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

文档序号:185235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生产建筑构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传统的墙体构筑方式是采用红砖砌成,随着国家禁止使用黏土烧制砖法令的实施,红砖的使用已经被禁止。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建材市场的极大需求和环保的要求,出现了一种由混合料浇注并加入增强材料制作而成的建筑物用整体式空心墙板,增强材料一般用散乱的抗拉强度高的丝状物或由丝织成的网状物。1996年8月29日公布的专利号为95197678.8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空心建筑墙板的生产方法,该墙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外壁,它们通过多个间隔开的沿横向延伸的腹板相互连接,上述腹板与上述外壁共同构成位于上述模制的墙板的相对侧边之间的空腔,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在滑块形板形模中敷设第1层,其由最好为石膏和水形成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形成,以便形成第一外壁;(b)在上述模中敷设增强材料,比如玻璃粗纱层;(c)将多个相互平行的、以较小距离间隔开的可拆卸的插入件插入到模中的相对纵向侧边之间,上述插入件沿模的横向延伸,使上述插入件支撑于下述的状态,在该状态插入件的底面与模的底面间隔开,相邻插入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上述腹板的内部模腔;(d)向模中灌注足够量的第2批上述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以便将插入件之间的空间灌满,并在上述插入件顶面形成第二层,以便形成第2外壁,上述插入件的外表面形成内部模表面;(e)再次将增强材料,比如玻璃粗纱加入到第2石膏层中,以及插入件之间的空间中;(f)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g)通过机械装置从侧向沿水平方向将内部插入件从模中撤出;(h)将包括有通过横向腹板连接的,相对的第1和第2外壁的形成好的空心墙板与模脱开。
采用上述方法生产墙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两次浇注,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由于时间差的原因,第二次浇注时第一批灌注的浆料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致使先后浇灌的两部分浆料不能够很好地结合,最终使得墙板的一致性和均匀性减弱,从而降低了成品墙板的质量,但是,由于要生产的墙板的增强材料都是长的玻璃纤维丝,如果采用一次浇注,由于浇注时已经放置了型芯,则底部的增强材料无法充分地进入浆料内部,底层纤维附着气泡的也无法去除,这样生产出的墙板质量极差,达不到使用要求。总之,该方法为了使底层纤维与浆料充分均匀混合并去除底层纤维的附着气泡而不得不采用二次浇注,不能消除成品墙板内部组织不均的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成品墙板内部组织不均匀质量缺陷的墙板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墙板由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加增强材料浇注而成,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柱形空腔,包括下述步骤(1)首先向位于工作平台上的模具底部设置网状增强材料;(2)然后将用于形成所述空腔的型芯设置在模具内,且与网状增强材料相间隔(3)之后向模具内浇注液态混合料,同时将网状增强材料提升一段距离;(4)再将丝状增强材料加入到混合料中,以及型芯之间的空间中;(5)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6)将型芯从模中撤出;(7)脱模。
在步骤(1)与步骤(2)之间向型芯之间及型芯上表面布置丝状增强材料;在步骤(2)与(3)之间向模具内设置丝状增强材料。
上述步骤(3)中提升网状增强材料的方法为在网状增强材料的下方设置楔形滑块,使其尖角朝前紧贴模具底面滑动,从而使网状增强材料加入混合料中。
在步骤(3)之前,可以在型芯上设置活动联结的保温材料层,在步骤(6)中,型芯从模中撤出,使得型芯保留在硬化的混合料中;保温材料层的形状与型芯的形状相对应,且保温材料层位于型芯的上方或下方。
型芯与保温材料层在竖直方向互相嵌合,比如型芯两侧上部带有卡槽,保温材料层两侧内部带有凸起,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层下落时凸起可卡入卡槽内。
将型芯从模中撤出过程中,首先将型芯与保温材料层脱开,然后撤出型芯,使得保温材料层保留在硬化的混合料中。
采用上述方法,由于在底层使用了网状增强材料,并且在浇注的过程中提升它,巧妙地解决了底层纤维网的附着气泡问题,使得一次性浇注成为可能,很显然,由于采用的是一次性浇注,使得墙板的所有部分都是同时凝固,其内部组织均匀性和一致性好,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比较高;同时还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等优点;总之,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成品墙板的质量。


图1是采用本发明所生产的一种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本发明所生产的另一种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采用的型芯与保温材料层结合的剖面图;图4为提升玻璃纤维网的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采用本发明生产的一种墙板由上表层1、下表层2及中间的筋层3组成,筋层3沿墙板长度方向排列的有相互间隔开、平行的的若干柱形空腔4,下表层2由石膏和基本位于下表层中央部位的纤维网5组成,上表层1、筋层3由石膏及均匀地布置在石膏中的长玻璃纤维丝构成;空腔4的截面为矩形,拐角处圆滑过渡,其上壁粘有“n”形保温材料层6,空腔4和保温材料层6沿墙板宽度方向贯穿整个墙板。
该墙板的生产过程如下1)首先在模具的底平面上铺设作为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网5;2)在模具内布置多个相互平行的、以一定间距间隔开的型芯7,型芯7的截面形状为“凸”形,其沿模具的长度方向排列,型芯7长度与模具的宽度一致;3)在“凸”形型芯7的肩部扣上“n”形的保温材料层6;4)液态混合料浇注在模具中,使其充满模具中型芯7之外的空间,同时将玻璃纤维网5提升至底面与型芯7中间位置;提升的方式如图4所示,采用一长度与模具宽度基本一致的楔形滑块8,使其尖角朝前紧贴模具底面从一端滑至另一端。由于浆料比较粘稠,而玻璃纤维网又很轻,楔形滑块8滑走后,玻璃纤维网就留到到楔形滑块8的高度位置。同时,该操作也使得附着在玻璃纤维网上的气泡受到震动而上升,最后从混合料液面逸出。
5)向模具内布置作为增强材料的长玻璃纤维丝,使其与型芯7之间及型芯7上表面的混合料均匀混合;
6)晾晒、加热烘干等方式去除掉混合料中的水分,模具中的混合料就会逐渐凝固、硬化,成为固体墙板;7)将型芯7与保温材料层6脱开,然后撤出型芯7,使得型芯7保留在硬化的混合料中。
8)将制成的墙板从模具中脱出。
上述方法中,为了使保温材料层在型芯7上更好地定位以及避免浇注过程中严重的错位,可以在型芯7两侧上部设置卡槽9,保温材料层两侧内部带有凸起10,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层6下落时凸起10可卡入卡槽9内,如图3所示。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在型芯7上设置吸盘吸附保温材料层等其它方式,楔形滑块8也可以采用类似形状。
实施例2与实施例1比较,实施例2采用金属型芯7,不带保温材料层,最后全部抽出,则型芯7的位置形成墙板的空腔4,如图2所示。另外,在步骤(1)与步骤(2)之间向模具内布置丝状增强材料,在步骤(2)与步骤(3)向模具内布置丝状增强材料,使其位于型芯7之间及型芯7上表面。在步骤(4)与步骤(5)之间再向混合料表面布置丝状增强材料,用辊子滚压进混合料中。
其它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该墙板由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加增强材料浇注而成,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柱形空腔,包括下述步骤(1)首先向位于工作平台上的模具底部设置网状增强材料;(2)然后将用于形成所述空腔的型芯设置在模具内,且与网状增强材料相间隔;(3)之后向模具内浇注液态混合料,同时将网状增强材料提升一段距离;(4)再将丝状增强材料加入到混合料中,以及型芯之间的空间中;(5)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6)将型芯从模中撤出;(7)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与步骤(2)之间,向网状增强材料上设置丝状增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向模具内布置丝状增强材料,使其位于型芯之间及型芯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提升网状增强材料的方法为在网状增强材料的下方设置楔形滑块,使其尖角朝前紧贴模具底面滑动,从而使网状增强材料加入混合料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前,在型芯上设置活动联结的保温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温材料层的形状与型芯的形状相对应,且保温材料层位于型芯的上方或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型芯与保温材料层在竖直方向互相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型芯两侧上部带有凹槽,保温材料层两侧内部带有凸起,有弹性的保温材料层下落时凸起可卡入卡槽内。
9.根据5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将型芯从模中撤出,使得保温材料层保留在硬化的混合料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整体式空心墙板的方法,其由液态可浇注混合料加增强材料浇注而成,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相互间隔开的若干柱形空腔,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向位于工作平台上的模具底部设置网状增强材料;然后将用于形成所述空腔的型芯设置在模具内,且与网状增强材料相间隔;之后向模具内浇注液态混合料,同时将网状增强材料提升一段距离;再将丝状增强材料加入到混合料中,以及型芯之间的空间中;使位于模中的液态可浇注混合料硬化;将型芯从模中撤出;脱模。本方法利用提升玻璃纤维网巧妙地解决了底层纤维网的附着气泡问题,使得一次性浇注成为可能,墙板内部的组织均匀性和一致性好,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高;同时还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B28B23/00GK1565821SQ0313871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发明者滕少波 申请人:滕少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