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72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住宅楼通风管道,尤其涉及一种住宅楼集中排油烟管道。
背景技术
目前的住宅、厨房、卫生间根据国家标准一般都设有公共烟道,分户安装的抽排油烟机能迅速地将产生的油烟气体排入公共烟道中,由于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油雾和烟 尘,这些油雾和烟尘一部分附着于烟道的侧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烟道内会堆积越来越 多的油污,虽然这些公共烟道,多是由玻纤网格布和水泥沙浆预制而成,烟道本身不会燃 烧,但在使用几年后,管道内因大量积留废油污,一旦一家发生火灾或烟道内温度过高发生 自燃,都会通过公共烟道迅速蔓延至各家各户,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烟道长期使 用,会有大量的油污随管壁流到底楼楼层烟道底部沉积起来,原有的烟道都没有设计相应 的清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如国 家知识产权局2008年8月20日公告的由李安设计的专利号为200720027038. 3、名称为“集 约化排油烟设施”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产品的烟气导流罩通过直排烟道与公共引风管道连 接,公共引风管道上端固定连接风力引风机,下端活动连接废油集油筒,烟气导流罩下边固 定连接废油引管,废油引管与公共引风管道连接,直排烟道为户内高户外低的斜坡烟道,直 排烟道内固定安装排气扇,直排烟道外端连接防倒风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排烟迅速。其 缺点是主烟道下端活动连接废油集油筒的结构只适用于烟气道在室外的情况,而目前多 数烟气道均设置于墙体中,因此限制了该结构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容易清理,可与各种形状的 烟气道配套使用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主烟道,主烟道由彼 此密封并连接的每一楼层安装的单节烟道组成,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端连接有废油集油 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始层单节烟道的下端与废油集油筒之间设有集油排泄器。本发明所述的集油排泄器上平面的外部形状与起始层单节烟道下端的外部形状 相适应。这样集油排放器可以与各种形状的烟气道相配套。本发明所述的集油排泄器的上部设有凹坑,集油排泄器的下底面设有接头,凹坑 的底部设有引出管,该引出管与接头相连通;适用于设有地下室的住宅楼,在接头上连接接 油管,接油管的下端穿过起始层与地下室之间的楼板与地下室的废油集油筒相对应。本发明所述的集油排泄器的上部设有凹坑,集油排泄器的侧面设有接头,凹坑的 底部设有引出管,该引出管与接头相连通;适用于没有地下室的住宅楼,在接头上连接接油 管,接油管通向室外与废油集油筒相对应。为了方便加工制作,本发明所述的集油排泄器的上部设置的凹坑,其纵截面可以为梯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形中的一种。由于采取上述结构,安装在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端设有集油排泄器,使得每层 附着于烟道侧壁上的油污沿烟道侧壁往下流淌至集油排泄器中,集中收集起来排入废油集 油筒中,便于及时清理。该集油排泄器上平面的外部形状与起始层单节烟道下端的外部形 状相适应,可以与各种形状的烟气道配套使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结构更为合 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容易清理,集中收集废油效果好,节省能源,变废为宝,能更有 效地防范火灾事故,防霉变异味,同时还增强了主烟道的管道体的承载能力。


图1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实施例1及集油排泄器实施例1 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实施例2及集油排泄器实施例2 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集油排泄器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集油排泄器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集油排泄器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集油排泄器实施例6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集油排泄器实施例7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的集油排泄器实施例8的示意图。图中1_主烟道,2-进气口,3-检查口,4-凹坑,5-集油排泄器,6-引出管,7-接 头,8-接油管,9-废油集油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 的具体结构实施例1,参见图1,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主烟道由 彼此连接并密封的每一楼层安装一根的单节烟道组成,单节烟道的长度为2800mm与楼层 高度相等,横截面积为300mmX 300mm,在单节烟道的侧壁上开有直径为160mm的进油烟气 的进气口 2,安装在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端设有集油排泄器5,集油排泄器5上平面的外 部形状与起始层单节烟道下端的外部形状相适应,集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上口大、下口 小的锥状凹坑4,集油排泄器5的下底面设有内丝管接头7,锥状凹坑4的底部设有引出管 6,该引出管6与内丝管接头7相连通,内丝管接头7上连接接油管8,接油管8的下端穿过 起始层与地下室之间的楼板与设置于地下室的废油集油筒9相对应,安装在起始层的单节 烟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横截面积为200mmX200mm检查口 3。本结构适用于设有地下室的住 宅楼。实施例2,参见图2,图中展示了另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主烟道 由彼此连接并密封的每一楼层安装一根的单节烟道组成,单节烟道的长度为2800mm与楼 层高度相等,横截面积为300mmX 300mm,在单节烟道的侧壁上开有直径为160mm的进油烟 气的进气口 2,安装在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端设有集油排泄器5,集油排泄器5上平面的外部形状与起始层单节烟道下端的外部形状相适应,集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上口大、下 口小的锥状凹坑4,集油排泄器5的侧面设有内丝管接头7,锥状凹坑4的底部设有引出管 6,该引出管6与内丝管接头7相连通,内丝管接头7上连接接油管8,接油管8通向室外与 废油集油筒相对应。安装在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横截面积为200mmX 200mm 检查口 3。本结构适用于没有地下室的住宅楼。实施例3,参见图1、图3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集 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纵截面为矩形的凹坑4,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4,参见图1、图4,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集 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坑4,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5,参见图1、图5,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集 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纵截面为半椭圆形的凹坑4,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6,参见图2、图6,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集 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纵截面为矩形的凹坑4,其余结构同实施例2。实施例7,参见图2、图7,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集 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纵截面为半圆形的凹坑4,其余结构同实施例2。实施例8,参见图2、图8,图中展示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集 油排泄器5的上部设有纵截面为半椭圆形的凹坑4,其余结构同实施例2。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发明之用,并非是对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 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主烟道,主烟道由彼此密封并连接的每一楼层安装的单节烟道组成,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端连接有废油集油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始层单节烟道的下端与废油集油筒之间设有集油排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排 泄器上平面的外部形状与起始层单节烟道下端的外部形状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 油排泄器的上部设有凹坑,集油排泄器的下底面设有接头,凹坑的底部设有引出管,该引出 管与接头相连通;接头上连接接油管,接油管的下端穿过起始层与地下室之间的楼板与地 下室的废油集油筒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 油排泄器的上部设有凹坑,集油排泄器的侧面设有接头,凹坑的底部设有引出管,该引出管 与接头相连通;接头上连接接油管,接油管通向室外与废油集油筒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排 泄器的上部设置的凹坑,其纵截面为梯形、矩形、半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排 泄器的上部设置的凹坑,其纵截面为梯形、矩形、半圆形、半椭圆形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住宅楼烟气道废油、废水排泄系统。其主烟道由彼此连接并密封的每一楼层安装一根的单节烟道组成,安装在起始层的单节烟道的下端设有集油排放器,使得每层附着于烟道的侧壁上的油污沿烟道侧壁往下流淌至集油排放器中,集中收集起来排入废油集油筒中,便于及时清理。该集油排放器上平面的外部形状与起始层单节烟道下端的外部形状相适应,可以与各种形状的烟气道配套使用。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为合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容易清理,集中收集废油效果好,节省能源,变废为宝,能更有效地防范火灾事故,防霉变异味,同时还增强了主烟道的管道体的承载能力。
文档编号E04F17/02GK101871257SQ20101020874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李兴江 申请人:李兴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