;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保证轻便、便于搬运和安装的同时砌筑更为便捷并能保证必要的粘结强度要求及等级抗压强度要求的井壁墙体模块;本发明的有一个目的在于所述井壁墙体模块能够提供更高的墙体强度;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砌筑井壁墙体的方法,通过与附属构件间预定的连接方式,实现与踏步,外管线连接口的灵活连接关系,使相关的部件或构件一步安装到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对端表面,一个上安置面,一个下安置面,至少一个凹入所述安置面之一的凹槽,设置在与设有凹槽的安置面相对的所述安置面上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形状适于至少与相邻层模块上的所述凹槽一起使相邻层的所述模块对齐;其中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所述端表面间的夹角与所述前、后表面的弧度相一致。
本发明的上述井壁墙体模块在所述安置面上邻近所述前、后表面位置分别设有与所述前、后表面同轴的弧形凸缘。进一步地,所述凸缘的顶部为一个平面。
在本发明的所述两端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如在所述端表面之一上设置有自所述上安置面至所述下安置面的健槽,所述健槽的缘口宽度小于其底部宽度,而在相对的所述端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健槽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至所述下安置面的滑健。
在所述两端表面的靠近所述前、后表面处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的灰浆勾缝凹槽,所述灰浆勾缝凹槽在截面上看,其邻近所述前、后表面的端缘短于另一端缘,使得当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相邻的模块上的所述浆勾缝凹槽一同形成一个柱形灰浆勾缝腔,通过相邻的所述前表面间或所述后表面间留出的狭缝将灰浆钩入所述柱形灰浆勾缝腔内。
本发明的上述井壁墙体模块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端表面上的凹入所述端表面的一个半孔,所述半孔与相邻模块的相邻端表面一同限定一个孔。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上下安置面之间至少有一个通孔。
上述孔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前、后表面之间的中心弧线布置,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孔之间,所述凹槽同样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前、后表面之间的中心弧线布置;所述凹槽是贯通的,并且所述凹槽的深度远大与所述凸台的高度,使得浇入其中的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形成独立的强度构件,且起到较好的粘合作用。
一种更为理想的实施方式是在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所述上安置面或所述下安置面上设置有凹入所述表面的踏步安装槽。
应用上述井壁墙体模块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使相邻的所述端表面相互对齐,形成一个圆环形;b.在码放整齐的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所述上下层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所述上、下安置面上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台相互对正来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相互对齐;c.重复所述b步骤,直到所述井壁墙体达到所需的高度。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所述a、b步骤中通过相邻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两端表面上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使相邻的所述端表面相互对齐,最终形成链接式咬合,以达到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所述b步骤还具有在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时,上层相邻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端表面上的半孔一同限定的一个孔与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的上下安置面之间的一个所述通孔对齐。
最好,在上述码放形式中,在c步骤之后在进行d步骤在所述孔中浇筑入混凝土砂浆,使所述井壁墙体形成一个整体。
必要时在b步骤中包括在码放完成的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上安置面上设置横向圆环形加强件的工序,在d步骤中包括在所述孔中插入加强件工序,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钢筋、竹筋等。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所述b步骤还具有在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之前,在所述弧形凸缘之间铺填灰浆或粘结剂的工序。
在所述b步骤过程中,每间隔适当竖向距离码放一个带有踏步安装槽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在码放上一层前,将预制的踏步构件镶嵌在所述踏步安装槽内。
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方位上设置预制的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应各层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端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连接。
为达到水密的效果,在所述a、b步骤中还具有在码放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之前,在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沿上、下安置面、两端表面等砌合面套上一个橡胶止水环。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防止检查井周圈沉降,提高井壁本身要求的抗压、耐腐、坚固性能;能有效地提高工效,节约工时,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深槽作业风险。通过干码、注浆、加筋注浆等不同的施工方式,实现不同的等级强度要求。通过采用混凝土砂浆筑浆灌缝,保证了井壁墙体在整体上达到坚固、耐久、抗渗的要求。由于本发明的模块件的尺度远比现有技术中的拼装式井壁构件尺度小,因此便于搬运、存放和施工中使用。可以有效地利用运输设备的能效、在施工中不必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此外,本发明在实施中易于控制高程,支管接口可随设计任意调整安装。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的端表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图2是主要显示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的上安置面的布置形式的立体图;图3是主要显示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的下安置面的结构形式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上下层井壁墙体模块的砌和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显示出部分井壁墙体模块砌和后形成的混凝土砂浆通道的示意图;图6显示出多个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码放成的一层井壁,也显示了井壁墙体模块的断表面之间的连接结构关系,其中的一个井壁墙体模块上镶嵌了一个踏步构件;图7显示了本发明的井壁墙体模块码放成的多层井壁,其中显示了踏步构件的配置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至3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井壁墙体模块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至少一个凹入所述下安置面6的凹槽7,设置在所述上安置面5上的凸台8,在砌筑时,所述凸台8与下安置面6上的所述凹槽7相对应;所述凸台8的形状适于至少与相邻层模块上的所述凹槽7一起使相邻层的所述模块对齐;其中所述前表面1与所述后表面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所述端表面3、4间的夹角与所述前、后表面1、2的弧度相一致。在所述上安置面5上邻近所述前、后表面1、2位置分别设有以所述前、后表面1、2的轴线为圆心的弧形凸缘9,所述凸缘9的顶部为一个平面。在本实施例的所述端表面3上设置有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健槽10,所述健槽10的缘口宽度小于其底部宽度,在相对的所述端表面4上设置有与所述健槽10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滑健11。所述健槽10与所述滑健11相互配合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在所述两端表面3、4的靠近所述前、后表面1、2处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灰浆勾缝凹槽12,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在截面上看,其邻近所述前、后表面1、2的端缘13短于另一端缘,使得当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相邻的模块上的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一同形成一个柱形灰浆勾缝腔,通过相邻的所述前表面1间或所述后表面2间留出的狭缝14将灰浆钩入所述柱形灰浆勾缝腔内。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包括设置在两端表面3、4上的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一个半孔14,所述半孔14与相邻模块的相邻端表面上的半孔14一同限定一个完整的孔。在本事事例中,在的上下安置面5、6之间至少有一个通孔15。所述孔14、15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弧线布置,所述凸台8设置在所述孔14、15之间,所述凹槽7同样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弧线布置;所述凹槽7是贯通的,并且所述凹槽7的深度远大与所述凸台8的高度,使得浇入其中的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形成独立的强度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在部分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凹入所述表面的踏步安装槽16。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高度为187.5毫米,参见图4、5,应用上述实施例的井壁墙体模块构筑井壁墙体时,采用如下步骤先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在码放过程中,通过相邻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两端表面上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所述健槽10与所述滑健11使相邻的所述端3、4表面相互对齐,并整体形成一个圆环形状。然后,在码放完成的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安置面5上的凸台8上设置横向圆环形钢筋,再在上面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所述上下层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所述上、下安置5、6面上的所述凹槽7和所述凸台8相互对正来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相互对齐,参见图4。并在所述凹槽7的穹顶和所述凸台8的顶部之间形成一个贯通的空间17,如图5所示。同时,上层相邻所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端表面3、4上的半孔14一同限定的一个孔与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的上下安置面5、6之间的一个所述通孔15对齐。砌筑过程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高度为187.5毫米因此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带有踏步安装槽16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在码放上一层前,将预制的踏步构件镶嵌在所述踏步安装槽16内,见图6。这样保证了所述踏步间的高度间隔位375毫米,见图7。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述井壁墙体达到所需的高度。最后,在所述孔14、15中插入钢筋并浇筑入混凝土砂浆,使所述井壁墙体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在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方位上设置预制的管线接入模块构件(图中未示出),相应各层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端相连接。这种井壁墙体适用于各种需要防水密封的井,如电缆井、污水井等。这种施工方式,不需要支模板,就可以达到钢筋混凝土井壁墙体的强度。对于有严格水密封要求的井壁墙体,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码放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之前,在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沿砌合面套上一个橡胶止水环。
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是,应用上述实施例的井壁墙体模块构筑井壁墙体时,采用如下步骤先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在码放过程中,通过相邻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两端表面上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所述健槽10与所述滑健11使相邻的所述端3、4表面相互对齐,并整体形成一个圆环形状。然后,在码放完成的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上安置面5上设置横向圆环形钢筋,再在码放整齐的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所述弧形凸缘9之间铺填灰浆或粘结剂,再在上面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所述上下层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所述上、下安置5、6面上的所述凹槽7和所述凸台8相互对正来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相互对齐。同时,上层相邻所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端表面3、4上的半孔14一同限定的一个孔与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的上下安置面5、6之间的一个所述通孔15对齐。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述井壁墙体达到所需的高度。其中,在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方位上设置预制的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应各层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端相连接。这种井壁墙体适用于不需要防水密封的井,如自来水井等。其施工方式简单,快捷。而比现有技术的井壁墙体更牢固、结实。
对于不需要防水密封及特定强度的井壁墙体来说,应用上述井壁墙体模块构筑井壁墙体时可采用如下步骤先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在码放过程中,通过相邻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两端表面上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所述健槽10与所述滑健11使相邻的所述端3、4表面相互对齐,并整体形成一个圆环形状。然后,在码放整齐的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所述上下层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所述上、下安置5、6面上的所述凹槽7和所述凸台8相互对正来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相互对齐。同时,上层相邻所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端表面3、4上的半孔14一同限定的一个孔与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的上下安置面5、6之间的一个所述通孔15对齐。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述井壁墙体达到所需的高度。其中,在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方位上设置预制的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应各层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端相连接。
对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两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应不仅限于上述健槽10和滑健11相互配合的结构。许多公知的连接结构如平口式、企口式、凹凸槽式以及其它形式的插槽结构用在本发明的相同部位,实现相同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井壁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至少一个凹入所述安置面(5、6)之一的凹槽(7),设置在与设有凹槽(7)的安置面(5、6)相对的所述安置面(5、6)上与所述凹槽(7)相对应的凸台(8);所述凸台(8)的形状适于至少与相邻层模块上的所述凹槽(7)一起使相邻层的所述模块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1)与所述后表面(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置面(5、6)上邻近所述前、后表面(1、2)位置分别设有以所述前、后表面(1、2)的轴线为圆心的弧形凸缘(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9)的顶部为一个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表面(3、4)之一上设置有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健槽(10),所述健槽(10)的缘口宽度小于其底部宽度,而在相对的所述端表面(3、4)上设置有与所述健槽(10)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滑健(11)。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端表面(3、4)的靠近所述前、后表面(1、2)处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灰浆勾缝凹槽(12),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在截面上看,其邻近所述前、后表面(1、2)的端缘(13)短于另一端缘,使得当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相邻的模块上的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一同形成一个柱形灰浆勾缝腔,通过相邻的所述前表面(1)间或所述后表面(2)间留出的狭缝将灰浆钩入所述柱形灰浆勾缝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端表面(3、4)上的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一个半孔(14),所述半孔(14)与相邻模块的相邻端表面(3、4)一同限定一个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所述上、下安置面(5、6)之间至少有一个通孔(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弧线布置,所述凸台(8)设置在所述孔之间,所述凹槽(7)同样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弧线布置;所述凹槽(7)是贯通的,并且所述凹槽(7)的深度远大与所述凸台(8)的高度,使得浇入其中的混凝土固化后能够形成独立的强度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所述上安置面(5)或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入所述表面的踏步安装槽(16)。
11.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井壁墙体模块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使相邻的所述端表面(3、4)相互对齐,形成一个圆环形;b.在码放整齐的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所述上下层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所述上、下安置面(5、6)上的所述凹槽(7)和所述凸台(8)相互对正来使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相互对齐;c.重复所述b步骤,直到所述井壁墙体达到所需的高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b步骤中通过相邻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两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井壁墙体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使相邻的所述端表面(3、4)相互对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还具有在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时,上层相邻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相邻端表面(3、4)上的半孔(14)一同限定的一个孔与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的上、下安置面(5、6)之间的一个所述通孔(15)对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步骤之后在进行d步骤在所述孔中浇筑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使所述井壁墙体形成一个整体。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步骤中包括在码放完成的下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的上安置面(5)上设置横向圆环形加强件的工序,在d步骤中包括在所述孔中插入加强件工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还具有在再码放一层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之前,在所述弧形凸缘(9)之间铺填粘结剂的工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步骤过程中,每间隔适当竖向距离码放一个带有踏步安装槽(16)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在码放上一层前,将预制的踏步构件镶嵌在所述踏步安装槽(16)内。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预定的高度和预定的方位上设置预制的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应各层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的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邻端与所述管线接入模块构件相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筑井壁墙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b步骤中还具有在码放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之前,在所述井壁墙体模块上沿砌合面套上一个橡胶止水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壁墙体模块及采用该模块的井壁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便捷的模块和牢固的井壁墙体。本发明的所述模块通过设置在所述模块表面上的凸凹结构来实现所述模块在砌筑过程中相互对齐和卡紧,并通过向在所述模块上预留的孔、槽中浇筑混凝土浆料和/或插入加强筋来将所述井壁墙体构筑成具有不同承载性能的整体,来提高所述井壁墙体的强度。通过与附属构件间预定的连接方式,实现与踏步,外管线连接口的灵活连接关系。
文档编号E04C1/00GK1431375SQ0310533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
发明者梁林华 申请人:梁林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