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固定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67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用固定架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建筑用固定架体,尤指一种供承装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的建筑固定架体,借助简化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减轻所欲建筑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的重量,降低制造流程的复杂度,并进而降低整体营建成本。
背景技术
为减轻楼板或墙体结构总重量,并同时达到隔热与隔音的目的,现有中空楼板或中空墙体一般采用轻量的发泡保利龙(Expanded PolyStyrene)(以下简称实心轻量块体),将其埋设于楼板或墙体的钢筋层内所形成的间隙中。在埋设实心轻量块体时,通常需要使用固定装置;若未使用固定装置,由于保利龙的轻量性质,在灌浆时,其容易脱离原来置放位置而浮起。因此,不仅所欲埋设的实心轻量块体无法稳定地固定于预定位置,浮起的实心轻量块体更将阻碍灌浆的过程。此外,在灌浆时,除所埋设的实心轻量块体本身容易浮起,承载所述保利龙的钢筋也容易连同所述实心轻量块体,自下部的模板浮起。如此,也将严重妨碍整体施工过程的进行。前述所使用的固定装置通常为固定铁架(例如双面夹固定铁架),其在结构上往往过于复杂;因此,虽可将实心轻量块体裹覆于其中,然而其在制造过程需耗费较多材料与人力,因而造成整体营建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所使用的材料较多,因此也将增加所欲建筑楼板或墙体的重量,而有违中空楼板或中空墙体于想达到的目的(即减轻重量)。有鉴于此,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以及不断的研发改进,为简化制造过程,进而降低整体营建成本,并同时减轻所建筑的中空楼板或中空墙体的重量,因此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建筑用固定架体,借助其简化的结构设计,不仅可有效降低其制造流程的复杂度,并可节省人力与材料成本,同时也可有效减轻所欲建筑的中空楼板或中空墙体的总重量。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固定架体,供承装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前述建筑用固定架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连接钢筋;以及数个X形承接座,用以承装实心轻量块体;其中每一个承接座由两条相互交叉的支撑臂形成,每一个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前述两条连接钢筋相互连接。所述每一支撑臂的至少一端设有一个钩部,借以钩合于前述连接钢筋上。本实用新型益效果在于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供承装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的建筑固定架体,借助简化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减轻所欲建筑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的重量,降低制造流程的复杂度,并进而降低整体营建成本。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作用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借助实施例配合图式详述于后。
3[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承载有实心轻量块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承载有实心轻量块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建筑用固定架体1、1连接钢筋10承接座12、12’支撑臂120、120,中央段 1202、1202,钩部120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用于承装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连接钢筋以及数个X形承接座。请参见图1 图3与图6,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用固定架体1由金属制成,较佳用铁制成;其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连接钢筋10以及数个承接座12 ;其中,每一个承接座12具有两条支撑臂120,前述两条支撑臂120相互交叉,且每一个支撑臂12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前述两条连接钢筋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臂120的两端以焊接方式,分别固定于前述两条连接钢筋10上。此外,如图2所示,每一个支撑臂120具有一个呈弧形中央段1202 ;换言之,所述支撑臂120呈U字形。藉此设计,可承装底部呈弧形的实心轻量块体,例如球形体2或单面鼓形体3 (即只在顶面具有一个平坦表面)。当将实心轻量块体2、3置入承接座12内后,可使用两端呈钩状的固定件14,分别钩合于两条连接钢筋12上,以将实心轻量块体2、3固定于架体内。图6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使用状态图,其中省略钢筋层部分, 而仅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建筑用固定架体。如图所示,无论于中空楼板6与中空墙体7,都可将承装有实心轻量块体2的固定架体1埋设于其内,而获得所欲达成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于结构上极其简单,因此得以大幅降低于制造程序上的复杂度,减少所需人力与时间成本,进而降低整体营建成本。在制造方面,仅需两个流程即可完成,其第一流程为形成基本结构,第二流程则为弯折所形成的基本架构。请参见图1,其显示建筑用固定架体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为形成所述基本结构,仅需将数个支撑臂120两两交叉连接于两条连接钢筋1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支撑臂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条连接钢筋12上),即可形成数个承接座12 ;随后,仅需将所形成的基
固定件14 球形体2 单面鼓形体3、4 双面鼓形体5 中空楼板6 中空墙体7本结构加以弯折,即可形成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建筑用固定架体1。请参见图4 5,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别,主要在于支撑臂的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固定架体1也具有数个承接座12’,每一个承接座12’仍由二个支撑臂120’交叉形成;其中, 前述支撑臂120’具有二个改良的技术特征钩部的设置以及呈直线形的中央段。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臂120’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钩部1204,用以钩合在连接钢筋12上,以增加两者间结合力;在实施时,所述钩部1204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连接钢筋12上。此外,前述支撑臂120’所具有的中央段1202’呈直线形,即整体支撑臂120’呈现U字形;藉此设计,其可承装底部呈平面形状的实心轻量块体,例如单面鼓形体4(即仅于底面具有一个平坦表面)或双面鼓形体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供承装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的建筑固定架体,借助简化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减轻所欲建筑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的重量,降低制造流程的复杂度,并进而降低整体营建成本。其极具产业利用的价值,于是依法提出专利申请。再者,上述说明与图式仅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仍可做等效的局部变化与修饰,其并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与精神。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固定架体,供承装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建筑用固定架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连接钢筋;以及数个χ形承接座,用以承装实心轻量块体;其中每一承接座由两条相互交叉的支撑臂形成,每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前述两条连接钢筋相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焊接至前述两条连接钢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支撑臂的至少一端设有一个钩部,借以钩合于前述连接钢筋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焊接至所述连接钢筋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臂具有一个呈弧形的中央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轻量块体的底部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臂具有一个呈直线形中央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固定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轻量块体的底部呈平面形状。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用固定架体,用以承装实心轻量块体,供使用于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建筑,所述建筑用固定架体包括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连接钢筋以及数个X形承接座;前述每一X形承接座由两条相互交叉的支撑臂形成,供以承装一实心轻量块体;每一支撑臂的两端则分别连接于前述两条连接钢筋。因此简化的结构设计,在简化制作流程、降低整体营建成本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减轻所建筑中空墙体或中空楼板的重量。
文档编号E04C5/01GK202248533SQ2011202612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詹德威 申请人:詹德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