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295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构造全部或部分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承重 楼板的支模体系,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梁用的起拱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因为模板支撑经承力压缩下降造成梁底下垂以及抵消外观 视差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当跨度等于及大于細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1/1000 3/1000。模板起拱分设计起拱和施工起拱两类,设计起拱为了保证跨度较大的梁和桁受 力架受力合理,避免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构件产生大的挠度,有时设计也规定了构件的起 拱高度,叫设计起拱,设计起拱高度应保留在构件上,使拆模后的起拱高度等于设计要求的 起拱高度。施工起拱施工中,模板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等外力作用会产生变形,支柱也 会产生压缩变形和侧向弯曲变形,地基产生微量沉陷,这些变形加在一起,使浇灌出来的混 凝土大梁下垂,也就是产生了挠度,为了使大梁不下垂,一般在支模时,预先使模板中部适 当地向上拱起,这就是施工起拱,混凝土浇灌后,施工起拱高度一般与模板相抵消。实际施工中发现,经起拱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工程,在拆除模板支撑体 系后,跨中下挠甚微。在梁自重作用下,经起拱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跨中弹性下 挠比没有起拱的整体现浇梁板结构弹性下挠小很多。为了实现较好的施工效果,现浇钢筋 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細时,模板应当起拱。传统的起拱方法是在支柱、主龙骨 和副龙骨支好后,在侧模板铺设之前,应用小线沿现浇板的四个角拉对角线,在模板上找到 该楼板的中心位置,首先垫起中心位置下的支柱,垫起的高度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起拱高 度,中心周围支柱垫起的高度应依次递减,到楼板的四边处不垫高,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的底面形成一个帽顶的形状,而其四周的阴角线保持平直。但传统起拱工艺不同程度带来如下问题(1)采用传统施工工艺施工时一般做 法是根据设计梁底标高先搭架,然后再按照1%。 3%。起拱安装底模,致使施工楼层标高超 过设计的结构标高,超出值为起拱高度值O)由于板随梁一同起拱不但造成板的起拱方向 错误、起拱值偏大,还造成楼面的找平工程量增大,成本增加( 楼面找平工程量的增加进 而造成梁板恒载的额外增加,对结构受力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建筑楼层结构标高,进而减少找平 工程量的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预设参数包 括对应梁支座之间的跨度值、施工起拱高度、梁底面标高、梁顶面标高,该支模体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设于梁模支架上的梁底楞、梁底模板,设于梁底模板横向两侧并与之拼接的梁 侧模板,其中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间成从高到低的倾斜过渡;所述 梁底模板上表面于跨中位置的高程与梁底面标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于梁支座位置的高 程与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个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侧模板其上口高程与梁顶面标高吻合。 进一步,所述梁底楞分别位于梁底模板的左下侧、右下侧,梁侧模板与其邻近的梁 底楞之间连固有定位封浆装置,定位封浆装置是与梁底楞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形杆件。进一步,所述梁侧模板外侧还设有梁侧楞、对拉螺杆构件。进一步,梁模支架包括支撑架、架设在支撑架上的一组水平联结杆,所述梁底楞设 于水平联结杆上;其中支撑架包括横杆、立杆以及可调底座。进一步,施工起拱高度为跨度值的1%。 2%。,现结合本实用新型现浇钢筋砼梁的起拱支模体系具体操作使用方法,来进一步说 明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技术效果。(1)基础工程确定对应梁支座之间的跨度值、施工起拱高度、梁底面标高、梁顶 面标高、楼面标高,搭建位置对应的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架设一组等间距平行的水平联结 杆,其中支撑架包括横杆、立杆以及可调底座;(2)在水平联结杆上安设一组梁底楞,并在梁底楞上固定安装梁底模板,所述一组 梁底楞包括分别设于梁底模板左下侧、右下侧的梁底楞;通过可调底座调节支撑架及各水 平联结杆高程,直至梁底楞、梁底模板实现如下定位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间成从高到低的倾斜过渡,所述梁底 模板上表面于跨中位置的高程与梁底面标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于梁支座位置的高程与 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个施工起拱高度;(3)在梁底模板上绑扎梁体钢筋;(4)于梁底模板横向两侧垂直拼接梁侧模板,调节梁侧模板高度位置,直至梁侧模 板其上口高程与梁顶面标高吻合;在梁侧模板与梁底楞之间增设用于连固两者的定位封浆 装置,定位封浆装置是与梁底楞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形杆件;(5)搭建楼板支架,楼板底模水平安设在梁侧模板上口上,在安装预制楼板前,先 向梁底梁侧模板所形成的梁体空间内注入混凝土,并根据梁顶标高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找 平;安装预制楼板、绑扎楼板钢筋,再次注入混凝土,最后根据楼面标高对混凝土上表面即 楼面进行找平。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是与楼板的支 模体系一同使用,由于梁侧模板固定在位置相对固定、且能够平稳承托梁侧模板的定位封 浆装置上,且梁侧模板上口平齐,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能够保证与之配 合的楼板底模在方向上的水平;在梁侧模板安装前,对梁底模板预先进行的起拱,不对楼板底模板的空间位置产 生影响,即“梁起拱板不起拱”。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梁起拱板不起拱”的方式,由上述操作使用方法可知梁起拱而板不起拱,仅是将梁支座(一般梁支座设于固定立柱处)附近的梁底面 高程调低,这样的起拱方法既便于支模,又使梁体跨中的截面高度不变,避免楼层标高超过设计的结构标高;对梁顶单独进行找平,使“梁起拱”几乎不对楼面平整度产生影响,整个 楼面找平的工作量较大幅度降低,从整体上看,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且施工进度得以加 快。比起大截面的承重梁,起分配荷载作用的四边楼板来说,高强度支撑体系弹性和 非弹性变形很小,板自重作用下板弹性下挠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完全可以采用梁起拱而板 不起拱的工艺;对楼板底模的厚度、板钢筋的几何高度,均不作特殊性限定,即采用不起拱 的常规设计,在板不起拱的前提下,不作附加处理即可保证了梁、板钢筋上的保护层的有效厚度。如下为梁起拱而板不起拱工艺与传统工艺,技术效果的具体优势效果的对比。
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预设参数包括对应梁支座之间的跨度值、施工起 拱高度、梁底面标高、梁顶面标高,该支模体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设于梁模支架上的梁底 楞、梁底模板,设于梁底模板横向两侧并与之拼接的梁侧模板,其特征在于梁底模板上表 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间成从高到低的倾斜过渡;所述梁底模板上表面于跨中位置 的高程与梁底面标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于梁支座位置的高程与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 一个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侧模板其上口高程与梁顶面标高吻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楞分别位于 梁底模板的左下侧、右下侧,梁侧模板与其邻近的梁底楞之间连固有定位封浆装置,定位封 浆装置是与梁底楞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形杆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侧模板外侧还 设有梁侧楞、对拉螺杆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梁模支架包括支撑架、 架设在支撑架上的一组水平联结杆,所述梁底楞设于水平联结杆上;其中支撑架包括横杆、 立杆以及可调底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施工起拱高度为跨度 值的1%。 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设于梁模支架上的梁底楞、梁底模板,设于梁底模板横向两侧并与之拼接的梁侧模板,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间成从高到低的倾斜过渡;所述梁底模板上表面于跨中位置的高程与梁底面标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于梁支座位置的高程与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个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侧模板其上口高程与梁顶面标高吻合。使用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能够使梁底标高变化、梁顶标高不变,并在楼板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保证楼面标高不变,可以有效控制建筑楼层结构标高,进而减少找平工程量。
文档编号E04G13/04GK201933779SQ20112010244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曾强, 田小强, 白瑞华, 邓万敏, 邓祖祥, 钟鸣 申请人: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