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加工过程产生含渣废水的再利用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30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石材加工过程产生含渣废水的再利用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渣废水的再利用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石材加工废水一般不处理直接排放,污染自然水体,导致自然水体中鱼虾及藻类、微生物死亡,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失衡。一些先进地区或生产力发达省份环保执法逐步严格,部分石材加工厂对废水进行了絮凝处理。但使用有机絮凝剂导致废水中VOC含量增加,排放后同样污染自然水体,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有机絮凝剂对含大量无机矿物的石材废水收效甚微,分离效果很差,分离后的水相浑浊,基本无法循环使用。还有一些技术先进的加工厂对分离后的固相(石渣)进行压滤处理,但压滤后的石渣如同淤泥,无法达到制砖、制成砌块等资源再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石材废水固液相高效分离,并能够将分离后的石渣制砖(水泥砌块)的方法。该工艺可以使得分离后的水相为清水(可对比自来水),用分离后的固相(废渣)制成的水泥砌块最高抗压强度可达34. 6N/mm2。解决目前石材废水絮凝分离效果差,分离后的固液相均无法循环再利用的缺点。本发明的一种石材加工过程产生含渣废水的再利用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分料机把石材加工厂的污水经初步沉淀分离;(2)把步骤(1)中分离后的液相引入反应池,把分离后的石渣放到堆场;(3)在步骤O)中的反应池中按比例加入无机絮凝剂,搅拌后静置,上层的清水可循环再利用,下部的沉淀物脱水后放到堆场;无机絮凝剂的加入比例为体积比=1 (絮凝剂)10 (水)。(4)把石材边角料用破碎机破碎成IOmm以下的石子后放到堆场;(5)按比例把石渣,沉淀物,石子和水泥混合后放入搅拌机;混合比例为石渣10-30% ;沉淀物10-30% ;石子10-30%,水泥15-30% (6)搅拌均勻后,用输送带送到摇动成型机投料口 ;(7)经摇动成型机摇动成型后,把砌块放到堆场保养。石材加工过程含渣废水再利用生产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分料机2-反应池3-絮凝剂4-破碎机/筛分机 5-固液分离池 6-搅拌机7-摇动成型机8-水泥9-保养10-石材加工厂含渣废水11-石材边角料12-分离后的清水再利用
上述石材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固液相,使得分离后的清水达到循环再利用的标准,而且可以使得分离后的固相(废渣)达到制砖要求,不含有机絮凝剂,用摇动成型法使得水泥砌块更硬,强度更高。经检测,本方法制备的水泥砌块依据配方不同,最大压力范围为322KN-453KN,抗压强度范围为17. 9-34. 6N/mm2。
权利要求
1.一种石材加工过程产生含渣废水的再利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分料机把石材加工厂的污水经初步沉淀分离;(2)把步骤(1)中分离后的液相引入反应池,把分离后的石渣放到堆场;(3)在步骤O)中的反应池中按比例加入无机絮凝剂,搅拌后静置,上层的清水可循环再利用,下部的沉淀物脱水后放到堆场;(4)把石材边角料用破碎机破碎成IOmm以下的石子后放到堆场;(5)按比例把石渣,沉淀物,石子和水泥混合后放入搅拌机;(6)搅拌均勻后,用输送带送到摇动成型机投料口;(7)经摇动成型机摇动成型后,把砌块放到堆场保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使用无机絮凝剂絮凝分离石材加工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絮凝剂的加入比例为体积比= 1(絮凝剂)8-12(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石材边角料破碎成石子的直径;^ 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中,分离后的沉淀物与石渣、破碎后的石材边角料、水泥等按比例混合搅拌,混合比例为石渣10-30% ;沉淀物10-30% ;破碎后的石材边角料10-30%,水泥1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和(7)中使用摇动成型技术进行水泥砌块进行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方法对石材加工废水进行以再利用为目的的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渣废水的再利用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渣废水分离为清水和石渣;(2)清水回到石材加工生产线再利用;(3)石渣加入水泥和石材边角料,制成节能节水水泥砌块。本工艺可以将废弃物(废水、废渣)制成可再生资源,做到废弃物的零排放。本工艺处理方法简单高效,采用无机絮凝剂进行水渣分离,石渣和水泥、砂、边角料等配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摇动成型技术生产水泥砌块,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泥砌块的强度。
文档编号B28B1/08GK102229453SQ20111008877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吕伟丽, 王继虎, 陶冶 申请人:金博(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