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28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特别是一种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
技术背景 在建筑施工中,楼板上施工预留洞口的后浇封堵是影响主体结构施工能否及时进行地面施工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泵管预留洞,测量观测孔等数量庞大,施工不便。当前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立杆从底层进行模板的顶托支撑方式,存在的缺陷是①由于后浇洞口面积不大,立杆支撑基本没有水平拉杆,因此立杆容易失稳变形,质量不好控制;②浇注完毕后,工人在工作面上作业时容易碰撞,造成破坏,不利于成品保护;③支撑立杆的调节、加固等工序的完成,比较费时,工作效率低;④支撑立杆产生租赁费用,不利于成本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后浇洞口模板支撑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快捷、方便、高效进行洞口封堵,保证楼板施工质量、确保工期的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包括传力杆件、竹胶模板,所述传力杆件以洞口周边楼板为支座横担于后浇洞口上部;所述竹胶模板面积稍大于洞口面积,其以覆盖洞口方式置于洞口下部并通过吊挂钢丝与所述传力杆件拉紧连接,所述吊挂钢丝下端穿过竹胶模板上的通孔并通过插入其端头环扣内的销钉与竹胶模板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工省时。经验证,采用传统立杆支撑模板结构,一次支设大概需要120-180分钟,而本实用新型一次支设仅需20-30分钟,提高效率6-8倍。本实用新型整个模板体系均在楼板的上下两个面上,所以便于成品保护,所有构件均可采用现场废旧材料,既有效控制了成本,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力杆件1,吊挂钢丝2,竹胶模板3,销钉4,后浇洞口 5,楼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给出的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其传力杆件1可选用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旧木方或钢筋,以后浇洞口 5周边楼板6为支座横担于后浇洞口 5上部;其竹胶模板3同样选用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旧竹胶板,面积稍大于后浇洞口 5面积,其覆盖在后浇洞口 5下部,通过吊挂钢丝2与传力杆件1拉紧连接,吊挂钢丝2下端穿过竹胶模板3上的通孔并通过插入其端头环扣内的销钉4与竹胶模板3卡接,销钉4可选用水泥钉。实际操作时,可通过旋转传力杆件1而拉紧吊挂钢丝2,对吊着的竹胶模板3进行调节和加固,之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注。模板拆除时,只需将吊挂钢丝2剪断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包括传力杆件、竹胶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件以洞口周边楼板为支座横担于后浇洞口上部;所述竹胶模板面积稍大于洞口面积,其以覆盖洞口方式置于洞口下部并通过吊挂钢丝与所述传力杆件拉紧连接,所述吊挂钢丝下端穿过竹胶模板上的通孔并通过插入其端头环扣内的销钉与竹胶模板卡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特别是一种楼板后浇洞口模板支撑结构。包括传力杆件、竹胶模板,所述传力杆件以洞口周边楼板为支座横担于后浇洞口上部;所述竹胶模板面积稍大于洞口面积,其以覆盖洞口方式置于洞口下部并通过吊挂钢丝与所述传力杆件拉紧连接,所述吊挂钢丝下端穿过竹胶模板上的通孔并通过插入其端头环扣内的销钉与竹胶模板卡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与传统立杆支撑模板结构相比,可提高效率6-8倍。本实用新型整个模板体系均在楼板的上下两个面上,所以便于成品保护,所有构件均可采用现场废旧材料,既有效控制了成本,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
文档编号E04G13/00GK201474296SQ20092017349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孟鲁生, 王佳兴, 童建民 申请人: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天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