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屋顶窗框结构及其斜屋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502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屋顶窗框结构及其斜屋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安装窗户的窗框,具体涉及一种在倾斜的屋顶上设置窗户的窗框结构及其斜屋顶窗。
背景技术
在倾斜的屋顶上设置窗户,首先将窗框通过支撑装置安装在屋顶上,再将带有玻璃的窗扇框安装在窗框上,窗框和窗扇框上分别覆设有罩板和防雨排水板以及其他必要的各种配件。
上述的窗框、窗扇框与其它相关部件或配件的结合,以及窗框和窗扇框的结合,使得在斜屋顶上设置的窗户能满足人们的正常使用。
可见,窗户的各种组件,尤其是窗框是很重要的,窗框或其它组件结构决定着作为整体窗户的生产工艺、生产成本、安装、连接、密封、防水、排水、使用、维修等诸多方面。
一般而言,窗框和窗扇框的顶部、底部和侧部朝向屋外的部分要用罩板遮盖起来,以对窗框、窗扇框的木质材料加以保护,以免天气如雨水、烈日、风雪对窗框、窗扇框的木材或其它材料的侵蚀。其中,窗扇框罩板包括上罩板、侧罩板和下罩板,窗扇框的下罩板遮盖住窗扇框的下框外露面。这样,为了遮盖窗扇框的下框,上述下罩板就暴露在外,尤其是下罩板的朝外的竖直外壁在安装到窗扇框上后,在运输、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容易被其它尖硬的物品刮伤损坏,或者与地面、墙面摩擦而损坏,严重时将造成下罩板功能的丧失,缩短了使用寿命。同时也给使用、维修带来了不便,加大了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例如WO99/51830号“带主框架和窗格覆盖元件的可开启的窗”的专利申请,其公开说明书中窗扇框的遮盖件即是如此。
WO99/51831号“带有主框架和窗格覆盖元件的屋顶窗”的专利申请,窗框下框的外露部分由窗框下罩板遮盖,窗扇框下框的外露部分由窗扇框下罩板遮挡,窗扇框下罩板同时又将窗框下罩板遮挡,两者之间形成的外腔内可以产生涡流,以阻止风雨对窗框或窗扇框内部的侵蚀,此种下罩板遮盖结构尽管具有良好的防风、防雨的作用,但窗框下框朝外的正面(外壁)为完整的垂直表面,以此垂直面为参考,窗扇框下罩板朝外远离所述的窗框下框,同样产生以上所述的窗扇框下罩板易损坏的问题。
另外,对于防雨排水板而言,其与窗框下罩板连接,整体悬设于窗框下框的外前方,稍有物体间的碰撞,也会造成排水板的不稳定。加之排水板通常是由轻质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物体间的碰撞或大一些的冲击力容易使排水板变形,降低了排水板的功效。
某些情况下,在斜屋顶上还需要纵向设置若干个窗户,这就需要将上下相临的两个窗户连接在一起,并对上窗户的下结合部和下窗户的上结合部进行防雨和排水,由于上述窗框结构的限制,也同样导致结合部的防雨、排水不是十分理想。
如今,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一些高强度、耐水、耐腐蚀的材料被应用到窗框和窗扇框中,有可能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各地区的消费需求也因气候、环境的不同而加以不断变化,产品的变化,导致窗户组件的变化,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性能,增强竞争力,窗框的生产如何更加简单、便利,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成本而又不降低技术性能,如何使窗户组件之间配合工作得更加完善,这些都是人们一直所渴望解决的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窗户的组件良好配合的窗框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保护窗扇框下罩板的窗框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纵向排列的相邻窗户方便连接的窗框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便于生产的窗框结构。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本发明窗框结构的斜屋顶窗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窗框结构,至少包括一横框,横框的正面(横框朝向屋外方向的外壁面)顶边向前并逐渐向下延伸至横框的正面底边,所述横框的顶边与底边之间至少形成一个与连接在窗户上的排水板相配合的工作表面,该工作表面能够很好地与窗户组件相配合,尤其是与一个排水板配合工作,可对排水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窗户防雨、排水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工作表面的设置也对整体窗户以及窗户组件(窗框、窗扇框、罩板、排水板等)的生产、安装和使用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在某些窗户组件的结构尺寸难以改变或已成标准件的情况下,该工作表面的设置可使窗框与其它组件之间能够起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作用。当斜屋顶上需要设置多个纵向排列的窗户时,这一工作表面又可形成相邻上、下窗户所需连接的结合部,并对结合部的密封、防雨、排水等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便利。排水板最好是连接在窗户的窗框上,也可以连接在窗扇框上。
所述的工作表面可以位于横框正面的上部,并形成横框的第一正面,工作表面的底边即第一表面的底边与横框的正面底边之间形成横框的第二正面。此种窗框结构的横框正面便具有了第一和第二正面。第一正面为所述的工作表面,使得工作表面的底边下方具有一定的厚度,便于和其它窗户组件的配合,也有利于生产。当然,也可以取消所述的第二正面,使窗框正面完全形成所述的工作表面。这些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随意选择。如可根据排水板、罩板的大小、形状或某些窗户组件的标准结构来选择工作表面(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
所述的工作表面可以为凹面或凸面或/和倾斜面。这也是依据上述的各种情况可随意确定的。例如,斜屋顶上纵向排列的多个窗户,上下相邻的两个窗户的结合部需要中间连接件来进行防雨和排水,也就是说,上窗户的窗框下框和下窗户的窗框上框之间需要进行防雨和排水,工作表面的形状就与具体的中间连接件或中间排水板的形状有关。具体来说,所述工作表面较佳的选择是凹面,这对纵向排列的上下窗户的结合部的防雨、排水有利,尤其是对与窗框连接的排水板来说,有利于该排水板支撑于工作表面上,以防外力作用下造成排水板的变形。同时在安装、使用寿命、相互配合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可以是由若干直线段构成,直线段的长度以及相邻直线段之间的夹角同样可以依据上述的情况变化来决定。
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还可以是由直线段和弧线段构成,工作表面顶边先是向下延伸出直线段,然后再朝屋外的方向逐渐延伸出弧线段,这样也可形成较佳的工作表面,尤其是对排水板的防雨、排水起到了良好的导流作用。直线段的长度以及弧线段的弧度同样可以依据上述的情况变化来决定。
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也可以是由弧线段构成,弧线段的弧度同样可以依据上述的情况变化来决定。
所述横框的工作表面可以至少有一个正面棱边朝屋外方向延伸并超过与窗扇框相连接的底罩板,此时,工作表面的顶边与该正面棱边形成的朝向屋外的延伸面超过底罩板的外壁面,对所述底罩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增大了对排水板的支撑面积,有利于防雨、排水。
所述正面棱边可以是工作表面的底边,也可以是前述横框第二正面的顶边,当取消第二正面后。所述正面棱边仅仅是工作表面的底边。
本发明涉及的斜屋顶窗是由窗框、窗扇框、罩板以及其它窗户配件构成,窗框包括横框和侧框,侧框为两个,横框包括上框和下框。
所述工作表面可以位于窗框的下框上,也可以位于窗框的上框上,还可以同时设置于一个窗框的上框和下框上。对于在斜屋顶上单独设置独立的窗户来说,所述工作表面只在窗框的下框上设置就够了,当在斜屋顶上需要纵向设置多个窗户时,考虑到相邻的上下窗户的结合,需要在窗框的上框上设置所述的工作表面。此时,对于一个纵向排列的这些窗户来讲,除最上端的窗户外,其余每个窗户的窗框上框和下框设置有所述的工作表面,最上端窗户的窗框上框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所述的工作表面。
在窗框是通过模具整体一次成型时,窗框的外壁上有一条环形的基准棱边,该基准棱边的位置可根据窗框的具体结构来确定,窗框外壁沿基准棱边朝向屋内的方向部分设置成斜面,以便于窗框的脱模生产。当然,窗框的上、下框和两侧框也可以是单独的型材装配而成。
所述窗框的外壁沿基准棱边沿屋外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外斜面,该外斜面的设置节省了窗框所用的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因为对于窗框或窗扇框所用的材料而言,可以是纯木材的,可以是铝合金或其它金属复合材料做成的型材,也可以是非金属复合材料脱模制成。对于非金属复合材料来说,窗框表面的覆盖层材料通常是较昂贵的,这就需要在确保窗户的技术性能、某些生产制作工序、某些窗户组件(包括各种配件)的结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窗框的外壁沿基准棱边沿屋外方向设置倾斜的外斜面就是在此情况下的一个较好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
所述倾斜的外斜面可以位于窗框的横框上,也可以位于窗框的侧框上。
当然,所述倾斜的外斜面同样可以同时位于横框的上框和两个侧框上。
在提出利用窗框外壁上设置的斜面来降低成本的同时,由于窗框外壁上的斜面,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成形后的产品不容易放置,容易倾倒,降低了生产效率,为此,在所述倾斜的外斜面上可以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外斜面并可使窗框保持直立状态的支撑体。该支撑体可确保成形后的窗框能够很牢固地直立在地面上,有助于成形后的窗框产品的搬运和放置,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方便了生产。
所述支撑体的支撑面可以为点状、线状或面状或其结合。根据窗户产品的实际情况可随意确定。
所述的支撑体也可以设置有若干个,其相互之间间隔排列。这样可增加支撑面的面积,提高窗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的设计同样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所述支撑体还可以位于窗框的上框或下框或/和侧框上。对于在窗框下框上设置有前述的工作表面的情况下,较好的方式是在两个侧框底部分别设置一个直立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面与下框的底面齐平。这样也使得下框与地面接触时,窗框同样能够直立在地面上。也就是说,窗框可在四个方向获得稳定的效果。当然,如果窗框的下框结构允许的情况下,所述的支撑体也可直接设置在窗框下框上。
所述支撑体至少还可以位于上框或侧框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不但可提高整体窗框在地面上的稳定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撑体的个数,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前述中提到,窗框或窗扇框的材料有多种形式,纯木材的,纯金属型材的,金属复合材料型材的,塑料或复合塑料型材的。本发明窗框或窗扇框材料为含有木材实芯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在此种情况下所述窗框的横框(包括上框或下框)或侧框的内部横截面结构由外层和内层构成,所述外层为覆盖层,内层为木材实芯。覆盖层对木材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内层对木材的品质可要求得很低,这样在不降低窗户窗户的各项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覆盖层也可以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为聚氨酯层,第二层为油漆涂层。油漆涂层可对覆盖层起到强化保护的作用。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取消油漆涂层。
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还可以围绕内层在某一区域内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这样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便于窗框的脱模生产。
基于本发明的斜屋顶窗,主要由窗框、窗扇框、罩板、排水板构成,其中,所述窗框和窗扇框分别由横框和侧框构成,所述横框包括上框和下框,前述的所有特征均可依次包含在斜屋顶窗中。


图1为本发明的窗框的立体图;图2a为图1中下框的横截面剖视图;图2b-图2e为本发明下框其它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侧框的横截面剖视图;图4为图1中上框的横截面剖视图;图5为窗户关闭后,窗框下框和窗扇框下框以及带有下罩板的整体截面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窗框的内部构造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窗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发明的窗框100是由上框110、下框150和两个侧框130构成,窗框100可以是整体生产制作,也可以是分体构成,所用的材料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如铝合金或塑料制成的上框、下框和侧框型材等,或者是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复合材料。
图2a所示的下框150的正面(下框朝向屋外方向的外壁面)顶边151向前并逐渐向下延伸至下框的正面底边152,所述下框150的顶边151与底边152之间至少形成一个与连接在窗框上的排水板(未在图中示意出)相配合的工作表面153,该工作表面153能够很好地与窗户组件相配合,尤其是与一个表面为弧形的排水板(未在图中示意出)配合工作,可对排水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保护作用,同时对窗户防雨、排水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2a-图2e示意的工作表面是凹面和倾斜面的情况,对于工作表面为凸面的情况可以很容易从发明内容和实施例得出。图2a所示的工作表面153位于下框150正面的上部,并形成下框的第一正面,工作表面153的底边154即第一正面的底边与下框150的正面底边152之间形成横框的第二正面155。此种窗框结构的下框150正面便形成了第一和第二正面,第一正面为所述的工作表面153,使得工作表面153的底边154下方具有一定的厚度,便于和其它窗户组件的配合,也有利于生产。
该厚度同时也可以是下面叙述到的窗框外壁表面的环形基准棱边的具体位置。
所述的工作表面153可以为图2a、图2b所示的凹面或图2c所示的倾斜面。这也是依据上述的各种情况可随意确定的。工作表面153较佳的选择是图2a所示的凹面,这在安装、使用寿命、相互配合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图2b所示的凹面的横截面是由若干直线段构成。
图2a所示的凹面的横截面是由直线段和弧线段构成,工作表面153顶边151先是向下延伸出直线段,然后再朝屋外的方向逐渐延伸出弧线段,这样就形成图2a所示的较佳的工作表面153,尤其是对弧形排水板的防雨、排水起到了良好的导流作用,对排水板的支撑效果也较好。直线段的长度以及弧线段的弧度依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图2d所示的凹面的横截面是由弧线段构成。
图2所示下框153的工作表面153至少有一个正面棱边154朝屋外方向延伸并超过与窗扇框250相连接的下罩板450,如图5所示。此时,工作表面153的顶边151与该正面棱边154形成的朝向屋外的延伸面超过底罩板450的外壁面,对所述底罩板45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增大了对排水板的支撑面,有利于防雨、排水。
所述正面棱边154可以是工作表面的底边,也可以是前述横框第二正面的顶边。当取消第二正面155后,所述正面棱边154仅仅是工作表面的底边,或者说是下框150正面的底边152。图2e示意出这种情况下的具体实施例。
图2所示的工作表面153位于窗框100的下框150上,也可以位于窗框的上框110上,还可以同时设置于一个窗框的上框110和下框150上。
当窗框100是通过模具整体一次性成型时,窗框100的外壁上有一条环形的基准棱边131,如图1所示。该基准棱边131的位置根据图2所示的工作表面153的顶边151在窗框外壁的位置来确定,窗框外壁沿基准棱边131朝向屋内的方向部位设置有斜面,如图1、图2a所示的斜面155,图1、图3所示的斜面132,以及图4所示的斜面112,以便于窗框的脱模生产。
图1中窗框100的外壁沿基准棱边131沿屋外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外斜面。如图1、图3所示的外斜面133,以及图4所示的外斜面113,本发明实施例中倾斜的外斜面是同时位于窗框上框110和两个侧框130上。
在图3中的侧框130和图4所示的上框110的外斜面133、113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斜面并可使窗框保持直立状态的支撑体134、114。该支撑体134、114可确保成形后的窗框能够很牢固地直立在地面上。
支撑体134、114的支撑面为平面,但也可以是直线。平面可加大支撑面积。支撑体134、114设置有若干个,其相互之间间隔排列。有利于窗框的稳定。
支撑体134、114分别位于窗框的侧框130、上框110上。对于在窗框下框上设置有前述的工作表面的情况下,较好的方式是在两个侧框底端135分别设置一个直立的支撑柱(未在图中示意),支撑柱的底面与下框150的底面齐平。
图6所示的窗框100的横框(包括上框或下框)或侧框的内部结构由外层和内层3构成,所述外层为覆盖层,内层3为木材实芯。覆盖层对木材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覆盖层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为聚氨酯层1,第二层为油漆涂层2。油漆涂层2对覆盖层起到强化保护的作用。聚氨酯层1的厚度围绕内层3在某一区域内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
图7所示的斜屋顶窗,是由窗框100和窗扇框200构成,本发明所述的窗框结构特征和实施例均体现在整体窗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窗框结构,至少包括一横框,其特征在于横框的正面顶边朝屋外方向并逐渐向下延伸至横框的正面底边,所述横框的顶边与底边之间至少形成一个与连接在窗户上的排水板相配合的工作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位于横框正面的上部,并形成横框的第一正面,工作表面的底边即第一表面的底边与横框的正面底边之间形成横框的第二正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表面为凹面或凸面或/和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是由若干直线段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是由直线段和弧线段构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是由弧线段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的工作表面至少有一个正面棱边向前方延伸并超过与窗扇框相连接的底罩板,以便对所述底罩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8.如权利要求2、3、4、5、6或7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棱边是工作表面的底边。
9.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位于窗框的下框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位于窗框的下框上。
11.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位于窗框的上框上。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位于窗框的上框上。
13.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基准棱边,沿所述基准棱边向屋外并沿窗户玻璃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外斜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外斜面位于窗框的横框或侧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斜面位于横框的上框和两个侧框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外斜面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外斜面并可使窗框保持直立状态的支撑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支撑面为点状、线状或面状或其结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设置有若干个,其相互之间间隔排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位于窗框的上框或下框或侧框或者其结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至少位于上框或侧框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横框或侧框的横截面内部结构由外层和内层构成,所述外层为覆盖层,内层为木材实芯,所述覆盖层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为聚氨酯层,第二层为油漆涂层,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围绕内层在某一区域内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横框或侧框的横截面内部结构由外层和内层构成,所述外层为覆盖层,内层为木材实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为聚氨酯层,第二层为油漆涂层。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围绕内层在某一区域内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
25.一种斜屋顶窗,主要由窗框、窗扇框、罩板构成,其中,所述窗框和窗扇框分别由横框和侧框构成,所述横框包括上框和下框,其特征在于横框的正面顶边朝屋外方向并逐渐向下延伸至横框的正面底边,所述横框的顶边与底边之间至少形成一个与连接在窗户上的排水板相配合的工作表面。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表面位于横框正面的上部,并形成横框的第一正面,工作表面的底边即第一表面的底边与横框的正面底边之间形成横框的第二正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表面为凹面或凸面或/和倾斜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面或凸面的横截面是由直线段或/和弧线段组成。
29.如权利要求25、26、27或28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的工作表面至少有一个正面棱边向前方延伸并超过与窗扇框相连接的底罩板,以便对所述底罩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棱边是工作表面的底边。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位于窗框的下框或/和上框上。
32.如权利要求25、26、27或28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基准棱边,沿所述基准棱边向屋外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外斜面。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外斜面位于横框的上框和两个侧框上。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外斜面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斜面并可使窗框保持直立状态的支撑体。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支撑面为点状、线状或面状或其结合。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体设置有若干个,其相互之间间隔排列。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位于窗框的上框或下框或侧框或者其结合。
38.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横框或侧框的横截面内部结构由外层和内层构成,所述外层为覆盖层,内层为木材实芯。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斜屋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为聚氨酯层,第二层为油漆涂层。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围绕内层在某一区域内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斜屋顶窗框结构及其斜屋顶窗,至少包括一横框,横框的正面(横框朝向屋外方向的外壁面)顶边向前并逐渐向下延伸至横框的正面底边,所述横框的顶边与底边之间至少形成一个与连接在窗户上的排水板相配合的工作表面,该工作表面可以为弧形凹面,可对排水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工作表面至少还可有一个正面棱边朝屋外方向延伸并超过与窗扇框相连接的底罩板,对所述底罩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所述窗框的外壁沿基准棱边向屋外方向并沿窗户玻璃方向设置有倾斜的斜面,节省了窗框所用的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04D13/03GK1619078SQ200310115369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1日
发明者拉斯·克里斯汀森 申请人:Vkr控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