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系统以及将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装入现有建筑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84606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墙系统以及将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装入现有建筑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上位概念的活动外墙的建筑物的外墙系统以及将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装入现有建筑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的众多实施例中,如住宅街区的新建筑,外墙系统由骨架形式的钢筋或钢筋混凝土构成。在这种建筑形式中,由顶层和垂直支撑来构造承重支架,以引导负载, 其中使用非承重的隔间。建筑物的防护墙或者立面则作为非承重组件直至毛坯建成后才装配到建筑物的承重部分上。为此使用例如由玻璃、金属或合成材料构成的单个预制的立面组件或立面系统, 将其固定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并用密封部件将其连结为封密的外墙。墙体组件由厂方预先装配并且配置了窗户组件、隔热和隔音结构、通风组件或者例如可遮阳性,从而能够明显缩短在工地的装配时间。通过单个外墙组件的可变系统,也为外墙或者立面的个性化调整和构造提供了可能。除了在新建筑中的应用,在现有建筑物的翻新和改造中,外墙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现有的立面或外墙替换成具有更好的绝缘特性的新外墙系统,使得除了相应的建筑设计外,实现比现有建筑物更好的绝缘性成为可能,从而可极大地节约能源。在此类专利文献FR 2 730 259A1中已知一种外墙系统,其借助直线滑轨可使墙体垂直地滑向其延长面,以将居住范围和阳台区域分开。专利文献DE 10 2009 Oil 220A1则说明了一种由两个箱型的相互交合的单元构成的建筑物,该单元构成了该建筑物的侧面墙体。通过两个单元或多或少的进一步交合可以改变居住空间的面积。专利文献EP 1 654 958A1介绍了一种基于滑轮的台式分墙系统。在专利文献FR 1 103 510A中说明了一种可由直线导轨垂直驶入其延长面的折叠墙体。就此,专利文献WO 2007/083922A1介绍了一种类似的系统,然而其中使用了转向齿条,用于驱动移位并且使墙体沿侧面墙体折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外墙系统,所述外墙系统提供了建筑设计的新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的建筑物外墙系统,其由活动外墙和用于活动外墙的轴承结构组成, 其中该活动外墙将内室与可进入的外室分开,在至少两个结合位置之间可逆调节并在每个结合位置上均可锁止,并且在每个结合位置处将内室与外部分隔。该轴承结构具有至少一条导轨,所述活动外墙可在该导轨内移动,其中,这样构造该导轨,使得所述活动外墙可在内部结合位置与外部结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该外部结合位置处使至少一部分外室转为内室,从而扩大内室的底面积。从建筑物的平面角度来看,所述导轨形成轨道并且沿地面和 /或顶部延伸。在此,也可选择将所述导轨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侧面墙体上,并且在侧视角度上各形成一条轨道。所述活动外墙可以沿着该轨道在其结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穿过该轨道的中间位置时进行调节,在该中间位置,所述活动外墙沿着至少部分形成外墙和内墙的侧面墙体或者沿着顶部延伸,其中在该中间位置处,外室完全转为内室。在此,内室,例如建筑物的居室,可通过活动外墙与外部分隔。该活动外墙完全满足外墙所有的功能需要,使得内室在每个结合位置均可完全锁止,从而保护居室不受外界如湿度、风、温度的影响。可进入的外室特别是阳台、内阳台或露台,其可以通过内室或甚至通过其他房间到达。在内部结合位置,外墙设在外室和内室之间,以便将外室和内室通过外墙隔开,而外室与周围环境相连。在外部结合位置,至少一部分外室或整个外室转为内室, 以便将其与外部分隔。由此扩大内室的底面积,从而形成一个可调温的空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外墙使得建筑物的空间灵活应用成为可能外室可以根据调节结合位置,或作为供暖的内室使用,或作为不供暖的外室使用。因而,例如在冬季,可以将阳台完全作为居住空间使用,而在夏季则作为户外空间使用。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将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应用于新建筑物中,也可用于现有建筑物的翻新和改造中。此外,通过外墙系统相应的绝缘性,也可改善现有建筑物的隔热性能。从建筑物的平面角度来看,所述导轨沿地面和/或顶部形成轨道。所述外墙沿着两个位置之间的轨道延伸,优选可以整体移动,以可以节约空间地从一个结合位置移向另一个结合位置。仅须使地面导轨和顶部导轨间的空间完全保持畅通即可。最终设置在外室内的装置无须移动。如上所述,所述活动外墙在中间位置可以调节,在这一位置,该活动外墙沿着至少部分形成外墙和内墙的侧面墙体或者沿着顶部移动。在该中间位置,外室和内室完全相互转换,从而形成完全开放的空间,在夏季提供了舒适的居住温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并且简化外墙的可移动性,优选所述活动外墙具有多个墙体组件。该组件可以各自单独安装并且配置了密封部件,使其可以独立移动并且在每个结合位置均可形成密封的外墙。该墙体组件甚至可以尤其是可旋相连。在后面附图展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使外墙的内面在结合位置处转为在另一个结合位置处的外墙的外面,使得可能通过轨道使外墙在结合位置之间翻转,从而改善了根据本发明系统的操作和使用。例如可以这样将所述墙体组件彼此相连,使其可以作为整体移动,并且简化外墙从一个结合位置到另一个结合位置的移动。所述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铰链或其它可活动的连接元件实现。所述活动外墙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窗户和/或一个可关闭的门,该门可以选择性地将内室向外室打开。例如,通过门可以从内室进入外室。此外,通过窗户保障了房间足够的照明。所述活动外墙可以水平或垂直地移动放置。所述外墙可以例如通过侧面墙体水平地或者可以例如通过房间顶部垂直地从一个结合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结合位置。所述轴承结构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平行设置的导轨对。所述外墙垂直或横跨其延长面,优选可以作为整体在其结合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导轨对的导轨设于所述外墙的相对的面,以便确保该外墙在导轨对中。该外墙可以作为整体移动,但也可在一个导轨对中分别设置一个墙体组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建筑物的平面图中,轨道呈U型或者弓型。其中,优选这样选定导轨的轨道,使其沿着与可移动外墙相邻的墙体逐段延伸并可停在中间位置上, 在所述中间位置,所述外墙沿房间墙体移动。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轨设于相对的固定墙体之上或之中,活动墙在结合位置之间可以垂直地移动。所述活动外墙可以从第一个结合位置垂直地经房间顶部移动到第二个结合位置。由于在地面和顶部上不存在导轨,因此完全可以使用。此外,无需任何避免地板上的导轨受污染的防护措施。为了将所述外墙系统的轴承结构理想地整合入空间,可使轴承结构齐平地与房间顶部和/或地面贴合。轴承结构则完全不突出地嵌入顶部或地面中。所述外墙系统的外墙可以手动地从一个结合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结合位置。但也可设置一个发动机驱动和控制装置,以便使活动外墙从外部结合位置移动到内部结合位置。所述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手动、时间控制或者可以通过感受器激活。因此,例如外墙可以根据天气条件如降水、风或相应的温度或者依据某一时间来移动。根据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外墙系统可具有一个附带的、可于之后安装的已设有轴承结构的底板和顶板。由于无需根据客户方面现有的顶部或房间的地面对轴承系统再进行繁琐的配置,因此也极大地简化了特别在装修时的外墙系统的组装,仅需将附带的顶板或底板固定在建筑物上即可。由此,由可变的部件组成了可迅速装配的模块。通过活动外墙作用于建筑物的顶部和地面的负载则可能经附带的底板或顶板的整个面积被传导给建筑物。 所述底板和/或顶板例如甚至可以使建筑物顶部和/或地面上的不平处变得平整,从而为轴承结构形成平坦的表面并且作用于所需的绝热作用。此外可以设想,所述外墙系统具有两个相对设立的侧面墙体,其将顶板和底板连接起来。所述侧面墙体一方面可以支撑顶板,使得无需额外地将顶板固定到建筑物的顶部上,另一方面也可在侧面墙体中设置额外的管道或者绝热层,例如可用于实现内室更好的保温。通过之后安装的地面墙体、顶部墙体和侧面墙体将可扩大的房间绝热。优选底板、顶板和侧面墙体分别形成自承结构和预装单元。这种预装单元可用于之后被装配到房屋面的底板、顶板和侧面墙体上的单元或者被安装到建筑物外墙体上的单元,所述预装单元由工厂预先装配,作为整体供应,并且例如借助起重机由外装入建筑物或者装配在建筑物上。因此可明显缩短在建筑物上的装配时间。优选地,所述单位多层构造并且包括绝热层。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面墙体甚至可以共同形成预先构制的箱型单元,其可以之后装配在阳台、露台和内阳台上或者可以从外部装配到建筑物的墙体上,从而简化大型塔楼的修整工作。优选将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或所述侧面墙体装配在房屋面的底板、顶板和侧面墙体上。由此无需在现有建筑物上进行繁琐的准备工作。但也可以设想,在建筑物的外侧设置支柱、支架或其它可能的固定设施,并将所述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固定在其上,以便使所述外墙系统完全地装配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为了在每个结合位置均实现内室的绝热,在所述外墙系统的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以及房屋面的底板、顶板和房屋面的侧面墙体之间设置绝热层。由此借助了所述外墙系统设置绝热,无需在建筑物上的繁琐工作,即可简单实现建筑物绝热。可以设想,所述侧面墙体、所述顶板或者所述底板具有集成的照明元件和/或电力连接。此外,所述外墙系统可具有特别是集成在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面墙体中的供暖或制冷元件。所述外墙系统还具有排水管道。这使得在所述外墙的内部结合位置处将水由外室排出成为可能。在所述外墙的外部结合位置,所述用于内室的排水管道关闭,使得水无法从外部进入内室。例如将所述底板构造为可设置在房屋底板之上,并且相对于房屋面的底板向外凸出。经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还可能扩大房间以及建筑物的现有面积。此外根据本发明,还设计了在现有建筑物上装配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_通过邻近地设置在现有内室之上和/或之内,将用于各外墙的轴承结构固定到现有建筑物上,其中内室可以向外室打开,-将活动外墙组装为轴承结构,以便根据该活动外墙的位置选择性地扩大现有内室,其中-将所述轴承结构设置在之后可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上, 并且由此被固定在现有建筑物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轴承结构通过该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被固定在所述现有建筑物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应用于新建筑,然而优选将其用于现有建筑的翻新。在这种方法的进一步拓展中,所述轴承结构及其附带的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预先彼此固定。所形成的板状单元将装配在房屋面的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上。例如,所述轴承结构可在制造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的过程期间即固定在其中或其上,以便以简单的方式即可将该轴承结构与该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作为整体进行操作。在该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顶板和/或侧面墙体已经预先装配成一个箱状单元。这一单元将装配在房屋面的底板上,并且固定于建筑物上。由于所述外墙系统是完全预先装配的,经此可以缩短在工地以及建筑物上的装配时间。所述箱状单元优选装配在现有阳台或者现有内阳台上。


由以下描述并结合附图对进一步的优点和特征予以阐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的平面图;-图2为图1中的外墙系统的剖面图;-图3为图1中的外墙系统的外观图;-图4为图1中的外墙系统位于第一个外墙结合位置的内部透视-图5为图4中位于第二个外墙结合位置的外墙系统;-图6为图4中位于外墙的中间位置的外墙系统;-图7a至图7c为图1中外墙系统位于外墙不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外墙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图9a和图9b为图1中的外墙系统的纵剖面图以及剖面图;-图IOa至图IOc为图1中的外墙系统的细节图;-图Ila至图Ilc为具有图1中位于外墙不同位置的外墙系统的建筑物部分的透视图;-图12a至图12c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建筑物透视图;-图13至图15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的不同定位可能性的建筑物平面图;-图16a和图16b为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图17至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的不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2至图24为具有活动外墙轴承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的平面图;-图25和图26示出了具有可垂直移动外墙的两个实施例;-图27a至图27f示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设入建筑物中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了用于建筑物12的灵活的外墙系统10,该建筑物12具有内室14和可进入的外室16。在这种情况下,该外室16为阳台,可以通过内室14进入。该外墙系统10 具有基本完全覆盖外室16的平面并且装配在房屋面的底板19上的底板18,以及两面相对的侧面墙体20,其分别平行于该建筑物12的侧面墙体22设置并固定在该侧面墙体22上。 此外如图2所示,该外墙系统10还具有固定在该建筑物12的顶板26上的顶板24。该外墙系统10具有活动外墙28,该外墙在此由三个相连的墙体组件30、32、34共同组成。特别是如图3所示,图3中居右的墙体组件34具有门36,该门36可以将内室14 向外室16打开。其它墙体组件30、32分别具有窗户38、40。在该建筑物12上,预先在该外墙系统10前方设置栏杆42。该外墙系统10具有轴承结构44,此处为导轨对,其中该活动外墙28可以沿水平方向R(参见图1)移动放置。在此,该轴承结构44的第一个导轨46设置在底板18中,第二个导轨48则设置在顶板24中(参见附图2)。该导轨46、48分别呈U形,并且其第一部分位于内室14和外室16之间,第二部分则平行于外室16的侧面墙体20,而第三部分沿着阳台的外侧设置。这里,该外墙系统10的轴承结构44具有一个内部结合位置50以及一个外部结合位置52,该活动外墙28可以分别在这两个结合位置锁止。这样使得该活动外墙28停留在该轴承结构44中,使其可以可逆地从该结合位置50、52中的其中一个移动到该结合位置 50,52中的另一个。该结合位置50、52中的每个结合位置的特征在于,该活动外墙28可以在该结合位置50、52锁止并且该内室14可以通过在该结合位置50、52锁止的活动外墙28 与外部区域54分隔开,从而使得该内室14形成与该外部区域54分隔的可调温的房间。
可调节温度的内室14可以通过活动外墙28改变大小或者底面积。在外部结合位置52,外室16则完全转为该内室14或可调温的房间,因而扩大了该内室14的大小或者底面积。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例如冬天,该外室16不能使用的面积可以至少部分地转为内室14,这样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可使用。借助图4至图6再次说明这一工作原理在图4中,该活动外墙28在内部结合位置50处锁止,使得内室14与外室16分隔。此处可调节温度的房间即指该内室14的空间体积,而该外室16 (阳台)与外部区域54 (建筑物外部环境)相通。通过设于墙体组件34 处的门36,可以从该内室14进入该外室16,以便该外室16可以作为阳台、露台或内阳台使用。该活动外墙28可以沿着轴承结构44经图6中显示的中间位置56移动到外部结合位置52。在该中间位置56,内室14和外室16相互转换,以形成一个更大的通透房间,可以在夏天成为居室舒适的敞开空间。在图5中示出在该外部结合位置52处,该活动外墙28位于该建筑物12的外侧, 即外室16和外部区域54之间。在该结合位置,该活动外墙28将基于之前的外室16扩大了的内室14与外部区域54隔开。所述可调节温度的房间扩大。从而,该外室16可以在外部结合位置处作为例如在冬天可供暖的居室使用。由于该活动外墙28可以沿着轴承结构44从结合位置50、52中的其中一个移动到该结合位置50、52的另一个,因此该活动外墙28例如可以在天气条件变化时迅速调整其结合位置。如图4至6所示,该活动外墙28沿着U形轴承结构44移动,使得外室16在移动过程中即可完全得到应用。而该外室16中的装置则无须为移动该活动外墙28而被移除。该活动外墙28可以沿着轴承结构44手动移动,但也可设置一种此处未示出的发动机驱动来驱动该活动外墙28沿着该轴承结构44移动。该发动机驱动还可以具有通过手动、时间控制或通过传感器激活的控制装置。例如时控装置可使该活动外墙28根据某一时间移动或者根据时间按照日照情况调节结合位置。可以设想,该活动外墙28在夏天正午时经时间控制移动到内部结合位置52,以便使大角度射入的强烈阳光仅仅使外室16而不是内室14升温,由此可以避免该内室14的剧烈升温。当日照角度较小时,则可与之相反地将该活动外墙28移动到外部结合位置52,以便可利用阳光为该内室14供热。此外,通过日照入射还可以改善该内室14的照明。当然,所述控制也可以由不同的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或雨传感器来实现,使得例如在下雨时将该活动外墙28移动到外部结合位置52,以便保护位于外室16中的装置。在图7a至图7c中借助当活动外墙28位于不同位置时的建筑物12的平面图,再次总结了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的工作原理。在图7a中,该活动外墙28在内部结合位置50锁止,内室14与外室16分隔开。在图7b中,该活动外墙28沿侧面墙体移向内室14 和外室16之间完全转换的中间位置56。在图7c中,该活动外墙28移向使外室16转为内室14的外部结合位置52。除了此处示出的具有两个结合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的实施例外,还可设想具有更多结合位置的实施例。在图8中显示了具有更多,图中为4个结合位置的外墙系统10的示意图。除了内部结合位置50以外,图中显示的外墙系统10还具有外部结合位置52、58、60,该活动外墙28可以分别在这些结合位置锁止,以便将内室14与外部分隔。
10在结合位置58、60处分别仅有一部分外室16转为内室14。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的结合位置的位置和数量可以任意改变。在图9a和图9b中以及在轴承结构的细节IOa至图IOc中再次说明了该外墙系统10的结构。如图9a中显示的剖面图和图9b中显示的平面图所示,该外墙系统10的顶板24、底板18以及侧面墙体20分别设有绝热层62。绝热层62设置在该底板18、顶板 24以及侧面墙体20的整个表面上,从而确保内室14不依赖于所选择的活动外墙结合位置 50、52、58、60与该活动外墙28的连接,仍然具有相对于外部区域54的足够的绝热性。图IOa至图IOc的细节图举例示出了绝热层6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与此不同的是,也可根据天气条件和当地的建筑风格设置该绝热层62的另一种结构。在图IOa中还显示了滑动组件63,该组件设置于活动外墙28上,突起嵌入导轨。此外,在侧面墙体20中,底板18以及顶板24也可以设置供给管路,例如电器连接、供暖或制冷组件。也可将供暖或制冷组件、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或可能的电力连接集成入外墙系统10中。此外,在该外墙系统10的底板18上设置图IOb和IOc中显示的排水装置64,这使得当活动外墙28在内部结合位置50锁止时将雨水由外室16排出。如图IOc中所示,这样构造活动外墙28,使其在外部结合位置52、58、60锁止时,排水装置64关闭。图Ila至图Ilc再次示出了当活动外墙28位于不同结合位置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的建筑物12的平面图。该活动外墙28在图Ila中位于内部结合位置50,在图lib中位于中间位置56,在图Ilc中则位于外部结合位置52。如图Ila至图Ilc所示,该外墙系统10的底板18、顶板24以及侧面墙体20形成箱状单元。在该情况下,该单元为自承单元,使得仅需将该外墙系统10装配在建筑物12的底板19上并固定在该建筑物12上。因此,此处所示的外墙系统10可以完全地预先装配, 并且作为预先装配的箱状单元应用于该建筑物12。例如,可将所示外墙系统10在工厂预先装配并且作为已装配的单元运至工地,仅需将其装配到建筑物12上或者房间中,而无需在工地或建筑物12上对外墙系统进行繁琐的操作。该外墙系统10尤其适用于板材建筑或大型住宅的翻新,因为它无需消耗大型建材便可以扩大居住面积以及改善绝热性。在此处显示的实施例中,应将外墙系统10推入建筑物12中至这样的程度,使得该外墙系统10尽可能齐平地与该建筑物12的底板19的外侧贴合。如图12a至图12c中所示,也可使外墙系统10越过建筑物12的外部或者底板19 向外突出,以便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扩大建筑物12的底面积。该外墙系统10也可以完全地装配在建筑物12的建筑墙体外侧。这种情况下,例如将该外墙系统10装配在外侧设置的固定于建筑物上的支架或支柱上。其中,该外墙系统 10可以根据安装条件,以其顶板24、底板18和/或侧面墙体20固定在支柱上,以便使该外墙系统10有选择地平放或悬挂地装配在该支柱上。与此不同地,也可设想其它固定到建筑物墙体上的可能性。图13至图15分别示例性示出了外墙系统10在建筑物12上的不同的可能的设置。 其中在图13中,阳台/内阳台完全地封顶并且齐平地与该建筑物12的表面相贴合,而在图 14中,阳台则完全地位于该建筑物12外墙的前方。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该外墙系统10装配在位于建筑物12前方的阳台上,但也可将该外墙系统10完全地固定在建筑物12墙体的外侧。在图15中,阳台/内阳台部分地收进到该建筑物12中。该外墙系统10分别覆盖整个阳台/整个内阳台。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外墙系统10为自承结构或者一个预先装配的单元,其可以作为整体装配到建筑物12上,与此不同地,也可以设想不具有侧面墙体20或者顶板24、底板 18的实施例。如上所述,当外墙系统10作为完全预先装配的箱状或盒状单元装配在建筑物12 一侧的底板19上时,可以实现极为迅速的装配。可选的是,例如为了避免使用起重车,底板18、顶板24和侧面墙体20也可以作为已预先装配的单独的单元可以预制地直至建筑物上再进行组装。另外,由单个组件(如Im 宽的组件)构成的板材或墙体可以现场组装。所述板材和墙体例如可以是具有内部绝热层的空心物体,其中内部可以以梯形元件或者相同的形式设置加固层。另外,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外部预先装配绝热层。此外,除上述实施例外,外墙系统10还可仅具有底板18或者顶板24,其中设置活动外墙28的轴承结构44。该顶板24可以固定在建筑物12的顶部内,因而不需要用于支撑的侧面墙体20。通过该底板18和顶板24甚至可以例如使凹凸不平的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变得平滑。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特点在于,外墙系统10既不具有底板18,也不具有顶板24。 这里,导轨46、48直接使用于建筑物12的底板19和顶板26,并且与之齐平贴合。在底板 19和顶板26上分别设有绝热层62,以便确保足够的绝热性。该实施例优选适用于新建筑, 其中,导轨46、48在制造顶板26或者底板19时即被固定其内。以下在图17至图21中举例介绍了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的其它的实施例。不论图17至图21中外墙系统的形状为何,所有实施例均具有内部结合位置50以及外部结合位置52,活动外墙28在这两处结合位置分别将内室14与外部分隔开。此外,在外部结合位置52,至少有一部分外室16转为内室14。虽然在此显示的实施例与之前显示的实施例有所差别,但继续保留了之前用于所有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以下仅介绍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外墙系统10分别通过活动外墙28在外部结合位置52以及在内部结合位置50予以显
7J\ ο其中,图17示出了上述的具有矩形外墙系统的实施例,其中,该外墙系统10的一部分收入到建筑物12之中。在图18中,外墙系统10的轮廓呈圆形。这里,活动外墙28构造为半柱状,并且轴承结构44沿环形轨道延伸。通过外墙系统10的这种构型,可将活动外墙28构造为没有接缝的整体。当然,也可用多角轮廓,如图19中所示的八角形轮廓替换圆形轮廓。其中,轴承结构44呈八边形,活动外墙28具有多个可相互移动的墙体组件30、32、34。图20中所示的外墙系统10闭合为三角形,其中活动外墙28分别通过三角形的整条边延伸。其中,内部结合位置50形成三角形的一条边,外部结合位置52形成第二条边, 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由侧面墙体22形成。此处,轴承结构44沿着侧面墙体22延伸,该轴承结构44也可经三角形的角延伸。在图21中显示的外墙系统10闭合成正方形,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设置有两个活动外墙观,该两个活动外墙观形成正方形的两条相邻边。除了上述实施例以外,还可以设想其它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以及活动外墙观的实施例。该活动外墙观可以由一个或者由多个墙体组件30、32、34共同组成。该墙体组件30、32、34可相对移动地和/或共同移动地相连。也可使该墙体组件30、32、34彼此分离,使其可以单个地沿着轴承结构44移动。所述轴承结构44可根据外墙系统的实施例和构型任意构造。在图22至M中举例示出了活动外墙28的轴承结构44的不同实施例。其中,图22a、23a、2 中,活动外墙28 位于外部结合位置52 ;图2^、2!3b、24b中,其位于中间位置56 ;图22c、23c、2k中,其位于内部结合位置50。图22举例示出了弓形或U形的轴承结构44,其中设置了由三部分组成的活动外墙 28。在中间位置56,该活动外墙28可以完全地与侧面墙体22对接,以便内室14和外室16 完全相互转换。图23所示的轴承结构44的实施例为在该轴承结构44的拐角处分别具有道岔65。 通过此处选择的导轨46、48的形状,可使得活动外墙观分别从结合位置50、52中的其中一个移向另一个时不进入其与侧面墙体22完全对接的中间位置。在另一位置的道岔65,活动外墙观则相反地沿着侧面墙体22移向其与侧面墙体22完全对接的中间位置。图24中同样示出一种由两个墙体组件30、32组成的活动外墙28。该墙体组件30、 32同样可以彼此分离,而且分别具有沿着侧面墙体22的U形轴承结构44。除了相对于延伸面横向地移动活动外墙观外,也可以设想,垂直于其延伸面,即以垂直方向移动活动外墙28。如在图25和图沈中所示的剖面图,轴承结构44的导轨46、 48分别设于侧面墙体22,并且从外部结合位置52经外墙系统10的顶板M向内部结合位置50延伸。在图25中显示的实施例中,位于顶板M的导轨46、48还具有道岔66,经过道岔66,该活动外墙观可以沿着该顶板M移向中间位置56。与此不同的是,可以这样构造图沈所示实施例中的导轨46、48,使得该活动外墙 28从外部结合位置52向内部结合位置50移动时在中间位置56处完全与该顶板M对接。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既适用于新建筑,又适用于装配现有的旧建筑,例如翻新或者改造建筑物。通过该活动外墙观或者外墙系统10的由外可视的组件的相应构造, 还可以对建筑物12的立面进行后续调整或者构造。只要建筑物12的顶板或者底板具有所需的空间高度以及所需的承载力,就可以任意设置建筑物12内的外墙系统10。在图27a至图27f中举例示出了外墙系统10在建筑物12中的不同设置。其中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外墙系统10分别与该建筑物12齐平贴合。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外墙系统10也可以不依赖于在建筑物12中的位置,而是越过建筑物12的表面突出构造。在图27a中,例如,外墙系统10设置于建筑物12的底层。此处,外室16可以转为位于建筑物12前方的露台区域,或者当该外墙系统10突出时其成为露台的一部分。在图 27a中,该外墙系统10设置在建筑物12的顶层。在图27c和图27d中,该外墙系统10分别设置于该建筑物12的各楼层。在图27c所示的实施例中,此处一部分建筑物12的屋顶被移除或者通过该外墙系统10的顶板M被替换。此外,在图27e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建筑物12的中间楼面被移除,使得外墙系统10
13穿过多个楼层,这里为两个楼层。而在图27f中所示的实施例则相反地调整为内院的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12)的外墙系统(10),具有活动外墙(28)和用于活动外墙(28)的轴承结构(44),其中,所述活动外墙(28)将内室(14)与可进入的外室(16)分隔开,该活动外墙(28) 在至少两个结合位置(50、52、58、60)之间可逆调节以及在每个结合位置上均可锁止,并且该活动外墙(28)在每个结合位置(50、52)上均将该内室(14)与外部分隔,而且其中,所述轴承结构(44)具有至少一个导轨(46、48),可引导所述活动外墙(28)在其中移动,其中,这样构造所述导轨(46、48),使得该活动外墙(28)可以在内部结合位置(50) 和外部结合位置(52)之间移动,并且在外部结合位置(52、58、60)处使得至少一部分所述外室(16)转为所述内室(14),从而扩大内室(14)的底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6、48)形成一条轨道并且在地面和/或顶部延伸,或者将该导轨设在彼此相对的侧面墙体上,分别形成轨道;以及_所述活动外墙(28)可以沿着所述轨道在其结合位置(50、52、58、60)之间移动并且在通过所述轨道的中间位置(56)时进行调节,在该中间位置,所述活动外墙沿着至少部分形成外墙和内墙的侧面墙体或者沿着顶部移动,其中,在所述中间位置(56)处,所述外室 (16)和所述内室(14)可以完全地相互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外墙(28)具有多个可活动的、特别是相互可旋连接的墙体组件(30、32、34)。
3.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外墙(28)至少具有一扇窗户(38、40)和/或一扇可关闭的门(36),该门选择性地将所述内室(14)向所述外室 (16)打开。
4.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外墙(28)可水平或者垂直地移动放置。
5.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地面和/或顶部上的平行导轨(46、48)沿着与可移动的活动外墙(28)相邻、彼此相对的墙体(22)逐段设置,该墙体至少部分地构成所述内室(14)和所述外室(16)。
6.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外墙作为整体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7.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呈U形或弓形。
8.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置在彼此相对的固定的墙体(22)之上或之内,所述活动外墙(28)在其结合位置(50、52、58、60)之间垂直移动。
9.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房间的所述轴承结构 (44)与该房间的顶板(24、26)和/或底板(18、19)齐平贴合,并设置在该顶板或该底板内。
10.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系统(10)具有发动机驱动和控制装置,以便使所述活动外墙(28)从所述外部结合位置(52、58、60)移向所述内部结合位置(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手动、时间调控或者通过传感器来激活。
12.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系统(10)具有底板(18)和顶板(24),所述轴承结构(44)设置在该顶板(24)或底板(18)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系统(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墙体(22),其使所述顶板(24)和所述底板(18)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8)、所述顶板 (24)和所述侧面墙体(20)均为自承结构并且分别形成预装的单元,其优选用作之后装配在房屋面的底板(19)、顶板(26)以及侧面墙体(22)上的或者安装在建筑物墙体外部的单兀。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8)、所述顶板(24)和所述侧面墙体(20)共同构成了预先构制的箱型单元,该箱型单元可于之后装配在现有阳台、露台或内阳台上或者安装在建筑物墙体的外部并借助所述活动外墙(28) 的位置选择性地扩大现有内室(14)。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墙系统(10)的底板 (18)、顶板(24)和/或侧面墙体(20)以及房屋面的底板(19)、顶板(26)和房屋面的侧面墙体(22)之间设置绝热层(62)。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墙体 (20)、所述顶板(24)和/或所述底板(18)具有集成的照明元件和/或电力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系统具有尤其是集成在所述顶板(24)、所述底板(18)和/或所述侧面墙体(20)之内的供暖或制冷元件以及/或者排水管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8)、所述顶板(24)和/或所述侧面墙体(20)设置在房屋面的底板(19)、顶板(26)以及侧面墙体 (22)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8)构造为可设置在所述房屋面的底板(19)上并且相对于该房屋面的底板(19)向外突出。
21.一种用于将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外墙系统装入现有建筑物(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邻近地设置在现有内室(14)之上和/或之内,将用于活动外墙(28)的轴承结构 (44)固定在现有建筑物(12)上,内室可向现有外室(16)打开,-将所述活动外墙(28)装配组装为所述轴承结构(44),从而根据该活动外墙(28)的位置,选择性地扩大现有内室(14),其中-将所述轴承结构(44)设置在可于之后固定在所述建筑物(12)上的底板(18)、顶板 (24)和/或侧面墙体(20)上,并且由此固定在所述现有建筑物(12)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轴承结构(44)及其附带的底板 (18)、顶板(24)和/或侧面墙体(20)预先相互固定,并将所形成的单元装配到房屋面的底板(19)、顶板(26)和/或侧面墙体(22)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将所述底板(18)、所述顶板 (24)和所述侧面墙体(20)组装为箱型单元,将其装配到房屋面的底板(19)上并固定到所述建筑物(12)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箱型单元装配到现有的阳台或现有的内阳台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12)的外墙系统(10),其具有活动外墙(28)和用于活动外墙(28)的轴承结构(44)。该活动外墙(28)将内室(14)与可进入的外室(16)分隔开,并且在至少两个结合位置(50、52)之间可逆调节以及在每个结合位置上均可锁止,其中该活动外墙(28)在每个结合位置(50、52)上均将内室(14)与外部分隔。这样来构造实现轨道作用的轴承结构(44),使得该活动外墙(28)可以在内部结合位置(50)和外部结合位置(52)之间活动,并且在该外部结合位置(52)处使得至少一部分外室(16)转为内室(14),从而扩大了内室的底面积。
文档编号E04B2/82GK102449245SQ201080023444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8日
发明者丹尼尔·霍赫尼德尔, 利斯贝思·菲施巴赫尔 申请人:丹尼尔·霍赫尼德尔, 利斯贝思·菲施巴赫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