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4510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 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空心板与实心板相比较能减轻结构自重,节约材料,优化截 面,提高建筑物保温性能、隔音性能以及承载能力。因此现浇空心楼盖应用越 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在浇注楼盖时,为了满足浇注混凝土的质量,在铺设填充 减荷构件管状筒时,需要在相邻的管状筒中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混凝土 的浇注达到工程的施工要求,因此孔隙率比较低,填充物体积小,楼盖自重大、 载荷大,受力性能不好,钢筋用量多,并且现场施工时一根一根铺设管状筒和 用来固定定位所用时间多,耗材多,给施工带来不便,影响施工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 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该发明采用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于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 之间的减荷构件,支撑减荷构件的垫块,混凝土填充整个楼盖内减荷构件和钢 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所述的减荷构件为组合筏片或组 合筏片与管状筒单体的组合,所述的组合筏片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紧牵排列的 管状筒组成的技术方案,增大空心板的孔隙率,优化截面。
在本发明中,所谓"紧密排列"的含义是,相邻的管状筒互相接触,该接 触方式可以为线接触、面接触、点接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于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之间的减荷构件,支撑减荷构件的垫块,混凝土填充整个楼盖内减荷构件和钢筋 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所述的减荷构件为组合筏片或组合 筏片与管状筒单体的组合,所述的组合筏片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紧密排列的管 状筒组成,可以优化截面,更大程度的增大空心板的孔隙率,增加填充物体积, 节约钢筋用量节约耗材,节约混凝土的使用量,减少自重,减少载荷,降低成 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特点还有,所述的组合筏片为等径管状筒或不等径管
状筒的组合;所述的组合筏片为相同截面形状或不同截面形状的管状筒组合; 所述的组合筏片的管状筒通过固定件连接,或者通过胶凝材料粘结连接,所述 的管状筒固定件为钢筋箍或打包带或铁丝或强力胶带;所述的组合筏片管状筒 的排列方式为横向并排排列或竖向并排排列或三角形排列或倒三角形排列或梯 形排列或倒梯形排列;当所述的组合筏片长和宽均大于等于600mm时,在组合 筏片上设有浇注口或浇注槽,所述的浇注口或浇注槽的形式为两根管状筒端头 处构成的间距空间或者为开设在并径向贯穿管状筒的通孔;可在通孔中加套管 与筒腔进行封闭,浇注口或浇注槽的尺寸不小于80mmx80mm或直径不小于80mm 的圆孔;浇注口或浇注槽在浇注后可用混凝土或轻质材料填充封堵;在同一组 合筏片上,所述的浇注口或浇注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00mm。
本发明的特点还有,在楼盖中设有水、电、暖、通风管道;所述的管状筒 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菱形、折线形、椭圆形或者圆弧与矩形组合或者圆 弧与折线组合或者不等径圆弧组合图形,所述的管状筒是指封闭了两端的管子; 所述的管状筒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水泥,塑料,纸,还可以为金属波纹管状筒; 所述的组合筏片的放置根据所在区域的受力情况进行布置,其布置方向要与板 内弯矩较大的方向一致,组合筏片的放置可以整体为纵向放置、横向放置、或者纵横交错放置,还可以放置为其他形式。
本发明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的施工方法如下-(1)支模铺设步骤
先支侧模底模,在底模上铺设下层钢筋或钢筋网片,绑扎梁、肋梁钢筋; 安置预埋水电暖及通风管线;然后铺设垫块,安放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与管状 筒单体的减荷构件;用铁丝将所述的减荷构件固定在下层有可靠拉结的钢筋或 者模板下的支撑结构上;铺设绑扎上层钢筋或钢筋网片;
(2)浇注步骤
按次序、方向,先后分层浇注振捣混凝土,首先通过梁、肋梁钢筋空隙, 浇注口或浇注槽,浇注振捣下层混凝土,并观察确认下层混凝土浇注充盈密实 后,用混凝土或轻质材料进行填充封堵浇注口或浇注槽,然后,浇注上层混凝 土;混凝土填充减荷构件和钢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并振 捣密实,刮平抹平至设计厚度;养护至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龄期、拆模,得到本 发明的楼盖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组合筏片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紧密排列的管状筒组成, 减荷构件可以为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和管状筒单体的灵活组合,并且管状筒可 以为等径的组合也可以为不等径的组合,组合筏片为相同截面形状或不同截面 形状的管状筒组合,可以优化截面,更大程度的增大了楼盖的孔隙率,增加填 充物体积,节约钢筋用量,减少自重,载荷也就相对减少。管状筒可以在施工 前通过固定件进行捆扎,或者通过胶凝材料粘结连接,提高施工效率。管状筒 的排布方式以及组合筏片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受力的情况灵活布置,优化截面, 提高承载能力。在面积大的组合筏片上开设浇注口或浇注槽,该浇注口或浇注 槽还可以作为观察孔、透气孔和排气孔,保证了大孔隙率情况下混凝土的浇注质量,方便操作。组合筏片的管状筒间缝隙及凹槽可用胶凝材料或轻质材料进
行填充封堵, 一方面可以使管状筒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避免混凝土渗漏到 空隙中,有利于增大孔隙率,减少自重,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本发明的空心 楼盖应用范围广,可以为预应力也可以为非预应力楼盖,并且可以任意截面形 状的管状筒进行组合,筏片的布置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施工和受力 的要求灵活布置和组合,提高楼板的保温、隔音性能,并节省材料,同时提高 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时间。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管状筒等径组合示意图4为管状筒不等径组合示意图5为组合筏片管状筒倒三角形截面图6为组合筏片管状筒竖向并排排列截面图7为组合筏片管状筒横向并排排列截面图8为组合筏片管状筒三角形排列截面图9为组合筏片管状筒梯形排列截面图10为组合筏片管状筒倒梯形排列截面图11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圆形示意图12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矩形示意图13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菱形示意图14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示意图15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折线形示意图;图16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圆弧与矩形的组合示意图; 图17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不等径圆弧组合示意图; 图18为管状筒截面形状为圆弧与折线组合示意其中,l为固定连接件,2为管状筒,3为上层钢筋,4为垫块,5为管状 筒固定件,6为下层钢筋,7为混凝土, 8为浇注口 (槽),9为梁或肋,10为 管状筒间凹槽,ll为管状筒间缝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包括 通过固定连接件1固定于上层钢筋3和下层钢筋6之间的减荷构件,支撑减荷 构件的垫块4,垫块4也可以为方钢管、水泥块、混凝土块,便于浇注,混凝 土 7填充整个楼盖内减荷构件和钢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 隙,所述的减荷构件为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与管状筒单体的组合,所述的组合 筏片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紧密排列的管状筒2组成。该楼盖可以根据受力以及 楼盖形状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合理布置组合筏片或者将组合筏片与管状筒单体 进行组合布置,并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布置梁或肋9,或者取消梁、肋的设置, 以达到截面优化,并增大填充物体积,节约成本。
固定连接件1的形式可以为钢筋、铁丝等工程常用连接件,将减荷构件固 定在下层钢筋等上面,不至于在浇注时上浮或者移位。
管状筒2紧密排列,即为相邻的管状筒2的管壁互相接触,该接触方式视 管状筒2截面形状的不同而不同,可以为线接触,也可以为面接触或点接触。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组合筏片的管状筒2的组合可以为等径筒的组合, 也可以为不等径筒的组合,组合筏片还可以为相同截面形状或不同截面形状的管状筒组合,其组合方式方法视具体楼盖的受力情况和形状不同而不同,灵活 多样。
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所述的组合筏片的管状筒2通过固定件5连接, 所述的管状筒固定件5为钢筋箍或打包带或铁丝或强力胶带,使之固定为一个 整体。还可以用水泥等的凝胶材料将管状筒单体粘结为一个整体。
从图5到图10,为组合筏片的组合截面形状示意图,依次为倒三角形排列、 竖向并排排列、橫向并排排列、三角形排列、梯形排列、倒梯形排列;所述的 组合筏片中相邻的管状筒2的管壁接触,管状筒2紧密排列,并且还可以为不 等径管状筒2的排列,最大程度增大空心楼盖的孔隙率。
从图l可以看出,在组合筏片上设有浇注口 (槽)8,当组合筏片的长和宽 均大于等于600mm时,为了满足浇注要求,留有浇注口或浇注槽,该口或槽的 功能多样,可以为观察孔、透气孔和排气孔,即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又便于施 工操作。浇注口或浇注槽8的形式为两根管状筒2端头处构成的间距空间或者 为开设在并径向贯穿管状筒的通孔,可在通孔中加套管与筒腔进行封闭,同样 管状筒2的端头处也为封闭状态,防止浇注混凝土进入空腔。浇注口或浇注槽 的尺寸不小于80ramx80mm或直径不小于80mm的圆孔,浇注口或浇注槽在浇注后 可用混凝土 7或轻质材料填充封堵。
在同一组合筏片上,所述的浇注口或浇注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00mm, 使用流动性好的混凝土或者强力振捣设备距离可加大,浇注口 (槽)的排列以 梅花形排布为最优。
在本发明的楼盖中,还设有水、电、暖、通风管道。
从图11到图18,为管状筒2截面形状示意图,依次为圆形、矩形、菱形、 椭圆形、折线形、圆弧与矩形组合、不等径圆弧组合图形、圆弧与折线组合,组合筏片也可以为不同截面形状进行相互组合。所述的管状筒2是指封闭了两 端的管子,管状筒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水泥,塑料,纸,还可以为金属波纹 管状筒。
在组合筏片的管状筒2间缝隙及凹槽可用胶凝材料或轻质材料进行填充, 或者进行端头封堵,更利于增大填充物体积,优化截面。
减荷构件的放置根据所在区域的受力的情况进行布置,其布置方向要与板 内弯矩较大的方向一致,可以为组合筏片与组合筏片的组合,也可以为组合筏 片与管状筒单体的组合,组合筏片可以是等径或不等径的管状筒,还可以为不 同截面形状或者相同截面形状的组合,组合筏片的放置可以整体为纵向放置、 横向放置、或者纵横交错放置,还可以放置为其他形式。减荷构件的组合方式 根据工程和受力的需要,灵活布置,组合方法多样。
本发明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的施工方法为 (1)支模铺设步骤
先支侧模底模,在底模上铺设下层钢筋或钢筋网片,绑扎梁、肋梁钢筋; 安置预埋水电暖及通风管线;然后铺设垫块,安放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与管状 筒单体的减荷构件;用铁丝将所述的减荷构件固定在下层有可靠拉结的钢筋或 者模板下的支撑结构上;铺设绑扎上层钢筋或钢筋网片;
(2)浇注步骤
按次序、方向,先后分层浇注振捣混凝土,首先通过梁、肋梁钢筋空隙, 浇注口或浇注槽,浇注振捣下层混凝土,并观察确认下层混凝土浇注充盈密实 后,用混凝土或轻质材料进行填充封堵浇注口或浇注槽,然后,浇注上层混凝 土;混凝土填充减荷构件和钢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并振 捣密实,刮平抹平至设计厚度;养护至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龄期、拆模,得到本发明的楼盖产品。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 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包括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于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之间的减荷构件,支撑减荷构件的垫块,混凝土填充整个楼盖内减荷构件和钢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荷构件为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与管状筒单体的组合,所述的组合筏片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紧密排列的管状筒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筏片为等径管状筒或不等径管状筒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筏片为相同截面形状或不同截面形状的管状筒组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筏片的管状筒通过固定件连接或者通过胶凝材料粘结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状筒固定件为钢筋箍或打包带或铁丝或强力胶带。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 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筏片管状筒的排列方式为横向并排排列或竖向并 排排列或三角形排列或倒三角形排列或梯形排列或倒梯形排列。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组合筏片长和宽均大于等于600mm时,在组合筏片上设有浇注口或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组合筏片上,所述的浇注口或浇注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00mm。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浇注口或浇注槽的形式为两根管状筒端头处构成的间距空间或者为开设在并径向贯穿管状筒的通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状筒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菱形、折线形、椭圆形或者圆弧与矩 形组合或者圆弧与折线组合或者不等径圆弧组合图形。
11.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1)支模铺设步骤先支侧模底模,在底模上铺设下层钢筋或钢筋网片,绑扎梁、肋梁钢筋; 安置预埋水电暖及通风管线;然后铺设垫块,安放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与管状 筒单体的减荷构件;用铁丝将所述的减荷构件固定在下层有可靠拉结的钢筋或 者模板下的支撑结构上;铺设绑扎上层钢筋或钢筋网片;(2)浇注步骤按次序、方向,先后分层浇注振捣混凝土,首先通过梁、肋梁钢筋空隙,浇 注口或浇注槽,浇注振捣下层混凝土,并观察确认下层混凝土浇注充盈密实后, 用混凝土或轻质材料进行填充封堵浇注口或浇注槽,然后,浇注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填充减荷构件和钢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并振捣密 实,刮平抹平至设计厚度;养护至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龄期、拆模,得到本发明 的楼盖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管式减荷构件现浇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该发明采用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于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之间的减荷构件,支撑减荷构件的垫块,混凝土填充整个楼盖内减荷构件和钢筋之间以及减荷构件和减荷构件之间的空隙,所述的减荷构件为组合筏片或组合筏片与管状筒单体的组合,所述的组合筏片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紧密排列的管状筒组成的技术方案,增大空心板的孔隙率,优化截面。
文档编号E04B5/48GK101280608SQ200810016619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王军艇, 王凯隆 申请人:王军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