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的连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17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的连接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的连接元件。本发明尤其便利地应用于木建筑构造的木板连接。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其它材料的板的连接,该材料例如为多层材料,混凝土或其 它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板的连接元件包括一种板,该板用金属所制,且弯曲成“L”或“T”形状结构。该连接元件包括用于连接至第一板的部分,和固定至第二板的部分。该“T”形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部分,该部分可以被插入至板的缺口中,该缺口是 在板的制作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这种方式,板的连接使得连接元件至少被部分隐藏。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还包括具有平坦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的连接元件,该 两个第二部分也均为平坦,相互平行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一旦固定至第一板处后, 第二板被插入在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部分所形成的空间中。采用适当的固定元件,以使第 二板和连接元件之间的连接稳定。这些种类的连接元件用于板块的角连接。也就是说,这些元件用于将两块板以直 角连接。特别地,所述连接用于将形成建筑物的地面和/或天花的板连接至至少部分形成 建筑物的支撑墙或者隔墙的板上。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元件缺点是结构特性差,尤其在刚性方面。该缺点在建造建筑物组装板块的过程中尤其明显。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元件,需要有顺序地将形成墙面的板安装在形成地面和/ 或天花的板上。也就是说,要将板直接地安装在相邻的板上,因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元件不可以 支撑相隔开的板,即使是暂时的支撑。此外,这样导致操作人员使用大块的板以减少板的数量以及方便安装。然而,这样做,会出现关于板块的处理问题,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问题,这是因为 例如大型板的“帆效应”。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板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可以免除上 述缺点。特别地,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著改善结构特征的板的连接元件。此外,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板的连接元件,其在建造建筑物时,板的安装具有轻 松,快速和安全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板的连接元件来实现,该连接元件的特点包含在以下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中。


以下将以非限定的方式、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板连接元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板连接元件在使用结构中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板连接元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为图3中板连接元件的正视图;图5为图3中连接元件,根据图4中V-V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附图中,数字1代表整个板的连接元件。本说明书中涉及木板,然而,本发明同样可以有利地应用于其它材料所制成的板。连接元件1包括至少一块板2,优选为平坦的,该板2可以固定在第一木板3处,以 及包括连接主体4,该连接主体4与板2连接且可以插入至第二木板5内。特别地,该连接主体4可以插入至与其形状相匹配的空腔6内,该空腔6设置在第 二板5处(图2)。这种特征有利于板的中心组装。也就是说,在第二块5中的空腔6的位置决定了 相对于第一板3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连接主体4主要沿着垂直于板2所在平面的伸展方向延伸。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连接元件1包括两个平坦的共面板2,每个共面板都与 连接主体4相连。每个板2具有至少一个孔7,用于容纳将板2固定在第一板3处的锚定件8。具体地说,板2具有多个孔7,该孔7为大致对齐且等距,实际上,每个孔都容纳相 应的锚定件8。锚定件8可以为,例如,钉子,自攻丝螺钉或其它元件。连接主体4有利地具有一个大致为“V”形的截面,且具有一个可以完全插入空腔 6的顶部边缘9。连接主体4包括两块另外的板10,板10优选为平坦的,并相互以一定角度设置,且 向着顶部边缘9聚集。每块另外的板10都与各自的板2相连接。连接主体4的另外的板10具有第一末端10a,该第一末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顶部边 缘9,且完全插入空腔6内,还具有第二末端10b,该第二末端与第一末端相对,与板2相连。在该实施例中,另外的板10的第一末端IOa相互成为一体。在连接主体4中,至少具有一个通孔11,用于容纳把连接主体固定在第二板5处的 元件12。具体地,该连接主体5具有多个通孔11,用于容纳各自的固定元件12根据图1和图2所展示的,板2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板2从另外的板10的第二末 端IOb处以相互远离的方式延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未图示),板2通过朝着彼此方向延 伸的方式设置,这样它们便位于连接主体4的另外的板10之下。
具体来说,通孔11设置为穿过另外的板10,接近于第一末端IOa处。也就是说,通 孔11设置为接近于连接主体4的顶部末端9。实际上,尤其在附图2中,当连接主体4插入第二板5内时,设置在连接主体4内 的通孔11通过以下方式设置该通孔11与各自的设置在第二板5内的孔13相对齐,并且 穿过空腔6。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固定元件12包括连接至套管15的螺钉14,该套管和螺钉都 插入通孔11内。在附图3,4和5的实施例中,连接元件1包括用于连接至第一板3的单个板2。板2与连接主体4相连,且处于与顶部边缘9相对的位置。更具体来说,板2与连接主体4的另外的板10的第二末端IOb相连。也就是说, 板2位于另外的板10下方。在该实施例中,另外的板10的第一末端IOa相互接近以形成顶部边缘9。然而,值 得注意的是该第一末端IOa是分开的,且并非相互固定的。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板2具有用于分别容纳锚定件8的孔7,该锚定件8用于将板 2固定至第一板3处。为了便于进入板2,以及便于锚定件8的应用,连接元件4的每个另外的板10分别 具有各自的设置在顶部边缘9的“V”形缺口 16。该设置在另外的板10的第一末端IOa处的缺口 16,彼此相对以形成开口 17,容许 通入板2处。此外,为了便于通入板2处,连接主体4的每个另外的板10具有各自的切口 18,该 切口位于另外的板10的一个侧面边缘IOc处。具体来说,切口 18沿着另外的板10的侧面边缘IOc相对设置。通过这种方式,从 连接元件ι侧的用于通向板2的工作区域有利地增加,使其更容易安装锚定件8在附图5中,板2具有四个成对的孔7。也就是说,孔7相对于板2的纵轴“A”成 交替偏移的设置(图5)。这种特征在将连接元件1固定在第一板3时更容易进入孔7。连接元件1可以方便地通过弯曲一片金属材料的薄片而制成。该薄片优选地采用 钢制成。本发明实现了上述目的且带来重要的优点。值得注意的是连接主体的特有外形使连接元件具有更好的结构特性。连接主体的“V”形截面显著地提高了结构刚性。这样使板块的安装更简便,快速和安全。当连接主体位于第二板的空腔内时,由于连接元件的刚性,第二板可以至少暂时 地保持其位置,而不需要立即固定成一个更稳定的方式。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小型板块同样可以安装,这样使安装更简便和安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优点在于连接元件可以应用在抗震建筑的区域中。该连接元件体现了其在刚性和弹性之间最大程度的平衡。连接主体的形状容许了连接元件的较小弹性变形。上述特点应用在建筑物上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特性。使用具有抗强震的连接元件 进行连接的两块板可以经受相对震动,这样能较好保存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
权利要求
一种板的连接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板(2),该板与第一板(3)固定;连接主体(4),其与所述板(2)连接,且可以插入第二板(5)的空腔(6)内,以将所述第二板连接至所述第一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4)具有大致“V”形的截面以及具有顶部边缘(9),该顶部边缘(9)可以完全插入所述空腔(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4)包括两个另外的 板(10),该另外的板(10)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板(2)连接,并朝着顶部边缘(9)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板(10)具有各自的第一 末端(10a),该第一末端相互连接以形成顶部边缘(9),所述另外的板(10)还具有各自的 第二末端(IOb),该第二末端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且该第二末端的至少其中之一与所述板 ⑵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4)具有至少一 个通孔(11),用于容纳将所述连接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板(5)上的元件(12)。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设置在所述另外 的板(10)上,靠近所述第一末端(10a)。
6.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2)具有至少一个 孔(7),用于容纳将所述板(2)固定在所述第一板(3)上的锚定件(8)。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包括可 以与所述第一板(3)连接的两个板(2),每个板(2)与所述连接主体(4)连接,且与所述另 外的板(10)的各自第二末端(IOb)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板(10)的所述第一末端 (IOa)为相连接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2)通过以下方式设置 所述板(2)从所述另外的板(10)的各自第二末端(IOb)处相互远离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2)通过以下方式设置 所述板(2)从所述另外的板(10)的各自第二末端(IOb)处朝向彼此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2)与所述 另外的板(10)的第二末端(IOb)相连接,且与所述顶部边缘(9)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板(10)的所述第一末 端(IOa)彼此相互接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另外的板(10)具有各 自的“V”形缺口(16),该缺口设置于顶部末端(9)以容许通入至所述板(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6)设置为彼此相对。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另外的板 (10)具有各自的切口(18),该切口至少位于每个另外的板(10)的一个侧向边缘(IOc)处, 以容许通向所述板(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8)沿着每个另外的板 (10)的相对侧向边缘(IOc)设置。2
17.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通过弯曲 一片薄片而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用钢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板的连接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至第一板(3)的板(2),以及连接主体(4),所述连接主体(4)与板(2)相连,且可以插入第二板(5)的空腔(6)内以将第二板连接至第一板(3),该连接主体(4)具有大致“V”形的截面以及可以完全插入至空腔(6)的顶部边缘(9)。
文档编号E04B1/26GK101981265SQ200880128409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3日
发明者丹尼尔·马尔廷蒂, 保罗·加莱蒂, 阿里欧·切科蒂 申请人:特伦蒂诺发展有限公司;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