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送机构及混凝土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72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泵送机构及混凝土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泵送机构,以及包括该泵送机构的混凝土泵。
背景技术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S阀混凝土泵送机构主要由主油缸I’、输送缸4’、砼活塞、水箱2’、拉杆组3’、料斗6’、摆摇机构5’、S阀及搅拌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图I中部分 零部件未画出)。两个砼活塞分别与主油缸活塞杆连接,在主油缸I’的作用下,进行往复运动。一缸前进,另一缸后退,同时在摆动油缸502’作用下,S阀与其中一个输送缸4’连通,另一输送缸4’与料斗6’连通。这样后退的砼活塞便将料斗6’内的混凝土吸入输送缸4’,前进的砼活塞将输送缸4’内的混凝土送入S阀泵出,当砼活塞后退至行程终端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两主油缸I’换向,同时摆动油缸502’换向,使S阀、输送缸4’、料斗6’之间的连通方式及运动方式交替,从而实现连续泵送。泵送机构的水箱2’、输送缸4’与料斗6’之间的连接依靠拉杆组3’ (通常为6根拉杆)连接,即拉杆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料斗6’的后墙板601’直接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水箱2’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输送缸4’位于料斗后墙板601’与水箱2’之间,因此旋紧拉杆螺纹即可实现将输送缸4’夹紧在水箱2’与料斗6’之间,从而实现三者之间可靠的固定连接。其中有如下原因导致了拉杆组3’布置的特殊性I)为了保证拉杆的有效拉紧力传递到水箱2’、输送缸4’与料斗6’之间的连接中,且不带来过多的附加弯矩引起的内应力,拉杆组3’的拉杆通常都布置在以两个输送缸4’为中心的直径尽可能小的外圆周上,且为了保证受力均匀,拉杆需对称或接近对称布置,通常布置为6根拉杆,那么必然在两输送缸4’的对称平面上会有一对拉杆,即存在如图2所示的中上拉杆302 ’和中上拉杆301’。2)为了保证S阀流道的流畅,S阀的进口与出口中心距(偏心距)应尽可能小,即S阀的转动中心轴线与两输送缸4’中心线距离应尽量小。为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通常拉杆组3’的中上拉杆302’仅能布置在摆摇机构5’的摇臂501’与输送缸4’中间狭小的空间中,即图2所示的X所指的云线区域内。采用图I和图2所示的拉杆组3’连接水箱2’与料斗后墙板601’时存在以下缺陷I)在混凝土性能很差的情况下,为保证S阀的摆动力矩,避免出现摆不动现象,则需增加摆摇机构5’中的推动力矩。此时,为了保证摇臂501’与S阀轴头连接处(通常为花键)的强度,需增大S阀的轴头,同时摇臂501’的尺寸亦会增大,则图2所示的X区域空间进一步变小,如按照传统方式将拉杆与料斗后墙板601’采用螺纹直接连接,则会出现中上拉杆302’与摇臂501’下部或输送缸4’干涉,无法实现拉杆的布置。[0011]2)超高压拖泵的S阀轴头及摇臂501’为了保证强度,其尺寸亦较大,如按照传统方式将拉杆与料斗后墙板601’采用螺纹直接连接,则同样会出现上述中上拉杆302’与摇臂501’下部或输送缸4’干涉的情况,无法实现拉杆的布置。3)超高压拖泵的拉杆组3’为了保证拉杆强度需增加拉杆的直径,亦会出现中上拉杆302’与摇臂501’下部或输送缸4’干涉,无法实现拉杆的布置。4)如上述情况,为了采用传统的中上拉杆302’与后墙板601’直接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则需增大S阀转动中心与输送缸4’的中心距,由此进一步使S阀流道变陡,不利于流畅泵送,同时不利于S阀的通用性、泵送机构的模块化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机构,该泵送机构可以避免拉杆和摇臂、输送缸之间的干涉,有利于拉杆安装区域(X区域)变小时的拉杆与后墙板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泵送机构,包括水箱和料斗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输送缸,分配阀安装在料斗中,在料斗后墙板上设置有驱动分配阀换向的摇摆装置,摇摆装置包括摇臂,所述泵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水箱和料斗之间的拉杆组,所述拉杆组包括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箱和料斗后墙板;第二拉杆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料斗后墙板上,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摇臂和两输送缸所形成的设置空间中;在摇摆装置作摇摆动作时,摇臂与连接部件之间互不干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部件为连接块,连接块朝向所述摇臂的一面设置为第一凹面,在摇摆装置作摇摆动作时,连接块通过第一凹面与摇臂之间互不干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块朝向所述输送缸的一面设置为第二凹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拉杆与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杆和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分布在摇臂的两侧;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料斗后墙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第二拉杆与连接板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三个连接杆和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呈三角形分布固定在料斗后墙板上,三角形的其中一顶点位于两输送缸之间,另两个顶点位于摇臂的两侧;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料斗后墙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上,第二拉杆与连接板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三个连接杆形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于两输送缸之间,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两顶点位于摇臂的两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拉杆通过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杆和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与第 二拉杆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该混凝土泵包括前述的泵送机构。[0027]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第二拉杆和料斗后墙板,可以充分利用狭小的X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将第二拉杆直接设置在料斗后墙板上带来的空间不充分的缺陷,整体布局紧凑;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自由地增大S阀轴头、摇臂尺寸或拉杆直径,便于对泵送机构进行改制或扩展,其扩展性强;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通用的S阀,不必为了增大X区域而增加S阀的偏心距,其通用性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对现有结构改动小,易于安装拆卸等优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现有技术的泵送机构的结构图;图2是图I的A-A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送机构的结构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B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结构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块与摇臂、输送缸之间的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泵送机构的结构图。与现有技术相似,该泵送机构包括水箱2、料斗6,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输送缸4,分配阀安装在料斗6中,在料斗后墙板601上设置有驱动分配阀换向的摇摆装置5,摇摆装置5包括摇臂501,该泵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水箱2和料斗6之间的拉杆组3。本实用新型的泵送机构可以解决因S阀轴头、摇臂501尺寸或拉杆直径增大(此时图2中的X区域变小)而不能布置拉杆的问题。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组3包括第一拉杆301、第二拉杆302和连接块部件。其中第一拉杆301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箱2和料斗后墙板601。第一拉杆301的两端与水箱2、料斗后墙板6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纹连接、一体成型或其它固定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其中,水箱2可以起到连接主油缸I和输送缸4的作用,在输送缸4内往复运动的砼活塞可以退至水箱2内进行检修或拆装,该水箱2内的水还可以对砼活塞进行冷却或润滑的作用,水箱2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料斗后墙板601除了与料斗其它墙板一起形成密封空间外,还可以在其上支撑砼活塞、S阀的轴心等,料斗后墙板601的结构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拉杆3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为了保证拉杆的有效拉紧力且不带来内应力,拉杆组3的拉杆通常都布置在以两个输送缸4为中心的直径尽可能小的外圆周上,且为了保证受力均匀,拉杆需对称或接近对称布置,通常布置为6根拉杆。优选地,为了减少对现有结构的改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拉杆301的数量可以为5个,相应地,第二拉杆302的数量为I个。这6根拉杆可以根据方位分别被定义为左上拉杆、中上拉杆、右上拉杆、左下拉杆、中下拉杆和右下拉杆。第二拉杆302可以为中上拉杆,第一拉杆301可以是除了中上拉杆以外的其它拉杆。第二拉杆302的一端与水箱2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料斗后墙板601上,连接部件位于摇臂501和两输送缸4所形成的设置空间中,在摇摆装置5作摇摆动作时,摇臂501与连接部件之间互不干涉。 第二拉杆302的两端与水箱2、连接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纹连接、一体成型或其它固定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第二拉杆302的数量优选如前文所述的I个,该第二拉杆302优选为6根拉杆中的中上拉杆。应当清楚,在第二拉杆302为其它数量,或者位于其它方位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其中,摇臂501在摆动油缸502的驱动下带动S阀摆动从而交替地与输送缸4连通,摇臂501及输送缸4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上述X区域结构紧凑,一旦S阀轴头、摇臂501尺寸或拉杆直径增大,将难以直接布置第二拉杆302。应当清楚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的连接部件,只要该连接部件位于料斗后墙板601的一侧并可以顺利地安装于该X区域内,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比如,该连接块7可以是一个两端面积不同的圆台,其小端可以固定在料斗后墙板601上,而其大端可以用于连接第二拉杆302。该连接部件也可以是图5和图7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部件为连接块7,连接块7朝向摇臂501的一面设置为第一凹面7a,在摇摆装置5作摇摆动作时,连接块7通过第一凹面7a与摇臂501之间互不干涉。该第一凹面7a可以避免摇臂501的干涉,第一凹面7a的宽度Dl可以大于摇臂501的最大厚度。在该摇臂501采用锁紧螺母503时(如图3和图4所示),若锁紧螺母503高于摇臂501,则该最大厚度则为锁紧螺母503的高度。此时,该第一凹面7a可以留出锁紧螺母503的拧出空间,既有效地实现了避让摇臂501及锁紧螺母503的作用,又保证了锁紧螺母503及摇臂501的拆卸空间。此外,连接块7朝向所述输送缸4的一面设置为第二凹面。该第二凹面7b可以避免输送缸4的干涉。第一凹面7a和第二凹面7b可以采用凹弧面或其它结构的凹面,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在采用凹弧面时,第一凹面7a和第二凹面7b整体上形成截面呈图5或图6所示的“V”形结构。在X区域有两个相邻的输送缸4时,该第二凹面7b的数量为2个。值得说明的是,在避让摇臂501及输送缸4时,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采用凹面来实现。在采用其它结构如平面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0050]作为一个实施例,连接块7包括固定连接部71,第二拉杆302与固定连接部71固
定连接。该固定连接部71具有一定厚度D2,以保证第二拉杆302与连接块7的强度,达到可靠连接的目的。第二拉杆30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一体成型或其它方式固定于固定连接部71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优选地,在该固定连接部71上设置有与第二拉杆302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71a。此外,还优选连接块7与料斗后墙板601之间也进行螺纹连接,以便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组3的整体安装拆卸性能。相应地,固定连接部71上还设置有与料斗后墙板601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71b。在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二螺纹孔71b的数量为 3个,此外,该螺纹孔从固定连接部71开始整体穿过连接块7 (穿过前述第一凹面7a和第二凹面7b形成的“V”形结构)。应当清楚,在将连接块7与输送缸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然后再整体安装在料斗后墙板601上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块7与摇臂501、输送缸4之间的位置示意图。在该图中,连接块7位于料斗后墙板601上摇臂501、输送缸4的设置位置的中间,即该连接块7位于摇臂501下方、输送缸4上方。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结构图,该连接部件包括三个连接杆73和一个连接板72,连接杆73呈三角形分布固定在料斗后墙板601上,三角形的其中一顶点位于两输送缸4之间,另两个顶点位于摇臂501的两侧。优选地,三个连接杆73形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于两输送缸4之间,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两顶点位于摇臂501的两侧。应当清楚,在采用两个前述连接杆73时,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此时,连接杆73分布在摇臂501的两侧,连接杆73的一端固定在料斗后墙板601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72上,第二拉杆302与连接板72连接。连接杆73和连接板72通过螺纹连接,连接板72与第二拉杆30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实现料斗和水箱之间的距离和预紧力的微调。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该混凝土泵包括前述的泵送机构。该混凝土泵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泵车、车载泵、拖泵,其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第二拉杆302和料斗后墙板601,可以充分利用狭小的X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布局紧凑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拉杆302和料斗后墙板601,在料斗后墙板601 —侧连接块7的截面积可以较小,从而便于连接块7的固定;而在第二拉杆302一侧连接块7的截面积可以较大,从而便于第二拉杆302的稳定安装。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将第二拉杆302直接设置在料斗后墙板601上带来的空间不充分的缺陷,整体布局紧凑。2)扩展性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在应用于混凝土性能较差或超高压泵送等工况时,可以自由地增大S阀轴头、摇臂501尺寸或拉杆直径,不会产生第二拉杆302与摇臂501下部或输送缸4干涉的问题,便于对泵送机构进行改制或扩展,其扩展性强。3)通用性好在应用于混凝土性能较差或超高压泵送等工况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通用的S阀,不必为了增大X区域而增加S阀的偏心距,其通用性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对现有结构改动小,易于安装拆卸等优点。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泵送机构,包括水箱⑵和料斗(6)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输送缸(4),分配阀安装在料斗出)中,在料斗后墙板¢01)上设置有驱动分配阀换向的摇摆装置(5),摇摆装置(5)包括摇臂(5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水箱(2)和料斗(6)之间的拉杆组(3),所述拉杆组(3)包括 第一拉杆(301),所述第一拉杆(30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箱(2)和料斗后墙板(601); 第二拉杆(302)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拉杆 (302)的一端与所述水箱(2)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料斗后墙板¢01)上,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摇臂(501)和两输送缸(4)所形成的设置空间中;在摇摆装置(5)作摇摆动作时,摇臂(501)与连接部件之间互不干渉。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连接块(7),连接块(7)朝向所述摇臂(501)的一面设置为第一凹面(7a),在摇摆装置(5)作摇摆动作时,连接块(7)通过第一凹面(7a)与摇臂(501)之间互不干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朝向所述输送缸(4)的一面设置为第二凹面(7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包括固定连接部(71),所述第二拉杆(302)与固定连接部(7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杆(73)和一个连接板(72),所述连接杆(73)分布在摇臂(501)的两侧;连接杆(73)的一端固定在料斗后墙板¢01)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72)上,第二拉杆(302)与连接板(7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三个连接杆(73)和一个连接板(72),所述连接杆(73)呈三角形分布固定在料斗后墙板¢01)上,三角形的其中ー顶点位于两输送缸(4)之间,另两个顶点位于摇臂(501)的两侧;连接杆(73)的一端固定在料斗后墙板¢01)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72)上,第二拉杆(302)与连接板(7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三个连接杆(73)形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于两输送缸(4)之间,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两顶点位于摇臂(50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ー项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与所述第二拉杆(302)通过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ー项所述的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3)和连接板(7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72)与第二拉杆(302)通过螺纹连接。
10.ー种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泵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泵送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泵送机构及混凝土泵。该泵送机构包括水箱和料斗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输送缸,在料斗后墙板上设置有摇摆装置,摇摆装置包括摇臂,所述泵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水箱和料斗之间的拉杆组,所述拉杆组包括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箱和料斗后墙板;第二拉杆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料斗后墙板上,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摇臂和两输送缸所形成的设置空间中,在摇摆装置动作时,摇臂与连接部件之间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第二拉杆和料斗后墙板,可以充分利用狭小的X区域,具有整体布局紧凑、扩展性强、通用性好、易于安装拆卸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G21/02GK202370254SQ2011204487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云, 朱爱强, 李永久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