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67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发电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短缺,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太阳能光 伏组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利用太阳能的产品。通常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都是 矩形的组件,四边设有边框,以起到对组件的保护作用。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就是将光伏组件相互可靠地连接成矩阵,代替屋 顶瓦片,使光伏组件与屋顶相结合,同时实现防止雨水渗漏。目前,太阳能光伏 建筑一体化中的光伏组件,相互之间往往是通过粘带胶接的方式连接。这种连接 方式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但是由于粘带具有一定的厚度,而组件又往 往沿建筑物的顶面倾斜放置,因此粘带的上方容易积灰,且在下雨后粘带上方还 容易积水,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光伏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损坏。而当需要对 光伏组件进行维护和更换时,需要首先将连接的粘带撕掉,在更换组件后重新用 粘带胶接,因此操作上比较繁琐,且撕掉的粘带无法再利用,相对也提高了使用 成本。另外,由于需要再一体化光伏组件下方设置隔热板,因此一体化光伏组件 下方没有散热空间,不利于光伏组件的散热,这也容易引起光伏组件损坏。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改进现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所存在的上述缺 点和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不仅维护和更换方便,而 且利于光伏组件的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固定于屋面板上的一体化光伏组件,所述一体化光伏 组件包括矩阵设置的多个光伏组件,将多个光伏组件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包括纵 向连接结构以及横向连接结构,所述纵向连接结构具有适当的宽度可供人行走。
具体的,所述纵向连接件包括具有适当宽度、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长条的 两侧各向下延伸一弯折板,该弯折板的水平段上设有用于与屋面板固定的连接结 构,且长条的两侧还各向上延伸一连接板;而光伏组件的边框上设有相应的连接 凹槽,该连接凹槽与纵向连接件的连接板插卡连接而将光伏组件纵向相互连接。
所述横向连接结构包括扁长条形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方设有一对卡 条,而光伏组件的边框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卡条的卡槽,且所述卡条的纵向长度与 所述卡槽的深度相匹配,所述连接片的两个卡条分别插入相邻的两块光伏组件边 框的卡槽中而将两块光伏组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连接片的卡条设置成防止其从光伏组件向上脱出的形状。
根据,所述光伏组件纵向的两侧边框截去一段适当的距离,以在组装一体化 后,光伏组件的下方在纵向上即形成散热通风道。
本发明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雨水 渗漏的效果,而且当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以从一侧将扁长条形连接片抽出,从 而方便地取出光伏组件;而当维护或更换完成,仍将连接片插入光伏组件边框的 卡槽中即可,因而维护和更换也非常方便。而且,散热通风道的设置也有利于延 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安装于屋面板上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安装于屋顶向阳面示意图。
图3为用于安装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的屋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体化光伏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一体化光伏组件的横向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一体化光伏组件的纵向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一体化光伏组件的纵向连接结构间隔设置人行通道的示意图。
图8为光伏组件设置散热通风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 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包括固定于屋面板4上 的一体化光伏组件l,通常,所述一体化光伏组件1设置于屋顶向阳的一面(图
2)。为了隔热的需要,固定一体化光伏组件1的屋面板4的下方设有隔热板6, 并通过一吊顶板5固定。另外,如图3所示,为用于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 顶的屋脊盖板7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屋脊盖板7包括一侧板71以及设 置于侧板一侧的两块夹板72、 73,两甲板72、 73之间的空间70用于放置光伏组 件,且上方的夹板73上设有若干个圆孔731,用于通过固定件,例如螺丝,将光 伏组件1与屋脊盖板7固定;而侧板71则固定于不设置光伏组件的一侧屋面上。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体化光伏组件l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 所述一体化光伏组件1包括矩阵设置的多个光伏组件1,将多个光伏组件1相互 连接的连接结构包括纵向连接结构10以及横向连接结构20。其中,所述纵向连 接结构10具有适当的宽度可供人行走。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为横向连接结构20连接光伏组件1的截面示意图。 由图可见,该横向连接结构20包括扁长条形的连接片21,所述连接片21的下方 设有一对卡条22,而光伏组件1的边框2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卡条22的卡槽23, 且所述卡条2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槽23的深度相匹配,所述连接片21的两个 卡条22分别插入相邻的两块光伏组件边框2的卡槽23中而将两块光伏组件1连 接。由于所述卡条2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槽23的深度相匹配,因此当两块光伏 组件1相互连接后,连接片21可以与光伏组件1的边框2紧密接触,从而有利 于防止雨水渗漏。
为了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扁长条形的连接片21的 卡条22在插入光伏组件边框2的卡槽23后,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这样, 即使有雨水渗入,其也会进入卡条21与卡槽23之间的空隙,进而从光伏组件l 的两侧排出。
为了更好的避免雨水渗漏,所述光伏组件1的卡槽23的两侧还可以各设有 一个或多个与卡槽23平行的细沟槽24。优选的,所述细沟槽24的数量为2个。 这样,当发生雨水渗漏的情况时,进入连接片21与光伏组件边框2之间的水会 由于其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凝集在一起,并同样可以通过细沟槽24从光伏组件1 的两侧排出。
本实施例的卡条22的截面形状为倒T型,但并不局限于这一种特定的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将所述连接片21的卡条22设置成防止其从光伏组件1向上脱 出的形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述卡条22的形状可以是卡条22的下部的宽度 大于上部,例如图6所示的截面形状为倒T型的结构,或者是其它类似的形状, 例如梯形等;此外,也可以是将卡条22的一侧或两侧设为锯齿形等,同样可以
起到防止其从光伏组件l向上脱出的目的,因此,这些形状同样属于本发明的范 围。
如图6所示为纵向连接结构10连接光伏组件1的截面示意图。由图可见, 该纵向连接结构10包括具有适当宽度、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11,长条11的两侧 各向下延伸一弯折板12,该弯折板12的水平段上设有用于与屋顶固定的连接结 构12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20为圆孔,可通过例如固定螺丝与屋面板 固定(图l);且长条11的两侧还各向上延伸一连接板13;而光伏组件l的边框 2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凹槽3,该连接凹槽3与纵向连接件10的连接板13插卡连 接而将光伏组件1纵向相互连接。
这样,当不要对单个光伏组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需从纵向连接结构10 的人行通道到达需要维护或更换的光伏组件1处,从一侧将连接光伏组件1横向 连接片21抽出,即可方便的取出单块光伏组件;而当维护或更换完成,将横向 连接片21下方的卡条22重新插入光伏组件边框2所设的卡槽23内即可,因此 维护和更换非常方便。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纵向连接结构的另一个优选 方式。由图可见,纵向连接结构10间隔设置成具有较小宽度的长条11',由于 维护人员在同一条人行通道10中可以接触到其两边的光伏组件1,因而间隔设置 具有较小宽度的长条ll'可以显著的节省材料而不会影响对于光伏组件l的维护 和/或更换。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光伏组件1的散热,本发明将光伏组件1的纵向的两 侧边框2设有凹口。这样,当光伏组件l在组装一体化后,光伏组件l的下方在 纵向上即形成了相对较为宽敞的散热通风道40,从而有利于光伏组件1的散热, 进而延长光伏组件1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光伏组件连接结构的设计可以大大方便对 于单块光伏组件的维护和更换;而且,散热通风道的设置也可以显著延长光伏组
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包括固定于屋面板上的一体化光伏组件,所述一体化光伏组件包括矩阵设置的多个光伏组件,以及将多个光伏组件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纵向连接结构以及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结构设置成具有适当的宽度可供人行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 结构包括扁长条形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方设有一对卡条,而光伏组件的边 框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卡条的卡槽,且所述卡条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槽的深度相匹 配,所述连接片的两个卡条分别插入相邻的两块光伏组件边框的卡槽中而将两块 光伏组件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下方所设的卡条设置成防止其从光伏组件向上脱出的形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条的形状为卡条的下部的宽度大于上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条的截面形状为倒T型或梯形。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条的形状为一侧或两侧设为锯齿形。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 长条形连接片的卡条在插入光伏组件边框的卡槽后,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伏组件的卡槽的两侧还各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卡槽平行的细沟槽。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 沟槽的数量为2个。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 件包括具有适当宽度、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长条的两侧各向下延伸一弯折板, 该弯折板的水平段上设有用于与屋面板固定的连接结构,且长条的两侧还各向上 延伸一连接板;而光伏组件的边框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凹槽,该连接凹槽与纵向连 接件的连接板插卡连接而将光伏组件纵向相互连接。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人 行通道的长条上的弯折板的水平段上所设的连接结构为圆孔。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人 行通道的长条间隔设置成具有较小的宽度。
13、 如权利要求1一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组件纵向的两侧边框上设有凹口,以在组装一体化后,光伏组件的下方 在纵向上即形成散热通风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包括固定于屋面板上的一体化光伏组件,所述一体化光伏组件包括矩阵设置的多个光伏组件,以及将多个光伏组件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纵向连接结构以及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结构设置成具有适当的宽度可供人行走。本发明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其光伏组件连接结构的设计可以大大方便对于单块光伏组件的维护和更换;而且,散热通风道的设置也可以显著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4D13/18GK101392583SQ200810202039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文敏 申请人: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陈文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