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77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主要适用于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特别 是沿海沿江地区的高层建筑。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研究成功,抗风抗震结构体系得到了 迅猛的发展,新的设计理论取得成果,电子计算机在设计中得到应用,国内外高层建筑得到 了迅速发展,如美国、日本、香港、中国等。由此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 现了多种结构体系,抗风抗震设计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对于非地震地区的建筑结构主要 承受垂直荷载和风荷载。当建筑物较高时,风荷载往往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因此结构 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创造出有利于抗御风荷载的建筑物外形和结构体系,发展抗风设计理 论。对抗风比较有利的建筑物外形为圆形和椭圆形,与矩形建筑相比,可减少风压 20% 40% ;三角形、锥形、外柱曲线形的建筑可显著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及强度,减少侧向 变形。然而,高层建筑通常是一个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其外形通常需要考虑到城市本身的文 化底蕴、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因素,不可能所有的高层建筑都建成同样的圆形或椭圆形等抗 风效果比较好的形状,因此如何增强高层建筑抗御风荷载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和工艺简 单、施工方便快捷、外形简洁美观的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以达到减少受风面积、降低风荷 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条 形肋体,其两端对称布置两个锚筋孔,所述肋体的迎风面上沿中心线开设有矩形槽。所述肋体的迎风面与两个侧面之间通过倒角连接,该倒角与迎风面之间的夹角为 100-135 度。所述锚筋孔的轴线与矩形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锚筋孔的直径为6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对抗风比较有利的建筑物外形特点要 求,在条形肋体的迎风面上沿中心线开设有矩形槽,并且在迎风面与两个侧面之间设置倒 角,使其横截面呈齿状,不仅增强了建筑立面的韵律感、提高了美感,而且减少了受风面积、 降低了风荷载;高层建筑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抗风肋结构的安装,简化了建筑外立面,优化了 工艺流程,加快了施工进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抗风肋结构包括条形肋体1,其两端对称布置两个直径 为60mm的锚筋孔2,所述肋体1的迎风面1_1上沿中心线开设有矩形槽4,该矩形槽4的中 心线与两个锚筋孔2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肋体1的迎风面1-1与两个 侧面1-2之间通过倒角1-3连接,该倒角与迎风面1-1之间的夹角为100-135度(本例中 该夹角为105度),整个抗风肋结构的横截面呈齿状,使得建筑立面韵律感强、外形美观简 洁、抗风效果明显。本实施例在实际工程中的安装步骤如下a、施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一直到顶部,并在墙体5内预留直径为36mm的锚筋;b、预制本实施例所述的抗风肋结构,在条形肋体1两端预留两个直径为60mm的锚 筋孔2,锚筋孔2的相互位置关系应当与墙体5上预留的锚筋相对应,同时在肋体1的迎风 面1-1上沿中心线预留矩形槽4,然后对迎风面1-1与两个侧面1-2的连接处进行倒角,形 成图2所示类似齿形的结构;C、将高层建筑外立面打磨平整后准备安装抗风肋结构;d、安装抗风肋结构,将墙体5上预留的锚筋穿过抗风肋上预留的锚筋孔2,并使得 抗风肋的迎风面1-1朝向外侧,同时孔内缝隙采用环氧砂浆充填固定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条形肋体(1),其两端对称布置两个锚筋孔(2),所述肋体(1)的迎风面(1 1)上沿中心线开设有矩形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体(1)的迎风面 (1-1)与两个侧面(1-2)之间通过倒角(1-3)连接,该倒角与迎风面(1-1)之间的夹角为 100-135 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孔(2)的 轴线与矩形槽(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孔(2)的 直径为6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和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快捷、外形简洁美观的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以达到减少受风面积、降低风荷载的目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高层建筑抗风肋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条形肋体,其两端对称布置两个锚筋孔,所述肋体的迎风面上沿中心线开设有矩形槽。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区的高层建筑。
文档编号E04B1/92GK201762838SQ201020239079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扈晓雯, 汤旸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