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13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注墙 体用支模立柱。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建筑墙体就地成型施工以及其它类似建 筑施工中,往往需要采用模板进行搭建形成由两侧模板构成的墙体浇 注型腔,然后进行浇注固化以形成就地成型墙体。然而,由于需成型 的墙体的尺寸较大,加之无固定支撑物,模板的定位和固定是十分麻 烦的难题,采用现有的捆绑等方法进行固定,费时费力,不但辛苦且 成本高,效率低,因而应用推广都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墙体浇注时固 定模板所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费时费力、成本高、操作麻烦等设计 不合理带来的技术难题,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工 省时,成本低,效率高的浇注墙体用模板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为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 柱,由上部的撑杆和底部的千斤顶构成,撑杆的底端与千斤顶上端配 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撑杆上设定有螺旋紧固器或与模板通孔配合的 通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插杆,插杆与撑杆承插或螺 纹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千斤顶为螺旋式千斤顶、液压式千斤顶、杠杆 式千斤顶、斜面式千斤顶或电动式千斤顶。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縮调节杆、带圆槽的底座和 旋转装置构成,其中,撑杆的底端与伸縮调节杆的上端通过螺纹配合, 伸縮调节杆的底端设置有与底座上的圆槽相配合的活动圆球,旋转装 置设置在伸縮调节杆上。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縮调节杆、轴承、轴承座和 旋转装置构成,其中,撑杆的底端与伸縮调节杆的上端通过螺纹配合, 伸縮调节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连接,旋转装置设置在伸縮调节 杆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和 底部的液压式千斤顶构成,撑杆的底端与液压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和 底部的杠杆式千斤顶构成,撑杆的底端与杠杆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和 底部的斜面式千斤顶构成,撑杆的底端与斜面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和 底部的电动式千斤顶构成,撑杆的底端与电动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 方案,以螺旋式千斤顶支模立柱为例,使用时,将底座间隔一定距离 放在需要浇注的墙体的定位线上,将伸縮调节杆端圆球与底座上的圆 槽嵌合,调节伸縮调节杆螺纹,使撑杆的顶部牢牢地顶在上横梁上, 当撑杆的高度不够时,可在其顶部增添插杆,多根支模立柱排列固定 即形成了模板固定用的支撑栏杆,较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而现 有技术采用钢管为支模立柱,需要工人扶持直至支模立柱与背楞通过 捆绑或扣件固定在一起后才能放手,整个支模过程不仅操作十分麻烦 和困难,需要很多工人,耗时耗力,同样面积的墙体,原来需七、八 个工人操作五、六个小时,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时只需三个 工人操作一、两个小时,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 工省时、成本低、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类似常用的汽车用千斤 顶,但本实用新型打破常规巧妙地将千斤顶的原理应用于建筑模板的 固定,并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如底座的设置 使定位更方便、准确,插杆的增设使固定高度可以调节。

-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模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支模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撑杆;2.插杆;3.伸縮调节杆;4.底座;5.旋转装置;6.圆球;7.轴承;8.轴承座;9.支模立柱;10.模板;11.墙体厚度 定尺件;12.背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 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如图一所示,为带有千斤顶装置的 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1和底部的千斤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千 斤顶上端配合连接,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插杆2,插杆2与撑杆1承 插或螺纹配合。千斤顶为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縮调节杆3、带圆槽的 底座4和旋转装置5构成,其中,撑杆1的底端与伸縮调节杆3的上 端通过螺纹配合,伸縮调节杆3的底端设置有与底座4上的圆槽相配 合的活动圆球6,旋转装置5为设置在伸縮调节杆3上的孔,通过插 入孔中的铁杆使伸縮调节杆3旋转。
使用时,如图三所示,将底座4间隔一定距离放在需要浇注的墙 体的定位线上,将伸縮调节杆3底端圆球6与底座4的圆槽嵌合,用 铁杆插入伸縮调节杆3上的孔使伸縮调节杆3旋转,调节撑杆1的高 度,使撑杆l牢牢地顶在建筑物天花板或横梁与楼地面之间,当撑杆 1的高度不够时,可在其顶部增添插杆2,撑杆1与插杆2可以是方钢 或园钢管;多根支模立柱9排列固定即形成了固定模板10的支撑栏杆, 较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多根支模立柱9固定好后,将一面模板 10固定在支模立柱9 一侧,墙体厚度定尺件11固定在模板10的通孔 上,根据施工图纸预埋线管、线盒,再将另一面模板IO靠紧墙体厚度 定尺件11,用带螺旋式千斤顶的支模立柱9固定另一面模板10后, 用紧固件将背楞12固定在带螺旋式千斤顶的支模立柱9上,然后交付 使用。
实施例二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如图一所示,除螺旋式千斤顶外, 其余同实施例一。
本例所用的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縮调节杆3、轴承7、轴承座8和旋 转装置5构成,其中,撑杆1的底端与伸縮调节杆3的上端通过螺纹 配合,伸縮调节杆3的底端通过轴承7与轴承座8连接,旋转装置5为设置在伸縮调节杆3上的孔,通过插入孔中的铁杆使伸縮调节杆3 旋转。
实施例三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顶外,其余同实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顶为现有的液压式千斤顶。 实施例四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顶外,其余同实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顶为现有的杠杆式千斤顶。 实施例五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顶外,其余同实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顶为现有的斜面式千斤顶。 实施例六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除千斤顶外,其余同实施例一。本 例所用的千斤顶为现有的电动式千斤顶。 实施例七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除撑杆1夕卜,其余同实施例二。 本例所用的撑杆1上设定有螺旋紧固器。
使用时,转动螺旋紧固器产生力,将两面模板IO紧紧地固定在墙 体厚度定尺件ll上,从而可以省去背楞12。 实施例八
本例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除撑杆1外,其余同实施例七。 本例所用的撑杆1上设定有与模板10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 使用时,用穿墙螺栓通过模板IO上的通孔、墙体厚度定尺件ll 和撑杆1上设定的通孔,将两面模板10固定牢固,从而可以省去背楞
权利要求1. 一种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为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1)和底部的千斤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撑杆(1)上设定有螺旋紧固器或与模板(10)的通孔相配合的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插杆(2),插杆(2)与撑杆(1)承插或 螺纹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千斤顶为螺旋式千斤顶、液压式千斤顶、杠杆式千斤顶、斜面式千斤 顶或电动式千斤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縮调节杆(3)、带圆槽的底座(4)和旋转装置(5) 构成,其中,撑杆(1)的底端与伸縮调节杆(3)的上端通过螺纹配 合,伸縮调节杆(3)的底端设置有与底座(4)上的圆槽相配合的活 动圆球(6),旋转装置(5)设置在伸縮调节杆(3)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螺旋式千斤顶由伸縮调节杆(3)、轴承(7)、轴承座(8)和旋转装置(5)构成,其中,撑杆(1)的底端与伸縮调节杆G)的上端通过螺 纹配合,伸縮调节杆(3)的底端通过轴承(7)与轴承座(8)连接, 旋转装置(5)设置在伸縮调节杆(3)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l)和底部的液压式千斤 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液压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l)和底部的杠杆式千斤 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杠杆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1)和底部的斜面式千斤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斜面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1)和底部的电动式千 斤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电动式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中一种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其特征在于浇注墙体用支模立柱为带有千斤顶装置的支模立柱,由上部的撑杆(1)和底部的千斤顶构成,撑杆(1)的底端与千斤顶上端配合连接。撑杆(1)上还设定有螺旋紧固器或与模板通孔配合的通孔;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插杆(2),插杆(2)与撑杆(1)承插或螺纹配合;千斤顶为螺旋式千斤顶、液压式千斤顶、杠杆式千斤顶、斜面式千斤顶或电动式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工省时,成本低,效率高的浇注墙体用模板立柱。
文档编号E04G17/14GK201245981SQ20082006474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8日
发明者杨小平 申请人:杨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