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96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建筑物及构造物等的外壁或内壁、或者地板等中所使用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装饰性,而对建筑物等的外壁或内壁、以及地板和柱材等使用大理石或御影石这类石材作为装饰面板。但是,因为仅含石材的装饰面板较重,所以为了改善施工时的搬运性或减轻对作为支持体的建筑物的负荷,轻量化受到期望。
因此,作为实现轻量化的装饰面板,提出了从石材切出薄板而制成板状石材,并在其背面粘合上蜂窝结构的铝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3(e))。并且,还有将基板粘合于板状石材的两面然后将石材切成薄片而分成两块的方法。此外,示于专利文献2、3中的公知技术基于本发明申请人的申请,在下文中将对这些技术进行描述。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6-294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74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74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上述,板状石材上粘合有蜂窝结构的铝基板的装饰面板,与由石材单体构成的装饰面板相比实现了轻量化,但因为铝基板的价格高所以使用铝基板的装饰面板的价格也变闻。此外,因为基板呈蜂窝结构,所以雨水等有时会通过蜂窝的空间而侵入,另外,由于装饰面板的外面与内面存在着温度差,因此在蜂窝的空间内有时会发生结露。而且,对于如大理石等不耐水的石材,存在着长期暴露于水中则会形成污点等的问题,如上述那样由于雨水浸入或结露而在板状石材的背面附着水分时,则板状石材会吸收该水分而有可能在表面侧浮现出污迹或者形成污点。另外,在各种石材中,吸水率高的石材则显著地表现出上述污点或冻裂等的问题。另外,通过将在板状石材表面浮现出的水分擦去,可以防止产生污点。然而,实际情况是,无法将附着于板状石材背面的水分去除,因而不能完全防止如上述的污点的产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价廉而且可以抑制污点产生从而长期保持美观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述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是将发泡水泥面板接合于板状石材背侧整面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要点在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由层叠结构体所构成,所述层叠结构体是由发泡水泥构成的多孔面板主体与被覆于其表面的表面补强层的层叠结构体;上述面板主体的上述发泡水泥中以分散状态含有补强纤维,上述表面补强层具有埋设了纤维集合体的合成树脂层,且设置于至少上述板状石材与上述面板主体之间。在使用玻璃纤维作为上述纤维集合体的上述表面补强层中,因为合成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亲和性变得不充分,所以可能会形成水的浸入移动通路,但与预计的相反,上述表面补强层发挥了良好的防水性。利用将具有上述表面补强层的发泡水泥面板接合于板状石材背面的带装饰板材料的面板,可以防止水分从发泡水泥面板浸入并附着于板状石材。根据本发明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由于上述面板主体是多孔成形体因而比重小,因此将该发泡水泥面板接合于板状石材上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可以实现轻量化。因为将表面补强层接合于板状石材背侧整面,所以即使水分浸透入面板主体,该·水分也会被表面补强层阻止而不会浸透入板状石材中。即,表面补强层发挥防水层的作用。上述表面补强层在合成树脂中埋设有纤维集合体,因而在表面存在凹凸。在用粘合剂等使发泡水泥面板与板状石材接合时,该凹凸会发挥锚效应,使粘结变得良好,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冲击或振动所造成的板状石材的剥离或脱落的问题。应予说明,在墙体材料等中使用无污垢石材时,对表背两面均施行防水处理,特别是在背面进行防水板的粘合。但是,在如本发明那样将发泡水泥面板接合于板状石材背面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如上述那样,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表面补强层会发挥防水效果,因此不必对板状石材的背面施行防水处理,不必在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背面设置防水板。而且,因为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可以廉价地制造,所以将板状石材接合于该发泡水泥面板上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与石材单体的装饰面板相比,可以更廉价地制造。在上述专利文献2、3中,作为混凝土型箱用面板,提出了以发泡水泥的面板作为主体的混凝土型箱用面板。发泡水泥质量非常轻,但强度却变得不充分。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2、3中,例如采用以下等方法来加以改善利用将堆积有短纤维玻璃垫的无纺织物等的片埋设于合成树脂中的表面补强层,被覆发泡水泥面板的表背两面;或者,根据需要在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设置由发泡性合成树脂构成的侧部补强层。此外,根据需要设置表面保护层,从而实现防水。在本发明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为了补强作为基材的发泡水泥面板,可以将表面补强层设置于面板主体的表背两面。另外,以下有时将面板主体中粘合板状石材一侧的面称为表面,将其对侧的面称为背面。另外,在上述发泡水泥面板中,可以将埋设了纤维集合体的合成树脂成形体设置于上述面板主体周围的侧面、或者厚厚涂布密封剂,由此形成侧部补强材料。上述侧部补强材料可由非发泡的合成树脂构成,但从轻量化的观点来看也可以由发泡性合成树脂构成。然后,优选将纤维浸溃于非发泡合成树脂或者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或者,也可在上述面板主体周围的侧面设置由不浸溃纤维集合体的合成树脂所构成的侧部补强材料。在本发明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优选的是将板状石材接合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并且在接合于该侧面的板状石材与上述面板主体之间存在上述侧部补强材料。本发明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基本构成,是将发泡水泥面板接合于板状石材的背面,换句话说,将板状石材接合于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侧,进而如上所述将板状石材接合于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由此形成外观无污垢的石材,从而使装饰性进一步提高。如果使侧部补强材料设置在侧面用板状石材与面板主体的外周侧面之间,则可防止水分从面板主体浸透入侧面用板状石材中,从而防止侧面用板状石材产生污点。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利用各种粘合剂将上述板状石材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之间加以粘结。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合成橡胶系粘合剂、环氧树脂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合剂、醋酸乙烯树脂系粘合剂、改性有机硅树脂系粘合剂、石膏系粘合剂、α -氰基丙烯酸酯系粘合剂等各种粘合剂。 作为本发明发泡水泥面板中的表面补强层用合成树脂,可使用发泡性合成树脂、非发泡合成树脂中的任一树脂,但更优选发泡性合成树脂。其原因是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另外,在将发泡性合成树脂用于表面补强层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确认发挥了良好的防水性。不损害防水性的原因在于发泡性合成树脂是独立气泡构造。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表面补强层用或侧面补强层用的合成树脂,可以使用硬质聚氨酯或软质聚氨酯等氨基甲酸酯系合成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硬质氯乙烯系树脂、脲系树脂、酚醛系树脂、丙烯酸酯系树脂、醋酸纤维素系树脂、以及其它树脂。另外,作为上述表面补强层用的补强材料,使用作为纤维集合体的织物或无纺织物[预先利用长纤维或短纤维整理成垫状(包含片状、膜状、板状等)],可以将其埋设于上述合成树脂中(以下,称为垫型)。另外,也可以将切割成期望长度的短纤维(所谓“短切原丝”,chopped strand)分散于面板主体中(该分散的短纤维成为本发明中的纤维集合体),也可以将其埋设于上述合成树脂中(以下,称为散布型)。此外,以下将以上述垫型方式使用的织物或无纺织物总称为表面补强布。作为上述纤维集合体,除了以玻璃纤维为代表的无机纤维以外,还可例示天然或合成的有机纤维。其中,也优选玻璃纤维。在上述发泡水泥面板中,用非发泡合成树脂制的膜或片、板等来被覆上述面板主体与表面补强层的层叠结构体的外周侧端部,由此也可以实现一体化。另外,以下将如此附设于层叠结构体外周侧端部的上述膜或片、板等总称为端部保护层。此外,进而将非发泡合成树脂制的膜或片、板等被覆包含上述面板主体和表面补强层的层叠结构体的表背面,由此也可以实现一体化。另外,以下将如此进一步附设于层叠结构体表背面上的上述膜或片、板等总称为表面保护层。作为上述表面保护层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与上述表面补强层的原材料相同的原材料。然后,可在表面补强层的形成之后、或者同时形成表面保护层,同时形成时优选使用相同的原材料。[无横断面(小口無)发泡水泥面板]
接着,对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的发泡水泥面板进行说明。首先,对在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端部不具有补强材料、在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或者表背两面上具有由合成树脂和纤维集合体所构成的表面补强层的发泡水泥面板(以下,称为无横断面型)的构成进行说明。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是用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中埋设了纤维集合体的层)被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表面的水泥面板。具体地,面板主体由如下获得的多孔成形体构成,例如用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将气泡混炼,再将混炼物填充于水泥用成形模具内进行保养(養生)固化,由此获得多孔成形体;该成形体中以分散状态含有上述补强纤维和气泡,比重在O. 5 I. O的范围内。另外,在面板主体的成形时,也可添加白砂等轻量骨料。在上述混炼物中,优选相对于水泥100质量份而配合I 5质量份的补强纤维;作 为上述补强纤维,优选维尼纶(vinylon)。此外,上述补强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在4 35mm的范围内。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方法是在表面补强层为垫型的情况下,将面板主体置于成形模具内,同时在上述成形模具的内表面与面板主体外面之间填充发泡性合成树脂,以埋设表面补强布(织物或无纺织物)。填充后,闭合上述成形模具将其密闭,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由此可以将表面补强层(埋设了表面补强布的合成树脂)一体地被覆于上述面板主体的表面上。另外,表面补强层,也可以是将短纤维分散性地散布的散布型来代替基于表面补强布的垫型。[其它发泡水泥面板]
表面补强层是垫型的其它发泡水泥面板,是在将作为表面保护层的膜、片或板粘合于成形模具内面的状态下,将面板主体置于成形模具内。在上述表面保护层的内面与面板主体外面之间填充发泡性合成树脂,以埋设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填充后,闭合成形模具使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利用埋设了上述表面补强布的发泡性合成树脂,使表面补强层与上述面板主体的表面一体化,同时作为上述表面保护层的膜、片或板介由上述发泡性合成树脂而粘合于面板主体。[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方法]
上述各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上述面板主体的制造方法,可以选择采用以下第一制造方法和第二制造方法中的任一方法。第一制造方法是经由将用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并将气泡混炼,再将混炼物填充入成形模具内进行保养固化的工序,而在I个成形模具内形成I个面板主体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是具有用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并将气泡混炼,再将混炼物填充入成形模具内进行保养固化而制造多孔成形体的工序,具有将上述多孔成形体切片的工序,并将比面板主体大的块状多孔成形体在成形模具中成形,再将其切割成规定的厚度,而获得多个面板主体的方法。应予说明,可以包含用端部保护片被覆上述面板主体的外周侧端部的工序。
[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
接着,对面板主体外周侧面具有侧部补强材料的发泡水泥面板(带横断面型)进行说明。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是在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或者表背面)上设置表面补强层,进而在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具有侧部补强材料的面板。如果在上述面板主体的周围侧面与侧部补强材料之间埋设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侧面补强布,则可以提高面板主体相对于扭转的刚性。作为这样的侧面补强布或上述表面补强层的纤维集合体,为了抑制制作成本的上升并且防止层间剥离,优选使用将单位面积重量(目付)设定为50 1000g/m2的玻璃纤维制无纺织物。在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表背两面设置有表面保护层的情况下,优选用上述端部保护片一体地被覆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端部以使该表面保护层不会从面板外周缘部剥离。
应予说明,面板主体对于带横断面型和无横断面型是共通的。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具体地,优选具有由一体地附设于面板主体外周侧部的发泡性合成树脂所构成的侧部补强材料、埋设于面板主体的外周侧面与其侧部补强材料之间的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侧面补强布、一体地被覆上述面板主体和侧部补强材料的表面的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中埋设了纤维集合体(例如表面补强布)的表面补强层)。[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方法]
表面补强层为垫型的情况
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具有比发泡水泥面板稍大的内部空间的可密闭的成形模具的底部,同时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底面尺寸大致相同的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将发泡水泥面板定位于成形模具的中央,再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和上面。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内平面尺寸大致相同的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置于发泡水泥面板的上面,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合模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固化,由此将侧部补强材料附设于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用表面补强层(埋设了表面补强布的合成树脂)被覆上面。此外,在预先将作为表面保护层的膜、片或板设置于上述成形模具的内面的状态下,也可用侧部补强材料被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同时用该表面保护层(埋设了表面补强布的发泡性合成树脂)以包覆发泡水泥面板和侧部补强材料的方式加以被覆。构成表面补强层的发泡性合成树脂的作用是,使作为表面保护层的膜、片或板接合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此外,也可以预先将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侧面补强布固定于上述面板主体的外周侧面。此外,在上述例中,用发泡性合成树脂形成了侧部补强材料(合成树脂成形体),但只要是可获得面板侧部的耐冲击性和耐水性,则不限于发泡性合成树脂,也可以由密封剂来形成。·
作为上述密封剂,具体可例示有机硅系、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醋酸乙烯酯系、氣乙稀系、氣系等溶液树脂乳液。 此外, 上述密封剂中可以配合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硅、滑石、氧化铝、硅胶等的粒状物。这些粒状物可以配合任意一种,此外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配合。进而,根据需要,也可配合分散剂、流平剂、消泡剂、固化剂、着色颜料、体质颜料、颜料分散剂、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防冻剂、造膜助剂等添加剂。另外,上述密封剂,可以采用喷涂、辊涂、毛刷涂布等各种涂布手段而厚厚涂布成规定厚度。此外,也可以代替密封剂而用具有防水和弱弹性的涂膜来形成。[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制造方法]
表面补强层为垫型的情况
用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将气泡混炼,将混炼物填充入型箱内进行保养固化,而制造块状的多孔成形体,
在合模的成形模具内,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入上述多孔成形体的外周侧面与成形模具内面之间,使其发泡固化,从而使发泡合成树脂一体地附设于上述多孔成形体的外周侧面,
将外周侧面上附设了发泡合成树脂的上述多孔成形体切片成规定厚度,由此制作发泡水泥面板,
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可密闭的成形模具的底部,同时将包含与该成形模具的内平面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配置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定位于成形模具内,再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上面侧,同时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内平面尺寸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埋设入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
在密闭成形模具的状态下,使填充入该成形模具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由此可以用表面补强层(埋设了表面补强布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被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的更其它的制造方法]
表面补强层为垫型且具有侧面补强布的情况
用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将气泡混炼,再将混炼物填充于型箱内进行保养固化,而制造块状的多孔成形体,
将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侧面补强布暂时固定于上述多孔成形体的外周侧面,
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入暂时固定了上述侧面补强布的上述多孔成形体外周侧面与成形模具之间,将浸渗了上述侧面补强布的发泡合成树脂一体地附设于上述多孔成形体的外周侧面,
将附设了上述发泡合成树脂层的上述多孔成形体切片,而制作具有规定厚度的发泡水泥面板,
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内部空间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铺设于成形模具的底部,再填充发泡性合成树脂,
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定位于成形模具内,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内平面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铺设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上面侧,再填充发泡性合成树脂,
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由此可以用表面补强层(埋设了表面补强布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被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一体地附设于上述多孔成形体外周侧面的上述发泡合成树脂成为侧部补强材料。在上述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制造方法以及更其它的制造方法中,在用表面补强层被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和侧部补强材料的工序中,如果预先将作为表面保护层的膜、片或板设置于可密闭的成形模具的内面,则可以在上述成形模具内用表面补强层(埋设了表面补强布的发泡性合成树脂)一体地被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同时使作为上述表面保护层的膜、片或板介由上述表面补强层形成用发泡性合成树脂而接合于发泡水泥面板。此外,在上述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各种制造方法中,也可用端部保护片被 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端部。此外,在上述带横断面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各种制造方法中,作为上述面板主体的制造方法,可以选择上述第一和第二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带装饰石板的面板,通过采用发泡水泥面板可以实现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整体的轻量化,并且可以价廉地提供。此外,具有下述效果,即可以防止在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板状石材表面产生污点,从而长期保持美观。此外,由于板状石材与发泡水泥面板确切地接合,所以具有板状石材难以剥离的优点。


[图I]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构成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构成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无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构成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图4中所示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无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实例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构成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带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构成的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构成;是设置有表面补强层和侧部补强材料、进而设置有表面保护层和端部保护片的面板的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带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构成,是设置有表面补强层、在发泡水泥面板与侧部补强材料之间埋设有侧面补强布的面板的截面图。[图12]是本发明的带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面板主体的制造方法的更其它的实例,是暂时固定了侧面补强布的块状多孔成形体的斜视图。[图13]是图12的更其它的构成,是介由侧面补强布而附设了侧部补强材料的块状多孔成形体的斜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带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另一实例的构成,是设置有表面补强层、在发泡水泥面板与侧部补强材料之间埋设有侧面补强布的面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作为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基材的发泡水泥面板的构成进行说明,接着对使用该发泡水泥面板所制造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进行说明。I.发泡水泥面板的构成
I. I第一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
图4是表示无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一例的截面图。 发泡水泥面板41A具有将发泡水泥成形为面板状的发泡水泥面板2、被覆该发泡水泥面板2的表背两面2a的表面补强层43A。这些表面补强层43A是将表面补强布44埋设于合成树脂49中的,且一体地被覆于发泡水泥面板2表面。表面补强布44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上述发泡水泥面板2是由以分散状态含有补强纤维6和许多气泡(未图示)的多孔成形体7所构成。该多孔成形体7例如是通过以下方法而获得用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将气泡混炼,再将混炼物填充于型箱内进行保养固化。上述水泥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超快硬硅酸盐水泥等各种水泥。这些水泥中,从生产率、强度等方面来看,优选快硬硅酸盐水泥。对于水泥与水的配合比率,相对于水泥100质量份,水优选为20 100质量份、更优选在20 50质量份的范围。如果水过多则存在强度下降的倾向,如果水过少则存在成形时水泥混炼物的流动性下降从而阻碍成形性的倾向。作为上述补强纤维6,可列举聚乙烯醇纤维(维尼纶)、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等。这些纤维中,维尼纶纤维的耐久性高而且与水泥的亲和性优异,因此优选。对于补强纤维6的纤维长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在4 35mm的范围。如果补强纤维6的纤维长度小于4_,则可见补强效果不足的倾向。补强纤维6的纤维长度越长则在补强效果方面越有利,但另一方面,纤维长度越长则分散性越下降,并使补强纤维6在成形体内分布不均匀,有时反而也使面板强度下降。此外,对于补强纤维6的粗度也无特别限制,但通常使用ΙΟμπι ΙΟΟμπι的补强纤维。上述发泡水泥面板2正因为在水泥混炼时均匀分散了维尼纶或玻璃短切纤维等补强纤维6,故可获得如图4所示由补强纤维6的缠结所形成的补强结构。因此,在制造面板时,也不需埋设网状补强材料等补强材料时的定位操作等繁杂的操作,从而可以容易地制造无强度不均的面板。补强纤维6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水泥100质量份,优选为O. 5 5质量份。如果补强纤维6的配合量少,则补强效果变低,面板强度也变低。补强纤维6的配合量越多则对面板补强效果越有利,但如果补强纤维6的配合量过量,则在水泥混炼物中的分散性变差,使得补强纤维6的分布不均匀,从而使面板的强度变得不均匀,反而有可能使面板的强度下降。从这种观点来看,补强纤维6的添加量的更优选范围是相对于水泥100质量份为O. 5 3质量份。对于上述起泡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水泥用、混凝土用起泡剂,例如蛋白质系、表面活性剂系、树脂系等已知的各种起泡剂。进而,也可以与上述起泡剂同时使用铝粉等金属系发泡剂。对于起泡剂的添加量或添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相对于水泥100质量份为O. I 3质量份的范围,可适当进行调整以使所得面板的比重为1.0以下的目标值。 面板的比重优选在O. 5 I. O、更优选在O. 6 O. 9的范围、特别优选与木质合板相同的O. 7 O. 8左右。比重越小则面板变得越轻,对操作性方面来说越有利。但是,比重越小则孔隙度越大,面板的强度下降。另一方面,比重越大则面板越重,操作性下降。在制造发泡水泥时,可适当使用减水剂。作为减水剂,例如可列举萘系减水剂、磺酸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等,但无特别限制。在用上述水泥、水、补强纤维和起泡剂进行预起泡并加入添加剂等的混炼物进行混炼时,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水泥搅拌机或混凝土搅拌机等,但必须不对混炼物中的气泡或补强纤维造成损害并且将全体均匀混炼。如果混炼时气泡受损,则成形后的面板中的气泡大小会变得不均匀,使面板强度产生波动。此外,如果补强纤维受损,则会发生折损从而有可能不能获得期望的补强效果。发泡水泥面板2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如上述的水泥、水、补强纤维和气泡加以混炼,再填充入型箱中而成形为适应使用目的的大小的板状、或者成形为较其大的块,然后进行保养,然后切断成板状。在成形为块时,含有气泡的水泥乳浆由于水泥与水的水合反应而发生固化,而获得以分散状态含有补强纤维和许多气泡的轻量的多孔成形体。发泡水泥面板2的厚度通常为8 30mm左右。以下对发泡水泥面板2的具体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将水和减水剂混合,向其中加入补强纤维进行混炼。另一方面,将空气导入起泡剂中,获得发泡至预定倍率例如10 30倍左右的气泡。将该气泡加入上述混炼物中并加以混炼。另外,也可在混炼的过程中适当测定混炼物的比重,且可进一步追加气泡进行混炼以使混炼物比重接近目标值。将该水泥混炼物填充入金属制的耐压成形模具中,例如成形为600mm(宽度)XlSOOmm(长度)Xllmm(厚度)的板状,再对其进行保养、固化。由此,获得如图4中所示的、由水泥固化而得的多孔成形体7所构成的、利用分散于多孔成形体7中的补强纤维6的缠结而补强的发泡水泥面板2。此外,如图5中所示,也可将大尺寸的多孔成形体7A成形为块状,进行保养固化,然后切成具有期望厚度、大小的板状。另外,保养可以是通常的保养,也可以是蒸气保养,也可以两者的组合。此外,保养不是在型箱内完成,如果在其型箱内进行蒸气保养,若在固化了一定程度的阶段,通常是在数小时后从型箱取出进行进一步保养,则在型箱内的成形周期变短,生产率提高。作为相对于发泡水泥面板2而被覆表面补强层43A的方法,优选将合成树脂49涂布于发泡水泥面板2的表面(表背),再将表面补强布44埋设于该合成树脂49中,介由作为合成树脂49的发泡性合成树脂使该表面补强布44粘合于发泡水泥面板2。另外,图4中将合成树脂49和表面补强布44分为层状进行描述,但实际上是合成树脂浸渗于表面补强布中而成为一层。利用包含这样的表面补强布44和合成树脂49的表面补强层43A,发泡水泥面板41A的强度增加,同时表面粘合性和耐水性提高。另外,优选以被覆面板主体2表背两面的方式来设置表面补强层43A,但也可以仅被覆作为板状石材侧的表面2a。 作为上述表面补强布44,可以采用包含聚乙烯醇纤维(维尼纶)、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的织物或无纺织物。另外,为了使表面补强布44与合成树脂49 一体化,优选采用具有较大的许多贯通孔的网格状织物或无纺织物。特别是,包含单位面积重量为50 1000g/m2、优选200 300g/m2的玻璃纤维的短切原丝垫,因为可以廉价地获得且可大幅提高发泡水泥面板41A的强度刚性,所以优选。表面补强布44可以埋设于合成树脂49中,并不局限于配置在沿合成树脂49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的情况,也可以配置成靠近表面侧(板状石材侧)。利用合成树脂49中埋设有表面补强布44的表面补强层43A,可提高对抗施加于发泡水泥面板41A上的弯曲和扭曲的刚性,同时更确实地保护发泡水泥面板2。此外,通过表面补强布44,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表现出凹凸,通过该锚效应使与板状石材的粘合变得更好。对于构成表面补强层43A的合成树脂49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例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硬质氯乙烯泡沫、脲泡沫、酚醛树脂泡沫、丙烯酸泡沫、醋酸纤维素泡沫、以及其它发泡性合成树脂。此外,也可以采用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硬质聚氨酯树脂、硬质氯乙烯树脂、脲树脂、酚醛树脂、酚脲烷树脂、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树脂、以及其它非发泡的合成树脂。作为对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成形的方法,可适用以往公知的成形方法,例如可适用上述聚氨酯泡沫、脲泡沫、酚醛树脂泡沫等的成形方法。以下,将这三种发泡性树脂的发泡方法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聚氨酯泡沫是利用多元醇、过量的二异氰酸酯、交联剂、发泡剂、催化剂、气泡尺寸调整剂等原料而获得;作为发泡剂,使用水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氯甲烷、戊烷、机械混合时混入的空气等、其它分解型有机系发泡剂。气泡尺寸调整剂可以使用有机硅树脂或乳化剂;催化剂可以使用胺类或有机锡化合物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将二元苯酚用作多元醇而制造的酚脲烷。这种酚脲烷具备阻燃性极其优异的特征。
脲泡沫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在低温下或者在密闭容器中,使2 30份的如丙烷、丁烷、丁烯、己烷、二氯甲烷的发泡剂分散于100份粘度为lOOOcp左右的粘稠的脲-甲醛水溶液(树脂成分50 90%)中,在乳化剂存在下加入酸催化剂,将温度升高至15 115°C。另外,将含有乳化剂的脲树脂初期缩合物,一边利用现场发泡机混合盐酸液一边以机械方式起泡并排出。酚醛泡沫是通过如下方法获得一边用起泡机将空气吹入甲酚型初期缩合物中一边制成乳脂状,同时在搅拌下混合固化剂而沉积或填充于对象部分中。进而,在形成乳脂状时,也可加入1%左右的碳酸氢钠来帮助发泡。根据该方法,在硬化剂添加后快速固化。氧化催化剂可使用苯磺酸、甲苯磺酸、硫酸、磷酸等。此外,如果配合挥发性发泡剂,则由于反应热而起泡,因此不必进行最初的起泡。适于发泡用的酚醛树脂也有市售,但也可以使5份由己二酸与己二胺所获得的聚酰胺与85份甲酚进行共聚而制作牢固的发泡体,也可以配合5 20份左右的聚乙烯醇、氯乙烯树脂以补充牢固性、弹性等。 对于表面补强层43A用合成树脂49的发泡倍率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可为2 10
倍左右。合成树脂49的发泡倍率越小则面板强度越增大,反之则面板重量会增大。另一方面,合成树脂49的发泡倍率越大则面板变得越轻,反之则面板强度下降。因此,可从面板的可搬运性、强度、耐冲击性等观点出发来适当决定合成树脂49的发泡倍率。此外,作为被覆于面板主体2上的合成树脂49的量,使其夹持表面补强布44,各自厚度为O. 5 2mm左右(共计I 4mm左右),并使浸渗于表面补强布44中。对于该表面补强层43A用的合成树脂49,优选连续气泡较少或者无连续气泡的独立气泡的合成树脂,因为其耐水性和表面性等优异。上述发泡水泥面板41A的制造方法是将发泡性合成树脂49填充于具有与面板主体2的平面尺寸大致相同大小的内部空间的成形模具内的底部,同时将与面板主体2的平面尺寸大致相同尺寸的表面补强布44埋设于该合成树脂49中。接着,将面板主体2定位于上述成形模具内,再将发泡性的合成树脂49填充于面板主体2的上面侧,同时将表面补强布44埋设于该合成树脂49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合模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合成树脂49固化,由此利用包含合成树脂49和表面补强布44的表面补强层43A —体地被覆于面板主体2的表面(表背)。I. 2第二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
图6示出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例。在同图中示出的发泡水泥面板41C,是将被覆于面板主体2的表面(表背)的表面补强层(在合成树脂49中埋设了表面补强布44的层)的更外侧表面用表面保护层45被覆(将表面补强层和表面保护层称为表面层43C),进而用端部保护片46被覆该表面层43C的外周侧端部而得的。另外,对于与图6中图4相同的构成兀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将上述表面层43C设定为与面板主体2的平面尺寸相同的大小,表面层43C的外周端部是沿着面板主体2的外周端部。具有表面层43C的面板主体2外周侧端部被端部保护片46所被覆。然后,通过该端部保护片46,水从侧面对面板主体2的侵入得到防止,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发泡水泥面板41C的耐水性、耐久性。另外,端部保护片46变得可防止表面层43C从其外周侧端部剥离。上述表面保护层45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由非发泡性合成树脂、纸、进而由被非发泡性合成树脂被覆的纸等构成。作为非发泡性合成树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以及ABS、MMA等。也可对包含构成表面保护层45的合成树脂的膜、片或板的表面施行电晕放电加工、或者用酸对其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等,以提高表面保护层45与接合于该表面保护层上的板状石材的粘合性。构成表面保护层45的合成树脂制膜、片或板、纸等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 这样,将包含非发泡性合成树脂的膜、片或板粘合于面板主体2的最外层,或者将合成树脂涂布于面板主体2的最外层,从而设置表面保护层45,由此可以使防水性变得更加可靠。端部保护片46可以用以以下任意方法形成粘贴具有水密性的密封胶带而形成、或者将合成树脂制的膜、片粘合或热熔合而形成、或者将合成树脂涂布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而形成膜等。此外,将包含合成树脂的截面呈“ ^ ”字状的构件嵌合于面板主体2外周侧端部并用粘合剂加以固定,由此也可以制成端部保护片46。作为构成上述端部保护片46的合成树脂,优选的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以及ABS、MMA等。可以适当确定被覆于表面层43C的端部保护片46的重叠程度,例如可以设定为3mm IOmm左右。但是,根据使用条件等,也可以省略该端部保护片46。发泡水泥面板41C的制造方法如下在将作为表面保护层45的上述片、膜或板设定的状态下,以与制造上述发泡水泥面板41A的情况同样的方式,在成形模具内用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49中埋设了表面补强布44的层)被覆面板主体2的表背两面2a,接着将具有水密性的密封胶带粘贴于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等,由此形成端部保护片46。对如以上的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的效果进行描述。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为轻量、高强度。此外,因为以水泥为主材料且不使用如木质合板的木材资源,所以可以减少对热带森林的木材资源消耗,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而,与合板相比耐久性更高。此外,因为由多孔成形体构成,所以比重为1.0以下,还因为与合板是相同程度的轻,所以操作性、施工性优异。与合板相比因吸水而使重量增加的情况较少,也没有随时间经过强度下降的问题。此外,上述多孔成形体,因为具有通过在分散有补强纤维的状态下进行缠结而补强的结构,所以具有高强度,同时打钉等的加工性优异,并且由于成形体内存在的补强纤维而使打入的钉稳定地被保持。此外,因为发泡水泥面板的表面被表面补强层所被覆,所以提高了发泡水泥面板的抗弯强度,同时保护了发泡水泥面板表面。即,保持发泡水泥面板的轻量性,同时使发泡水泥面板的强度和耐冲击性提高。此外,可以利用表面补强层防止水的侵入,从而提高发泡水泥面板的耐水性。例如,可以解决降雨所致吸水造成面板重量增加的问题。如果使用包含玻璃纤维的织物或无纺织物作为上述表面补强布,则可以抑制发泡水泥面板制作成本的上升,并且可以充分地提高刚性。在上述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中,通过配合相对于水泥100质量份为I 5质量份的补强纤维,从而产生分散于多孔成形体中的补强纤维的缠结而形成补强结构。上述补强纤维优选作为聚乙烯醇纤维的维尼纶。发泡水泥面板(无横断面型)可通过将水泥混炼物成形为目的大小的板状而制作,但也可以在成形为大尺寸的块状后,切片成具有期望厚度和大小的板状而制作。 另外,在成形为块状之后切片成板状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型箱内制作许多块发泡水泥面板,此外还可以集中施行保养和固化,因而生产率提高。进而,如上上述,如果用表面保护层被覆表面补强层的外面,则利用该表面保护层而防止板表面吸水,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水泥面板的耐水性。如果用非发泡性合成树脂构成表面保护层,则可以更确切地防止板表面的吸水。此外,发泡水泥面板的抗弯刚性、弹力性、耐冲击性也增大,此外,钉入面板的钉的耐拉拔性增大,打钉的操作性也提高。另外,如第二发泡水泥面板41C,如果用端部保护片46被覆面板主体的外周侧端部,则可以防止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的吸水,可以进一步提高耐水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表面补强层或表面保护层45从外周侧端部剥离。端部保护片46可以利用以下任意方法形成粘贴具有水密性的密封胶带而形成、或者将包含与表面保护层45具有相溶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的膜或片进行热熔合而形成、或者浸渗于与表面补强层或表面保护层45具有的相溶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中而形成等。I. 3第三发泡水泥面板(带横断面型)
图7是示出带横断面型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构成的截面图。该发泡水泥面板ID中,包含发泡性合成树脂的端部补强盖4 一体地附设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2b。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D中,利用包含发泡性合成树脂的表面补强层48来被覆面板主体2的表背两面2a,在该表面补强层48之上形成表面保护层3,进而用端部保护片5被覆具有这些层的端部补强盖4。这些各材料或制造方法与上述相同。然后,在面板主体2中,将侧部补强材料4附设于作为其外周4面的外周侧端部2b。以被覆面板主体2的外周4面的方式,以窗框状附设该侧部补强材料4。构成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例示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软质聚氨酯泡沫、硬质氯乙烯泡沫、脲泡沫、酚醛树脂泡沫、丙烯酸泡沫、醋酸纤维素泡沫、以及其它发泡性合成树脂。作为成形侧部补强材料4的方法,可以适用以往公知的成形方法。例如,可以适用上述聚氨酯泡沫、脲泡沫、酚醛树脂泡沫的成形方法。用发泡性合成树脂成形侧部补强材料4时的发泡倍率并无特别限制,通常可为2 10倍左右。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倍率越小则面板强度越增大,反之,则面板重量增大。另一方面,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倍率越大则面板的重量越轻,反之,则面板强度下降。因此,可从面板的可搬运性、强度、耐冲击性等观点出发来适当决定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倍率。此外,将侧部补强材料4的厚度设定为与面板主体2的厚度大致相同,在与厚度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为了可以有效吸收面板主体2下落时的冲击,优选设定为2 IOmm左右。将侧部补强材料4附设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2b的方法也无特别限制,若举一例,则可以在能密闭的成形模具内,通过使填充于面板主体2周围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而在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2b形成侧部补强材料4。
更具体地,首先将面板主体2定位于具有比面板主体2稍大的内部空间的成形模具的中央部,接着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合模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由此在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2b形成侧部补强材料4。这样,在密闭的成形模具内使发泡性合成树脂进行发泡固化而设置侧部补强材料4,由此在其表面被无气泡的皮层所被覆的平滑面上形成侧部补强材料4。另外,侧部补强材料4,优选由连续气泡少、或者无连续气泡的独立气泡构成。其原因在于耐水性、表面性优异,在作为混凝土型箱用而使用时,从浇铸混凝土(打設- U一卜)脱模的脱模性优异。此外,如图8所示,也可使用预先在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附设了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水泥面板2A。这样的发泡水泥面板2A的具体制造方法如下将上述多孔成形体7A定位于具有比前述块状多孔成形体7A更大内部空间的成形模具内的中央,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该多孔成形体7A与成形模具的间隙中并进行发泡固化,如图8所示,将侧部补强材料4附设于多孔成形体7A的外周侧端部。将带该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水泥面板切片成期望的厚度、大小的板状。侧部补强材料4可设置于多孔成形体7A的至少外周侧4面,利用圆锯或带锯等切割装置以侧部补强材料4残留于发泡水泥面板2A外周侧端部的方式进行切片。将表面补强层48的厚度设定为O. 5 2mm左右。另外,在图7中所示的例中,将表面补强层48设置于发泡水泥面板2的表背两面,但也可仅设置于接合板状石材的面上。构成表面补强层48的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与图4所示表面补强层42A相同的合成树脂。表面补强层48的合成树脂与附设于面板主体2外周侧端部的侧部补强材料4可以由异种原材料构成,但也可由相同原材料构成,优选同时成形或者在不同工序中成形。在同时成形表面补强层48的合成树脂与侧部补强材料4时,例如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定位于可密闭的成形模具内的面板主体2的周围并进行发泡固化,从而用表面补强层48被覆面板主体2的表背两面2a及外周侧端部2b,附设侧部补强材料4。更具体地,首先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具有比面板主体2稍大的内部空间的成形模具内的底部,同时将表面补强布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将面板主体2定位于成形模具的中央。接着,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及上面侧,用发泡性合成树脂包覆上述面板主体2。随后,将表面补强布埋设于在面板主体2上面侧的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用表面补强层48被覆面板主体2,同时附设侧部补强材料4。这样,在密闭的成形模具内使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从而设置表面补强层48和侧部补强材料4,由此使表面补强层48形成于被覆在其表面无气泡的皮层上的平滑面上,同时也将由多孔成形体7构成的面板主体2表面的气孔加以密封,从而防止从面板表面的吸水。·另外,对表面补强层48和侧部补强材料4,由连续气泡少或者无连续气泡的独立气泡构成的,在耐水性、表面粘合性上优异。此外,在作为混凝土型箱用而使用时,从浇铸混凝土脱模的脱模性优异。此外,在对表面补强层48和侧部补强材料4分别进行成形时,如基于图8所说明的,制作外周侧端部附设有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水泥面板2A,在成形模具内的底部填充了发泡性合成树脂的状态下,将该发泡水泥面板2A定位于成形模具的中央,接着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发泡水泥面板2A的上面侧,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可以相对于面板主体2分别设置表面补强层48和侧部补强材料4。此外,也可以用粘合剂将表面保护层3粘合于表面补强层48上,但在成形表面补强层48时,也可以在构成表面补强层48的发泡性合成树脂的发泡固化时,介由该发泡性合成树脂而粘合表面保护层3。例如,在将作为表面保护层3的上述片、膜或板设定于成形模具的内面的状态下,使填充于面板主体2周围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可以用表面补强层48被覆面板主体2的表背两面2a及外周侧端部2b,而附设侧部补强材料4。与此同时,可以将发泡性合成树脂作为粘合剂来粘结表面保护层3。I. 4第四发泡水泥面板(带横断面型)
图9是示出发泡水泥面板(带横断面型)的构成的截面图。该发泡水泥面板1E,是将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D中的表面保护层3和端部保护片5省略的面板;是将表面补强层48中的表面补强布13延长至侧部补强材料4并埋设于侧部补强材料4中的面板。除此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D相同。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图4或图7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在图9中,将表面补强层48中的合成树脂4A或侧部补强材料4的合成树脂、以及表面补强布13描述为层状,但实际上是合成树脂浸渗于表面补强布13中而成为一体。下面对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E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具有比面板主体2稍大的内部空间的可密闭成形模具的底部,同时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平面内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将面板主体2定位于成形模具的中央,然后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和上面侧,同时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平面内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将侧部补强材料4附设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同时用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4A中埋设了表面补强布13的层)被覆面板主体2及侧部补强材料4的表背两面。下面对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E的其它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使用具有与发泡水泥面板IE相同大小的内部空间的可密闭成形模具,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该成形模具的底部,同时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平面内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将外周侧端部附设有侧部补强材料4的前述发泡水泥面板2A (参照图8) 定位于成形模具内,然后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发泡水泥面板2A的上面侧,同时将包含与成形模具的平面内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的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可以制造发泡水泥面板IE。另外,如图10中所示的发泡水泥面板1H,也可以对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E (参照图9),成形表面保护层3和端部保护片5。在制造这种发泡水泥面板IH时,可以在将作为表面保护层3的上述片、膜或板设定于成形模具的内面的状态下,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在成形模具内将表面补强层48和侧部补强材料4 一体地设置于面板主体2上,接着将具有水密性的密封胶带粘合于成形品的外周侧端部等,形成端部保护片5。I. 5第五发泡水泥面板(带横断面型)
图11是示出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构成的截面图。该发泡水泥面板1F,是沿厚度方向将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侧面补强布14埋设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E (图9参照)中的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2b与侧部补强材料4之间的面板;除此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E同样。另外,在图11中,对于与图9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作为侧面补强布14,与上述表面补强布同样,可以采用包含聚乙烯醇纤维(维尼纶)、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的织物或无纺织物。特别是,包含单位面积重量为50 1000g/m2、优选200 300g/m2的玻璃纤维的短切原丝垫,能够廉价地获得,而且可以大幅提高面板主体2的强度刚性,因此优选。如此以埋设状将侧面补强布14设置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端部2b时,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水泥面板IF相对于弯曲或扭曲的刚性。另外,对于上述图7和图10中示出的发泡水泥面板,以埋设状将侧面补强布14设置于面板主体2与侧部补强材料4之间,由此可以提高面板相对于扭曲的强度刚性。接着,对发泡水泥面板IF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以与发泡水泥面板41A的面板主体2同样的方式制作面板主体2,用粘合剂或暂时粘合胶带将带状的侧面补强布14暂时固定于其外周侧端部2b。接着,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具有比面板主体2稍大的内部空间的成形模具内的下部内,同时将与成形模具的平面内尺寸大致相同平面尺寸的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将暂时固定有侧面补强布14的面板主体2定位于成形模具的中央,然后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和上面侧,以包覆上述面板主体2的方式填充发泡性合成树脂,同时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将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面板主体2上面侧的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可以获得发泡水泥面板1F。此外,图12中示出发泡水泥面板的其它制造方法。在同图中,成形包含发泡水泥的大块状多孔成形体7A,用粘合剂或暂时粘合胶带15将作为侧面补强布14的原材料的补强片14B暂时固定于该多孔成形体7A的外周侧面。
将其定位于成形模具内的中央,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多孔成形体7A与成形模具的间隙中并发泡固化。随后,如图13所示,将侧部补强材料4附设于具有补强片14b的多孔成形体7A的外周侧面,将其切片成期望的厚度、大小的板状,从而制作外周侧端部埋设有侧面补强布14的带侧部补强材料4的发泡水泥面板2B。然后,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成形模具内的底部,同时将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将发泡水泥面板2B载置于成形模具中,然后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发泡水泥面板2B的上面侧,同时将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由此也可以制造发泡水泥面板1F。另外,如图14中所示的发泡水泥面板1J,也可以将表面保护层3和端部保护片5形成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IF (参照图11)上。在制造这种发泡水泥面板IJ时,在将作为表面保护层3的上述片、膜或板设定于成形模具内面的状态下,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成形模具内的底部,同时将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然后将发泡水泥面板2B定位于成形模具中。接着,将发泡性合成树脂填充于发泡水泥面板2B的上面侧,同时将表面补强布13埋设于该发泡性合成树脂中。接着,在将成形模具密闭的状态下,使填充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发泡固化,最后将具有水密性的密封胶带粘合于外周侧端部,形成端部保护片5。另外,为了提高侧部补强材料4对面板主体2的安装强度,优选以至少包覆面板主体2与侧部补强材料4之间的边界部的方式设置端部保护片5。此外,如果将端部保护片5设置于附设于面板主体2外周侧端部的侧部补强材料4上,则可以将端部保护片5与侧部补强材料4同时成形,从而可以抑制制作成本的上升,因此优选。接着,对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带横断面型)的效果进行描述。根据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因为在面板主体外周侧端部即所谓面板主体的横断面上设置有包含发泡性合成树脂的侧部补强材料,所以可以吸收发泡水泥面板万一下落时的下落冲击,可以防止发泡水泥面板破裂或者断裂等产生损伤。上述发泡水泥面板为轻量、高强度,而且加工性也良好。此外,上述发泡水泥面板以水泥作为主材料,而不像木质合板那样使用木材资源,因此可以减少对热带森林的木材资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上述发泡水泥面板包括由使分散有起泡剂造成的许多气泡的多孔成形体构成的面板主体、被覆该面板主体外周侧端部的侧部补强材料、被覆面板主体表面的表面保护层;由于比重为1.0以下与合板相同程度地轻,所以操作性和施工性优异,同时具有如合板的不发生吸水导致的重量增加或强度下降的优点。此外,对于上述面板主体,以分散状态存在于其中的补强纤维发生缠结而形成补强结构,弯曲弹性模量例如为1700N/mm2以上的高强度,同时打钉等的加工性也优异,并且 打入的钉等被上述补强纤维稳定地保持。上述发泡水泥面板中,构成面板主体的发泡水泥中所包含的补强纤维的量并无特别限制,相对于水泥100质量份,通过配合O. 5 5质量份左右,由此以分散状态存在于其中的补强纤维发生缠结而形成补强结构。例如,即使在作为混凝土型箱用而使用时,也可以确保相对于浇铸的混凝土压力的充分强度。此外,补强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可列举作为聚乙烯醇纤维的维尼纶、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等。本发明的面板主体可将水泥混炼物成形为目的大小的板状来制作;但也可以在成形为大块状之后,切片成期望的厚度、大小的板状来制作,或者也可以在成形为大块状之后,使发泡合成树脂层被覆其外周侧面,再将其切片成期望的厚度、大小的板状来制作。进而,也可以在成形为大块状之后,在其外周侧面,在将作为侧面补强布的补强片暂时固定的状态下,被覆发泡合成树脂层,再将其切片成期望的厚度、大小的板状来制作。在成形为块状之后将面板主体切片成板状时,可以在一个型箱内一次施行许多面板的成形,此外保养、固化也可以合在一起进行,因而生产率提高。此外,在成形为大块状之后对使发泡合成树脂层被覆外周侧面的面板主体进行切片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同时可以预先在面板主体的侧端面形成发泡合成树脂层,因此使相对于制品用成形模具而定位面板主体的操作变容易。因为在上述面板主体表面设置有表面补强层,所以通过表面补强层可以防止从面板表面吸水,从而提高发泡水泥面板的耐水性。此外,利用表面补强层可以提高发泡水泥面板表面的耐冲击性能,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发泡水泥面板表面的破损。此外,将包含织物或无纺织物的侧面补强布设置于面板主体的外周侧面与侧部补强材料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水泥面板对抗弯曲或扭曲的强度刚性。进而,通过将单位面积重量为50 1000g/m2的玻璃纤维制无纺织物用作表面补强布或侧面补强布,可以抑制面板制作成本的上升,同时提高对抗弯曲或扭曲的强度刚性。如果用表面保护层被覆面板主体的表面,则可以利用表面保护层更有效地防止从面板表面吸水,从而提高发泡水泥面板的耐水性。此外,上述表面保护层可以由非发泡合成树脂构成。如果表面保护层是由非发泡合成树脂构成,则利用该非发泡合成树脂层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从面板表面吸水。进而,如果用端部保护片一体地被覆面板主体的外周侧端部,则可以防止从表面补强层或表面保护层的外周侧端部吸水,可以进一步提高耐水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表面补强层或表面保护层从外周侧端部的剥离。上述端部保护片可以用以下任意方法而形成粘贴具有水密性的密封胶带而形成,或者对包含与表面保护层具有相溶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的膜或板进行热熔合而形成、或者浸溃于与表面保护层具有相溶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中而形成等。2.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构成
接着,对本发明带装饰石板的面板进行说明。
2. I第一带装饰石板的面板
图I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截面图。同图中示出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是使用图4所示发泡水泥面板41A而制作的。在第一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将发泡水泥面板41A用作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基板,用粘合剂将板状石材(表面用板状石材31)粘合于该发泡水泥面板41A的表面,同时用粘合剂将板状石材(侧面用板状石材32)粘合于发泡水泥面板41A的外周侧侧面。如果对发泡水泥面板41A的表面补强层43A与表面用板状石材31的粘合性加以说明,则因为表面补强层是将纤维集合体埋设于合成树脂中的,所以在表面形成有非常多的微细凹凸,这些凹凸可增加粘附面积,因此发挥出用于获得良好粘合的锚效应。然后,如上所述将发泡水泥面板41A的表面补强层43A直接粘合于表面用板状石材31背面整面,因而即使水浸透至发泡水泥面板41A的面板主体2内,表面补强层43A可也发挥防水层的作用,面板主体2中的水分不会向表面用板状石材31转移。因此,可防止水分附着、浸透表面用板状石材31的背面的情况。由此,可防止在表面用板状石材31表面产生污点。在第一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因为发泡水泥面板41A的比重低,所以接合了板状石材31、32与发泡水泥面板41A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整体变得轻量。此外,面板主体以发泡水泥作为主体,通过表面补强层43A而使强度提高。而且,因为表面用板状石材31或侧面用板状石材32发挥补强层的作用,所以提高了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整体的强度。作为上述表面用板状石材31、侧面用板状石材32,可以使用各种石材,例如可列举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御影石或者大理石等。然后,通过将这些石材中的任一种石材切成薄板状,可以制成表面用板状石材31、侧面用板状石材32。另外,也可以采用将面板主体粘合于石材的两个表面上然后对石材进行切割将其切开的方法。2. 2第二带装饰石板的面板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截面图。同图中示出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是使用图9中示出的发泡水泥面板IE而制作的。在第二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用粘合剂将板状石材(表面用板状石材31)粘合于发泡水泥面板IE的表面,同时用粘合剂将板状石材(侧面用板状石材32)粘合于发泡水泥面板IE的外周侧面。
发泡水泥面板IE中,因为面板主体2的表背面具有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4A中埋设了表面补强布13的层),所以利用该表面补强层的防水性而使水分不从表面用板状石材31的背面附着、浸透。此外,发泡水泥面板IE的表面补强层与表面用板状石材31的粘合性良好。
此外,在发泡水泥面板IE中,因为在面板主体2的外周侧面2b具有侧部补强材料 4,所以侧部补强材料4也发挥防水层的作用,对于侧面用板状石材32,也可防止来自其背面的水分附着或水分浸透。
详细地,在面板主体2中,因为其表背面被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4A中埋设了表面补强布13的层)被覆,且其外周侧面上附设有侧部补强材料4,所以面板主体2的整面被被覆。
然后,这些表面补强层和侧部补强材料4发挥防水层的作用,因此几乎没有水分从外面浸入面板主体2本体中。因此,对于与其接合的表面用板状石材31、侧面用板状石材 32,水分基本上不可能从它们的背面附着、浸透。
2. 3第三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截面图。
同图中所示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是使用图11中所示的发泡水泥面板IF而制作的。
第三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是用粘合剂将板状石材(表面用板状石材31)粘合于发泡水泥面板IF的表面,同时用粘合剂将板状石材(侧面用板状石材32)粘合于发泡水泥面板IF的外周侧面的面板。
在上述第三带装饰石板的面板中,与上述同样,几乎没有水分从表面用板状石材31、侧面用板状石材32的背面附着、浸透的可能性。
此外,发泡水泥面板IF的表面补强层(合成树脂4A中埋设了表面补强布13的层)与表面用板状石材31的粘结性良好。
3.带装饰石板的面板的制造方法3.I包含多孔成形体的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相对于快硬硅酸盐水泥100质量份,加入30 40质量份的水和O. 2 I. O质量份的市售减水剂进行混合,以相对于上述快硬硅酸盐水泥100质量份为O. 2 2. O质量份的方式向其中添加维尼纶的短纤维,将其混炼而获得水泥乳浆。
另一方面,向市售的起泡剂中加入空气并进行搅拌混合,预起泡约10 30倍。
以相对于上述快硬硅酸盐水泥100质量份为4 8质量份的方式,将该预起泡的气泡添加入上述水泥乳浆中,进行混炼而获得水泥混炼物。
将该水泥混炼物填充于长度1780mmX宽度580mmX高度300mm的金属制耐压性型箱内,在密闭状态下进行3 18小时蒸气保养。
随后,利用下述任一方法,而获得块状的成形体。
a)脱膜,进而进行8 24小时的蒸气保养。b)经过蒸气保养后,继续在室温下进行保养。c)不经过蒸气保养,而在室温下进行保养。d)不进行蒸气保养、室温保养。
将如此获得的块状成形体切片成厚度Ilmm的板状,制造由多孔成形体构成的面板主体。
所得面板主体的样品的比重为O. 55 O. 85、抗弯强度为I. 7 3. 5N/mm2、弯曲弹性模量在1400 3000N/mm2的范围内。
另外,由试样的尺寸(宽度X长度X厚度)和质量计算出比重。此外,依据JIS A 1408,使在2点支撑试样的支持体的距离L (跨度)为250mm来进行测定。
在制作面板主体、进行与板状石材的接合时,选择上述所得面板主体中的4个(称为面板主体A D)进行试制。将这些面板主体A D的制作条件示于下述表I。
[表 I]3.2无横断面型发泡水泥面板的制造方法作为耐压成形模具,使用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中的任一尺寸均稍大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内部空间、且可密闭的模具。
将发泡性氨基甲酸酯树脂填充于上述耐压成形模具的内面与面板主体之间,同时将包含单位面积重量为100 900g/m2的玻璃纤维的短切原丝垫作为表面补强布而埋设于该发泡性氨基甲酸酯树脂中。
权利要求
1.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是将发泡水泥面板接合于板状石材的背侧整面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 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由层叠结构体所构成,所述层叠结构体是由发泡水泥构成的多孔面板主体与被覆于其表面的表面补强层的层叠结构体, 上述面板主体在上述发泡水泥中以分散状态含有补强纤维, 上述表面补强层具有埋设了纤维集合体的合成树脂层,且设置于至少上述板状石材与上述面板主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中,上述表面补强层设置于上述面板主体的表背两面。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中,上述面板主体的外周侧面附设有侧部补强材料,该侧部补强材料包含埋设了纤维集合体的合成树脂成形体、或者厚厚涂布的密封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中,在上述发泡水泥面板的外周侧面接合有板状石材,该板状石材与上述面板主体的外周侧面之间设置有上述侧部补强材料。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中,构成上述表面补强层的合成树脂是发泡性合成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带装饰石板的面板,该面板具有石材的外观,重量轻、价格低,而且不易产生污点,可以长期维持美观。该带装饰石板的面板是在板状石板31的背侧整面接合了发泡水泥面板41A的带装饰石板的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泡水泥面板41A由层叠结构体所构成,该层叠结构体是由发泡水泥构成的多孔面板主体2与被覆于其表面的表面补强层43A的层叠结构体,上述面板主体2的上述发泡水泥中以分散状态含有补强纤维,上述表面补强层43A具有埋设了纤维集合体的合成树脂层,且被设置于至少上述板状石材31与上述面板主体2之间。
文档编号E04F15/08GK102939426SQ20108001365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金尾茂树 申请人:客纳福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