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9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形节能灯管制造装置 中的弯管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制造螺旋形节能灯管普遍采用手工制造,待弯折的直玻璃管放在弯 管炉的旁边,现有的弯管炉包括开口朝上的呈马蹄形结构的炉子以及开口朝 下的呈倒"U"形结构的炉子,电热元件横向水平均匀排列在炉子的侧边。 使用马蹄形结构的炉子时,操作工人从旁边拿起直玻璃管,从马蹄炉的上端 开口放入, 一直手持着玻璃管,直到目测玻璃管加热完成,然后从马蹄炉中
拿出玻璃管,放到弯管模具上进行弯管操作,使用倒"u"形弯管炉时,操 作工人从倒"u,,形弯管炉的底端开口放进玻璃管,并将玻璃管放置在"u" 形弯管炉内的搁置位上,等目测玻璃管加热完成,再将玻璃管拿出来,放在
弯管模具上进行弯管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种完全手工操作螺旋形节能灯管弯管的工艺已不能 满足生产的需要,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很低,螺旋形节能灯管 自动化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针对自动化制造的需求,本申请人的另外一篇专利号为200520139988. 6 的专利揭露了一种弯双螺旋型节能灯管明管的炉子,主要包括前炉体、后炉 体、前炉板、后炉板、电热元件、输送机构以及直玻管,电热元件安装在前 炉板与后炉4反内,前炉^反与后炉4反面对面垂直地面安装在前炉体和后炉体 内,且中间有可通过直玻管的间隙。采用该弯双螺旋型节能灯管明管的炉子, 操作时不会粘炉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且玻管可以随着输送机构从炉子的 上方向下移动,加热变形后可以通过输送机构从炉子的下方移出,可以作为 自动弯管机的炉子结构。采用上述结构的弯管炉,虽能满足自动化制造的需求,但是由于炉子本 身开口很多,造成热量三十严重,形成能量的浪费,并且现有的弯管炉的电 热元件均是水平横向均匀排布,从而使炉体中间部位温度高,两侧的部位温 度低,玻璃管的中间部位加热变形较快,达不到现有制造螺旋形灯管的玻璃 管的均匀加热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螺旋形节能灯管自动化制造的弯 管炉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具体为 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包括本体 以及复数个电热元件,所述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左炉体及右炉体,左炉体以 及右炉体之间形成一贯穿上下的'第一中缝,所述电热元件分别设置在左炉体 以及右炉体内,还包括上炉盖、下炉盖、"U,,形前端盖以及"U"形后端盖, 所述上炉盖可移动的盖住第一中缝的上开口,所述下炉盖可移动的盖住第一 中缝的下开口,所述前端盖开口对准第一中缝的前端开口,所述后端盖的开 口对准第一中缝的后端开口。
该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上炉盖的一端枢设在左炉体的上侧面,上炉盖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到 一气缸的滑杆上。
所述下炉盖可滑动的设置在左炉体的下侧面,下炉盖的左端连接到一气 缸的滑。
所述电热元件的加热管竖直排列。
所述电热元件呈卧倒的"U"形,包括加热管以及固定在加热管两端的 导电管。
所述电热元件分别设置在左炉体以及右炉体的下方内侧面。 所述前端盖的右挡板上设置有一自上而下的第二中缝,所述后端盖的左 挡板上设置有一自上而下的第三中缝。
包括活动保温层,所述第二中缝以及第三中缝的外侧设置有活动保温层。所述活动保温层由复数个活动页片上下连续叠加組成,活动页片的顶端 呈一竖直线分别枢"i殳在前端盖以及后端盖上。
所述本体上具有两个通光孔,所述两个通光孔分别从左炉体的底端外侧 面以及右炉体的底端外侧面延伸至第一中缝,且两个通光孔的轴线处在同一 水平面上并且共轴线,所述弯筆炉还包括具有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加热玻 管挠度测试光电装置,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分别设置在本体的左右两侧,其 发射和接收的光束与通光孔的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共轴线。
本实用新型 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的优点在于
1、 因为该弯管炉的上下开口均可以打开,所以适用于螺旋形节能灯管的 自动化制造,并且没有玻璃管进入弯管炉的时候,弯管炉的四面以及上下炉 门都是关闭的,保证了炉内的热量不散失;
2、 有玻璃管进入弯管炉的时候,炉子的上炉门可以自动打开,玻璃管自 上而下通过弯管炉中间的缝隙,到达弯管炉底端时,下炉门会自动打开,使 玻璃管从炉子的下方移出,保证了自动化制造的需要;
3、 活动保温层的设置,也是热量的散失达到最低;
4、 另外,电热元件的竖直排布方式,使电热元件可以分组排列调节温度, 并且可以排列成中间稀,两端密,从而j吏炉体的中间部位与两侧的温度均匀, 达到均匀加热玻璃管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的结构示意图,部分剖 视。
图2是图i的in-ni剖视。
图3是


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加热玻管挠度测试光电装置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至图3所示, 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用于螺旋形灯管制造中的玻璃管的加热。该弯管炉包括本体l、上炉盖2、下炉盖3,前端 盖4、后端盖5、活动保温层6,加热玻管挠度测试光电装置7。
其中本体1包括两个相对的长方体的左炉体11及右炉体12,左炉体11 以及右炉体12之间形成一贯穿上下的第一中缝14,左炉体11及右炉体12 内还具有保温材料16、通光孔17,以及电热元件18。
该第一中缝14用来供加热的直玻璃管5通过,其宽度要大于预加热的直 玻璃管5的直径。
保温材料16为现有通用的保温材料,其包围中缝12设置于本体1的内 部,防止炉内的热量散失。
该本体1上具有两个通光孔17,该两个通光孔17分别/人左炉体11的底 端外侧面以及右炉体12的底端外侧面延伸至第一中食逢14,且该两个通光孔 17的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共轴线。
该电热元件18呈卧倒的"U"形,该左炉体ll及右炉体12底端分别设 置复数个电热元件18,该电热元件18i殳置在炉体的下方内侧面,包括加热电 热元件18,以及预力口热电热元件18",从而可以将炉体内部分为玻璃管加热区 以及玻璃管预热区,电热元件18产生的热量主要凝聚在电热元件8包围的位 置,另有部分热量顺着第一中缝14上升,使炉体内的上部位置形成为玻璃管 预热区。该电热元件18包括加热管182以及固定在加热管182两端的导电管 184,该导电管184负责给加热管182通电加温,同时也起到固定加热管182 的作用,加热管182竖直排列,该种排列方式,当有直玻璃管8加热时,加 热管182是与预加热的直玻璃管8垂直的,因此,可以调整电热元件8的密 度,使电热元件8分组进行调温,进一步可以使加热管182中间稀,两端密, 从而使热量聚集的炉体中部的电热元件8减少,热量不易到达的炉体两端的 电热元件8增加,达到均匀加热直玻璃管5的目的。
该上炉盖2盖住第一中缝14的上开口,本实施例中,上炉盖2的一端枢 设在左炉体11的上侧面,该上炉盖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到一气缸22的滑杆 220上,从而在气缸22的驱动下,该上炉盖2可以绕枢设点转动翻开,露出 第一中缝14,供直玻璃管8进入炉体。该下炉盖3盖住第一中缝14的下开口,本实施例中,下炉盖3可滑动的 设置在左炉体11的下侧面,该下炉盖3的左端连接到一气缸32的滑杆322, 从而在气缸32的驱动下,该上炉盖3可以滑动,露出第一中缝14,供直玻璃 管8从炉体内出来。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知,该上炉盖2的一端也可以枢设在右炉体12 的上侧面,该下炉盖3也可滑动的设置在右炉体12的下侧面。
该前端盖4呈"U"形,"U"形开口对准第 一 中缝14的前端开口 ,从 而前端盖4将第一中缝14的前端开口封闭,前端盖4内部由保温材料组成, 前端盖4的右挡板上设置有一 自上而下的第二中缝42,该第;中缝42用来供 夹持直玻璃管的夹具9通过。
该后端盖5呈"U,,形,"U"形开口对准第一中缝14的后端开口,从 而后端盖5将第一中缝14的后端开口封闭,后端盖5内部由^f呆温材料组成, 后端盖5的左挡板上设置有一 自上而下的第三中缝52,该第三中缝52用来供 夹持直玻璃管的夹具9通过。
上述第二中缝42以及第三中缝52的设置增加了炉内热量散失的机会, 因此,分别在第二中缝42以及第三中缝52的外侧设置有活动保温层6,该活 动保温层6由复数个活动页片62上下连续叠加组成,活动页片62的顶端呈 一竖直线分别枢"i殳在前端盖4以及后端盖5上,当没有夹具9通过时,活动 页片62处在自由悬垂的位置,免全挡住第二中缝42以及第三中缝52,防止 炉内的热量散失,当有夹具9通过时,其压迫下端接触的活动页片62绕枢设 点转动,露出第二中缝42以及第三中缝52,从而供夹具9通过,该活动页片 62随后复位,下一个活动页片62重复该动作,这样,第二中缝42以及第三 中缝52只有夹具9所在的位置露出,其他位置全都#1活动保温层6遮盖,最 大限度地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节约能量,降低成本。
加热玻管挠度测试光电装置7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分别设置在本 体1的左右两侧,其发射和接收的光束与通光孔17的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并且共轴线,当直玻璃管8加热到膨胀到预定形状,加热玻管挠度测试光电 装置7的测量光束检测到该信号时,即发出信号,控制夹持该直玻璃管8的夹具9继续运动,离开炉体。
加热玻管挠度测试光电装置7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分别设置在本
体1的左右两侧,其发射和接收的光束与通光孔17的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并且共轴线,当直玻璃管8加热到膨胀到预定形状,如图4所示,加热玻管 挠度测试光电装置7的测量光束检测到该信号时,即发出信号,控制夹持该 直玻璃管8的夹具9继续运动,离开炉体。
权利要求1、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包括本体以及复数个电热元件,所述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左炉体及右炉体,左炉体以及右炉体之间形成一贯穿上下的第一中缝,所述电热元件分别设置在左炉体以及右炉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炉盖、下炉盖、前端盖以及后端盖,所述上炉盖可移动的盖住第一中缝的上开口,所述下炉盖可移动的盖住第一中缝的下开口,所述前端盖开口对准第一中缝的前端开口,所述后端盖的开口对准第一中缝的后端开口。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炉盖的一端枢设在左炉体的上侧面,上炉盖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到一气缸 的滑杆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下炉盖可滑动的设置在左炉体的下侧面,下炉盖的左端连接到一气缸的滑杆。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热元件的加热管竖直排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热元件呈卧倒的"U"形,包括加热管以及固定在加热管两端的导电管。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热元件分别设置在左炉体以及右炉体的下方内侧面。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属前端盖以及后端盖成"U,,形,所述前端盖的右挡板上设置有一自上而下 的第二中缝,所述后端盖的左挡板上设置有一自上而下的第三中缝。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包 括活动保温层,所述第二中缝以及第三中缝的外侧设置有活动保温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所 述活动保温层由复数个活动页片上下连续叠加组成,活动页片的顶端呈一竖 直线分别枢设在前端盖以及后端盖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的左炉体以及右炉体上具有两个通光孔,所述两个通光孔分别从左 炉体的底端外侧面以及右炉体的底端外侧面延伸至第一中缝,且两个通光孔 的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共轴线,所述弯管炉还包括具有发射装置和接 收装置的加热玻管挠度测试光电装置,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分别设置在本体 的左右两侧,其发射和接收的光束与通光孔的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共 轴线。
专利摘要一种弯螺旋形节能灯管的炉子,包括本体以及复数个电热元件,本体包括两个相对的左炉体及右炉体,炉体之间形成一第一中缝,还包括可移动的盖住第一中缝上开口的上炉盖、可移动的盖住第一中缝下开口的下炉盖、盖住前端开口的前端盖、盖住第一中缝的后端开口的后端盖,前端盖的右挡板上设置一第二中缝,后端盖的左挡板上设置一第三中缝,第二中缝以及第三中缝的外侧设置有活动保温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没有玻璃管进入弯管炉的时候,弯管炉的四面以及上下炉门都是关闭的,保证了炉内的热量不散失,有玻璃管进入弯管炉的时候,炉子的上下炉门可以自动打开,保证了自动化制造的需要。
文档编号C03B23/00GK201128712SQ20072000861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0日
发明者柴世新, 赖勇清 申请人:福建省永德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