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2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能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Wm&TK
XMM*g W Tü — ftWfèf o:w4^w!kf ^44M ^4444M -M&m
MiIfaMi£SW M!^m444Mffi
mm%m m £ tìi4M rt ±i m, ±t m ^ t:Tim444M m
±T^tffi°/m^mmm mm^mxmmmkxmxm m]'mm±m mm ii¥,m im-^m^wmuuu ^-^^wmuuu
£Kj£ìU4444M 1 MaWM^ê 2-10 M4@5ft^M)^,W 4444M
mmm±.&m^7mmm° Ti^BWim444MimM 1-5 mmymmm -,m/jc4444 M2>3>4 bJc 5 MW f 7-R4444 MIéOè i_8 jHWf iim4444 MI b] °mnmm / ^im 4MimM 1-10 mm^um / ^ 1-10 mmM^U, TSW / ^ TOTim444MW±TMi£S°2-10 MW,/ iKJMMê 1-1044 M10] Pft w!kf ^f4M°
flfao)^í£ 40^11 f kf ifi 44 44M ê T40^11 f £44 44 éKJ WùW4têf. [M$c,相变蓄能材料组成成分按重量份数计为珍珠岩、玻化微珠或火山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30-85份,相变材料0. 1-30份,水泥5-30份,胶粉0. 05-0. 5份,羟甲基纤维素0. 05-0. 25份,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或硅石粉中的ー种或多种1-20份。所述胶粉也可为乳胶粉或可分散乳胶粉或可再分散乳胶粉。所述火山沸石可采用火山岩型沸石替代,玻化微珠也可为膨胀玻化微珠。所述相变材料为相变保温材料、相变蓄能材料、相变蓄热材料或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如所述相变保温材料为FTC自调温相变保温材料或LF相变蓄热保温材料。所述相变材料最好为HT相变蓄能材料,其由沈阳慧天建筑装修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所述的建筑保温材料,其组成成分按重量份计较优为珍珠岩、玻化微珠或火山沸石中的ー种或多种50-75份,相变材料2-18份,水泥8-20份;胶粉0. 1-0. 3份,羟甲基纤维素0. 1-0. 2份,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或硅石粉中的ー种或多种8-15份。所述的建筑保温材料中还可添加早强剂和/或防裂剂,早强剂的添加量为用量为水泥重量的百分之0. 1-0. 9 ;防裂剂的添加量为水泥重量的百分之3-8。所述增强网为玻纤网格布或钢丝网等;所述保温材料层采用的材料为岩棉、硅酸铝、酚醛板、聚苯板、挤塑板、珍珠岩、玻化微珠、火山岩、发泡混凝土、或轻质高分子材料等;防水材料层采用的材料为塑料薄膜、锡纸、橡胶、浙青或树脂等;中空板或真空板采用的材料为塑料、树脂、金属或玻璃等;装饰层采用的材料为大理石板、瓷砖、铝合金板或塑料板材等;固定件为金属片、或金属丝、或麻绳、塑料绳、尼龙绳等;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技术先进,防水、保温性能好,节能,安装エ序方便,一次性施工,缩短保温安装エ期,安全可靠。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直于蓄能保温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之ー;图3为本实用新型垂直于蓄能保温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之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垂直于蓄能保温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之三;图5为本实用新型垂直于蓄能保温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之四;图6为本实用新型垂直于蓄能保温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之五;图7为本实用新型垂直于蓄能保温板表面的截面示意图之六。图中I为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2为增强网,3为保温材料层,4为防水材料层,5为中空板,6为真空板,7为装饰层,8为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蓄能保温板为长方形板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为ニ个平行设置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于两层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同时在保温材料层的四周侧边表面均设置有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侧表面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垂直于保温材料层的上下表面;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增强网,增强网平行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设置。于保温材料层的外表面上包裹有防水材料层。制作过程为采用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层,于保温材料层的外表面包裹有塑料薄膜作为防水材料层,塑料薄膜通过热压粘合于聚苯板表面;在防水材料层外面包裹有钢丝网;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组成成份为珍珠岩35公斤,FPC自调温相变保温材料(北
京(Ml治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30公斤,普通425水泥20公斤,胶粉0. 25公斤,羟甲基纤维素0. 25公斤,硅酸铝纤维14. 5公斤。把上述材料称量后混合均匀,再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含水量70wt%)即可。将得到的混合浆料涂覆在包裹有钢丝网和塑料薄膜的聚苯板四周表面形成涂层;构成蓄能保温板。在混合浆料涂覆前,于钢丝网上焊接ニ个金属片,浆料凝固成涂层,ニ个金属片的一端伸出涂层之外,可作为固定件用于蓄能保温板于建筑物内或外墙墙面上固定。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I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玻纤网格布作为增强网;采用6层相互叠合的岩棉板为保温材料层;采用浙青作为防水材料层;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组成成份为玻化微珠75公斤,GX-24FTC自调温相变节能材料(大城县权材调合银温材料厂生产)0. 2公斤,普通425水泥24公斤,胶粉0. 15公斤,羟甲基纤维素0. 15公斤,氧化铝纤维0. 5公斤。把上述材料称量后混合均匀,再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含水量60wt% )即可。采用金属丝为固定件;同时于叠合后的保温材料层间设置2层的防水材料层及I层塑料中空板和I层塑料真空板,2层防水材料层间由4的保温材料层间隔;于蓄能保温板一侧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远离保温材料层ー侧外表面通过瓷砖粘合剂粘贴有瓷砖作为装饰层。实施例3与实施例I不同之处在于采用挤塑板为保温材料层;采用橡胶作为防水材料层;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组成成份为火山沸石60公斤,MT相变普通材料,(由沈阳慧天建筑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生产)15公斤,普通425水泥15公斤,胶粉0. 5公斤,羟甲基纤维素0. 25公斤,硅石粉9. 25公斤。把上述材料称量后混合均匀,再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含水量60wt% )即可。同时于叠合后的保温材料层间设置I层塑料中空板和I层金属真空板;于蓄能保温板一侧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远离保温材料层ー侧外表面通过粘合剂粘贴有大理石板作为装饰层。于大理石板内镶嵌有用于装饰层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或保温材料层间固定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一端伸入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内。[0059]实施例4如图7所示,一种蓄能保温板,它包括平行设置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和保温材料层;于靠近保温材料层侧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内镶嵌增强网,增强网平行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设置。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的组成成份同实施例2 ;采用发泡混凝土为保温材料层,采
用钢丝网为增强网。
权利要求1.一种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平行设置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和保温材料层;或包括二个平行设置的相变蓄 能保温材料层,于两层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增强网、或于靠近保温材料层侧的相 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内镶嵌增强网,增强网平行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设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蓄能保温板,保温材料层的上下表面均为相变蓄能保温材料 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层的四周侧边表面设置有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侧表面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垂直 于保温材料层的上下表面;于侧表面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增强 网、或于靠近保温材料层侧的侧表面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内镶嵌增强网,增强网垂直于 保温材料层的上下表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和/或保温材料层内镶嵌有用于蓄能保温板于建筑物内或外 墙墙面上固定的固定件,固定件的一端固定于蓄能保温板内、另一端置于蓄能保温板外。
5.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保温材料层1层的单层或 由2-10层相互叠合而成,于单层或叠合后的保温材料层的外表面上包裹有防水材料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于叠合后的保温材料层间设置1-5 层的防水材料层;当防水材料层为2、3、4或5层时,防水材料层间由1-8层的保温材料层间 隔。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于保温材料层的两侧和/或保温材 料层间设置1-10层的中空板和/或1-10层的真空板,中空板和/或真空板平行于保温材 料层的上下表面设置。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当中空板和/或真空板为2-10层时, 中空板和/或真空板间由1-10层的保温材料层间隔。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的上表面 粘贴有装饰层。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蓄能保温板,其特征在于于装饰层内镶嵌有用于装饰层与相 变蓄能保温材料层或保温材料层间固定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一端伸入相变蓄能保温材 料层或保温材料层内,或装饰层内镶嵌有用于装饰层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固定的固定组 件,延伸出装饰层包裹在相变蓄能材料层侧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内、外墙保温板,具体地说是一种蓄能保温板,它包括平行设置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和保温材料层;或包括二个平行设置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于两层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增强网、或于靠近保温材料层侧的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内镶嵌增强网,增强网平行于相变蓄能保温材料层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技术先进,防水、保温性能好,节能,安装工序方便,一次性施工,缩短保温安装工期,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E04B1/80GK202430838SQ2011204083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健 申请人:王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