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和用于装配所述住宅的方法

文档序号:201168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和用于装配所述住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应用领域是建筑行业,更具体地说是专用于独户式住宅的建筑行业。
背景技术
必须提 及的是,预制的建筑和住宅在现有技术状态中目前是已知的。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述建筑是由成品模块来形成的,这些成品模块完全在 工厂中制造,转移到工地并在工地上安装,然而这些类型的建筑通常包括房子或小 屋式、平房式模块等,它们的强度很低,因为它们通常由诸如木材、金属板或不同 盖板之类的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应用到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房子或住宅的建造的预制模块构件也是 己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涉及某些构件,诸如板、隔板、砌块等,它们在工地上进 行安装,而建造的其余部分如传统那样在现场实施。
然而必须提及,申请人还没有发现存在这样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 其具有与本发明所提出的住宅相似的技术、结构和构成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因此本身构成其应用领域内的一
个显然新颖的技术方案,因为与传统的建^;相比,它在形成其结构的构件的性能上
还具有一系列的结构上的有利差别。
因此,除了地基像在传统建筑中那样由混凝土制成且如前所述在现场实施之 外,其余重要构件在工厂中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并在工地装配,这样的构件的主要 优点如下
-立柱在传统建筑中是负责承载建筑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地基的构件,在立柱之 间制作拉杆夹紧装置以抵抗水平应力,而在本发明的住宅中,立柱仅排它地承载屋 顶部分的荷载,用作围墙的导向件。
-在本发明的住宅中的楼板支承使用荷载,但将它们传递至围墙,而不像传统 建筑那样传递至立柱。
-围墙和墙是给住宅提供隔离并产生实体空间的表面,在正面设有装饰性构件, 除了提供隔离之外,在本发明的新型预制住宅中的表面还负责承载和传递住宅的荷 载。
最后且作为一显著的特征,必须指出的是,像在传统建筑中一样,除了精修整 和涂灰泥的工作之外,在完成了围墙和墙之后,才实施设施和服务性装置,而本发 明的住宅在预制围墙的过程中就包括所有的设施,将电气、供水、管道、供热、电 话、家用设施等一体结合在其中。
此外,用于装配该住宅的方法首先开始于在工地上形成地基,在完成布局之后, 根据设计图中获得的尺寸,在所述地基中形成用于支承围墙的系梁和相应的支座。
一旦完成这个,就按以下方式以有关联的顺序实施实际的装配内部围墙、分 隔围墙、楼梯、楼板和外部围墙,并以屋顶结束,外部围墙将与内部围墙一起形成 隔间,而内部围墙则将给住宅及其整个正面提供最终的精修整。
一旦实施了所有这些操作,就将所有的供水、供热、浴室设施等穿过假平顶然 后连接。
接着,将设置浴室设施、门窗和其它必要构件,从而密封与围墙、立柱和楼板 等的所有相交点,通过精修整和上涂料来最终完成住宅。


为了对所作的描述加以补充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将一组附图附 在本说明书中并将其作为说明书整体的一部分,在附图中,下面用示例和非限制的
方式来示出以下内容
图1至5示出了结合在本发明住宅中的按照其位置而分的不同类型立柱的横剖 面的相应剖面图。
图6示出了一些立柱一旦嵌入基座后的立面图。 图7示出了结合在各立柱中的板片之一个的详图。
图8A、 8B和8C分别示出了围墙板的例子的相应立面图、纵剖面图和横剖面图。
图9A、 9B和8C分别示出了内部板的例子的相应立面图、纵剖面图和横剖面图。
图IO示出了根据楼板的构型例子的纵剖面的剖面图。 图11A和IIB示出了住宅的屋顶的相应立面图和平面图。 图12示出了屋顶部分与屋脊梁的联接的详图。 图13示出了形成住宅楼梯的部件及其固定方式的立面图。 图14示出了楼梯的部件与楼板的接头的详图。
图15示出了围墙例子的立面图,在该围墙中可以看到用于连接局部设施的配 线结合于其中。
图16示出了根据整个住宅的纵剖面的剖面图,清楚地示出了所有形成它的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考虑到所述的附图并根据所用的附图标记,可以看到本发明所提出的预制钢筋 混凝土独户式住宅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例子属于两对式住宅的工程,并包括将在 下面指出并将详细描述的部件。
应用到附图的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列出
1- 立柱(la)左角部立柱,(lb)中间正面立柱,(lc)中间山墙立柱,(ld) 中央立柱以及(le)右角部立柱。
2- 基座
3- 立柱槽
4- 外部围墙
5- 立柱板片
6- 外部围墙板的裙部
7- 楼板
8- 内部分隔围墙
9- 屋顶(9a)常规部分(9b)特殊屋顶窗部分
10- 屋顶窗
11- 屋脊梁
12- 屋脊梁槽
13- 楼梯
14- 安装配线
15- 局部干线插座
16- 接地板
17- 半地下室
18- 底层
19- 第一层
20- 阁楼
21- 楼梯接头
所提出的建筑模型因此能定位和校平立柱1,这些立柱用作围墙4和分隔围墙 8的导向件,从图1至5可分别观察到,这些立柱根据其位置采取不同的构型,包 括左角部立柱la (图1)、中间正面立柱lb (图2)、中间山墙立柱lc (图3)、中 央立柱ld (图4)和右角部立柱le (图5)。
立柱1由一步式预制钢筋混凝土制成,并用联结基座2嵌入地基中,如图6 所示,侧部立柱比中央立柱要短,立柱具有合适的纵向钢筋和属于与围墙板4的企 口连接机构的槽3,槽3的尺度将根据立柱而变化。
从图7的详图中可以看出,每个立柱1具有联接在所述槽3中的一系列金属板 片5,这些金属板片用来在围墙板4的上部边缘与立柱1的实际板片5之间实施焊 接接头,从而围墙4不仅由于重力而起作用,而且在水平方向协作。
预制钢筋混凝土围墙板4又向组件提供承载能力。从图8A至8C中可观察到, 围墙板4具有沿着整个板延伸的裙部6,该裙部位于上部区域,裙部的作用只是覆 盖楼板7的边缘,因为要放置的下一围墙将支承在相应的楼板7上。在这种情况下, 围墙4提供结构能力,而楼板7负责在围墙之间传递荷载。
如前所述,围墙4除了由于重力而起作用之外,还借助与立柱1的焊接接头来 协作。
从图9A至9C所示的例子中可以看到,还存在不与结构协作的内部板8,它
们只负责住宅的内部分布,外部围墙4和内部分隔围墙8都具有相应的缺口 8a以 设置门窗。
图10示出了楼板7的一例子,与形成本发明所提出的预制住宅的其它构件一 样,这些楼板是预制钢筋混凝土,并支承在围墙板4中,且它们的边缘被前述的裙 部6所隐藏。
最后,如图11A和11B所示,屋顶9也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制成,是人字屋顶, 带有用于形成屋顶窗10的特殊部件9b。
屋顶的部件9a在两点受支承, 一点是屋脊梁ll,另一点是在围墙4中,在屋 脊梁11中,如图12的详图所示,部件9a插入水平槽12中,而在围墙4中,部件 9a具有防止运动同时实现梁的功能的部分。
所述屋脊梁11是连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所示的例子中,对于每个住宅 有一个屋脊梁),且在立柱1的头部中带有两个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是借助于侧面 中的焊道所形成的接头(图12)。
屋顶9可能作用在围墙4上的推力借助前述的板片5由立柱1和围墙4之间的 焊接接头来处理,因为这些焊接接头可为整个结构提供的侧向刚度。
图13示出了楼梯13,楼梯由整体预制的钢筋混凝土部件形成,具有两种不同 的类型如图14的详图所示,第一种类型具有焊接至楼板7的两个接头21,而第 二种类型是将半地下室17与底层18的楼板7连接的楼梯,该楼梯支承在接地板 16上,并且具有焊接至底层18的楼板7的接头21。
为了便于装配楼梯13的诸部件,将一系列支承件(未示出)设置在围墙4中, 但它们没有任何承载能力。
必须指出,通过在围墙4和立柱1之间加入焊接接头来处理由屋顶9施加的侧 向力,因此墙内嵌入部分不仅经受重力,而且还有抵抗侧向应力的协同作用。
以同样方式来处理可能的地震危险性。
尽管在结构上没有很高的延性,但是并不被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它是 疏柱式(wide)建筑。
此外,本发明假设借助横穿整个截面的两个螺栓来运输和装配立柱l,用容 纳在其上部边缘中的两个固定点来装配和定位围墙4,以及用上表面中的四个锚固 件来定位楼板7,这些锚固件在预制过程中连接至主框架。
最后,在本发明所提出的系统中,有利地在用于制造围墙4或内墙8部分的同 一过程中形成所有的局部设施。
换句话说,带有护套的配线14被包括在用混凝土形成围墙4和内部板8和内 部隔板8的模具中, 一旦已浇注混凝土,配线14就被嵌入,如图15中的例子所示。
一旦在围墙4和内部板8中分布了设施,就设置在假平顶上方延伸的通常隐蔽 的网络,该网络负责连接至局部干线插座15,这些插座15处于围墙的上部边缘。
在分布了各层之后,接着在各层的楼板7中形成通道以便在高度上分布所有设 施,这些设施将用假平顶合适地覆盖起来,这些设施包括冷热水、管道、供热、电 气设施、通信和家用设施,在所有情况下,所有的设施都符合现行规定。
因为本发明所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是模块化的建筑,它以有序的
方式装配从而不产生荷载失调,按以下方式实施以使其在高度上增加
首先,借助彼此联结的联结基座2来形成地基,从而除了包括立柱1的荷载之
外,它们还用作围墙4的支承件。
然后,施加较佳的是水平的接地板16。
一旦获得了完全水平且坚固的楼板,且将所述接地板16和所有预制立柱1嵌 入基座2中,就装配外部围墙4。
起初,首先定位半地下室17的围墙,将围墙板4从立柱头部嵌入穿过立柱1 的槽3,直到地基的支承件。
装配过程需满足两个准则线性地实施该装配并且该装配在高度上增加,分成 围墙板4和楼板7的各重复的级。
总之,该过程因此如下
第一级——半地下室17
地基(基座2)、接地板16、立柱l、外部围墙板4、内部板8、楼梯13。 第二级——底层18
楼板7、外部板4、内部板8、楼梯13。 第三级——第一层19 楼板7、外部板4、内部板8、楼梯13。 第四级——阁楼20
楼板7、外部板4、内部板8、屋顶9的部件。
一旦完成了结构工作,就实施设施连接、门窗定位、浴室安装,从而最后上漆。 在充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质和将其投入实践的方式之后,需要表明的是,在其 本质特征之内,也可不同于以示例方式示出的细节来实施其它实施例,这些其它的 实施例只要不改变、变化或修改其基本原理,则将同样在所要求保护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基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建造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所述构件在工厂中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接着将所述构件放置到工地上,根据住宅布局来机械地定位所述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包括一步式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1),所述立柱用联结基座(2)嵌入地基中,并用作所述围墙(4)和分隔围墙(8)的导向件,所述立柱根据其位置采取不同的形式;预制钢筋混凝土围墙板(4),所述围墙板为组件提供承载能力;预制内部板(8),所述内部板负责所述住宅的内部分布;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7),所述楼板支承在所述围墙板(4)上;预制钢筋混凝土人字屋顶(9),所述屋顶具有用于形成屋顶窗(10)的特殊部件(9b);连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屋脊梁(11),所述屋脊梁在所述立柱(1)的头部中具有两个支承件,所述支承件是借助于侧面中的焊道形成的接头;以及楼梯(13),所述楼梯由整体的预制钢筋混凝土部件来形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侧部立柱短 于中央立柱;带有合适纵向钢筋的所述立柱(1)具有属于与所述围墙板(4)的企 口连接机构的槽(3),所述槽的尺度将根据所述立柱而变化。
3. 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每个立 柱(1)具有联接在所述槽(3)中的一系列金属板片(5),所述金属板片用来在所 述围墙板(4)的上部边缘与所述立柱(1)的实际板片(5)之间实施焊接接头, 从而各所述围墙(4)不仅由于重力而起作用,而且还在水平方向协作。
4.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围 墙板(4)包括沿着整个所述板延伸的裙部(6),所述裙部位于上部区域,且覆盖 所述楼板(7)的边缘。
5.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屋 顶(9)由支承在两点的部件(9a)形成 一点是在所述屋脊梁(11),在所述屋脊 梁中,所述部件插入水平槽(12)中,而另一点是在所述围墙(4),在所述围墙中, 所述部件具有防止运动同时实现梁的功能的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有两种 不同类型的楼梯(13):第一种类型具有焊接至所述楼板(7)的两个接头(21), 而第二种类型是将半地下室(17)与第一层(18)的所述楼板(7)连接的楼梯,所述楼梯被支承在接地板(16)上,并且具有焊接至所述第一层(18)的所述楼板(7) 的接头(21);并且,将一系列支承件没有承载能力地设置在所述围墙(4) 中以便楼梯的装配。
7. 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通过在 所述围墙(4)和立柱(1)之间加入焊接接头来处理由所述屋顶(9)施加的侧向 力,因此墙内嵌入部分不仅经受重力,而且还有抵抗侧向应力的协同作用,并且因 为它是疏柱式建筑,故以同样方式来处理可能的地震危险性。
8. 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借助横 穿整个截面的两个螺栓来运输和装配所述立柱(1),用容纳在所述围墙的上部边缘 中的两个固定点来装配和定位所述围墙(4),并且用上表面中的四个锚固件来定位 所述楼板(7),所述锚固件在预制过程中连接至主框架。
9. 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在用于 制造所述围墙(4)或内墙(8)部分的同一过程中形成所有的局部设施,从而带有 护套的配线(14)被包括在用混凝土形成所述围墙(4)和内部板(8)和内部隔板(8) 的模具中, 一旦已浇注混凝土,所述配线就被嵌入。
10. 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 一旦 在所述围墙(4)和内部板(8)中分布了所述设施,就设置在假平顶上方延伸的通 常隐蔽的网络,所述网络负责连接至局部干线插座(15),所述插座处于所述围墙 的上部边缘,并且在各层的楼板(7)中形成通道以便在高度上分布所有所述设施, 所述设施包括冷热水、管道、供热、电气设施、通信和家用设施,在所有情况下, 所有的所述设施都符合现行规定。
11. 一种用于装配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有序的 方式实施从而不产生荷载失调,按以下方式实施以使其在高度上增加借助彼此联结的联结基座(2)来形成地基,从而除了包括所述立柱(1)的荷 载之外,所述地基还用作所述围墙(4)的支承件;施加较佳的是水平的接地板(16),所述立柱(1)在所述接地板上嵌入相应的基座(2)中;装配所述外部围墙(4),起初首先定位半地下室(17)的所述围墙,将所述围 墙板(4)从所述立柱的头部嵌入穿过所述立柱(1)的槽(3),直到支承所述地基 的支承件;其中所述装配过程满足两个准则线性地实施装配并在高度上增加,根据下列过程分成围墙板(4)和楼板(7)的各重复的级-第一级"^半地下室(17)地基(基座(2))、接地板(16)、立柱(1)、外部围墙板(4)、内部板(8)、楼梯(13);第二级——底层(18)楼板(7)、外部板(4)、内部板(8)、楼梯(13); 第三级——第一层(19)楼板(7)、外部板(4)、内部板(8)、楼梯(13); 第四级一一阁楼(20)楼板(7)、外部板(4)、内部板(8)、屋顶(9)的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其特征在于,借助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配过程来实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预制钢筋混凝土独户式住宅和用于装配所述住宅的方法,住宅的主要部件,诸如立柱(1)、围墙(4)、楼板(7)、屋顶(9)等,在工厂中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成。不仅楼板(7)而且围墙(4)可包含结合到其内部的具体设施。根据住宅布局来机械地定位诸构件。从在现场建造的地基开始,制作用于支承围墙(4)的系梁和相应支座,接着以有关联的顺序用内部分隔围墙(8)、楼梯(13)、楼板(7)和外部围墙(4)以及最终的屋顶(9)来装配住宅,接着连接在包含设施的围墙和假平顶之间连接各种设施。
文档编号E04B1/02GK101395324SQ200680053659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A·康珀斯吉讷斯 申请人:考文尼克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