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1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钢结构施工中可对多跨立体结构进行有效吊装的移动式拔杆。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工程普遍采用钢梁与压型钢板组合的楼板,由于钢梁安装误差及压型钢板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自身变形等原因,压型钢板铺设时与钢梁表面不易贴紧,造成后续熔焊栓钉的施工合格率低,导致频繁返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铁锤敲击压型钢板并使其与钢梁表面贴紧,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效果不佳。如图1所示,为使压型钢板1贴紧钢梁2,现有技术是当压型钢板1吊装就位后,用铁锤4敲击压型钢板1与钢梁2表面贴合不紧的位置3,使压型钢板1贴紧钢梁2表面后再进行栓钉的焊接。但由于压型钢板作业面大,采用铁锤敲击的方式,存在劳动力需求量大, 作业时间长,不利于施工流水作业的迅速开展;且作业效率低,对提高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的贴合作用不明显;此外,采用铁锤敲击,致使压型钢板受力不均勻,容易损坏压型钢板。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可以解决现有对压型钢板1与钢梁2表面贴合不紧的位置采用手工铁锤4敲击效率低、作用不明显,易损坏压型钢板的问题,该压紧器有效提高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的效率,确保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该压紧器包括钳形撬头、压实栓钉和撬棍;其中,所述钳形撬头一端设有开口卡槽,另一端设有翘起部;所述钳形撬头底面设置所述压实栓钉;所述钳形撬头的翘起部上固定设置所述撬棍。上述压紧器中,所述钳形撬头为板式结构,由平板端和所述翘起部构成,所述翘起部与所述平板端之间的夹角为120 160度的钝角。上述压紧器中,所述开口卡槽设置在所述钳形撬头的平板端的端部。上述压紧器中,所述压实栓钉由钉帽和钉体构成,其钉头朝下使钉体底端固定焊接在所述钳形撬头底面。上述压紧器中,所述压实栓钉的位置位于所述钳形撬头的未设置开口卡槽的平板端的另一端底面。上述压紧器中,所述撬棍采用圆形、方形、多棱形钢柱或钢管。上述压紧器中,所述撬棍上端的自由端距所述钳形撬头的平板端所在平面的距离为1 1.2米。上述压紧器中,所述钳形撬头一端的开口卡槽的开口宽度与普通的栓钉的外径相匹配。从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采用设有开口卡槽和翘起部钳形撬头,并在该钳形撬头底面上设置压实栓钉,以及在其翘起部上设置撬棍,形成一种压紧器。该压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压紧效果好,不损坏压型钢板,可有效保护施工质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使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可用在钢结构施工中,使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如图2、3所示,该压紧器包括钳形撬头11、压实栓钉12 和撬棍13 ;其中,钳形撬头11 一端设有开口卡槽14,开口卡槽14的开口宽度可与普通的栓钉的外径相匹配(如可略大于普通栓钉的外径),钳形撬头11另一端设有翘起部15 ;上述钳形撬头11底面设置压实栓钉12,压实栓钉12可由钉帽121和钉体122构成,其钉头122朝下使钉体121底端固定焊接在所述钳形撬头11底面上;压实栓钉12起到下压压型钢板,使其与钢梁表面贴合的目的。所述钳形撬头11的翘起部15上固定设置所述撬棍13,上述压紧器中的钳形撬头11可采用板式结构,由平板端16和所述翘起部15构成,开口卡槽14设置在平板端16的一端,翘起部15与平板端16另一端连接,翘起部15与平板端16之间的夹角a为120 160度的钝角,这样使固定在翘起部15上的撬棍13与平板端16之间形成一定角度,便于形成杠杆式撬压。上述压紧器中的压实栓钉12的位置可位于钳形撬头11的未设置开口卡槽14的平板端16的另一端底面。上述压紧器中的撬棍13采用圆形、方形、多棱形钢柱或钢管;该撬棍上端的自由端距所述钳形撬头的平板端所在平面的距离为1 1. 2米,此高度便于工人操作。[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际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紧器由钳形撬头、压实栓钉和撬棍三部分组成,在钳形撬头一端开设开口卡槽,卡槽的开口宽度和长度可参照施工中使用的栓钉的外径和间距设置。在钳形撬头的另一端焊接压实栓钉和撬棍,压实栓钉的长度可参照施工中使用的栓钉的长度确定,撬棍最高端(即上端的自由端)距离钢梁梁面约1200mm,方便工人现场操作。操作该压紧器时,用钳形撬头11夹住已焊接牢固的栓钉5,通过钳形撬头11的开口卡槽14调节压紧器与栓钉5的相对位置,使压实栓钉12位于压型钢板1变形处2的正上方,然后在A点向下用力,通过杠杆原理使压实栓钉12向下运动,使压型钢板1与钢梁3 表面贴紧,压紧后再进行该位置栓钉的施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提高了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的效率,相比传统的铁锤敲击压型钢板的方法,更安全、快速、便捷,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确保了栓钉的焊接质量和工程进度,避免了频繁返工,缩短了施工工期, 经济效益显著。以每层栓钉约合1万颗的工程为例,若地上100层,合计100万颗栓钉,按照5%位置的栓钉焊接前压型钢板有变形,合计5万颗。这5万颗栓钉都一次焊接成功,避免返工节约费用10万元;提高效率节省工期,一层节约工期0. 5天,100层共50天,折算节约成本40万元。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该压紧器包括钳形撬头、压实栓钉和撬棍;其中,所述钳形撬头一端设有开口卡槽,另一端设有翘起部;所述钳形撬头底面设置所述压实栓钉;所述钳形撬头的翘起部上固定设置所述撬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形撬头为板式结构,由平板端和所述翘起部构成,所述翘起部与所述平板端之间的夹角为 120 160度的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卡槽设置在所述钳形撬头的平板端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栓钉由钉帽和钉体构成,其钉头朝下使钉体底端固定焊接在所述钳形撬头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栓钉的位置位于所述钳形撬头的未设置开口卡槽的平板端的另一端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撬棍采用圆形、方形、多棱形钢柱或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撬棍上端的自由端距所述钳形撬头的平板端所在平面的距离为1 1. 2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形撬头一端的开口卡槽的开口宽度与普通的栓钉的外径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型钢板与钢梁表面贴合用压紧器,属于钢结构施工领域。该压紧器包括钳形撬头、压实栓钉和撬棍;其中,所述钳形撬头一端设有开口卡槽,另一端设有翘起部;所述钳形撬头底面设置所述压实栓钉;所述钳形撬头的翘起部上固定设置所述撬棍。该压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压紧效果好,不损坏压型钢板,可有效保护施工质量。
文档编号E04G21/16GK202170644SQ201120231008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刘晓斌, 张涛, 张琨, 王宏, 王祥明, 范彩霞, 许航, 陆建新, 黄刚 申请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