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节水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节水建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节水建筑技术及太阳能、风能、水能利用技术,特别是一种节能节水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房子,在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热水器,墙是双层隔空的或是实体保温的,而窗户是双层夹空玻璃或是隔热反光镀膜玻璃的。这种房部分地利用了太阳能,而且由于墙和窗户具有隔热保温功能,即夏季能阻挡外部热量进入房内部,冬季能阻挡房内部热量向外散发,所以能节能。但是这种房墙和窗户没有利用太阳能,所以算不上好的节能房,也称不得完全的节能房。还有,这种房的双层夹空玻璃,在冬季能采集阳光取暖且保温,但夏季无法阻挡阳光热入室且没有利用太阳能;这种房的隔热反光镀膜玻璃窗户,在夏季能阻挡阳光热入室,可也没有利用太阳能,而冬季不能充分采集阳光取暖且保温性差,而 且由于镀膜玻璃透光差,致使室内光线灰暗。目前,几乎没有既节能又节水的房屋。而且太阳能电池昂贵且转换率低,想在房的朝阳面大面积使用,房的造价将极高,这正是目前难以推广太阳能电池式节能建筑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一种节能节水建筑,克服现有节能房的上述缺陷,能隔热保温、节能,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产热水和调节室温,利用风能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水的势能发电,利用电梯下降时的势能发电、利用人走动踩踏发电地砖发电,能节水,性价比很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I至图5不。在地基I上建立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后保温墙13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后部、右保温墙7 (从图I看)的后部联结,框架6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内侧、右保温墙7的内侧、后保温墙13的内侧联结,框架6的朝阳面贴太阳能电池33 (图5示);在框架6各层中设置相间隔的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均与框架6密封联接;在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上开窗孔,在窗孔镶嵌前窗框4,将外透光保温板16与内透光保温板17间隔一距离并用密封条15将周围密封组成前窗扇5,外透光保温板16、内透光保温板17、密封条15围成一空腔,将前窗扇5安装在前窗框4中,并用两个一号管18将所述空腔的上部下部分别与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的上部下部联通联接;在后保温墙13上开窗孔,在此窗孔镶嵌后窗框12,将后透光保温板10与里透光保温板11间隔一距离并用S封条9将周围S封组成后窗扇8,将后窗扇8安装在后窗框12中;如窗扇5、如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构成组合式墙窗;框架6、前窗扇5、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均朝阳;在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的上端联结水平保温板55。如图5示,导流管54的左端穿过后保温墙13上部、水平保温板55的左端并与它们联接,导流管54的右端穿过顶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顶部和前透光保温墙3、框架6最上层的水平底板的右端、水平保温板55的右端并与它们联接;一号垂直管40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其上端与导流管54联通联接;二号垂直39管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的各层水平底板且固定在后保温墙13的内侧,在二号垂直管39的下端联通联接污水发电机36,污水发电机36的下端出口用五号管35与污水总管34联通联接;二号管47避开一号垂直管40把洗脸盆48的下水口、洗菜盆49的下水口、洗衣机50的下水口与废水箱45的上部联通联接;废水箱45的上部用三号管46与一号垂直管40联通联接,三号管46的右端下部伸入一号垂直管40内一部分,但最下层的三号管46仅与一号垂直管40的下端联通联接;四号管44将废水箱45的底部和马桶43的水箱联通联接,马桶43的水箱还外接可控的自来水;马桶43的下水口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地漏42用六号管41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在最下层的废水箱45上部设置溢流管38,溢流管38的左端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凉水注入管53避开导流管54,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板保温55并与它们联结,在凉水注入管53的下端联通联接注入/排放阀52。
七号管51避开导流管54,七号管51的上端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七号管51的上端上伸一段,七号管51的下端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七号管51上处于建筑各层室内各联通联接开关阀51-1,在七号管51的下端依次联通联接一号液力发电机28、八号管29,八号管29的下端与设置在室内的吸收式空调系统32 (该系统已商业化批量生产,它利用热水既能制冷又能制热)的储水箱的进口联通联接,八号管29避开九号管24 ;九号管24避开导流管54,九号管24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九号管24下部穿过框架6除最下层的各层水平底板;在九号管24的下部右端口依次联通联接一号单向阀30、十号管31,十号管31的右端与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水箱的出口联通联接,在建筑的各层室内均设置用管道与吸收式空调系统32制出的有用的凉气/暖气联通联接的排气窗;十一号管21的上部避开九号管24、七号管51、一号垂直管40、导流管54,十一号管21的上端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十一号管21的上端与设置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的散热器19的左端联通联接,散热器19避开七号管51、九号管24,十一号管21的下端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十一号管21的下部间隔串接若干二号液力发电机25,每台二号液力发电机25处于建筑的每一层下部;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避开十三号管20,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的左端与十一号管21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二号单向阀26的左端与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的右端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二号单向阀26的右端穿透建筑各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底部并与其联结,在最下层的十二号管27上联通联接工质(如经处理过的水)泄放阀27-1 ;十三号管20上部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十三号管20上部的左端口与散热器19的右端联通联接,十三号管20的下端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十三号管20上部联通联接工质(如经处理过的水)注入阀20-1 ;建筑各层的十四号管22的左端与十三号管20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三号单向阀23的左端与建筑各层的十四号管22的右端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三号单向阀23的右端穿透建筑各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上部并与其联结;排气管19-1与散热器19内上部联通并与散热器19的上部联结。在后透光保温墙14的外面设置能遮挡前窗扇5和后透光保温墙14的保温隔热帘子(图中未画),保温隔热帘子朝后透光保温墙14的一面为深色(如黑、深蓝、墨绿等色),保温隔热帘子与前窗扇5相对的部分做成可开闭的活窗。在水平保温板55上建中空的保温式太阳集热器建筑顶,此建筑顶的斜面的下边缘弯翘,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该弯翘并与其联结;在所述建筑顶的顶安装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所述建筑顶的朝阳面做成太阳集热器的,所述太阳集热器上部与建筑顶内部联通,所述太阳集热器下部联通联接水力发电机,该水力发电机与所述建筑顶内部联通;所述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所述水力发电机、散热器19及其排气管19-1均包在里面;跑气管穿透所述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结;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分别穿透所述建筑顶的一面伸入所述建筑顶内,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建筑顶联接。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电梯采用下降时能利用势能发电的电梯(如专利号为200920292539. 3 的节能电梯)。
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室内地板、走道上铺设踩踏式发电地砖(如申请号为201010595207. X 的发电地砖)。如图6至图8示,所述建筑顶的一种为人字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联结左斜板59、右斜板60、山墙58,左斜板59的下端和右斜板60的下端均弯翅,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该弯翘并与其联结;左斜板59是保温的,右斜板60、山墙58均做成一号太阳集热器的,左斜板59的顶部与右斜板60的顶部联结形成人字坡面,在人字坡面的两头各联结一面山墙58 ;水平保温板55、左斜板59、右斜板60、山墙58组成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左斜板59背阳,右斜板60、山墙58能受到日照;右斜板60上部、山墙58的上部和下部均与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部联通,右斜板60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一号水力发电机63 ;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一号水力发电机63、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山墙58伸入到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它们均与山墙58联接;一号跑气管57的下端穿透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并与其联通联接。在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间隔设置若干一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56 (若只设置一台风力发电机,重量太大且集中,将造成建筑顶结构复杂、受力不佳)。如图9至图11示,所述建筑顶的又一种为锥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联结锥壳65,锥壳65的下端弯翘,锥壳65做成二号太阳集热器的,它能使内侧锥形空间保温,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所述弯翘并与其联结;锥壳65和水平保温板55组成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锥壳65上部与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房顶内部联通,锥壳65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二号水力发电机67 ;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二号水力发电机67、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锥壳65伸入到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它们均与锥壳65联接;二号跑气管66的下端穿透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通联接。在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设置二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64。如图12至图14示,所述建筑顶的另一种为单斜坡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左边联结垂直保温墙68,垂直保温墙68与后保温墙13上下对齐;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右边联结斜板72,斜板72的上端与垂直保温墙68上部联结,斜板72的下端弯翘,导流管54做成仅右部有端口,而左部缩短到室内且左端口封闭,导流管54的右部端口穿透斜板72的下端弯翘并与其联结;在垂直保温墙68和斜板72的两端分别联结板71 ;斜板72、板71均做成三号太阳集热器的;水平保温板55、垂直保温墙68、斜板72、板71组成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斜板72上部、板71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部联通,在斜板72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三号水力发电机73 ;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三号水力发电机73、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垂直保温墙68或板71伸入到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与垂直保温墙68或板71联接;三号跑气管70的下端穿透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通联接。在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设置若干三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69。
所述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能利用任意方向的风发电,在风少或风小的地区可不设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下雨时,雨水从房顶的斜坡流下,并通过斜坡下部弯翘汇入导流管54,继而从一号垂直管40下流,通过各层的三号管46流入各层的废水箱45。洗脸盆48的废水、洗菜盆49的废水、洗衣机50的废水都通过二号管47流入废水箱45,废水箱45中的废水待冲马桶43用。冲完马桶43的污水流入二号垂直管39。当所有废水箱45废水满时,再来的废水就通过最下层的废水箱45上的溢流管38流入二号垂直管39。洗澡的废水、刷地的脏水均依次通过地漏42、六号管41流入二号垂直管39。二号垂直管39中的废水和马桶43流出的脏水混成污水下流,下流的污水冲击污水发电机36发电后通过五号管35进入污水总管34流走。在通常生活,关闭与马桶43联接的自来水,一般情况下存入废水箱45中的废水是够冲马桶43用,若偶尔不够用,可开自来水用。通过注入/排放阀52向所述建筑顶内和所述太阳集热器内注水,水位高于七号管51的上端口而低于排气管19-1的上端口(如图中虚线所示)即可。维修或清洗房顶内时,通过注入/排放阀52排放。在春季、夏季、秋季,通过注入阀20-1向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前窗扇5内、散热器19内注入工质(如经处理过的水)。在春季、夏季、秋季,阳光加热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及前窗扇5内的工质,被加热的工质因密度减小而上升到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的上部,继而冲开三号单向阀23后依次经流十四号管22、十三号管20进入散热器19右部,再流到散热器19左部。十一号管21中较凉的工质将下冲二号液力发电机25发电,再经十二号管27冲开二号单向阀26进入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及前窗扇5内,填充被加热的工质上升后腾出的空间,散热器19里的热工质流动过程中将热量传给建筑顶里的水。随着阳光持续照射,此过程度不断循环,建筑顶里的水被连续加热升温且被保温。阳光照射太阳集热器,使其中的水受热密度变小上升进入建筑顶内上部,同时建筑顶内下部的水冲动水力发电机发电后进入太阳集热器下部,由此形成循环,使它们内的水被加热且被保温。被加热的水进入七号管51,下冲一号液力发电机28发电后经八号管29流入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水箱。在夏季或室内闷热时,利用建筑顶内流入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热水箱的热水作热媒水,开启吸收式空调系统32为室内制凉,同时吸收式空调系统32依次经十号管31、一号单向阀30、九号管24向建筑顶内泵凉水。要外用热水时可从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水箱放出或从开关阀51-1放出。在夏季,拉上所述的在后透光保温墙14的外面设置的保温隔热帘子,使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及前窗扇5内的工质吸收更多的阳光热。当然,为了照亮室内,打开帘子上与窗扇5相对的活窗。 在冬季,从泄放阀27-1放掉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及前窗扇5内的工质,白天拉开保温隔热帘子,让阳光透过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及前窗扇5直接温暖室内,而在晚上拉上帘子保温。在冬季无日照或严寒时,拉上保温隔热帘子,可开启吸收式空调系统32制热,在白天拉上保温隔热帘子但打开其活窗,在晚上拉上保温隔热帘子并关闭其活窗保温。在冬季无日照或严寒时,要用热水,开启房顶内的加热器61,并由温度传感器62检测其水温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加热,低于另一设定值时又开始加热。本发明有益的效果I、所述节能节水建筑,在夏季利用太阳能产热,而且大大减少太阳热向室内传播;在冬季,能采取太阳热温暖室内且又保暖;四季的阳光都能很少减弱地通过窗照亮室内,此优点在夏季比现有的拒绝利用太阳能的拉窗帘的玻璃窗、贴隔热反光镀膜的玻璃窗优越得多。2、设置能利用太阳能的吸收式空调系统作为冷暖空调,总能使室内冬暖夏凉,且比现有的空调机节省电能显著。3、所述节能节水建筑含有充当室内用热水器和相当于空调机的吸收式空调系统,室内再不用装必需的热水器和空调机,还能利用太阳能产热水和调节室内气温宜人,它还保温隔热。4、所述节能节水建筑,利用建筑顶、建筑的朝阳面、吸收式空调系统,构成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电池昂贵,发电效率低,但仅在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朝阳面的框架的表面使用,与在建筑顶、建筑的朝阳面较高效的地采集太阳能相比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所述节能节水建筑充分地、高效地、经济地利用了太阳能。所述节能节水建筑,利用生活废水和雨水冲马桶,节约了大量的水,而且利用风能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利用太阳能产热水时发电、利用从建筑顶内引用热水时发电、利用污水势能发电、利用电梯下降时的势能发电、利用人走动踩踏发电地砖发电,估计这些发电量及利用太阳能产热水折算成总能量为住房人生活所需总能量80%以上,也就是说所述节能节水建筑节能80%以上。所以所述节能节水建筑既节能又节水,性价比极高,所述节能节水建筑是空前的,为制定节能建筑标准提供充分的、新颖的、创新的、实用的素材依据,将在节能建筑上发挥巨大作用。所述节能节水建筑易推广,且推广意义大。


图I为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顶以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即为图I的后视图);图4为图I的A-A剖面图;图5为图I的B-B剖视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的人字形建筑顶的节能节水建筑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图6的C-C剖视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锥形建筑顶的节能节水建筑的主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左视图;图11为图9的D-D剖视放大图;图12为本发明的单斜坡形建筑顶的节能节水建筑的主视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图14为图12的E-E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如图I至图5不。在地基I上建立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后保温墙13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后部、右保温墙7 (从图I看)的后部联结,框架6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内侧、右保温墙7的内侧、后保温墙13的内侧联结,框架6的朝阳面贴太阳能电池33 (图5示);在框架6各层中设置相间隔的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均与框架6密封联接;在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上开窗孔,在窗孔镶嵌前窗框4,将外透光保温板16与内透光保温板17间隔一距离并用密封条15将周围密封组成前窗扇5,外透光保温板16、内透光保温板17、密封条15围成一空腔,将前窗扇5安装在前窗框4中,并用两个一号管18将所述空腔的上部下部分别与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的上部下部联通联接;在后保温墙13上开窗孔,在此窗孔镶嵌后窗框12,将后透光保温板10与里透光保温板11间隔一距离并用S封条9将周围S封组成后窗扇8,将后窗扇8安装在后窗框12中;如窗扇5、如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构成组合式墙窗;框架6、前窗扇5、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均朝阳;在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的上端联结水平保温板55。如图5示,导流管54的左端穿过后保温墙13上部、水平保温板55的左端并与它们联接,导流管54的右端穿过顶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顶部和前透光保温墙3、框架6最上层的水平底板的右端、水平保温板55的右端并与它们联接;一号垂直管40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其上端与导流管54联通联接;二号垂直39管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的各层水平底板且固定在后保温墙13的内侧,在二号垂直管39的下端联通联接污水发电机36,污水发电机36的下端出口用五号管35与污水总管34联通联接;二号管47避开一号垂直管40把洗脸盆48的下水口、洗菜盆49的下水口、洗衣机50的下水口与废水箱45的上部联通联接;废水箱45的上部用三号管46与一号垂直管40联通联接,三号管46的右端下部伸入一号垂直管40内一部分,但最下层的三号管46仅与一号垂直管40的下端联通联接;四号管44将废水箱45的底部和马桶43的水箱联通联接,马桶43的水箱还外接可控的自来水;马桶43的下水口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地漏42用六号管41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在最下层的废水箱45上部设置溢流管38,溢流管38的左端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凉水注入管53避开导流管54,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板保温55并与它们联结,在凉水注入管53的下端联通联接注入/排放阀52。七号管51避开导流管54,七号管51的上端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七号管51的上端上伸一段,七号管51的下端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七号管51上处于建筑各层室内各联通联接开关阀51-1,在七号管51的下端依次联通联接一号液力发电机28、八号管29,八号管29的下端与设置在室内的吸收式空调系统32 (该系统已商业化批量生产,它利用热水既能制冷又能制热)的储水箱的进口联通联接,八号管29避开九号管24 ;九号管24避开导流管54,九号管24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九号管24下部穿过框架 6除最下层的各层水平底板;在九号管24的下部右端口依次联通联接一号单向阀30、十号管31,十号管31的右端与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水箱的出口联通联接,在建筑的各层室内均设置用管道与吸收式空调系统32制出的有用的凉气/暖气联通联接的排气窗;十一号管21的上部避开九号管24、七号管51、一号垂直管40、导流管54,十一号管21的上端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十一号管21的上端与设置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的散热器19的左端联通联接,散热器19避开七号管51、九号管24,十一号管21的下端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十一号管21的下部间隔串接若干二号液力发电机25,每台二号液力发电机25处于建筑的每一层下部;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避开十三号管20,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的左端与十一号管21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二号单向阀26的左端与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的右端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二号单向阀26的右端穿透建筑各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底部并与其联结,在最下层的十二号管27上联通联接工质(如经处理过的水)泄放阀27-1 ;十三号管20上部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十三号管20上部的左端口与散热器19的右端联通联接,十三号管20的下端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十三号管20上部联通联接工质(如经处理过的水)注入阀20-1 ;建筑各层的十四号管22的左端与十三号管20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三号单向阀23的左端与建筑各层的十四号管22的右端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三号单向阀23的右端穿透建筑各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上部并与其联结;排气管19-1与散热器19内上部联通并与散热器19的上部联结。在后透光保温墙14的外面设置能遮挡前窗扇5和后透光保温墙14的保温隔热帘子(图中未画),保温隔热帘子朝后透光保温墙14的一面为深色(如黑、深蓝、墨绿等色),保温隔热帘子与前窗扇5相对的部分做成可开闭的活窗。在水平保温板55上建中空的保温式太阳集热器建筑顶,此建筑顶的斜面的下边缘弯翘,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该弯翘并与其联结;在所述建筑顶的顶安装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所述建筑顶的朝阳面做成太阳集热器的,所述太阳集热器上部与建筑顶内部联通,所述太阳集热器下部联通联接水力发电机,该水力发电机与所述建筑顶内部联通;所述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所述水力发电机、散热器19及其排气管19-1均包在里面;跑气管穿透所述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结;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分别穿透所述建筑顶的一面伸入所述建筑顶内,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建筑顶联接。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电梯采用下降时能利用势能发电的电梯(如专利号为200920292539. 3 的节能电梯)。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室内地板、走道上铺设踩踏式发电地砖(如申请号为201010595207. X 的发电地砖)。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8示,所述建筑顶的一种为人字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联结左斜板59、右斜板60、山墙58,左斜板59的下端和右斜板60的下端均弯翅,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该弯翘并与其联结;左斜板59是保温的,右斜板60、山墙58均做成一号太阳集热器的,左斜板59的顶部与右斜板60的顶部联结形成人字坡面,在人字坡面的两头各联结一面山墙58 ;水平保温板55、左斜板59、右斜板60、山墙58组成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左斜板59背阳,右斜板60、山墙58能受到日照;右斜板60上部、山墙58的上部和下部均与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部联通,右斜板60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一号水力发电机63 ;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一号水力发电机63、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山墙58伸入到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它们均与山墙58联接;一号跑气管57的下端穿透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并与其联通联接。在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间隔设置若干一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56 (若只设置一台风力发电机,重量太大且集中,将造成建筑顶结构复杂、受力不佳)。实施例3 如图9至图11示,所述建筑顶的又一种为锥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联结锥壳65,锥壳65的下端弯翘,锥壳65做成二号太阳集热器的,它能使内侧锥形空间保温,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所述弯翘并与其联结;锥壳65和水平保温板55组成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锥壳65上部与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房顶内部联通,锥壳65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二号水力发电机67 ;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二号水力发电机67、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锥壳65伸入到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它们均与锥壳65联接;二号跑气管66的下端穿透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通联接。在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设置二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64。实施例4 如图12至图14示,所述建筑顶的另一种为单斜坡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左边联结垂直保温墙68,垂直保温墙68与后保温墙13上下对齐;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右边联结斜板72,斜板72的上端与垂直保温墙68上部联结,斜板72的下端弯翘,导流管54做成仅右部有端口,而左部缩短到室内且左端口封闭,导流管54的右部端口穿透斜板72的下端弯翘并与其联结;在垂直保温墙68和斜板72的两端分别联结板71 ;斜板72、板71均做成三号太阳集热器的;水平保温板55、垂直保温墙68、斜板72、板71组成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斜板72上部、板71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部联通,在斜板72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三号水力发电机73;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三号水力发电机73、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垂直保温墙68或板71伸入到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与垂直保温墙68或板71联接;三号跑气管70的下端穿透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通联接。在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设置若干三号垂直轴风力发电 机69。
权利要求
1.节能节建筑,其特征是 在地基(I)上建立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后保温墙(13)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2)的后部、右保温墙(7)的后部联结,框架(6)的左右端分别与左保温墙⑵的内侧、右保温墙(7)的内侧、后保温墙(13)的内侧联结,框架6的朝阳面贴太阳能电池(33);在框架(6)各层中设置相间隔的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均与框架(6)密封联接;在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上开窗孔,在窗孔镶嵌前窗框(4),将外透光保温板(16)与内透光保温板(17)间隔一距离并用密封条(15)将周围密封组成前窗扇(5),外透光保温板(16)、内透光保温板(17)、密封条(15)围成一空腔,将前窗扇(5)安装在前窗框(4)中,并用两个一号管(18)将所述空腔的上部下部分别与前透光保温墙(3)和后透光保温墙(14)之间隔的上部下部联通联接;在后保温墙(13)上开窗孔,在此窗孔镶嵌后窗框(12),将后透光保温板(10)与里透光保温板(11)间隔一距离并用密封条(9)将周围密封组成后窗扇(8),将后窗扇⑶安装在后窗框(12)中;前窗扇(5)、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构成组合式墙窗;框架¢)、前窗扇(5)、前透光保温墙(3)、后透光保温墙(14)均朝阳;在左保温墙(2)、右保温墙(7)、后保温墙(13)、框架6的上端联结水平保温板(55); 导流管(54)的左端穿过后保温墙(13)上部、水平保温板(55)的左端并与它们联接,导流管(54)的右端穿过顶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顶部和前透光保温墙(3)、框架(6)最上层的水平底板的右端、水平保温板(55)的右端并与它们联接;一号垂直管(40)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其上端与导流管(54)联通联接;二号垂直(39)管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的各层水平底板且固定在后保温墙(13)的内侧,在二号垂直管(39)的下端联通联接污水发电机(36),污水发电机(36)的下端出口用五号管(35)与污水总管(34)联通联接;二号管(47)避开一号垂直管(40)把洗脸盆(48)的下水口、洗菜盆(49)的下水口、洗衣机(50)的下水口与废水箱(45)的上部联通联接;废水箱(45)的上部用三号管(46)与一号垂直管(40)联通联接,三号管(46)的右端下部伸入一号垂直管(40)内一部分,但最下层的三号管(46)仅与一号垂直管(40)的下端联通联接;四号管(44)将废水箱(45)的底部和马桶(43)的水箱联通联接,马桶(43)的水箱还外接可控的自来水;马桶(43)的下水口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地漏(42)用六号管(41)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在最下层的废水箱(45)上部设置溢流管(38),溢流管(38)的左端与二号垂直管(39)联通联接; 凉水注入管(53)避开导流管(54),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板保温(55)并与它们联结,在凉水注入管(53)的下端联通联接注入/排放阀(52); 七号管(51)避开导流管(54),七号管(51)的上端依次穿过框架¢)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七号管(51)的上端上伸一段,七号管(51)的下端穿过框架(6)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七号管(51)上处于建筑各层室内各联通联接开关阀(51-1),在七号管(51)的下端依次联通联接一号液力发电机(28)、八号管(29),八号管(29)的下端与设置在室内的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水箱的进口联通联接,八号管(29)避开九号管(24);九号管(24)避开导流管(54),九号管(24)的上端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后再穿透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九号管(24)下部穿过框架(6)除最下层的各层水平底板;在九号管(24)的下部右端口依次联通联接一号单向阀(30)、十号管(31),十号管(31)的右端与吸收式空调系统(32)的储水箱的出口联通联接,在建筑的各层室内均设置用管道与吸收式空调系统(32)制出的有用的凉气/暖气联通联接的排气窗;十一号管(21)的上部避开九号管(24)、七号管(51)、一号垂直管(40)、导流管(54),十一号管(21)的上端依次穿过框架(6)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十一号管(21)的上端与设置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的散热器(19)的左端联通联接,散热器(19)避开七号管(51)、九号管(24),十一号管(21)的下端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i 号管(21)的下部间隔串接若干二号液力发电机(25),每台二号液力发电机(25)处于建筑的每一层下部;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避开十三号管(20),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的左端与十一号管(21)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二号单向阀(26)的左端与建筑各层的十二号管(27)的右端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二号单向阀(26)的右端穿透建筑各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底部并与其联结,在最下层的十二号管(27)上联通联接工质泄放阀(27-1);十三号管(20)上部依次穿过框架¢)的最上层板、水平保温板(55)并与它们联结,十三号管(20)上部的左端口与散热器(19)的右端联通联接,十三号管(20)的下端穿过框架(6)的除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中部各层水平底板,在十三号管(20)上部联通联接工质注入阀(20-1);建筑各层的十四号管(22)的左端与十三号管(20)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三号单向阀(23)的左端与建筑各层的十四号管(22)的右端联通联接,建筑各层的三号单向阀(23)的右端穿透建筑各层的后透光保温墙(14)的上部并与其联结;排气管(19-1)与散热器(19)内上部联通并与散热器(19)的上部联结; 在后透光保温墙(14)的外面设置能遮挡前窗扇(5)和后透光保温墙(14)的保温隔热帘子,保温隔热帘子朝后透光保温墙(14)的一面为深色,保温隔热帘子与前窗扇(5)相对的部分做成可开闭的活窗; 在水平保温板(55)上建中空的保温式太阳集热器建筑顶,此建筑顶的斜面的下边缘弯翘,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该弯翘并与其联结;在所述建筑顶的顶安装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所述建筑顶的朝阳面做成太阳集热器的,所述太阳集热器上部与建筑顶内部联通,所述太阳集热器下部联通联接水力发电机,该水力发电机与所述建筑顶内部联通;所述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所述水力发电机、散热器(19)及其排气管(19-1)均包在里面;跑气管穿透所述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结;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分别穿透所述建筑顶的一面伸入所述建筑顶内,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建筑顶联接; 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电梯采用下降时能利用势能发电的电梯; 所述节能节水建筑的室内地板、走道上铺设踩踏式发电地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节能节建筑,其特征是 所述建筑顶的一种为人字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联结左斜板(59)、右斜板(60)、山墙(58),左斜板(59)的下端和右斜板¢0)的下端均弯翘,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该弯翘并与其联结;左斜板(59)是保温的,右斜板(60)、山墙(58)均做成一号太阳集热器的,左斜板(59)的顶部与右斜板¢0)的顶部联结形成人字坡面,在人字坡面的两头各联结一面山墙(58);水平保温板(55)、左斜板(59)、右斜板(60)、山墙(58)组成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左斜板(59)背阳,右斜板(60)、山墙(58)能受到日照;右斜板(60)上部、山墙(58)的上部和下部均与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部联通,右斜板¢0)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一号水力发电机¢3);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一号水力发电机(63)、散热器(19)、排气管(19)-I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山墙(58)伸入到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它们均与山墙(58)联接;一号跑气管(57)的下端穿透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并与其联通联接; 在人字形保温箱式一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间隔设置若干一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5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节能节建筑,其特征是 所述建筑顶的又一种为锥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联结锥壳(65),锥壳¢5)的下端弯翘,锥壳¢5)做成二号太阳集热器的,它能使内侧锥形空间保温,导流管(54)的端口穿透所述弯翘并与其联结;锥壳¢5)和水平保温板(55)组成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锥壳¢5)上部与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房顶内部联通,锥壳¢5)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二号水力发电机(67);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二号水力发电机(67)、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62)均穿过锥壳(65)伸入到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它们均与锥壳¢5)联接;二号跑气管¢6)的下端穿透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通联接; 在锥形保温箱式二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设置二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6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节能节建筑,其特征是 所述建筑顶的另一种为单斜坡形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左边联结垂直保温墙(68),垂直保温墙¢8)与后保温墙(13)上下对齐;在水平保温板(55)上平面右边联结斜板(72),斜板(72)的上端与垂直保温墙(68)上部联结,斜板(72)的下端弯翘,导流管(54)做成仅右部有端口,而左部缩短到室内且左端口封闭,导流管(54)的右部端口穿透斜板(72)的下端弯翘并与其联结;在垂直保温墙(68)和斜板(72)的两端分别联结板(71);斜板(72)、板(71)均做成三号太阳集热器的;水平保温板(55)、垂直保温墙¢8)、斜板(72)、板(71)组成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斜板(72)上部、板(71)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部联通,在斜板(72)下部内侧联通联接三号水力发电机(73);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将凉水注入管(53)的上端、七号管(51)的穿上端、九号管(24)的上端、三号水力发电机(73)、散热器(19)、排气管(19-1)包在里面;加热器¢1)、温度传感器¢2)均穿过垂直保温墙¢8)或板(71)伸入到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内,加热器(61)、温度传感器¢2)均与垂直保温墙¢8)或板(71)联接;三号跑气管(70)的下端穿透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上部并与其联通联接; 在单斜坡形保温箱式三号太阳集热器建筑顶的顶设置若干三号垂直轴风力发电机(69)。
全文摘要
节能节水建筑将阴面、东面、西面的墙及阴面的窗均做成保温的;在阳面制成框架,框架表面贴太阳能电池,在框架内镶嵌中间有间隔的透光组合式墙窗;建筑顶做成保温箱式太阳集热器的,建筑顶的斜坡下端弯翘收集雨水,太阳集热器的上部与房顶内部联通,它的下部通过水力发电机与建筑顶内部联通;在建筑顶的顶设置风力发电机;将雨水和洗脸盆、地漏、洗菜盆、洗衣机的废水收集起来冲马桶,废水与冲马桶后的脏水冲击污水发电机发电;在建筑顶内设置散热器,它用管道、单向阀、液力发电机与组合式墙窗之间隔联通;建筑顶用管道、单向阀、液力发电机与吸收式空调系统联通联接;组合式墙窗设置带活窗的隔热帘子;用下降时能发电的电梯和踩踏式发电地砖。
文档编号E04D13/18GK102767306SQ20111011611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刘新广 申请人:刘新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